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纸 |
释义 | 古代中国所发明的“纸”通过高丽传到了日本后,以日本独特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产生了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纸张——和纸。日本古都奈良佛教盛行,平安京设立了官方造纸工场,于是日本的纸在关西地区得以迅速发展。和纸经历了1200年漫长的历史,已在衣食住行、冠婚葬祭等许多方面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中。即使在西洋纸普及的今天,和纸仍是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和纸在现代艺术领域也展示了新的魅力,活跃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关西作家们倍受世人瞩目。 初创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日本很容易地受到了通过朝鲜半岛传来的中国大陆的影响。文字与纸张于四-五世纪传入日本,先进的文化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六世纪传来的佛教,更是给日本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为了普及佛教,增大了抄写经文用的纸张的生产。政府鼓励栽培楮树用来造纸,并从朝鲜半岛请来僧侣,引进了新技术。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日本人主要使用麻纸。 在文化发达的平安京时代(公元794年~1185年),造纸与纸加工的技术非常发达,造纸业普及到了全日本。在平安京时代的首都——京都,建立了官立造纸厂(纸屋院),制造官方用的纸张,进行染色和加工并且培养了技术人员。有名的和纸产地有美浓、伊势、三河等。当时的造纸原料主要为摺(桑科落叶亚乔木。其皮为造纸材料)和楮树。由于纸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寻求以外的新的造纸原料。人们因而发现了日本特产的雁皮树。这一发现使过去单纯对“唐纸”的模仿过渡到日本特有的“和纸”的初创时期。雁皮树的纤维细腻,黏液成分多,对抄纸技术要求很高。但以雁皮为原料造出的纸既结实又美观。在八世纪末到九世纪期间又发明了在麻、楮中加入黄蜀葵或糊空木等的黏液进行抄纸的新型方法-“摇动抄纸法”。当时日本已经能够制造带花纹的色纸及写经用的铅色纸,用金泥、银泥在上面写经效果极佳。大批量生产的纸张不仅用于抄写经文,书写官方文件,也用于民间的通信及抄写诗歌等方面,从而使文化得以兴盛。 发展中世纪以后,日本的首都迁到了江户(东京),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和纸仍然倍受日本民众的青睐。和纸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得到广泛使用。和纸以其实用性及美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纸文化在十七世纪达到了鼎盛时期。。越前、土佐、出云、伯劈均成为日本国内著名的纸产地。纸的种类已达50种。 今天,日本的纸生产仍分手工制纸和机械制纸两种。手工纸以雁皮、摺、三桠(黄瑞香)的树皮为原料。由手工制作的日本和纸包括半纸、美浓纸、奉书纸、鸟子等。机制纸则以木材、马尼拉麻的纸浆为原料,有坚固的泉贷纸、纸浆半纸等。日本人的书道用纸一般以半纸、画仙纸为主。雁皮纸、鸟子、懔纸、麻纸则属于高级书写纸,被视为珍品,不得轻易使用。 日本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源资源也为造纸提供了绝好的条件。热爱自然,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制造出美丽的纸张,又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他们对此感到无比的喜悦。 和纸的未来近年来,在信息社会中,纸的未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在新媒介普及的今天,纸的需要量仍有增加。但人类面临着绿色资源减少以及垃圾的增加等地球环境的问题。和纸在经济实惠方面无法与西洋纸比拟,很多生活用品也都让位给了塑料制品。和纸只在传统活动及趣味世界方面,以其特异的存在价值给人们以精神方面的享受。 但是,和纸在艺术方面却让人另眼相看。这就是最近盛行的纸造型这一崭新的造型艺术。这种造型艺术从美国传遍了全世界。这种艺术一改过去“纸是平面的”这一概念,将纤维也作为素材,从抄纸阶段就开始进行创作。也就是说,同时利用各种素材做立体造型。时而折叠、上色,时而又将其撕破,甚至还运用美术拼贴、美术组合、美术摹拓以及现代美术贴画(将报纸、壁纸贴在画面上的作画法)等手法。此外又与布、皮革、金属等素材组合,以自由奔放的形式展现美的世界。世界的艺术家认为这种造型艺术已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日本的和纸文化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这种新奇的纸的造型艺术日本已经开始,使纸本身成为美的对象。色彩美丽的染色纸、花纹纸、草花纸、皱纸、纸捻工艺品等等,多彩多姿的纸制品作为家具与日常用品,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与美感。