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口拟角蟾 |
释义 | 小口拟角蟾,无尾目锄足蟾科。体长28-36mm。吻短口小,头尖而高;吻端盾状,前突;吻棱角状,颊部内斜;后肢纤细,背部皮肤浅棕色,较光滑,有小痣粒,痣粒顶部具角质颗粒。眼间具三角形斑,体侧和腹面有棕斑,股和指端肉红色。雄蟾第一、二指具有绒膜状豆形婚垫。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两栖纲 Amphibia 目:无尾目 Anura 科: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属:拟角蟾属 Ophryophryne 种:小口拟角蟾 O. microstoma 基本资料·中 文 名:小口拟角蟾·物种分类:两栖类→无尾目→锄足蟾科 ·拉 丁 名:Ophryophryne microstoma ·英 文 名:Lesser-oral Mimic Mogophrys ·属中文名:拟角蟾属 ·国内分布:云南、广西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生 境:栖息于海拔220-1200m山林沟旁的短灌丛和厥类植物上。 ·体 型:体长28-36mm。 ·繁 殖:5月繁殖。 ·保 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生物习性栖息于海拔220-1200 m山林沟旁的短灌丛和厥类植物上。5月繁殖。中国的云南、广西有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