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犀浦
释义

中文名称:犀浦

别名:古晋兴城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国宁、犀园、双鲢、龙吟、梓潼

政府驻地:犀浦镇犀浦村7社49号

电话区号:028

邮政区码:611731

地理位置:东经103°58′、北纬34°45′

面积:28平方公里

人口:5.6万人

方言:四川话

车牌代码:川A

基本信息

犀浦镇位于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区7公里,离县城11公里,史称“古晋兴城”,传说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时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全镇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7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9万人,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和成灌高速公路并行穿越全镇,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环绕城镇。镇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

古代犀浦

犀浦历经近三千年的沧桑,至今名称不变。秦以前,这地方名叫“墀埔”,传说是一片烧砖瓦的窑区。“墀”的本义是台阶及其上面的空地。前些年犀浦的旧城改造时,挖出过古代石梯式窑窟,下面还有炭渣残迹。犀浦镇的地形走势更证明了这一点,从东南西北四街向镇中心十字口走去,均为上坡路。后因洪涝频繁,山川巨变,墀台周围逐渐沦为洼地。“埔”原指一片土地,这时也灌满了水,成为一片“浦泊”了。

犀浦的正式得名缘于李冰治水。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中记载:“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压怪,因取其事为名。” 浦是水滨的意思,故将沉石犀之浦名为犀浦(意为沉犀之浦),沿用至今。 犀浦不仅是一个古镇,在历史上还建过县,建县时间长达380多年之久。《舆地广记》说:“……犀浦县,属益州。秦时李冰作石犀以压水精,穿石犀渠于江南,命之曰犀牛里。县取此为名耳,不在其地也”。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卷五《太平寰宇记》说:“犀蒲县,周垂拱二年(唐武则天临朝称帝改立的国号,公元686年)割成都之西鄙置,盖因李冰所造石犀以为名。” 。”《太平寰宇记》还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20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该书“华阳”条文说: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元丰九域志》说,犀浦从公元686年设县,到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省犀浦县为镇入郫”,古犀浦县建县计时386年。

犀浦地处成都近邻,居天府腹心地带,不仅土地肥沃出产丰盛,而且商贸繁荣,人文昌达。建县期间,诗圣杜甫在犀浦境内的草堂祠住过几年。他作《梅雨》诗描述当地景色云:“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唐至德二年,以蜀郡成都为南京,因其在长安之南而谓“南京”。犀浦曾有许多古建筑,如国宁观、东岳庙、文昌宫、湖广馆、南华宫、梓潼宫等,造型各异,构作精巧。惜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今已不复再见!

当代犀浦

犀浦镇位于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区7公里,离县城11公里,史称“古晋兴城”,传说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时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全镇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7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9万人,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和成灌高速公路并行穿越全镇,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环绕城镇。镇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改革开放以后,犀浦镇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确立创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强镇和文明新镇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开发区、农业生态发展区和城镇中心区“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优化镇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从过去典型的农业大镇迅速转变为新型的科技型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驶入了历史快车道。近两年内先后获得“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四川省先进乡镇党委”、“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四川省第一电话镇”、“成都市文明镇”及“成都市卫生集镇”等殊誉。 到19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7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乡企总产值达15.2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0.44亿元,入库税收达0.5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均走在全县前列。城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一度雄称“西南第一镇”,亦称“小成都”。

