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陵国
释义

许多人并不知道西陵国的存在,这并不奇怪。这个古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中。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解释说:“西陵,国名也。”这两处史料结合到一起,就是说,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的黄帝娶了西陵国王之女为妻。也就是说,我们最尊敬的祖先黄帝的妻子嫘祖,原本是西陵国人。我们都相信黄帝确有其人,也相信嫘祖确有其人,因此,这个西陵国就既有可能确实存在。

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嫘祖是黄帝的第一夫人。由于嫘祖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诸如种桑养蚕,发明制作布帛衣服等和嫘祖文化至今所存在的社会价值的原因,所以有嫘祖文化的地方,许多都提出确认嫘祖故里的要求。这种崇敬先祖,纪念先祖功德的行为,应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名人故里,尤其是像嫘祖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在研究历史名人的问题上,应当用综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能仅凭某一、二条孤证就下结论。目前,关于西陵的说法,有十处之多,但是嫘祖之西陵氏之国只能有一处。

一 湖北宜昌说

《战国策·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这是有关西陵的最早记载。其后,《史记·楚世家》有类似记述: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上述二史说楚有西陵,西陵在楚国何处?清同治年间《宜昌府志》说今湖北宜昌西北处有西陵山。据此,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上述文献所记“西陵”绘制在今宜昌市西北。此说出自战国。然而,有学者 [ 1 ] 据《汉书·地理志》、《史记·楚世家》和《水经·江水注》以及《史记·正义》等,考证认为“宜昌之为西陵,其名晚出。三国吴时始有此称,秦置汉因。”还说,西陵原为夷陵,夷陵原为夷山,是三国“吴黄武元年更名为西陵。由此可见,宜昌之西陵,不可确定为嫘祖西陵氏之国。”

二 湖北黄岗说

《史记·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汉书·地理志》说:“江夏郡西陵县。”这是说,西陵故城在江夏郡的西陵县。此西陵地名,与上述宜昌说所述《战国策·秦策》和《史记·楚世家》合,所说当为同一“西陵”,疑是后人分述二地。此说也当为战国时已有地名。

三 湖北安陆说

南宋罗泌《路史·国名纪》:“西陵,黄帝元妃嫘姓国,作 傫 同。今江夏安陆(陵)间,故吴以安陵为西陵,有嫘氏、西陵氏。”安陆,秦置县名,西汉属江夏郡,在今湖北安陆北。罗泌认为这里就是嫘祖之西陵氏之国。此说也在江夏郡,疑与黄岗说同。此说出自南宋。

四 湖北浠水说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记述吴将甘宁为孙权破曹有功,“拜西陵太守”和折冲将,此时,吴曾于今浠水县一带设西陵,浠水距黄岗不远,疑此西陵为黄岗西陵假借。此说出自三国时。

五 四川盐亭说

据四川盐亭县提供资料,唐开元年间《嫘祖圣地》碑曰:“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遵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宋《元丰九域志》说:“梓州,蚕丝山,每上春日,远近士女游此山,以祈蚕丝。”《四川通志》也记述四川盐亭有“蚕丝山”。嫘祖山也好,蚕丝山也好,都不能说明这里是西陵氏之国,即无西陵地名。此说出自唐代。

六 四川茂县说

《汉书·地理志》记述四川茂县叠溪为“蚕陵”。《水经·江水注》引《益州记》称此县为“西陵县”。据此茂县叠溪汉时称“蚕陵”,南北朝时易名“西陵县”。

七 河南开封说

宋张 君房《云笈七签·轩辕本记》:“轩辕黄帝,姓公孙,有 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帝年十五,心虑无所不通,乃受国于有熊,袭 封君之地。在郑州新郑县。……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南宋《轩辕黄帝传》说:“(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此说出于宋。

