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向荣
释义
1 晚清将领

向荣(1792-1856)晚清将领。字欣然。四川大宁(今巫溪)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出身行伍,初隶固原提督,曾随陕甘总督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李文成起义和新疆张格尔起事,由外委累升至游击。忧忿而死(一说自杀)。有《向荣奏稿》传世。

中文名:向荣

别名:字欣然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大宁(今巫溪)

出生日期:1792年

逝世日期:1856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平定张格尔之乱

人物简介

向荣(1792年-1856年) 晚清将领。字欣然。四川大宁(今巫溪)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出身行伍,初隶固原提督,曾随陕甘总督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李文成起义和新疆张格尔起事,由外委累升至游击。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调直隶(约今河北),官至总兵。1847年,擢四川提督。1850年,调任湖南提督,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同年秋,调任广西提督,参与镇压天地会等起义。1851年(清咸丰元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向荣率部前往镇压,围追堵截太平军于广西桂平、武宣、象州间。同年秋,太平军突围至平南,向荣率部追赶,在官村遭伏击,全军大溃,军械锅帐尽失。太平军乘胜突出重围,占领永安(今蒙山)。向荣与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部南北合围永安,由于意见不合,行动不协,进击不力,围攻半年未下。次年4月,太平军突围,出广西,入湖南,于1853年1月攻克武昌。他率部尾追,被授为钦差大臣,专办军务。同年2月,太平军弃武汉夹江东下,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向荣又率部尾追,于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进行围困,并防止太平军向苏、杭发展。由于天京城大而所部兵力不足,故久攻不能破。1854年夏,从广东调来“红单船”50艘,与江北大营商定一半留泊镇江,另一半归他指挥,开赴南京上游。与此同时,派出兵勇进占太平(今安徽当涂),由此水陆依护,多次击败太平军水师及运输船队,使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接济受到严重威胁。1856年初,洪秀全、杨秀清从西征战场调集大军回救天京。江南大营四面被围,向荣调兵遣将,顾此失彼,战略上陷于被动。6月中旬,城外太平军越紫金山,直捣大营;城内太平军出通济门,抄截大营退路。各路清军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纷纷败退。向荣遂放弃大营,经淳化镇退守丹阳,被革去湖北提督职,留任钦差大臣,继续督办军务。旋以年老多病,又遭此惨败,忧忿而死(一说自杀)。有《向荣奏稿》传世。

镇压起义军

向荣幼年失学,及成年,以行伍隶固原提标。后随陕甘总督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李文成和新疆回民张格尔叛乱,因打仗勇敢,颇受上司赏识,由外委逐级升迁至游击。

1833年(道光十三年),直隶(约今河北)总督琦善,鉴于境内各营将弁大多缺乏实战经验,奏准从陕甘选调有实战经验的员弁充实所属部队。向荣遂于同年8月调任直隶督标前营游击。1838年,升提标中军参将。1840年,升开州(今河南濮阳,当时属直隶)协副将,时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海防吃紧,奉凋率部赴山海关驻防。1842年,擢正定镇总兵。1847年,升任四川提督。1850年,湖南新宁县李元发起义,向荣调任湖南提督,前往镇压,败起义武装于金峰岭,俘李元发。由此成为当时享有一定声望的将领。不久,调任固原提督,后因广西扦地群众纷纷起义,未及赴任即改任广西提督。

三革三复

1850年11月18日,向荣抵广西柳州赴任,时广西天地会等反清武装势力遍及全省11个府中的8个府,多达30余支。向荣初到广西,面对遍地烽烟,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他带领兵勇,先后赴庆远府(今宜山)和横州一带“攻剿流匪”。两个月之后,他与新任钦差大臣李星沅发觉,活动于浔州府(治今桂平)大黄江金田村一带的“尚弟会”(即拜上帝会)是“群盗之尤”,才决定从各地调集兵勇,驰赴浔州。

