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张家口地区的蔚县和涿鹿两县境内,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地区的涞水县接壤。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保护区类型属于森林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天然针阔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

位置及文化

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跨蔚县、涿鹿两县。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省的五台山,因此而得名小五台山。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距张家口市150公里、北京市区125公里,被誉为“京门屏障”。按照河北省公布的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保护区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保护区自古以来就在交通要道上,飞狐陉,又名蜚狐陉,太行八陉之一。太行山绵延千里,重要的东西出口仅有八个。晋代郭缘生所著《述征记》中的“太行八陉”,第六就是飞狐陉。飞狐古道位于太行山东麓恒山的峡谷口。起于涞源,经上庄、岔道、北口至蔚县。也是北上内蒙、辽东,西到甘绥、西域,南下中州、江浙的重要关陉。汉、唐、北宋、明代都曾修治过,历代都设重兵防守来自蒙古草原游牧人的偷袭。飞狐古道在古代通商、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保护区如今仍地处交通要道,保护区周边即是109国道、112国道;临近宣大高速、京张高速、张石高速;京包、京原铁路南北挟持,距大秦铁路仅65公里。从保护区开车到北京仅3小时。 保护区所在地古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总首领,并在今涿鹿县矾山镇建起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今仍保留)。黄帝部族在此休养生息,发展成后来的华夏民族。

春秋诸侯争霸之前,已有代国。代国是商王汤所封,都于代王城,城址位于蔚县城东10公里代王城乡。秦、汉时期为代郡。《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襄子北登夏屋(今山西代县草垛山)诱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蔚县一带)。封伯鲁(赵襄子兄)子为代成君”。《史记·始皇本记》记载:“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公子嘉章宗族数百人奔代,自为代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灭燕,还攻代,虐代王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代为一郡。汉代刘邦统一全国,分封代国。据《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七年,“立兄刘仲为代王”。八年,“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洛阳”。明蔚州人尹耕的《两镇三关志》载:“蔚废代城俗呼代王城,城周二十五里,九门遗迹尚存。”

森林资源

保护区有华北地区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首都的天然绿色屏障,对京津冀地区的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18787 hm2,占总面积的86%,非林业用地3046 hm2,占14%,森林覆被率75.4%。森林总面积10907 hm2,活立木总蓄积583975m3,其中林分面积10534 hm2,蓄积582701m3,分别占96.58%和99.78%。

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是华北地区的典型代表。从海拔2882m到800m范围内,分布着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的亚高山草甸带,以坚桦、密齿柳为主的亚高山灌丛带,以华北落叶松、云杉、冷杉等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带,以华北落叶松、云杉、冷杉和白桦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以油松为主的温性针叶林带,以山杨、白桦、辽东栎为主的温性落叶阔叶林带,以虎榛、绣线菊、沙棘为主的阔叶林破坏后演替的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等。构成了小五台山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

地质地貌

小五台山地处太行山、燕山和恒山交汇地带,属大背斜构造,称小五台山大背斜,属恒山余脉,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突出的山峰,又因别于山西之五台山,因此而得小五台山之名,其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成因的中、亚高山地貌。它与北部以堆积成因的蔚县盆地地貌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山体剧烈抬升和强烈切割,形成了小五台山区以五个主峰为主体的众多山峰和峡谷。仅在保护区东部与涞水、北京接壤处,有东、西灵山为主体的中低山地貌。全区地形错综复杂,山峰挺拔峻峭,沟深坡陡,多数山坡坡度在35-70度左右。小五台山区海拔在2000m以上的山峰有134座,最著名的东、西、南、北、中台五座山峰,海拔均在2600m以上,其中主峰东台海拔2882m,为河北最高峰。

气候水文

保护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一月平均气温-12.3℃(山顶可达-38℃),七月平均气温22.1℃。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山麓风速2m/秒,逐渐向山上增大,最大风速可达20m/秒。气候具有华北山区特点,川谷降水量少,年平均420毫米,山腹以上降水量逐渐增大,最多年均达700毫米,有的山顶在雨季几乎天天降雨。雨量集中,只7-8两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9%。温度低,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6.4℃,立冬封冻,立夏解冻,2000米得阴坡到7月份冻层才溶解20余厘米深,有的峡谷阴处,终年积雪,群众称“万年冰”。初霜9月上旬,晚霜5月下旬,生长季60-80天,林木6月始发芽,9月即落叶。中山、亚高山盛夏始见春色,7中旬繁华正芳。垂直气候非常明显,海拔1000-1300米低山或丘陵,为暖温气候带,平均温度5-6度,无霜期130—140天;1300-1800米的中山下部,属温湿气候带,平均温度4-5度,无霜期100-120天;1800-2500米的中山上部,属冷温气候带,年均温度2-3度,无霜期80-90天;2500米以上的亚高山,属高寒湿润气候带,年均温度0-2度,无霜期约60天。9月中旬初雪,冻结期长达5—6个月,最大冻土层1.5m。