八 河南西平说

河南西平古为西陵记述颇多,目前见到的史料最早的为汉成帝年间《武威汉简·王杖十简》记述:“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 英 页 部游 徼 吴赏使从者殴击先,用诉,地大(太)守上谳。廷尉报:罪名明白,赏当弃市。” 时西陵县属汝南郡。这是说今河南之西平县至少在汉代已有西陵之名。据考西平原名“西陵”,汉高帝四年设“西陵县”。其后是三国时《三国志·魏书·和洽传》记载说:“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和洽,汝南郡西平县人,居西平县城西南和楼村(今名犹存),位于西陵亭西南。民国二十二年《西平县志》有所载:“魏明帝即位,晋封和洽为西陵乡侯。郦道元《水经注》:‘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洽封西陵乡侯,当指此。”上述表明,西平县是在汉代中后期改名为“西平”的,而改“西陵县”为“西平县”之后,其原地乃保留为“西陵乡”,是故和洽被封于家乡为“西陵乡侯”。在汉代和三国时,官员在什么地方任职,就以什么地名封为什么侯,是相当普遍的。再次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东汉桑钦《水经· 潕 水》说:“ 潕 水又东过西平县北。”郦氏《水经注》说:“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郦氏指出,到北魏,西平县的西陵乡还保存有西陵亭,还说明改西陵为西平,是因为西陵(高台地区)被夷为平地,而称西平。可惜没有说明夷平西陵的原因,大约是这里 潕 水发洪水,年深日久所致?对此记述,清人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也有所载,说:“(西陵)亭当在今西平县西。”并且绘有《水经注图》为证。最晚记述的是民国 23 年编修的《西平县志》:“魏明帝即位,进封和洽为西陵乡侯。郦道元《水经注· 潕 水》曰: ‘ 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 ’‘ 洽封西陵乡侯,当指此。 ’ ”实际上,此志是对《魏书》和《水经注》二书合记。上述西平沿革很清楚,西汉初年以前,西平当为西陵,设西陵县,汉代中后期,因西陵夷为平地,改名西平县,易名之后仍设西陵乡,此地又名西陵亭至今。

九 浙江萧山说

《汉语大辞典》:“浙江省萧山市西兴镇的古称。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东海横秦望,西陵 遶 越台。’”此为唐代西陵名。

十 河南荥阳说

河南荥阳学者根据河南新郑是有熊氏之国,黄帝居于轩辕丘,轩辕丘在新郑市境内的史料和荥阳流传有许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等传说,尤其是在其青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丝绢等资料,认为所谓西陵当指轩辕丘(即丘陵)之西,而荥阳在新郑轩辕丘西北。由此,荥阳当为嫘祖生地西陵氏之国。

面对诸说所谓“西陵”,究竟哪一处西陵有可能是嫘祖之西陵,我们认为应当设置几条带有原则性,并且相对来说大家能够接受的标准,来判断哪一处是嫘祖之西陵氏之国,有了基本条件,事物才好判断,不然各地固执一端,永远是一本糊涂帐。根据我们的研究,可否提出如下几条原则:一是某地必须有西陵地名;二是这个地名必须在秦汉之前已有;三是最主要的一条,与轩辕丘所处的位置;四是考古学文化等。其他关于传说故事,当地种桑养蚕等,可作参考。现根据这四项条件,作如下商讨:

1. 其地所谓嫘祖故里,必须有西陵地名。因为嫘祖是西陵氏之女,而西陵氏必在西陵国,西陵氏是由西陵国地名而来。五帝、三代之时,首领人名、地名、甚至国名往往是一致的,可以说,这是一种规律,而人名、国名多出自地名。《史记·五帝本纪》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论衡》说:“唐、虞、夏、殷、周者,土地之名,尧以唐侯嗣位,舜以虞地得达,禹由夏而起,汤因殷而兴,武王阶周而伐,皆本所兴昌之地,重不忘始,故以为号,若人之有姓矣。”据此,我们可知黄帝为有熊氏,起于有熊 䥇 [ 2 ] ;少昊为穷桑氏 [ 3 ] ;颛顼为高阳氏,初兴于高阳 [ 4 ] ;帝喾为高辛氏,初兴辛 [ 5 ] ;帝尧为陶唐氏,初封于陶 [ 6 ] ,后兴于唐 [ 7 ] ;帝舜为有虞氏,初兴于虞 [ 8 ] ;夏,禹始封于夏 [ 9 ] ,国号为夏;商,契始封于商 [ 10 ] ,后盘庚迁于殷 [ 11 ] ,国号商殷;周,起祖古公 亶 父迁于周原 [ 12 ] ,国号为周。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知嫘祖为西陵氏(或说西陵氏之女),其必为西陵国人,只是我们还不知嫘祖西陵国之所在。西陵为古国,史书有明载。如《史记·五帝本记·正义》说:“西陵,国名也。”《路史·国名记》说:“西陵,黄帝元妃,嫘姓之国。”《通志·氏族略》:“西陵氏,古侯国也。”等都说嫘祖是出自一个名叫西陵的地名或古国名。据此,我们可以审视以上诸地有没有“西陵”这个地名,以西陵地名、国名判定是否嫘祖之西陵氏之国,其中河南的开封、荥阳,四川的盐亭等地均无西陵地名。