向荣统带万余兵勇,在浔州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准备,于1851年(咸丰元年)2月18日,分两路向大黄江口、牛排岭发起进攻,结果遇到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军的迎头痛击。自此,向荣初步体验到了太平军的厉害,主张继续从各地调集重兵,然后再行围剿。这时,参加金田起义的群众约有3万余人,其中能战之兵约万余名,向荣所率清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不可能对太平军进行围歼。然李星沅对太平军重视不够,总是“大题小做”,一味督催向荣“进剿”,企求早日蒇功。3月8日,向荣督兵再次向太平军发起进攻,虽夺占了牛排岭,却促使太平军转取流动作战方式,进入紫荆山区,转移至武宣东乡。向荣和广西巡抚周天爵相继赶到,鉴于兵力太单难以围歼,决定对太平军暂持“以静待动”之势,等调集重兵后再步步围逼,聚而歼之。故双方在这里相持两月,无甚大战。5月16日,太平军北走象州,向荣与新到的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率部追赶抄袭,防止太平军北攻省城桂林。太平军依托预占的有利阵地,在梁山村、马鞍山一带给乌兰泰部以重创。自此清军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又在这里相持月余。7月2日,太平军因北上之路被阻,由原路折返桂平紫荆山根据地。向荣与乌兰泰又分率兵勇跟踪追击,乌兰泰部负责抄截前路,向荣部负责进攻紫荆山后路,经多次战斗,向采部夺占了猪子峡,双髻岭,风门坳等要隘,给太平军以很大威胁。9月11日,太平军放弃紫荆山根据地,向平南方向突围。向荣率部追堵,在官村遭到太平军的伏击,全军大溃,向荣骤迂此败,甚觉懊丧,他感叹道:生长兵间数十年,未尝见此贼;自办此贼,大小亦数十战,未尝有此败!之后,他退居平南县城,托病不出。太平军得以从容转移。清廷以向荣诿卸延误,给以革职处分。

9月25日,太平军占领永安(今蒙山),乌兰泰率部尾追,于次日抵达永安以南20余里之文墟。向荣于10月6日离开平南,取道梧州到昭平,又取道平乐,赴桂林养病,直到12月29日,才由桂林到达永安前线,授命督办北路军务。永安四面环山,利于对太平军实施围困,但钦差大臣赛尚阿是个“未经行阵”的贵族,远驻阳朔,专依乌兰泰,向荣南北合攻,而乌,向二人意见又不合,乌兰泰主张“围而击之”,向荣则主张“纵而掩之”,南北两军不能协同作战,围攻半载,终无建树。在围攻永安期间,清廷恢复了向荣广西提督的官职。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由古苏冲胜利突围。乌兰泰与向荣闻讯率部追击,截杀太平军后队2000余人,后在大峒山遭到太平军的伏击,阵亡总兵4名,损失兵弁数千人。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后,直指省城桂林。向荣凭着他的军事经验,判断太平军将袭取桂林,于是带领千余清军日夜兼程,先太平军半日进入桂林城,会同新任巡抚邹鸣鹤,力守危城。不日各路援军赶到,城防得到加强,太平军虽猛攻月余,而省城得以保全。向荣力保危城,非但未受到朝廷的议叙,反因桂林被围,又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

5月19日,太平军撤桂林围北上,攻全州,出广西,占湖南道州、郴州,决意挥师北上,取道两湖,“专意金陵”。在此期间,向荣称病留住桂林,对太平军未予追击,因此受到两广总督徐广缙的弹劾,又被朝廷革职并拟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后由于钦差大臣赛尚阿的奏请,改令他驰援湖南。9月,太平军先遣队自郴州奔袭湖南省城长沙。向荣于9月16日自桂林启程赴援,10月2日到达长沙,即将5000斤重的大炮置于城南天心阁上,向城外轰击,毙伤不少太平军。时张亮基为湖南巡抚,与向荣素不睦。张亮基要其驻扎城南龙回潭,以扼太平军西出之路,向荣未予置理。后赛尚阿抵达,命他据守湘江西岸,扎营岳麓山下。这时太平军早巳渡过湘江,占领水陆洲(即桔子洲)等娄隘,并在江上搭起浮桥,东西两岸声势联络。10月31日,向荣为分割太平军,亲率劲兵3000余人,进袭水陆洲,结果遭到太平军痛歼,死伤千余人,向荣骑马逃脱。