保护区水资源比较丰富,降水充沛,主要水源是降水、地下水和潜水等。由于谷深坡陡,落差大,常常形成急流和瀑布。五个主峰和东、西灵山成为天然分水岭。北、西两台之水注入定安河。南、中两台之水注入壶流河。定安、壶流河汇流后注入桑干河。东台之水与中台部分流水汇流后注入拒马河,东、西灵山之水汇入永定河。保护区是永定河、大清河的重要源头,每年向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及大清河上游拒马河流域注入19亿立方米的清洁水资源,为京津及其周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保证了本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

植物资源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小五台山土壤垂直变化较明显:海拔1400米以下为栗钙土;1400~1700米为褐土,局部有黄土分布;1700~2100米为山地棕壤;21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植被为夏绿阔叶林,区系组成复杂、植物种类繁多,达670余种,垂直变化明显;在阳坡2100米以上为蒿草草甸;2000~2100米为以硕桦为主要树种的亚高山灌丛;1400~2000米是以白杄、青杄、华北落叶松、 油松和白桦、 红松为主要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1400~1200米为次生灌草丛, 以沙棘、 虎榛子、毛榛、绣线菊等为主;1200米以下则为农作物区。阴坡除分布高度与阳坡不同外,尚可分出以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带及以白松、 青杨为主的阔叶林带。近200年来的连续开发,植被屡遭破坏,原始森林荡然无存,现均属天然次生植被,有3个国营林场。1983年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其面积为22107公顷。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五台山的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按中国植物区划,小五台山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由于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成为华北地区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小五台山是河北省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完全统计有高等植物1350种,隶属于104科、486属。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植物最多。该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野大豆(Glycine soja)、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等。中国特有植物有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臭冷杉(Abies nophrolepis)又称臭松,是河北省稀有树种,仅在小五台山有少量分布。另外,还有成片的天然杜松(Juniperus rigida)纯林,在华北地区是罕见的。

动物资源

小五台山峦林密,怪石林立,水草丰盛,洞穴棋布,特殊的地理环境,较少的人为干扰,使小五台山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是河北省的动物宝库,据不完全统计,野生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18目49科137种,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2400只左右)、金钱豹(20只左右)、金雕、白肩雕、大鸨5种,国家Ⅱ类保护动物有大鵟、鸢、苍鹰、雀鹰、白尾鹞、鹊鹞、燕隼、红隼、勺鸡、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黑卷尾、豺、兔狲、斑羚16种,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中杜鹃、绿啄木鸟、黑枕黄鹂、狐、貉等41种。

据初步调查昆虫资源有1500余种,隶属16目130科。其中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居多,占总种数的52%。其中豹蠹天蛾、深色白眉天蛾、北方兰目天蛾、暗脉粉蝶、台湾雄蜂等100余种昆虫,为河北省新纪录。其区系属古北区中亚亚区及东北亚区。

机构设置

小五台山保护区的前身为蔚县小五台山林场、涿鹿县杨家坪林场及岔道林场的山涧口营林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1983年11月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天然针阔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保护区为正处级建制,编制123人,直属河北省林业局。2004年省森林警察总队在保护区成立了小五台山森林警察支队(对内称小五台山森林公安分局),设立了4个林区治安派出所,森林公安编制23人,干警19人。2006年王喜洞林场划归保护区管理,面积50075.5亩(林权证),编制48人,正式职工31人。

保护区实行管理局、管理区和管护站三级管理体制。即管理局下设杨家坪、山涧口、金河口三个管理区,管理区设有16个管护站。管理局机关下设8个职能科室即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资源科、宣教科、经营科、防火办。现正式职工111人,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44人,工人67人,处级干部5名,科级干部16名。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截至目前,保护区已由建区时的6名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发展到专业相对多样的40多名科技和管理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17人;工人中技师6人、高级工30人、中级工19人、初级工11人;技术人员中研究生6人、本科31人、专科6人,队伍得到了很大加强。

资源管护和防火

1.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0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二期建设项目,新建改建了防火指挥中心大楼、管理区、管护站、望火楼等各类基础设施8338平方米。其中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一处,监测云台3处(松枝口、金河口、山涧口),望火楼6处(杨家坪、唐家场、东灵山、松枝口、金河口、山涧口);物资储备库4处。

购置防火通讯设备中转台3部,程控电话6部、对讲机120部、卫星电话1部;风力灭火机217台、油锯119台、割灌机65台、2、3号工具2600件,铁锹5000把、灭火弹40箱、防火服559套。森林防火宣传车1部,防护指挥车2部,专业运兵车9部,防火运兵车3部,城市消防车1部;森林防火宣传广播器材10套、防火宣传牌共计530块。

