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巷口镇 |
释义 | 1 重庆武隆县辖镇中国地名,目前有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和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 ◎ 简介巷口镇位于渝东南的乌江下游,是武隆县城所在地, 地处武陵山脉和大娄山脉结合部的皱褶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连江口镇,西临羊角镇、土坎镇,南界黄莺乡,北临仙女山镇,面积276.1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村、8个社区居委, 170个村民小组,35个居民小组,18799户,共有常住人口61809人,其中农业人口36792人,非农业人口25017人,有耕地39038亩,农村劳动力20058人。交通便利,水系发达。319国道(到黔江168公里)和乌江横穿东西,省际公路武隆至贵州道真公路(83公里)贯通南北。渝(重庆)怀(化)铁路(距长沙380公里)、渝(重庆)湘(长沙)高速公路建成后,到重庆主城区只需1小时车程,到长沙只需3个小时。镇内县道、村道公路四通八达,火白公路(县道)、中桐公路(县道)、武(武隆)丰(丰都)公路(县道)横穿其境。 21个村行政村中,已有20个村,155个村民小组通公路,通车里程达161公里,加之常年通航的乌江黄金水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体系。 全镇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分布在海拔170米至1400米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委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7°C左右,年均日照在1120小时,年均太阳辐射7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在1200㎜。 ◎ 历史沿革巷口镇原名树德乡,民国19年(1930年),因其处于乌江入关滩峡之口而改名为巷口。民国31年(1942年)起为设治局及县政府所在地,当时全镇辖19个保。1951年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三保共8个保续置巷口镇;八、九、十、十一、十二保共5个保建广杨乡;十四至十九保置青杠乡。1953年8月扩巷口镇的凤山、水井、芋荷、梓潼、白笋、太坪、兴隆、凉水8村建芋荷乡,扩黄渡、茅坪村与黄莺乡的部分村建黄渡乡。1955年芋荷乡、黄渡乡撤后黄渡、茅坪村划回巷口镇。1958年再扩凤山、青春、梓潼、高桥、太平、凉水、黄渡、茅坪、板厂、万营、四合、土坎乡的银山、中赢村复置芋荷乡。1985年巷口镇辖复兴街、建设街、后街、冯家坡4个居民委员会及中堆村,26个居民组。1992年,青杠乡、芋荷乡、广杨乡并入,辖复兴街、建设街、后街、冯家坡、中山街、红豆树、南溪沟7个居民委员会,33个居民小组,29个村134个村民小组。1998年广杨乡划出,2002年荆竹、杨柳、茶坪划入仙女镇,巷口镇辖7个居委、18个村。2003年12月,全县乡镇建制调整,中嘴乡(柏香村夹二岩村民小组划入江口镇)、青吉乡、广杨乡、蒲板乡所属行政区域和仙女山镇茶坪村1社划入巷口镇,全镇辖49个行政村,311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居委,35个居民小组。2004年7月,在村(居)委规模调整中,将原49个村,31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21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对8个社区(居)委,35个居民小组的管辖范围进行了调整。 ◎ 经济全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途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以花椒产业为骨干,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08年我镇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是突破二个增长,即: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二个增长;二是强化四大重点,即:扶贫攻坚、工业经济、安全生产、信访稳定这四大重点;狠抓六大产业,即:蔬菜、畜牧、烤烟、苎麻、劳动力转移、中药材等六大产业;做好八项工作,即: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重点工程和城镇建设、社会保障及社区建设、人口教育与文化卫生、生态林业、旅游环保、移民工作等八项工作。 ◎ 特色产业一是从协调劳动力过剩与资本短缺失衡这一矛盾着手,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整体效益。二是从发展第二产业的选择上,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以及旅游观光等,开发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产业和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格局。吸引一大批产业化龙头项目和乡镇企业集中生产。 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农业工作中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培育好重点产业,推进两大发展。即大力实施工业富镇、科技导向、产业链建设三大战略,按照“一江(乌江画廊)、三线(319国道、武道路、武仙路)、三带(方坪工业发展带、重点产业发展带、城市经济发展带)”的区域布局,分类抓好城郊和山地两大区域农业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 代码500232100:~001芙蓉西路社区 ~002芙蓉中路社区 ~003梓潼社区 ~004红豆社区 ~005中山社区 ~006油坊社区 ~007复兴社区 ~008中嘴社区 ~200柏杨村 ~201三坪村 ~202中鱼村 ~203黄荆村 ~204芋荷村 ~205凤山村 ~206黄渡村 ~207城东村 ~208走马村 ~209蒲板村 ~210万银村 ~211杨家村 ~212广坪村 ~213芦红村 ~214东山村 ~215中兴村 ~216出水村 ~217青吉村 ~218堰塘村 ~219石龙村 ~220中堆坝村 ◎ 其他青吉乡 2003年底撤销并入巷口镇。 蒲板乡 2003年底撤销并入巷口镇。 中嘴乡位于武隆县中部,距县城12千米。 1931年设中兴乡,1958年改中兴公社,1981年更名中嘴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88.2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桃红、枣子、联合、木坪、东山、棉花、广岭、出水、六合、大石、雨台、堰塘、青吉、新民、鱼林、老盘、柏香17个行政村和中嘴1个居委会。1999年底,中嘴乡驻地由中嘴场迁至棉花村的棉花坝(渝府[1999]201号)。2003年底撤销,将社区居委会及桃红、枣子、联合、木坪、东山、出水、棉花坝、广岭等8个村、柏香村第1、2、3、4、6、7、8等7个村民小组划归巷口镇管辖,将柏香村第5村民小组划归江口镇管辖。 2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辖镇巷口镇位于大娄山遵义市西南部褶曲带宽谷地区,距市区(高桥)10公里,总面积为50.2平方公里。高乐公路贯穿巷口镇,东端与市相通,西端与川黔公路的鸭溪、仁怀公路衔接。巷口镇东面邻接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桥镇,南接红花岗区忠庄镇,西面与遵义县相连,北邻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金鼎镇。巷口镇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好气温38.7℃,最低气温-6.5℃,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3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日照121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81.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7.88毫米,多年平均气压93103毫米汞柱,气候宜人,主导风向为东风,最大风速20米/秒,属于高原静风区.巷口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地表水系有遵义市两大河流之一的洛江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区域,另有一条泥溪沟小河沿西东方向在境内注入洛江河。建有巷口红岩水库和沙坪山函水水库。其中红岩水库为红花岗辖内最大水库,占地735亩,库容量为650万立方米。库区内树木葱郁,生态秀美,风景宜人。有数个小岛和半岛,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沙坪片区年平均天然地下水量为2000-6800立方米/天,其它村地下水含量也在此范围内。境内主要有煤炭和硅石两大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是红花岗区分布的主要地段,已探明储量达806.41万吨,分布在八卦村的团结组到巷口村的环坡组一带,形成宽约1公里的狭长地带;硅矿已探明储量1950万吨,分布在巷口、庄分界山脉沿东西方向,呈带状分布,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