11月30日,太平军撤长沙围北上,经益阳,出湘阴,越洞庭,占岳州,沿长江水陆东下,进军武汉。长沙解围后,各路清军都迟疑不进,唯向荣率部尾追。太平军于12月22日进抵武昌外围,向荣率部即于24日赶到城外白木岭,扎营卓刀泉,企图牵制围攻武昌的太平军,1853年1月7日,向荣挑选兵壮发起进攻,曾攻夺太平军洪山营垒15座,然也未能保住武昌。1月12日,武昌失陷,向荣因此又被革职(10天前赏还提督)。但这时军事紧急,武汉前线统帅乏人,不久,朝廷又令他暂署湖北提督,并授为钦差大臣,专办军务,所有军营文武,统归节制。向荣于屡获重咎之后膺此重任,使他对皇上感激涕零。在此之前,他在历任钦差大臣统辖之下与太平军作战,总感事权不专,不能遂行他的意志,发挥他的作用,如今钦差大臣关防在握,准备振作精神大干一番。

攻克金陵不成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弃守武汉,以号称50万之众,船万余只,蔽江而下。两江总督、钦差大臣陆建瀛弃九江逃回金陵。向荣亲率清兵2400余人为前队,轻装兼程追击,企图抄截太平军,然太平军水陆齐进,所向无阻,进军异常神速。向荣于2月21日抵达九江,前阻鄱阳湖,以无舟不得继续前进,在此迟滞半月。当太平军的先头部队开始围攻金陵时,向荣方离九江取道水路东下。这时,由钦差大臣琦善率领的清军正由河南南下,由于太平军已自武汉东趋,琦善也折而东向。3月19日,向荣与他的老上司琦善在安庆会合,共同筹商进兵之策。向荣趾高气扬,对北路兵勇颇不放在眼里,他在奏报中说:“钦差大臣琦善所带各兵,虽系生力,然素未经大敌,不敢骤令当先。臣前在安庆与之面商,臣之兵先进,琦善之兵权且在后作为接应,看前队兵勇数仗,使之眼明胆壮,知贼伎俩,然后再令独当一面,方为万全之计。”(《向荣奏稿》卷二,《太平天国》(七)第64页)他以与太平军作战的老手自居,显得十分傲慢,似乎忘记他也是太平军的手下败将。

正当向荣、琦善在安庆会商对策时,太平军已经攻占金陵城。3月24日,向荣自安庆抵芜湖,即舍舟登岸,由陆路绕道秣陵关,于31日到金陵城东沙子冈,旋于钟山南麓孝陵卫一带,建立起清军江南大营。这时,太平军又分兵两支,占领了镇江和扬州。琦善率兵赶到扬州外围,建立起江北大营。两个大营互相策应,企图钳制太平军向东,向北发展,并伺机攻占金陵。

太平军占领金陵之时,队伍号称百万,其中能战之兵约在10万以上,而且拥有船只以万计,完全控制了这一带长江水道。但洪秀全、杨秀清对江南大营没有采取立即围歼的方针,而是抽出主力分兵两路,进行北伐和西征,从而使向荣的江南大营得以在金陵城外与太平军长期相持。这时的江南大营拥有兵勇约万余人,于到达金陵外围之初,曾先后攻占了太平军在七桥瓮和紫金山南麓的前哨阵地,太平军分遣主力北伐、西征后,便主动收缩城外阵地,凭城固守。在此情况下,向荣主张“缓攻金陵,先从水上去其船只,使江宁、镇江,扬州三城之贼,首尾不能兼顾,然后可以制其死命。”(《向荣奏稿》卷二,《太平天国》(七)第95页)向荣在武昌时,就深感建立一支水军的必要,在沿江东下的过程中,又深受无水军之累,此时若要攻克金陵,的确非首先肃清江面不可。然而建立一支能与太平军水师相匹敌的水军,也决非一日之功。经几个月的奏调。添造,在芜湖得大小炮船28只,在下游得艇船40余只,但都船小炮轻,对太平军水师构不成威胁。 不久,北伐太平军过安徽,破归德(今商邱),围开封,渡黄河,京师受到直接威胁,清廷在北伐军胜利进军下十分惊慌,责令向荣加紧攻城,限夏末秋初之际收复金陵,以牵制北上之太平军。对于朝廷的谕旨,向荣当然不敢拒绝,但他心里明白,仅凭江南大营现有的兵力,于近期内攻下金陵是不可能的。他在奏报中申述说:“攻城之法,城小可以合围,城大只宜声东击西,乘其不备,至于低有地道,高有云梯,或束藁以填壕沟,或囊沙以作阶级,此其大较也。今则九十六里之城,合围既力有不逮,其余各法,自五月以来,先后屡用,虽有小获,终未能破城大创。”(《向荣奏稿》卷三,《太平天国》(七)第160页)江南大营本来兵力无多,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又先后调出3000余名尾追,兵力更形单薄,于无可奈何之中,只得勉强应付。他挑选了3000余名精兵,亲自与之沥血饮酒,誓师破城。显然,这是做给皇上看的。借大的金陵城,决不可能用此法收复。在江南大营建立的第一年内,向荣只是定期派兵对金陵进行零星的攻击,但这既不可能攻克城池,也不能使皇上满意,结果不断遭到咸丰帝的严责和痛骂:“似此等打仗,不过谨(仅)免大败……若不能攻克金陵,汝亦无颜见朕。”(《向荣奏稿》卷三,《太平天国》(七)第195页)