废纸的再生利用也早在八世纪就开始。另外,被视为古董的扇子、团扇、灯笼、宫灯、唐伞、隔扇、拉门、屏风等等也展现出新的美感,成为现代美术的源泉,被用于室内装饰及装置艺术。结实的和纸是最理想的素材。即使是废纸,再生翻新后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这些新型纸的造型被称为纸的“文艺复兴”。 只要有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阳光即可产生出植物资源,给生物提供必要的氧气。而被消耗之后又还原为水和二氧化碳。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节约使用这些循环资源,那么“有纸就够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应以“非纸莫属”这一指导思想来考虑问题的时代了。在大力植树造林的同时,还要注重利用洋麻*等非木材纤维做造纸原料的研究,以及木材中的木质素**完全利用的研究。日本的过去对和纸极其珍重,这似乎是对纸的未来的一种暗示。 对和纸的评价十六世纪中期,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易斯长期居住在日本。他发表了旅居在日本期间的见闻录《日本史》。1590年,日本首次以西洋活字印刷形式出版的书刊使用了雁皮纸。西欧人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结实的纸张,因此称之为“植物性羊皮纸”。当时的《日葡辞典》中收录了许多和纸的名称。西欧人对和纸惊叹不已。 到十六世纪末,独立后的荷兰也进入了日本。虽然江户幕府时代政府实施了锁国政策,但作为例外,在长崎建立了荷兰商馆。这成为日本与西欧交易的唯一窗口。另外,画家仑布朗目光敏锐地发现日本包装漆器的纸张既结实又漂亮,立即购买了和纸用于铜版画的制作,从而创作出了许多的名作。他的作品得到了好评,也使“和纸”广为人知。德国医生Kaempfer在1690年随荷兰船来到日本。他以博物学者的眼光观察日本的风土人情,回国后著书《异国佳话》。该书中的《日本志》已成为介绍日本及“和纸”的入门书。1774年来到日本的瑞典植物学家Thunberg也在《日本植物志》中详细叙述了和纸的原料以及日本的造纸法。十九世纪初期来到日本的德国人Von Siebold把许多和纸与和纸加工品带回国,向西欧人广泛地介绍日本的情况。 1852年日本取消了锁国政策。欧洲各国相继向日本派遣使节团,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英国第一任驻日公使Alcock在他有名的《大君之都》一书中对日本的美术工艺以及和纸大加赞赏。另外,在1862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包括和纸在内的日本商品。在随后的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和纸也同样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 日本和纸文化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再将之发扬光大,发展成自家独有的东西。他们将中国传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良,造出厚薄均匀而且坚韧的和纸,而到了公元八世纪,这些和纸更利用作屏风、纸门等家居用品。和纸制的门窗可把地方分隔开来外,也可让空气、声音及气味通过,且有吸湿作用,更可发挥调节湿度和温度的功能。日本是个多雨水的地方,因此拥有丰富的植物纤维为主,工匠先将植物纤维放在阳光下晒,捡去灰尘后再用黄叶等有防虫功效的植物为纸浆染上白色。然而,和纸也有直纹处容易裂开、起皱、不能沾水的纸张捻成条状,搓软后用作布的代替品或做成纸糊的工艺品,又或是溶成浆后再加以利用。 日本人只用木和纸来建筑房子,其实这是一套实用建筑学,一种将现有资源运用到生活上的智慧表现。昔日的日本经常发生地震,选用木材建屋,是为了一旦发生事故导至房子倒塌时,也不会造成太多及太大伤亡。除了屏风与门,日本人也爱用和纸来造灯。和纸的传热度低,而透过和纸而传过来的光线也较为柔和、不刺眼,因此,居室的环境会因一盏亮起的和纸灯而感觉舒适平和。 根据日本传统,和纸除了具实用价值,同时亦被视为神圣之物。日本人的文化中有所谓洗礼的习俗,他们将剪成人形的和纸放进河里,意谓让身体的不洁随流水而洗净。远在江户时代,风雅之士更视和纸为丰盛的精神生活的象征,他们喜欢用纸来造衣服跟被褥,披上纸衣,踏上追求精神上至高境界的长途旅程。日本人对事物的外表总有着微妙触感。他们感觉到和纸的植物纤维里有石头与金属所没有的温暖,欣赏它的厚度及蓝白色色调的微妙差别,甚至是随时间流逝而变硬或变黄的特性——他们擅长从事物中发掘并欣赏其本质——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禅”学精神。 亲身体验和纸在世界文化史上,日本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在新兴文化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文化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1500年历史的日本和纸就是很好的例子。 跟随日本关西国际广报中心组织的记者团,我来到了福井县北部的今立町。正值金秋时节,成熟的柿子缀满了枝头,道路两边的农家小院一派收获的景象。