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释义

1949年9月5日,红旗插上了西宁城头,从此结束了马步芳家族集团对青海长达40年的黑暗统治。

9月8日是西宁解放后的第3天,中国人民解放军1军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电令,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冼恒汉任军管会主任,张国声任副主任,傅子和、张贤良、李发应、周则盛、董家龙、刘瑞芳、黄甲、吕义山、刘枫、胡云卿、杨文安、曾祥煌、杨琪良、曹光琳、李书茂、周仁山为委员。即日,市军管会向全市发布了第一号布告,通饬全市实行军事管制。

市军管会成立后,坚决遵照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法令、决议、命令之要求,在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军政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帮助下,严厉打击了社会上的反动势力和反革命破坏活动。溃逃在上五庄、三角域一带的青马残部,经l军劝降团的劝降争取,亦分别于9月8日至11日,纷纷放下武器向我军缴械投降。使西宁地区的社会秩序和治安日趋稳定。为全面开展军管时期的各项工作,市军管会迅速做出了安排部署,集中力量主要抓了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了军管工作机构,加强了军管工作领导

为便于工作,市军管会决定下设:市军管会民政处,处长张国声(兼),副处长王聚贤;市军管会文教处,处长刘瑞芳;市军管会军事处,处长周则盛;市军管会公安处,处长李发应,副处长李樾;市军管会交通处,处长黄甲,副处长刘绍泽;市军管会民族处,处长周仁山;市军管会财经处,处长傅子和,第二处长赵全壁;市军管会卫生处,处长董家龙,副处长梁昌汉等8个工作机构,并配备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任命吕义山为市军管会秘书长。即日起各工作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了工作。

二、全面开展了对旧政权机关单位的接管工作

为使接管旧政权机关单位工作有序进行,市军管会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共青海省委有关接管工作的方针、政策精神,结合西宁实际,对被接管单位提出了“三不”政策,即原工作部门保持现状原封不动;原工作机构不打乱不拆散;原工作制度不废止不改变。以利于迅速恢复生产和工作。并对接管工作范围、权限、任务、时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分工决定:

市车管会民政处、文教处负责接管民国青海省政府机关、省民政厅、省教育厅及所属各公立学校、报社、电台、印刷厂、电影院、卫生处及所属医院、护士学校、医药器材仓库、省高等法院、西宁(互)地方法院、省地政局、省参议会、省建设厅及附设之各试验场。

市军管会财经处负责接管民国青海省财政厅、银行、税收、田粮局(处)、省盐务局、公营商店、公司、合作社、工厂、矿场、木材厂。

市军管会军事处负责接管飞机场、军用仓库、枪枝弹药、军用汽车、汽油、战马、军用通讯器材、粮食、军用布匹、被服、兽疫防治处、牧场。

市军管会交通处负责接管民国青海省、西宁市邮政局、电信局、电报局、电话局、省公路局、汽车站、民用汽车、气象台。

市军管会公安处负责接管国民党青海省、西宁市党、团机关、省保安司令部、省警察局及所属之各分支部门。

市人民政府负责接管民国西宁市政府机关、各区、街道及保甲组织。并在接管工作中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逐步建立区、乡、街基层人民政权。