2008年的犀浦更是有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地铁2号线不再走成温路,全长50.6公里,沿途共设26座站点。全线呈东西走向,东起龙泉驿,最后到郫县犀浦终点站。在成都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后成灌高铁犀浦站是国内首个地铁和高铁同站换乘的车站“成郫灌轻轨线”将以犀浦为起点、经郫县、聚源、都江堰,止于青城山山门。.参与我市市域轨道交通设计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负责人称:“换乘点按初步设想将设在犀浦站,为了乘客换乘方便,地铁2号线的这一段将建在地面上,乘客从站台一侧的地铁上下来后,走上十多米,到站台另一侧就可乘坐轻轨了。”在时间的安排上,地铁2号线设计为5分钟一班,成郫灌轻轨的班次设计将考虑能够一车装下从地铁2号线下车换乘的乘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地铁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初步设想的是需要换乘轻轨的乘客量为乘坐地铁2号线抵达终点站的乘客总量的50%,因此轻轨的班次可能是10分钟一班,实现与地铁2号线的匹配。” 按照初步设想,为了方便乘客,成郫灌轻轨与地铁之间将采用“一票通”,乘客购一次票,就既可乘地铁也能乘轻轨。另外,成郫灌轻轨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设计,每个站台乘客上下都有扶梯,并将专门修建方便残疾人士的无障碍电梯。

文史记载

犀浦镇位于县境东部。驻地在成阿公路成郫段中点南侧,距成都西门车站和县城各11公里;地处东经103°58′、北纬34°45′。东北部邻安靖乡,东南与成都市土桥乡接壤,西南邻合作乡,西邻红光乡,北接团结乡。镇区面积0.33平方公里,有3街、2大巷、3小巷,两个居民委员会,21个居民小组,1个蔬菜村。加上所辖农村,全镇总面积27.89平方公里,有耕地27483亩,农村设国宁、犀园、双鲢、龙吟、梓潼、万福、五粮、两河、晨风、玉龙、杨柳、玉泉、古楠、犀浦、犀池、大田、双林、石亭等18个村,下辖119个村民小组。全镇有8217户、33480人,其中镇区2161户、9845人。

宋代熙宁五年(1702年)古犀浦县撤销后,设犀浦镇并入郫县,清后期改称犀和镇。民国19年设东一区时复名犀浦。解放后曾为第二区区署所在地,与犀浦乡几度分并,1985年撤乡入镇,实行镇管村。

解放前,镇区有少数手工业作坊,有规模较大的粮油市场,犀浦大米素来在川西享有盛誉。解放后,县工交系统安排部分企业在本镇,镇办企业迅速增多,主要有五金、化工、印刷、毛巾、制鞋、食品、缝纫等行业。犀浦豆油历来有名,1979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挑花刺绣品工艺精湛,该镇长期是蜀绣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镇区有郫县一中犀浦校区(原郫县四中,2011年与郫县一中合并设为犀浦校区)及镇办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有电影院、新华书店门市部等文化服务设施;有镇医院及省交通厅公路职工医院.西华大学(四川工业学院).四川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专)和市建五公司设在镇境内。

清末,川西同志军曾在犀浦与清军血战,牺牲者数百人,至今有战地和葬地遗迹。

诗中犀浦

一,犀浦镇蘧仙观与大诗人范成大

寄题郫县蘧仙观四楠

范成大

沉犀浦上旧仙踪

老木长春翠扫空。

敢请丹光来万里,

为扶云峤驾飞鸿。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二,杜甫的《梅雨》

梅 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三,陆游的《饭罢戏作》

南市沽浊醪,浮螘甘不坏。

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

轮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欲赓老饕赋,畏破头陀戒。

况予齿日疏,大脔敢屡嘬?

杜老死牛炙,千古惩祸败。

闭门饵朝霞,无病亦无债。

四,陆游的《晚过保福》

出陆游诗词集

晚过保福

堂静僧闲普请疏,炉红毡暖放参余。

莲花池上容投社,椰子身中悔著书。

茶试赵坡如泼乳,芋来犀浦可专车

放翁一饱真无事,拟伴园头日把鉏。

芋来犀浦可专车:可以为了吃犀浦的芋头专车下乡!