向荣是一个行伍出身的战将,统兵行阵,尚能面面俱到;运筹帷幄,则非共所长。他受任钦差大臣之后,很少有通筹全局的奏报,到1853年秋,由于前临大敌,上受严责,才开始“通筹全局”起来。这时他深知,单靠江南大营本身的一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攻克金陵,于是他向皇上提出了攻克金陵的如意计划:即等清军攻克上海(时上海为小刀会起义军所占领,江南大营又分兵前往攻剿)之后,调上海之兵先克镇江,然后移得胜之师归入大营,扼守金陵东北,再调江西江忠源之兵,扼金陵之南,调黄河以北胜保所部扼金陵之西,以各战船扼塞大江,四面兜剿,元凶即可授首。但根据当时情况,这种全无实现的可能。

困境交迫

这时攻克上海尚遥遥无期,江忠源急忙于对付西征军,胜保正忙于对付北伐军,根本无法脱身,至于奏调的战船也尚无踪影。故向荣这样的“通筹全局”,在咸丰帝看来,形同搪塞,根本无法采择,因此,只换得了更加严厉的训斥。后来,向荣出于无奈,又硬着头皮向朝廷提出从江北大营抽派1000马队的要求,结果又遭到皇上更加严厉的斥责:“汝必要江北兵,可将汝首送来。”(《向荣奏稿》卷五,《太平天国》(七)第258页)咸丰皇帝不顾现实可能,命令向荣克日攻下金陵,以及对向荣破口大骂,充分反映其无可奈何而又迫不得已的复杂心情。咸丰帝对向荣未能按照他的主观愿望如期攻克金陵而大为恼怒,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将领来取代他,于是只好边打边拉,又骂又哄。咸丰帝于1854年初在向荣一份奏稿上的朱批,充分反映出这种心情:“汝在江南,劳师糜饷,日久无功,任贼纷纷窜逸,蔓延畿辅。虽立斩汝首,尚不足蔽汝一人之罪,稍泄数省积忿万人之心。第一时乏人,姑念汝自广西至今,情形尚熟,暂留汝项上之首,以待汝奋勉立功。若每次奏报仍不过敷衔塞责,是汝无福承受朕恩,自速其死。”(《向荣奏稿》卷六,《太平天国》(七)第272页)这段批语,确实反映出咸丰帝对向荣于责备之中寓有成全之意”。

向荣从小未曾读书,识字无多,皇帝的谕旨也看不下来,因此每有廷寄,要由他人代念。然这样一来,一些军机要闻,往往传遍远近,甚至为太平军所探悉。而向荣屡遭皇上申斥之事,被下属知道后,钦差大臣的威严大受影响。向荣说话,无一不顶不碰,这时的向荣完全处于上下交迫的困境之中。(《何桂清等书札》第202页)