西宁警备司令部负责全市警备之责,保证接管工作之顺利进行;负责工厂、仓库等重地之警卫工作;维护市区社会秩序和治安,协助公安处收容市区的散兵游勇。

此次接管工作,从9月5日西宁解放至11月底基本结束,历时两个多月。此间,西宁市军管会各工作部门,按照分工紧张而有序地接管了马步芳统治时期的机关、企业、学校、医院、仓库等单位共66个(不含省、市级单位所属之分支部门),其中省、市级机关单位11个:民国青海省政府秘书处、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高等法院、省地政局、西宁市政府、西宁税务局、西宁财经处、西宁(互)地方法院。上述机关单位原有职员687人,接管时报到501人;接管西宁市政府机关下属单位100多个,共有职员2070人,接管时报到1742人,共中留用1304人,参加受训的217人;接管工业企业8户:西宁机器厂、西宁化工厂、西宁洗毛厂、西宁地毯厂、西宁发电厂、西宁皮革厂、西宁被服厂、西宁义源工厂。8户企业原有职工2215人,接管时报到706人;接管学校22所,其中省、市下属中学7所:国立湟川中学、国立西宁师范学校、省立西宁师范学校、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省立西宁中学、省立西宁职业学校、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会立昆仑中学。7校原有教职员484人,接管时报到243人。原有学生2501名,接管时报到884名;完校、初级小学15所,原有教职员82人,全部报到上班。原有学生2786名。接管时报到1738名;接管卫生医疗单位8个;民国青海省立中山医院、省芳惠医院、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青海兽疫防治处、国民党联勤总部西北第三兽疫院、乐家湾长官医院、乐家湾士兵医院、联勤西北第九卫生器材库。上述8个医疗单位共有307名行政、医务人员,全部报到上班;接管银行5家:民国中央银行青海分行、青海省银行、湟中实业银行、中国银行青海办事处、中国农民银行青海支行。5行原有职员68人,接管时报到录用40人,收回金子50多两,白银2000两,白洋19000多元,电台3部;接管省、市邮政局、电话局、电信局、电报局、省气象台等8个单位,接管时有300多名职工报到上班,2655部通讯设备完整无损,民用汽车14辆;接管军用物资;各种子弹43,637,903发,手榴弹3275个,大炮41门,炮弹51635发,战防枪4挺,火箭炮14个,短枪52枚,步枪2576枝,轻重机枪510挺,冲锋枪40枝,战马224匹,军用大卡车108辆,小汽车13辆,汽油2022桶,粮食700万斤。

三、迅速开展了散兵游勇之收容工作

加快收容散兵游勇,是军管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与推行各项建设十分重要。为此,市军管会根据中共青海省委的指示,及时发布了第二号布告,指出:本市解放以来,社会秩序日趋稳定,但至今仍有不少前国民党蒋、马遗留或溃散之官兵,流浪在市区,时有非法活动,直接影响着全市的社会冶安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提出:一、凡散兵游勇、国民党政府官员之非法武装组织、人员一律取缔,并向指定机关投诚、登记,听候处理。二、凡非法藏匿、隐藏枪枝弹药,不逞送、不报到登记者,一经查处定于严惩。三、凡自动前来本会投诚,交出其枪枝弹药、文件、军用物资者,本会当于宽大待遇;如有特殊贡献者,予以奖励;过去有罪恶者,将功赎罪。市军管会号召全市各族人民行动起来,坚决贯彻执行布告精神,协助本会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参加收容散兵游勇及枪支弹药的工作。

在布告的感召和全市各族人民的参与支持、协助下,不到半个月时间,有1255名散兵游勇向市人民政府报到登记,共收缴各种枪枝1160枝,小炮5门,电台8部。有96名前国民党、三青团组织的负责人自动向市军管会报到登记,使西宁市的社会治安得到了基本好转。

四、全力抓恢复生产与稳定金融工作

市军管会成立后,始终把恢复与发展生产、稳定金融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抓。大力宣传中共青海省委有关接管工作中依靠工人阶级,全面恢复与发展生产的方针政策,极大地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在边接管、边整顿厂矿企业的同时,逐步组织、领导企业的职工群众迅速恢复了厂矿企业的生产。到本厂、本矿报到上班的职工达1300多人,占解放初期原有职工总数的65%,总产量恢复到解放初期的55%左右。厂矿企业中出现了“努力生产,提高产量,建设新青海、新西宁”的新气象。市区近两千家商业店铺也随之恢复营业,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繁荣了市场。