附网络文章:

《陆放翁养生有方》

南宋诗人陆游是绍兴人。凡到绍兴旅游的人少不了要去沈园走走。读读墙上陆游所书的《钗头凤》——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爱妻的深情。他境遇虽不如意,年轻时又常服药,却能活到85岁高龄,这与他善于养生大有关系。

他乐观坦荡,随遇而安:“长生岂有巧,要令方寸虚”、“治心无他术,要使百念空”。也就是说,活着,欲望别太强,闲下来,钓钓鱼;高兴时,喝喝酒。对保存元气大有帮助,而元气又是养生的根本。平时,他常常研究“止观”,即气功;也身体力行——“气溯如潮上,津流若酒醇”,能达到如此境界,足见功夫不浅。他还喜欢按摩,难怪他八十以后发脱能自生,齿摇徐自固,耳聪目又明。他罢官归隐后,种莱、养花、扫地、饲鸡,过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还应介绍一下他的饮食,用“放达”一词即能概括他饮食的特点。

饮酒是他的爱好,而且有海量:“晚途豪气未抵摧,一饮犹能三百杯”。他喝葡萄酒,在《小宴》中有“洗君鹦鹉杯,酌我葡萄醅”的诗句。对农家所制的酒也不拒绝——尽管酒有点浑,但饮来依旧尽兴。像“玻璃春”这样的眉州名酒,他有浓厚的兴趣;对比这更名贵的“鹅黄”更是津津乐道。

至于下酒菜,他是颇为讲究的:美如凝酥的牛尾、山猫的头、香嫩的糟鹅、甜而鲜的糖蟹和辛而辣的辣米菜,他都吃得津津有味。更珍贵的如“驼酥”,他也吃过——“紫驼之峰出翠釜”(《丽人行》)中的“紫驼之峰”就是“驼酥”。应指出的是,它不是双峰驼的峰,这东西易得,而是单峰驼的峰,且是野生的。据考证,那时我国尚有不少野生单峰驼。

在宋代,羊肉很吃香。陆游是江南人,习惯吃鱼,但他同样习惯吃羊。在《书事》中有这么两句:“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无膻。”是羊总有点膻味,由于他爱吃,所以浑然不觉,他在食物的选择上面很广,几乎什么都不避——不偏食。

公元1170年,陆游入蜀任奉节通判。四川物产丰富,众多的佳肴和秀美的山川使他流连忘返。他学会了川人的煎茶法,对蒙山的紫笋茶也很欣赏。对于那儿的蔬菜和野菜更是食之不厌,如新津的韭黄、犀浦的大芋头、岷山下的小芋头、山中自生的龙鹤菜、棕笋、田野中自生的蕨薇、大巢菜和野芥等。

陆游到了晚年,亲自种菜,几乎与荤肴无缘。对他来说,各种蔬菜都适口,只要新鲜就行。“黄瓜翠苣最相宜”(“苣”就是莴苣),这两种东西都很有营养,又有很好的口感。他特别喜欢放了碎米的野荠——“荠糁芳甘妙绝伦”。

除迷恋于蔬菜外,他还极力推崇食粥——“只将食粥致神仙”,希望通过食粥来益寿延年。

他自号“放翁”,不但饮食放达,处事也洒脱不拘。他领悟到“心动”则“神疲”,因而平生遇事未尝心动,故能老而不衰。

五,苏轼的《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

苏轼

蹑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度绳桥看伏龙。

莫叹倦游无驷马,要将老健敌千锺。

子云三世惟身在,为向西南说病容。

诗句: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度绳桥看伏龙。”

白话:

早上到犀浦去催促关于收芋头的事情,

晚上走过都江堰的安澜索桥,

看见夜色中伏龙观的飞檐翘角。

陆游的《饭罢戏作》中也说到

“轮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说明当时犀浦的芋头肯定好吃!

不过遗憾的是现在不仅犀浦的芋头不出名了,

而且伏龙观也在地震里面毁了,

不但夜色中看不到,就是大白天都是废墟了。。。

六,犀浦“黄师塔”与大诗人杜甫、陆游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 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①,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②?