2. 西陵之名必须在秦汉以前。湖北宜昌西陵,战国时已有(《战国策·秦策》);湖北黄岗西陵,战国时已有(《史记·楚世家》);湖北浠水西陵,三国时已有(《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湖北安陆西陵,南宋时有记述(罗泌《路史》);四川茂县西陵,南北朝时已有(《水经注》引《益州记》);河南西平西陵,汉时已有 ( 《武威汉简·王杖十简》 ) ;浙江萧山西陵,为唐代地名。据此,秦汉以前仅存湖北宜昌、黄岗和河南西平之西陵,而宜昌和黄岗西陵,疑为一个西陵两地说:

宜昌西陵,《战国策·秦策》:“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史记·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黄岗西陵,据段渝《嫘祖考》引《史记·楚世家》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79 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集解》引徐广曰:‘属江夏’ 。《正义》引《括地志》:‘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

两地所说西陵引用文献同,所记事件都是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楚西陵”或“秦将白起拔我西陵”,《战国策》与《史记·楚世家》所记同为一事。由此看来,宜昌与黄岗西陵,很可能是一个地名,两地使用,抑或史书记载有误。如两地西陵为一,则秦汉前仅存湖北宜昌和河南西平西陵。

3. 也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两个西陵与黄帝所居轩辕丘及其他氏族所处位置,或者说,哪个西陵最可能与黄帝所居轩辕丘发生关系。战国《世本》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曰嫘祖。”《史记·五帝本纪》也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历代史书从其说。既然黄帝居轩辕丘,娶西陵氏之女,西陵古国必距轩辕丘不远。轩辕丘是一个地名,在有熊国内,我们首先确认有熊国的位置。前述,黄帝有熊氏出自有熊之国。关于有熊国,历代史书记载十分明确,最早记述有熊国的是战国《竹书纪年》,说:“黄帝,轩辕氏,原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汉代《焦氏易林》说:“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汉代新郑属河南郡。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记述,新郑自西周初还称有熊。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经《史记》和《史记三家注》等记载下来,应该说,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任何有力证据来怀疑这一点。”黄帝所居轩辕丘,史书记载也很明确,晋《帝王世纪》说:“黄帝授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轩辕丘在河南新郑县。《天下名胜志》说:“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大明一统志》则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在《黄帝故里文献录·序》中说:“由此足见,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所居在新郑,渊源有自,凿然可据。”上述,我们确定了有熊国轩辕丘的具体位置,不妨再看一下,当时与少典族、黄帝族发生关系的其他部族,即古国的所处位置。黄帝族世代与神农氏族发生婚姻的往来,黄帝的父族为少典氏,在少典氏时代,最早同太昊族发生交往,《元和姓纂》说:“太昊娶少典氏,其后袭封者以为氏。”太昊又称伏羲,都于陈。太昊之后是神农氏炎帝也居于此。晋代干宝《搜神记》说:“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女,世与少典氏婚。”神农氏炎帝也居陈,陈即陈丘,在今河南淮阳。由此足见,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有交往。再看黄帝与有蟜氏部族的交往。春秋《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有蟜氏也是一个古国名。《帝国世纪》说 :“皇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女,世与少典氏婚。”不仅黄帝的母亲附宝是有蟜氏女,炎帝的母亲也是有蟜氏女,并且是世代婚姻。有蟜氏之国在什么地方?据马世之先生《试析炎黄的发祥地》和其他专家考证,有蟜氏在河南河洛地带的平逢之山,即河南嵩县一带。最后,我们再看两个西陵氏之国,一个在河南的西平县,一个在湖北的宜昌市,将这两个西陵置于上述几个世代为婚的古国之中,可清楚地看出少典族、黄帝族在中原的中部,即今河南新郑,太昊族、炎帝族在中原的南部,即今河南淮阳。两个世代为婚的部族相去仅 150 公里。有蟜氏在居河南嵩县一带,在少典和黄帝族之西,相去约 100 公里,而西平之西陵,也在黄帝族之南,相去约 120 公里,这四地恰构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他们之间世代为婚是肯定的。而湖北宜昌之西陵远在长江中游,距有熊国相距约 700 公里,在黄帝早期是决不可能到千里之外的湖北宜昌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的。因此,嫘祖之西陵故国,从当前所掌握史料看,应当是在河南西平县。

