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葫芦灰霉病
释义

西葫芦灰霉病,是西葫芦、黑皮西葫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北方保护地、南方露地普遍发生,严重时发病株率可达30%-40%。主要为害花和瓜,也为害叶和茎蔓。南方该病在瓜类作物上辗转传播,无明显越冬期。北方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4-5个月,成为初侵染源。此病在低温高湿,湿度高于94%,寄主衰弱情况下易发生。多从花蕊中侵入。

基本概述

西葫芦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花、幼果、叶、茎或较大的果实。病菌首先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侵染初期花瓣呈水浸状;后变软腐烂并生长出灰褐色霉层,后病菌逐渐向幼果发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也可导致茎叶发病,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大斑,中央有褐色轮纹,绕茎一周后可造成茎蔓折断。

病变主要区域

西葫芦灰霉病为害花、幼瓜、茎、叶等,以为害花和幼瓜最为普遍。

病变症状

发病初期,花蕾、幼瓜蒂部成水渍状,色渐变浅,病部变软、腐烂。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状物。花冠枯萎腐烂,瓜条停止生长,瓜尖腐烂。叶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病斑直径达0.2-0.25厘米,其边缘较明显,中间有时有灰色霉状物,有时有不明显的轮纹。茎上发病,溃烂,生灰褐色霉状物,前部瓜蔓折断死亡。

防治方法

一、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与发展。

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4℃,并要尽力维持在33--34℃,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

如果西葫芦灰霉病已经发生并蔓延开了,可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风浇水、落秧,使黄瓜瓜秧生长点处于同一高度,10点时,关闭风口,封闭温室,进行提温。注意观察温度(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2--3个温度计,吊放高度于生长点同)当温度达到42℃时,开始记录时间,维持42℃--44℃达2个小时,后逐渐通风,缓慢降温至30℃。可比较彻底的杀灭病菌与孢子囊。

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

第三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平时,在发病以前,每10—15天喷洒1次1:0.7:240--200倍波尔多液。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采用下列药液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72%杜邦克露800倍+80%乙磷铝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天达裕丰2000倍液,72霜疫力克600—8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3000-6000倍液, 80%乙磷铝500倍+64%杀毒矾5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乙磷铝锰锌500倍液,绿乳铜800倍液,特立克800倍液,克霜氰600倍液,ND-901制剂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1:4:600倍液铜皂液等每5—7天1次。注意每10—14天须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和防治效果。

注意!喷药要在晴天进行,要细致周密,操作时要开启风口,促进药液加速蒸发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二、及时摘除开败的花冠。花冠湿度大,容易感染灰霉病,如果不及时摘除,必然传染至幼瓜,因此花冠开败后变色时,应及时摘除,防止感染灰霉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