吴论:此至黄师塔前而作。春时懒倦,故倚风少憩。师亡无主,则 深浅红花,亦任人自赏而已。

【朱注】叠用爱的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意。)。

①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 驭卒,此何处? 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 之句。

②庾信诗:“深红莲子艳。”朱超道诗:“兰心带浅红。”

陆游同志空怀一腔报国志,被秦桧之孙迫害后,只好投靠在四川制置使范成大麾下,这段时间他作了大量的诗,到杜甫草堂拜谒,还曾为杜甫的绝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闲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到犀浦考察“黄师塔”的出处。

七, “褚亮”的【赋得蜀都】

全唐诗 卷32_23

列宿光参井,分芒跨梁岷。

沉犀对江浦,驷马入城闉。

英图多霸迹,历选有名臣。

连骑簪缨满,含章词赋新。

得上仙槎路,无待访严遵。

附:褚亮(560-647)字希明。唐大臣。杭州钱塘人。善诗文,博览图史,陈、隋时即以诗才显名。曾仕陈、隋及薛举。入唐,太宗授为秦王府文学。设文学馆,与杜如晦等并为学士,命阎立本画像,他为之作赞文,号十八学士。常侍从太宗征战,多有进谏。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卒陪葬昭陵。

八,周庠的《寄禅月大师》

《寄禅月大师》

全唐诗卷760_1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

水田铺座时移画,金地谭空说尽沙。

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时捻得休公卷,倚柱闲吟见落霞。

周庠,唐龙州司仓。后事王建,累官御史中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进司徒。全唐诗存诗一首。

九,“交子”发行人薛田在《成都书事百韵》中关于犀浦的记载

下文是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发行人薛田的《成都书事百韵》:

混茫丕变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觉锦城销白日,难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烟。