4. 考古学文化的确认是判断嫘祖西陵氏之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史学家及炎黄文化专家认为,炎帝和黄帝世代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为仰韶文化。而炎帝文化所对应的是仰韶早期文化,其考古学文化主要是陕西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文化;黄帝文化对应的是仰韶中晚期文化,其考古学文化主要是河南郑州新郑一带的大河村文化和洛阳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而黄帝居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黄帝文化应是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 2002 年,由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郑杰祥主编的《炎黄汇典·文论卷》收录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于 1993 年发表的《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文章说:“黄帝的区域比较清楚,大家知道,传说他都于新郑,黄帝亦称有熊氏,新郑号称为有熊氏之墟,也就是黄帝居处的故址,这个地点刚好在中原的中央。所以黄帝可以代表中原是很清楚的。”而黄帝所居中原的中央恰好是郑州新郑一带的仰韶中晚期文化,即大河村类型文化,代表性遗址为大河村遗址、西山城遗址和新郑唐户遗址,而在中原的中央黄帝故里以南 100 多公里的西平县及其周围一带存有 20 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代表性遗址位于吕墟,即西陵乡(亭)的高台地带和董桥遗址,面积达 48 万平方米,裸露地表的石铲、石斧、石镰、石锛、石镞以及夹砂彩陶鼎、碗、罐、缸、壶等俯首皆是。这里的仰韶文化彩陶、器形特征与黄帝故里一带的仰韶器物同类,而湖北宜昌或四川盐亭等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是与黄帝文化所对应的仰韶中晚期文化不同类型的考古学文化,即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东自鄂中,西至川东,南抵洞庭,北达汉水中游地区,其文化特征是一种以红衣陶为主,含有少量彩陶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它与中原地区的以红彩陶为主和小口尖底瓶等器物在彩绘艺术风格和陶器形制上有明显区别。有学者提出中原的彩绘艺术和陶器形制对大溪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不错,是有影响。大溪文化中含有的中原早期仰韶文化特点,这很可能是炎帝族由陕西渭水流域南迁湖北烈山一带,流传过去的文化;大溪文化中含有的中晚期仰韶文化特点,很可能是黄帝族统一天下之后,疆域拓展到达长江流域,传入的仰韶文化,似与嫘祖故里西陵氏之国没有多大关系。

注 释:

[ 1] 段渝:《嫘祖考》,《炎黄春秋》(增刊),《炎黄文化研究》 4期。

[ 2] 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

[ 3] 今山东曲阜北。春秋《左传》杜预注:“穷桑,少昊之号也。……穷桑,地在鲁北。”《辞海》:“传说古帝少昊氏居于穷桑,故亦号少昊为穷桑。 ”

[ 4] 今河南杞县高阳城。《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氏。”《索隐》引宋衷曰:“颛顼,名高阳,有天下号也。”又引张晏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

[ 5] 今河南商丘高辛氏里。《元和郡县志》:“帝喾初封于此,年三十代高阳氏为天子,以肇基于辛,故曰高辛氏。”

[ 6] 今山东定陶县。

[ 7] 今河北唐县。《辞海》:“尧初居于陶,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

[ 8] 今山西平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舜受尧禅,以其先国于虞(今山西平陆县),故称有虞氏。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 ”

[ 9] 今河南禹州。《水经·颍水注》:“颍水自 ? 东迳阳翟县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

[ 10] 今河南商丘。

[ 11] 今河南安阳。《史记·殷本纪·索隐》:“契始封于商,其后裔盘更迁殷,殷在邺南,遂为天下号。

[ 12] 今陕西岐山东北。《史记·周本记·正义》:“因太王所居周源,因号曰周。”《辞海》:“周,古部族名。始祖后稷,原居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公刘,迁到豳(今陕西彬县),古公 亶父时,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部族日臻强盛,周遂为部族名。”

作者简介:

刘文学:男,河南省新郑市人,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总编辑、副编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经常应邀参加全国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专著有:《新郑县志》(获全国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黄帝故里文化》、《黄帝故里文献录》(获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可爱新郑》(获河南省史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华夏源》、《黄帝传说故事》、《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子产传》、《黄帝故里通鉴》和《黄帝故里志》等专著。在《炎黄汇典》、《中国古都研究》等书刊发表学术论文 32篇。

赵中祥:男,原新郑市政协办公室主任。从事黄帝文化研究工作 20余年,现任河南新郑黄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新郑市黄帝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始祖山中华圣地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和新郑市书协主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