今立町是一个充满了文化色彩的地方。这里不仅出产和纸,漆器、陶艺、刀具也很有名。极富悲剧色彩的古代大剑豪佐佐木小次郎也诞生于此地。虽然只是一个1万多人的小镇,今立町的和纸产量和品质却均为日本第一,理所当然的被日本人称为“和纸之乡”。 因为福井县一带过去叫做越前国,所以日本和纸也叫越前和纸。相传1500年前,一位美丽的女神在冈太川上游附近出现,她把造纸术传授给了日本人,于是这位叫做“川上御前”的女神就被奉为越前和纸的祖先。据日本历史学家考证,公元4—5世纪,纸随着文字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到6世纪,日本政府为了大批印制佛经,模仿“唐纸”努力学习造纸并生产纸张,造纸的原料楮树也开始在日本种植。8世纪,造纸技术已经在日本普及。随着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寻找新的造纸材料。日本特产——雁皮被用作新的造纸原料,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创造出了日本独特的“和纸”。 走进著名造纸艺人岩野平三郎的和纸作坊,淡淡的纸浆气味扑面而来。几位中年女工匠正在仔细地挑除造纸原料里面的杂质。阳光透过窗户静静的洒在盛原料的水盆上,勾画出一幅和谐的画面。造纸的第一道工序是用大锅煮原料,把原料中纤维质以外的东西煮出来。接着就是用手工将原料中硬实的纤维以及杂质一一挑捡出来,这一作业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纸的质量主要就取决于前两道工序。第三道工序是用力拍打纤维,使之呈现浆状,这是唯一一处使用机器的地方。纸浆做好之后,要加入粘质物,然后才开始和纸独特的制作方法——“流滤”。“流滤”使用的工具是底部镶有竹帘的横木架。工匠平持横木架,用它在滤缸里掬取纸浆,同时前后左右地晃动,使竹帘均匀的粘上纸浆。达到理想的厚度之后,将横木架从滤缸中取出,把滤出的纸浆铺在木板上,每两层纸浆之间垫一层布,放在阳光下晒干。再一层层的揭开,最后还要风干才算成功。“流滤”造纸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滤缸里纸浆不多的时候,要适时添加,最后还要把多余的纸浆去掉,这是为了防止纸的表面沾上杂质,和中国传统的“积滤”造纸法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此。 今立町的“和纸之乡会馆”是记录了越前和纸发展历史的和纸博物馆。据介绍,目前和纸主要以楮木、黄瑞香和雁皮等植物的树皮为原料。不同的原料造出的和纸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和纸的特点之一是结实,从这一点来说,用楮木造出的和纸最为结实,但是其纸张表面较为粗糙,和式住宅的拉门拉窗一般采用这种和纸。用黄瑞香为原料的和纸,虽然不很结实,但纸张表面较细滑,多作为印刷用纸使用,世界上纸质最好的日本纸币就是用黄瑞香制造的。而以雁皮为原料的和纸则既结实,纸张表面也较细密,保存的时间长。另外,用麻制作的麻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是最为贵重的和纸,又称为日本画和纸。著名日本画家平山郁夫花费了30年创作的巨型画“大唐西域壁画”所用的画纸——“云肌麻纸”就是它的一种。 “和纸之乡”有80多家和纸作坊,半数以上还保留着手工造纸的形式,机器制造的和纸主要是印刷用。考究的原料,细致的手工,使得和纸的价格居高不下。当问到在造纸业十分发达的今天,和纸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的时候,和纸博物馆的加藤良夫馆长说:“和纸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开它。”的确,和纸在日本的建筑、饮食、包装等领域,在仪式、祭祀等场合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纸延续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纸应用的领域又在不断的扩大。如用和纸制造的机器零件、在和纸里添入了化妆品的面膜,甚至和纸时装等等。在今年的东京时装展上,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桂由美就展示了她运用揉纸、纸板等和纸工艺技术设计的独特时装。不断拓宽的应用领域,赋予了古老的和纸新的生命。 纸是文化的载体,它生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在世界。宣纸、土纸、藏纸,这些中国独特的纸文化产品现在有的偏安一隅、有的日渐消亡、有的已经离我们远去。看看今天依然风光的日本和纸,思索传统文化的人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和纸的制作和纸的制作和传统纸张制作非常相像,但是在化学材料不同。制作过程整体上是漫长而繁琐的,就连制作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要求在寒冷的冬季,而其中使用的纯的、流动着的冰冷的水会极大的影响到和纸的质量,这是因为,寒冷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可以对纤维起到防腐作用。同时,寒冷也会使得纤维更加的致密,制作出有一定脆感的纸张来。传统制作中,选择冬季也是因为一般农户冬季都没有农活,可以通过制作和纸来增加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