院锁玉溪留好景,坊题金马促繁弦。

风流辅席堆红豆,潇洒门庭映碧鲜。

表状屡言同颖穗,敕书频奖竝生莲。

旋科杞树炊香稻,剩种豌巢沃晚田。

仁宅不隳由政立,议闱无取任情迁。

民知礼逊蚕丛后,俗尚奢华邃古先。

绕郭波涛来浩浩,归期岐路去绵绵。

乍回黑水将成道,潜到青羊恐遇仙。

靓女各攻翻样绣,祛商兼制砑绫牋。

垆边泛蚁张裙幄,江上鸣鼍簇彩船。

石笋崚嶒衙对峙,琴台恢阔寺相连。

群葩艳里珍禽语,百草香中瑞兽眠。

喜处必臻尤儜望,胜游争倦更迁延。

早荷叶底蹲鸱伏,椶树梢头乱蝶穿。

鹾发牢盆浑弃卤,铁资圜法免鉟铅。

丰饶物态甯殊越,美丽姝姬酷类燕。

西海号雄彰传纪,南康辞健积铭镌。

良工手技高容学,妙隐丹方秘不传。

倚剑灵关凌绝顶,梦刀孤垒削危巅。

金华巷陌遗三品,石镜伽蓝露一拳。

信落荆州随鼓枻,检颁芝阙听摇鞭。

若量内地寒暄异,且在遐陬水陆全。

渝舞旧云传乐府,巴谈谁曰系言诠。

九苞绾就佳人髻,三闹装成子弟鞯。

欲辨坤维寻地理,才临益部认郊{上广下墨}。

文翁室暗封苔藓,葛亮祠荒享豆笾。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

气蒸蒟蒻根须润,日罩楩柟树影圆。

药市风光虫蛰外,花潭遨乐鵙鸣前。

聚源待拟求凫氏。贮怨那能雪杜鹃。

藂植森荣还蓊蔚,夹流湍迅迥潺湲。

鲜明机杼知无算,细碎锥刀不啻千。

合伴鸦鬟齐窈窕,对陪霓袖竞翩翾。

五门冷映岷峨雪,千里爰疏灌堋泉。

茂盛八紘宜得最,膏腴十道比俱偏。

袁滋不到生无分,段相重来宿有缘。

款召相如登兔苑,骤迁太白步花砖。

葳蕤草木时为瑞,奇秀江山代产贤。

晓后细风红灼灼,夜中微雨碧芊芊。

锦亭焰烛明欹障,绣阁香毬暖熨毡。

宝塔徘徊停隼旟,观街杂沓拥辎軿。

酴醾引架家家郁,踯躅攀条处处妍。

重爱鲁儒提德柄,威降曹将董戎旃。

欢谣少负賨人勇,长讲多轻楚客禅。

似簇绮罗偏焕燿,如流车马倍喧阗。

搘机显绰名堪录,题柱芬芳事莫捐。

李特锋鋩徒恃险,张仪规画自持颠。

鹰扬事业成悠久,鸟合奸雄败转旋。

漫向鼎分澄霸道,却当龟化验都鄽。

强贪楚灭悲倾辙,广洽尧询喜慕膻。

侧弁猖狂抛玉斝,归鞍酩酊坠金钿。

氛埃屏息云常覆,稼穑繁滋泽磨愆。

睿圣宵衣垂乃睠,贵臣驰驲每传宣。

石牛迈路加歆飨,江渎隆区助洁蠲。

避暑亭台珍簟设,纵闲池沼钓丝牵。

遮蛮带砺长能固,捍蜀金汤远益坚。

何武甲科曾继踵,严遵卜兆罕差肩。

雠书竞印诸家集,博识咸修百氏笺。

纸碓暮春临岸浒,水樽春注截河壖。

华严像阁凉堪爱,净众松溪僻可怜。

学射崔嵬横罨霭,放生宽广媚漪涟。

藓庭嫩笋青篸篸,风槛新荷绿扇扇。

守戍貔貅千万骑,采葑簪笏两三员。

清江泻势方流巽,大面盘形正压乾。

电扫谷风藏虎啸,雷瞋宫树洒龙涎。

郃占逖应星舒彩,栾噀端聆火扑燃。

令范式驱民缺缺,咨谋畴倚道平平。

性寒甘蔗猱偷啮,体腻芭蕉蚕莫沿。

志读备兴重掩卷,史看唐幸嫩终篇。

雕盘姹女呈酥作,水巷痴童飏纸鸢。

初下鹿头迷鄠杜,暂来犀浦误伊瀍

变秦言语生皆会,恋土情怀死不悛。

结厦斧斤宗简易,入神丹雘励精专。

柳堤夜月珠帘卷,花市春风绣幕褰。

十县版图分户籍,一城牌肆系民编。

受辛滋味饶姜蒜,剧馔盘餐足鲔鱣。

月季冒霜秋肯挫,荔枝冲瘴夏宜然。

几番藂箐鸣虚籁,是个园林噪嬾蝉。

蠢动乘时先养育,菁英届候别陶甄。

地丁叶嫩和岚采,天蓼芽新入粉煎。

平代启闱闻继岌,监军凭轼见刘焉。

蕙兰馥裛幽蹊畔,菱芡交铺曲岛边。

绘网晚晴夸蹴踘,画绳寒食戏秋千。

氤氲紫雾蒙都邑,缥缈彤霞聚偓佺。

螭伏自然销剑戟,蝼翻几度起戈鋋。

宦游止叹音尘阙,乡饮何惊岁月遄。

灵寿桃枝奇共结,金砂银铄贵相联。

埋轮昔按均轮命,叱驭今分太守权。

徒为行春飞皂盖,讵能许国报青钱。

政经旋考尤多僻,民瘼深求尚未痊。

虽愧袴襦非叔度,且期毫墨有冯涓。

{左亻右黾}遵廉察思从训,克谨操修敢好畋。

南市醉过攒帜队,西楼欢坐列琼筵。

烦嚣谨畏伤淳厚,慧黠周防近巧谝。

重禄省心宜致寇,薄材庄貌若临渊。

扶危颇异巢居幕,劝善还同矢在弦。

其中有“初下鹿头迷鄠杜,暂来犀浦误伊瀍”一句。