随着厂矿企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市区的金融工作日渐平稳。同年9月13日,市军管会发出第四号布告,指出:为保护人民利益、稳定金融、发展生产、繁荣市场起见,即日起,禁止法币流通,通用人民币。所有完粮、纳税以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物价计算、账务、债务、票据、契约等均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同年11月15日,市军管会又发出布告,警告少数奸商玩忽法令,倒贩白银、银元,破坏金融,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为便于掌握金融命脉。开展“稳定金融市场,加强货币流通”为中心的各项业务建设。市军管会会同有关部门,于同年10月份开始,筹建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1950年1月1日成立,即西宁市支行前身),使金融工作更好地为新生人民政权服务,为西宁人民服务。

五、抓学校开门,促学生复课

学校开门,学生复课。这是当时广大群众特别关心的一件大事。市军管会根据人民群众要求和中共青海省委的指示,在接管学校时,当场明确宣布: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对学校实行严格保护的政策,除个别首恶者必须查办外,对其他教职员,则采取尽量安置,愿为人民服务者,量才录用;凡内容反动的课程以及教学制度,必须改革,其他均维持现状。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但稳定了广大教职员、学生的紧张情绪,也稳定了社会与学生家长的人心。在短短的1个多月时间内,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和学生,分别到各自的学校报到复职、复课。学校秩序井然,一切活动日渐正常。为了加强对教职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学习党和人民政府的教学方针、政策,市军管会决定,以三分之一的比例,对全市教职员进行分期分批集中轮训。与此同时,为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教育,决定成立了“西宁市各族人民文化协进会”,以支持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工作。

六、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

西宁解放初期,各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经过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都能积极支持、帮助市军管会的接管、治安、复工、复课等各项工作,但也有少数群众,过去由于受马步芳统治集团的反动宣传,对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不了解,持怀疑、观望态度。因此,给军管工作增加了一些困难。对此,市军管会在全部工作活动中,结合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的特点,始终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放在首位。要求各民族要紧密团结,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本着平等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精神,积极帮助市军管会清剿匪特,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西宁。其次,市军管会还注意发现培养各民族群众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在军管期间的3个多月中,共召开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小会70多次,近千余人受到了教育。特别是通过揭发批判青马残部的各种谣言和挑拨离间等事实,澄清了各族群众的糊涂认识,分清了是非,提高了觉悟,认识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是我们各族人民消除隔阂,加强团结,共同进步,建设安居乐业家园的根本保证。

七、协助市人民政府开展了建政工作

解放初期,作为全市最高权力机关,统管全市各项工作的西宁市军管会,自1949年9月8日成立,至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即行结束军管工作的3个多月中,依照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关建立基层人民政权的决定、指示,结合当地实际,陆续在市区筹建区、乡、街基层人民政权的工作。到1950年3月10日,西宁市区、乡、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共建立区人民公署6个,乡人民政府7个,街人民政府26个,在乡、街人民政府下设187个行政区(巷),827个居民小组。

为使人民政府充分代表人民的利益,广泛听取各族人民对人民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行使好人民的权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1949年9月19日,市军管会协助市人民政府,经各方面群众代表充分酝酿、讨论和推荐人民代表候选人等一系列筹备工作,胜利地召开了西宁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协商会议,推选段文义为协商会主席,田生芳(回族)、杨生霖为副主席。同年11月1日至6日,又召开了西宁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会代表133人。市军管会主任洗恒汉,代表市军营会向大会作了《西宁解放53天来的接管工作报告》,受到了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为了完善和发挥人民代表会议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的作用,会议选举成立了”西宁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设委员会”,张国声任主任,刘枫、马乐天任副主任,王中兴任秘书长。下设生产救灾、冬令救济、文化、教育、财政、贸易、妇女、卫生等8个专门委员会。

市军管会为使全市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3个多月的军事管制期间,先后共颁发了14个布告。为西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妇女、卫生、交通、治安、城管、民族、宗教等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西宁人民的认可和赞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