2.管护队伍建设

组建了一支30人专业扑火队;加强了护林队伍建设,使每个管护站不低于2人;以局机关男同志为主组建了扑火第二梯队,积极开展防火知识培训、体能训练,每到防火关键时期,进驻金河口管理区待命,准备随时奔赴火场参与救灾;以局机关女同志为主组建了后勤保障队,负责后勤保障,扑火物资管理,战略物资储备,医疗救助,确保前线扑火物资的供应。

3.管护措施与成效

保护区把资源保护做为首要工作、保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每年10月1日到翌年5月31日严禁任何人进山,其余时间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山。在森林防火关键时期保护区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死看死守,基本没有节假日,为了控制“驴友”进山采取拦截与跟踪现结合的方法,起早贪黑,蹲坑坚守,不放进任何一个可疑之人。防火期内,专业扑火队、机关二梯队和后勤队边训练边待命,确保有火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打早、打小、打了。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建区28年来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未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成绩。

通过保护和实施封山,资源总量增加了,质量也明显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由建区时的60.6%增长到75.4%,上一期褐马鸡调查研究统计,褐马鸡的种群数量也有了进一步扩大,从建区初的仅1000只左右,发展到2400只左右(1998年底数)。近年来保护区先后获得河北省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十佳单位”,河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十佳单位”、“全省林业科教先进单位”,曾多次获得全省“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全国先进自然保护区”荣誉称号。

科研和科普

1.科学研究

保护区自建立以来,现已建成野生动植物救护站、森林防火监测中心、气象监测中心、野生动植物监测指挥中心、标本馆、展厅等技术基础设施,并对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社会经济等进行了全面地调查研究。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了《褐马鸡能量代谢研究》、《褐马鸡生境选择与生境质量评价研究》等课题研究。2010年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了“小五台山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研究,撰写了《小五台山植物志》。聘请徐志华高级工程师,组织完成小五台山昆虫资源调查,撰写了《小五台山昆虫资源》。

2.科普活动

保护区除了保护、研究外,还肩负着科学普及的任务,多年来,保护区面向学生和自然爱好者,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习、夏令营和科考活动。先后被张家口市科协、省科协、宋庆龄基金会等部门命名为“张家口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宋庆龄基金会野生生物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10余所院校将保护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3.对外交流

2007年9月16日,保护区同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六个以褐马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单位成立了中国姊妹保护区,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并商讨制定了《中国褐马鸡姊妹保护区章程》。形成保护褐马鸡的共同体,旨在争取国际国内项目援助,促进与国际国内组织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褐马鸡的保护地位和保护区的知名度,逐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共同发展。

旅游资源

包括杨家坪、金河口两大风景区,主要景点有东坡遗址、观佛台、风动石、清凉峡谷、仙睡石、黑龙潭、珍珠泉、七彩石滩、一线天等31处景观。小五台还是一座佛教名山,随着历代帝王的重建,高僧懿行,形成了小五台山灿烂的佛教文化,遗留了大量的古遗址、古寺庙、古摩崖、古石窟、古塔、古碑等。

1、金河口森林公园

小五台山五峰突起,其中以东台最高,海拔为2882米,为河北省群山之冠。小五台山五峰彼此相连,小五台山北麓,有一奇异壮丽的峡谷,这就是金河口峪。因河底岩石为金黄色,在清澈碧透的流水衬映下金光灿烂,所以被称为“金河”。 金河口峪中山势陡峭,卵石遍谷,溪水潺潺,有“虎嘴争流”、“珍珠泉”、“月牙湖”、“五级瀑布”等天然景观。登上两岸山峰,可观赏到完整的战国赵长城,隐约于山林间的“金河十寺”、“台山晓日”、“金河晴月”和七十二座塔林等壮丽景观。其中以“台山晓日”、“金河晴月”最为壮观。

2、金河度假村

金河度假区坐落在小五台山脚下,占地9000余平方米。区内的金河山庄具有山村风韵,农家小炕,树木成荫的院落、地方小吃。当地的山珍野菜以及自产的无公害蔬菜,构成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山野别墅”,度假区内设有餐厅、停车场、歌舞厅等服务设施。

3、交通提示

自驾游:北京—八达岭—官厅—矾山—杨家坪森林公园。北京—八达岭—官厅—矾山—岔道(涿鹿)—大堡(涿鹿)—桃花(蔚县)—常宁—金河口森林公园。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5次
最近更新:2011-09-08
创建者:Sparrowie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鱼儿_218 展开

单行道111 

美梦beginning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