宋代初期,蜀地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域。明朝廷对江南各省采取以铜钱代铁钱,逐步取消铁钱的政策,但对四川路则听其行使。如开宝年间(968-976年),宋太祖还禁止铜钱入蜀;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宋太宗又明令四川地区的铁钱不得出境。据《宋史?食货志》载:“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来,由于纸币发行过多,“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被迫停止“交子”。张若谷为江湖淮南益州路转运使后,认为:“废交子不复用,则留易非便,但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北宋大中祥符末年(1016年)朝廷把薛田从河东(今山西)派往四川益州担任管理财政的转运使。薛田上任后,了解到前期民间使用铁钱的不便。便于天圣元年(1023年),与江湖淮南益州路转运使张若谷一起向朝廷奏请恢复蜀地“交子”交易制度。宋仁宗批准了薛田、张若谷的请求,“始置益州交子务,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为额。” 翌年二月,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家纸币由益州交子务发行流通。至此,身为转运使的薛田力主官方设置交子务发行交子,方便商民交易流通,促进了宋朝经济发展和世界纸币发展流通的历史性进程。

十,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来了。

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十分耐人寻味,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

《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大约是因为杜母姓崔的缘故;但“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属犀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

另外根据杜甫的诗作《北邻》可知,杜甫的北邻是一位退职的县令,杜甫和他相处得十分融洽。说不定这位才是个真正的犀浦县令也未可知。

附杜甫的「北邻」:

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

犀浦美食

犀浦鲶鱼来历

清朝末年,四川成都郫县犀浦镇乡绅“吴兴浦”等三人,在犀浦镇中街合伙开办开办“三合居”包席饭店。并聘请厨师“曾元思”和其徒“谢浚成,周德盛”掌灶,师徒三人都善于烹调红烧鲢鱼。选料精良,烹制讲究,以色鲜、肉嫩、味美、形整著称。其用料和烹调方法虽传留下来,但顾主和厨师们都认为,至今无人超过曾、谢二师水平。“犀浦红烧鲢鱼”,已经是驰名全省的名肴,它用无鳞的鲢鱼、若干佐料、考究的火工精心而作,如果来犀浦,未尝到“红烧链鱼”真谓虚行。

注:

1,“犀浦”为地名,在今四川成都郫县犀浦镇。

2,川西地区将“鲶鱼”称为“鲢鱼”,现在全国对“犀浦红烧鲢鱼”的称呼是“犀浦鲶鱼”。

犀浦鲢鱼的灭迹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外西郫县犀浦镇有一家大名鼎鼎的“三合居餐厅”,该厅烹制的著名特色菜“红烧鲢鱼”驰誉方圆几个市县。餐厅的吴老板是当时犀浦镇的乡长兼大码头的舵把子,是县上响当当的头面人物。一日,成都某军长慕名“三合居红烧”,特地去犀浦尝鲜,吴老板亲自出迎。军长客气地说:“久闻贵店红烧鲢鱼享誉遐迩,今天特来品尝。”吴老板说:“恭候!恭候!我马上喊李三娃去府河逮新鲜河鱼。”“唉,滚你妈的,李三娃儿这个懒鬼还没有到店头来,丁二娃快去催李三娃去逮鱼!”话音刚落,随从军长的弁兵顺手就给吴老板一个耳光,骂道:“你是啥东西?敢在军座面前这样撒野!”吴老板是当地的头面人物,哪能经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一气之下,便将餐厅停业。“犀浦红烧鲢鱼”这道名菜也就从此灭迹于川西了,以前在小时候我记得在老成灌路旁边(犀浦丁字桥)那里有犀浦鲢鱼的餐馆 , 招牌很大 是一支很大的鲢鱼, 后来因为成灌扩宽店铺就拆了 现在也没有了 犀浦鲢鱼就此绝迹。