江南大营被摧

向荣一向主张水陆结合,然著广东调派的红单船仍迟迟不到,陆攻不得,水攻不能,日对坚城,一筹莫展。1854年7月,广东的50只“红单船”终于开抵镇江焦山江面,向荣如获至宝,兴奋地说:“臣筹船两载,至今甫有转机。”(《向荣奏稿》卷六,《太平天国》(七)第307页)向荣与江北大营商定,将50只红单船,一半留泊镇江、瓜洲江面,归江北大营指挥调度;另一半开赴金陵上游,归向荣指挥调度。红单船大者可安炮30余位,小的亦可安炮20位,且运掉灵便,在当时确是水上利器,对太平军一度造成很大威胁。为了对付清军的红单船,太平军曾建造大型木牌(一种能在水上活动的炮垒),顺着东流的江水,冲突而下,支援镇江,但往往被红单船所阻截。向荣指挥的25艘红单船,上泊金陵上游之三山营江面,给天京与上游之间的联系和接济带来了严重威胁。后这些红单船由于远离江南大营,补给不便等原因,曾一度驶回金陵以下江面,天京当局抓住这一时机,在下关与九袱洲之间构筑起两道铁链,以阻止红单船再度上驶。对此,向荣组织水师多次进行冲击,屡屡失败,直至1855年4月22日才将铁链斩断,红单船始得再度驶往金陵上游。5月,向荣派出陆队一支,进扎江宁镇,清军水陆相依,脚跟渐稳,曾多次大败太平军水师,破坏运输船队,并一度攻占芜湖。红单船还节节上驶,最远抵达安徽繁昌县境的荻港,日益成为威胁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心腹大患。这一时期,江南大营清军在金陵上游打了一些胜仗,向荣的处境稍有改善,报给皇上的奏摺多次以600里奏捷,因而朝廷对向荣也稍满意而少训斥了。然而,清军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威胁日益严重(时天京城内粮食匮乏),终于迫使天京当局下决心从安徽、江西战场调集重兵回救。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彻底摧毁也就为期不远了。 1856年春,从西征战场调回的太平军陆续到达天京外围。摧毁江南大营军事行动的第一步,是打通天京与镇江之间的通道。天京方面一面派出部队沿江东攻,同时约会镇江守将吴如孝出城西攻,接应东进援军。向荣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与围攻镇江的江苏巡抚吉尔抗阿商定,由江南大营派兵阻击金陵太平军东下,由吉尔抗阿派兵阻击镇江太平军西进。2月1日,燕王秦日纲等率太平军自天京东进至栖霞、龙潭一线,清军进行顽强阻截,多次激战,互有胜负,双方在此相持月余。与此同时,吉尔抗阿军与吴如孝太平军则相持于镇江以西之高资。3月18日,太平军突破清军的防线,东西两军会师,秦日纲等率大军进入镇江。向荣把清军阻击失败的责任归罪于前线指挥提督邓绍良,并以总兵张国梁取代,继续与太平军作战。

4月2日夜,秦日纲等率太平军由金山夜渡长江,进攻江北大营,清军闻风大溃,太平军占领扬州,立即征集粮食,转运镇江,并乘胜攻下仪征、浦口、江浦等城,准备由浦口返回江南。然向荣先后从江南派出提督邓绍良、总兵张国梁渡江北援,并收复了浦口、江浦,阻塞了太平军自浦口南渡之路。秦日纲等遂率太平军主力东返瓜洲,稍事休整后南渡镇江。

正当向荣派兵支援江北之际,翼王石达开率大军自江西回援,经安徽占宁国(今宣城),分路进向天京外围,声言直扑江南大营。向荣闻讯,急忙从江北调张国梁驰赴溧水,以阻击石达开军。正在这时,秦日纲率领太平军猛攻镇江外围的九华山大营,吉尔抗阿兵败身死,清军大溃。向荣又令张国梁从滦水驰援镇江。这时向荣四面皆敌,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处境空前困难。6月13日,秦日纲等率太平军从镇江外围撤回金陵,驻营观音门、燕子矾一带,张国梁也率队尾随,赶回大营,15日,向荣闻溧水失守,又派张国梁率队驰救,以堵太平军东进苏、常之路。 正当江南大营东堵西溃、左支右绌之际,太平军各路主力已云集金陵东北郊,杨秀清抓住有利战机,决定彻底摧毁江南大营。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向荣一筹莫展,只得从外围各据点收缩兵力,增防大营。

向荣大营扎于钟山之阳,与金陵城相隔5里,距孝陵卫3里。17日太平军开始进攻,至19日,清军仙鹤门营垒被占,退守青马群。20日,太平军发起总攻,主力进攻青马群,一部出太平门直指江南大营西翼,一部翻越钟山拊大营之背,此时,城内的太平军也从通济门,朝阳门(今中山门)出击,威胁大营退路。各路清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向荣、张国梁等遂放弃大营,经淳化镇退守丹阳。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