作者:陈华阳

犀浦鲶鱼的做法

特点:颜色红亮 味道香辣 鱼肉软嫩

材料:活鲶鱼750克 猪肉150克

调料:

红绿辣椒条20克 豆瓣酱35克 葱段50克 蒜瓣100克 精盐3克 味精2克

姜块12克 姜末3克 料酒15克 酱油5克 水淀粉15克 菜油75克 鲜汤300克

网上有做法视频可观看

《赶犀浦》

古犀浦县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置。《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说:"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厌怪,因取其事为名。"犀浦,意为沉犀之浦。《舆地广记》说:"……犀浦县,属益州。秦时李冰作石犀以压水精,穿石犀渠于江南,命之曰犀牛里。县取此为名耳,不在其地也。" 《太平寰宇记》说,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20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该书"华阳"条文说: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 《元丰九域志》说,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犀浦县为镇入郫"。古犀浦县有1386年的历史。

――成都方志网:郫县志

不查阅这段资料,还不知道犀浦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呢。

另一说说的是远古时候,犀浦有一个大的类似湖泊的池子,就是传说中的"犀池",里面住了一个犀牛怪,大抵又是英雄好汉给降服了去…由此得名。而如今在那镇政府里面也是有一头巨大的石犀牛低首呈前肢发力状,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这大抵也就是现今流行的"吉祥物"的说法了?另一说是镇政府的同志们认为现在还不是犀浦崛起的时候,是该埋头苦干的时候。这好像有针对不远处某地一头昂首阔步的金牛而发?

关于犀浦县改镇,爷爷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古时犀浦镇叫犀浦县,一日上级长官微服私访,视察街容市貌,看了市镇繁荣,很是满意。街市中一老爷爷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孙子赶场,小孙子跟爷爷打闹玩耍,小手往爷爷脸上轻轻拍打,爷爷还乐呵呵配合孙子玩。长官见了颇为恼怒,认为此地民风不淳,于是上前质问老人为何如此放纵幼童任由其打自己耳光,老人不以为然,长官一怒之下下令废县为镇,以惩此处之民风刁钻,缺乏孝道。

现今的犀浦,在成都周边的城镇比起来,也算得是繁华小镇了,而往往午夜梦回中出现的那一个,却不是现在这个犀浦镇。 类似《寻枪》中出现的那个小镇一样,犀浦曾经也是很古朴的。因当地有许多早年从闽粤一带迁移过来的居民,因此当地民居更有很明显的闽南风格。大多是两层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子,下面是生活起居的主要活动区域,上面是比较低矮的小阁楼,住人或者储物都可以。为了避免潮湿,还有的房子会有离地面1-2尺高的木质地板,四周以木头支撑,这种房子叫"地震房子"(或许是这样写法)。

四川管赶集叫"赶场",所以犀浦又叫"犀浦场",去犀浦赶场又叫"赶犀浦"。犀浦场每逢阳历日期的双日子赶集,相对太和场的单日子赶集的"逢单"来说,犀浦叫"逢双"。

在有限的幼年记忆当中,犀浦镇上只有四条街:上场、下场和北巷子、南巷子。一般说来,我们会从下场进去。下场是当时(大约是20年前或者更早一些的时候)最主要的物资交易场所,也是犀浦最繁华的地方。这条街上最繁华的地方又非"湖广馆"和"江西馆"莫属了。 顾名思义,"湖广馆"、"江西馆"大约就是此两处迁来的移民在此聚集的场所,大约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XX会馆"的一个缩影。 不过时过境迁,这两处地方在80年代初到中期,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集市了。

首先进入的是"江西馆",其实就是一片大的空地,老乡们每到赶场的日子,就都聚集到这里来。这里主要是买卖一些日用品和蔬菜,比如衣服啦,鞋子啦,青椒啦,黄瓜啦,高声的叫卖和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硬泥土的地面,每当前夜下过雨,地面就总是湿漉漉的,偶尔还会有些滑,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赶场的兴致。除非白天下雨,否则还是一样的熙熙攘攘,接踵摩肩。

再穿过一道窄窄的小巷子,就是"湖广馆"了。"湖广馆",跟江西馆一样,也是一块大的空地,不同的是它主要是买卖家禽和牲畜的市场,这里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每当快到过年的时候,妈妈就会把家里长得最漂亮的公鸡给抓了去市场卖。先给我买一支棒棒糖,乖乖地守在妈妈身边,打量着来来去去的人们。市场的空气里总是流淌着旁边那条小河里漂过来的水的湿气,还有地面上浅浅一层泥浆的气味,一度曾为这些特殊的气息着迷不已。有时候自己就会偷偷地跑到小河边去看小河里的石头,听市场那边听不到的潺潺水声。

有时候在除夕夜里,湖广馆里会有"烟火架",其实就是放焰火了,后来一直连礼花我都会管它叫"烟火架"。不过这是晚上的事情了,白天的时候会有工人安装放焰火的架子。照例地会有很多人围观。尤其是小孩子,很奇怪这些乌黑的金属架子跟晚上放出来五彩斑斓的焰火能有什么联系。

差不多到11点的时候,市场人流就渐渐散去了。这才是我最兴奋的时候。因为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买一只颜色通红喜庆精力旺盛的公鸡祭祖和吃年夜饭,以企盼来年运势好,身体健。因此一只漂亮而健康的公鸡在价钱好的时候是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的。我家里养的公鸡都是要到林子里吃虫子的,而它们经常会吃到蜈蚣――据说吃过蜈蚣的公鸡会更有活力,并且能避邪。

最好的一次一只公鸡卖到了45块钱,相当于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呢。妈妈很高兴,带我到角落里,假装给我整理衣服的样子,把钱用我胸前的小手绢包了起来,塞到我的衣服兜里,再用别手绢的小别针把衣兜的口子别了起来。很奇怪了,问妈妈为什么要给我呢?妈妈说是因为每次卖到钱都会被小偷盯上,好几次都被偷走钱了呢。她就想出这个办法来,小偷怎么也不会想到钱会在小孩子兜里吧。我的妈妈总是这么聪明呐。 肩负如此重大的任务,我也觉得很光荣很骄傲,走路的时候把衣服兜摁得紧紧的,跟妈妈拉手走,妈妈也一直关注着我的衣兜。

下场和南巷子似乎没什么可去的,也没什么可看的。一般我们会去北巷子的"四河桥"跟爸爸会合。四河桥实际上就是两条和交汇的地方,桥上面盖了房子,作茶馆用。爸爸通常会在那里喝茶,和一群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聊天。小镇就是这点好,走到哪里都能有熟人。 茶馆门前照例地是有懒得去市场跟人挤的菜农,把蔬菜瓜果放在茶馆前,自己则坐在茶馆里摆龙门阵,有人来买菜,问"哪个的菜哦",里面的人便诺到"我的"…

茶馆门口往往还会有一些卖小食的小摊,我最喜欢的就是"糖油果子"了,不过那时候小孩们都管它叫"天鹅蛋",大约有很难得一吃的美味的意思吧。"天鹅蛋"是用糯米粉和水调匀到汤圆粉的软硬程度,揉成团,下油锅炸熟之后,裹上热熔的白糖,就成了褐色,再加上一些白色芝麻,四五个用竹签串成一串,边走边吃,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天鹅蛋"在下油锅炸的时候因为陡然升温,里面空气膨胀使糯米团里面变成空的,外壳香脆甘甜,粘在牙齿上,嘴角边香甜的味道半天后都还能回味。 高高举着"天鹅蛋",照例坐在爸爸的28加重型自行车的前杠上,妈妈坐在后座上,和爸爸讨论今晚的年夜饭的做法。我则嘴巴嚼着"天鹅蛋",脑子里想着家里那几串可爱的鞭炮。为了是将它们拆开一个个放过瘾呢,还是一气呵成放了更畅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