老病交侵气衰已尽

向荣自1853年春受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南大营以来,历时三载,虽未能克复金陵,但对阻扼太平军向苏、常发展,威胁天京太平军的安全,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向荣参加镇压太平军时,年已60开外,精力已非往日可比。从前出队打仗,他总是亲临前线督阵,自1854年秋后,老病交侵,其气已衰,蛰居寓庐,步履艰难,不能骑马,出队打仗,就一概委之于部将。1856年春,镇江九华山大营溃败,他焦灼万分,寝食俱废;6月,大营复溃,败退丹阳,愧愤交加,自谓英名扫地,终于8月9日死于丹阳军营(有说病死,有说自缢死)。向荣死后,清廷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追谥忠武,以表彰他终身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的功绩。后其子向继雄将其担任钦差大臣期间的奏摺,编纂成《向荣奏稿》十二卷。

2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男,1973年出生,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与竞争力、民营企业(家族企业)成长与演化。现任职于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目前主讲课程为《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诊断》等。

至2005年9月,在《南开管理评论》、《商业经济与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主持省社科规划、省社联重点课题、省教育厅课题等纵向课题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数项;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数项。作为主持人获2003年度浙江省政府科研成果优秀奖和获2005年度浙江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二等奖。获2004年度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专项基金资助。2002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研究方法进修班学习。

部分代表性课题和文章

课 题 
 

名 称 性质 时间

“中国(杭州)国际辅料饰品展示中心”可行性分析报告 企业委托 2004.07~2007.07

企业诚信经营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委托 2004.07~2006.07

某县级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政府委托 2002.07~2003.07

浙商“外迁”现象解析及外迁浙商“反哺”浙江机制研究 省社科基金 2006.07~2007.12

民营企业权力交接机制研究——以浙江为例 省社科基金 2002.07~2003.12

和谐社会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 省教育厅 2006.07~2007.12

和谐社会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视角探讨——以金成集团(杭州)、梦娜袜业(义乌)、海正药业(台州)为例的实证分析 省社联 2006.07~2007.12

民营企业内外部信任机制对其成长的影响——以浙江省20家民营企业为例 省教育厅 2004.07~2005.07

文 章 
 

浙商外迁与反哺:基于浙江经济到浙江人经济的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浙商反哺浙江:现状、理性认识与引导政策建议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期 

和谐社会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与声誉 《改革》2006年第7期 

西方信任理论及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关系 《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家族企业的界定、存在的合理性及演变趋势 《软科学》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2005年11期全文转载 

批发市场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现状及变革方向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2005年1期全文转载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界定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美国、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对比分析 《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期全文转载 

3 老红军战士

向 荣,1922年10月生,四川苍溪县文昌镇五龙村人。曾用名向成信。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任看护员、勤务员、宣传员、出纳兼教育于事、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副院长、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组织科副科长、组织和干部科长、敌军工作站副站长、医院政治委员、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五七”干校政治委员、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湖南省军区顾问等。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4 西安电镀协会副理事长

向荣,高级工程师。男,1931年2月生,重庆人。大学。机电部第七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理事,西安电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镀涂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劳动模范。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制造系。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部进修2年。

长期从事电镀工程工艺与设备设计工作。主持兰州电镀厂等多项电镀工程工艺与成套设备设计;负责机械部多项研究课题;参加编写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参与表面处理专业重大科研与建设项目咨询评估。著有《电镀手册》《电器制造专业工艺》两书。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无污染电镀工艺与设备;电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与节能技术。

5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个人简介

男,1957年生,湖北长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7.2-1980.2 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0.2-1982.8 武汉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课部任教;

1982.9-1985.7 武汉大学历史系15、16世纪世界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吴于廑先生,获硕士学位;

1985.7-1991.10 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助教,讲师;

1991.10-1996.8 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英国近代史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6.9-2001.10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任教,副教授;

2001.10至今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欧洲史、英国史

代表性成果

1、“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传统与近代民主”,载李剑鸣主编:《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1月。

2、“我国世界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世界历史》2010年第2期。

3、主编《西方国家历史学本科教学调研:以英、法、美三国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4、“世界史与和谐世界”,载《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5、“西方史学前沿追踪”,载顾海良主编:《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06)》,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6、“啤酒馆问题与近代早期英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载《世界历史》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1期摘录。

7、“英国‘过渡时期’的贫困问题”, 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4年第11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摘录。

8、“清教徒论家庭教育”,载《西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收入彭小瑜、高岱主编:《外国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9、“集体行动与近代早期西欧鼠疫的消失”,载《光明日报》2003年7月1日理论版(4000字);《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3年第8期转载。

10、“文化变革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读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载《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7: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