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藏之水救中国 |
释义 | 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作者:李伶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定价:36.00元 ISBN 978-7-5075-3199-2 内容简介······ 这究竟是痴人说梦还是科学构想?! 作者在这部具有非凡震撼力的时空报告中,首次全面详尽地介绍了惊人的“再造中国”战略大构想——水危机,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头大患。中国渴了,谁解中国之渴?修一条人工运河,串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金沙江……2006亿方立米之高水入黄河,经青海湖、岱海调蓄,输水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及晋、陕、冀、京、津等地。十大流域水网如织,大半个中国不再困于水旱灾害,每年挽回数千亿元经济损失,永解中国千年难题。同时永解黄河水祸,避免长江险患,弥补三峡工程的不足,使中国北方实现内河航运,运河区解决数千万劳动力就业问题 …… 这,就是政、军、学界和民间推动已久的大西线调水战略工程! 本书将为这一宏图做严谨有力而充满趣味的阐述,同时,忠实记录了中共高层的争论与决策、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西藏之水为什么能救中国,西藏之水将怎么样救中国的翔实论证过程,可使关心中国政经和时局的读者获得全面知识、得到深刻启发。 同时,根据时事的最新发展,作者特为此次新版增加了长达20000多字的《答网友问》,直击时下攸关国计民生的热点、难点、焦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本书是一位著名军旅作家的心血之作,不可不读,不可浅读! 作者简介······ 李伶 1940年10月生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唐庄村。1961年参军,2001年4月光荣退休。原为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次荣立三等功。著有长篇小说《鸳鸯谷》、长篇纪实文学《杨虎城的密使》、《青山垂虹》、《狼烟》、《惊世鼙鼓》、《西安事变的序曲》,报告文学集《悲壮的女性》,电视剧本《泽国晨钟》等。2005年出版的《西藏之水救中国》引起了国内外强烈反响和崇高评价,2010年出版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 选题追求:我写人不知,人知我不写。 座右铭:怕刺,采不到玫瑰花! 目录······ 序:提倡科学争论/ 自序:关于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 答网友问/ 第一部 已见囊底的中国水瓢/ 第一章 龙困浅滩/ 第二章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 第二部 “献国策”描出奇伟画卷/ 第三章 江泽民批示“从长计议,科学选比”/ 第四章 “大西线”调水怎样解长江险患/ 第五章 终结中华河祸史/ 第六章 “救中国”非玄奇之语/ 第七章 罗布泊变成“水国”/ 第八章 京津市民喝上西藏之水/ 第九章 新村,新口岸——世界第一运河区/ 第三部 空想还是福音/ 第十章 “湿岛”库容考与沿线瓶颈考/ 第十一章 利用青海咸湖储水是疯子的想法吗/ 第十二章 既定的“南水”路线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十三章 消解下游国家洪祸的良策/ 第四部 “大西线”引水梦的由来/ 第十四章 “水命娃”的旷世构想/ 第十五章 且说另两个“运河狂人”/ 第十六章 李鹏:(朔天运河计划)最好在“八五”中讨论/ 第十七章 山西党政要员踊跃支持运河计划/ 第十八章 段祺瑞的孙女率先襄赞/ 第十九章 从“黄河改道说”到“论证朔天运河”/ 第二十章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第二十一章 逼向“大西线”/ 第二十二章 黄万里的草图与引雅构想/ 第五部 穿行于巨大水系中的蚁队/ 第二十三章 为雅鲁藏布江的水势而震撼/ 第二十四章 “东源天河”和怒江“止怒”/ 第二十五章 在仙境中的新收获/ 第二十六章 蜀水入黄的畅思/ 第六部 新构想 新中国/ 第二十七章 赵南起、阴法唐联名上书中央/ 第二十八章 何祚庥等为“大西线”鼓与呼/ 第二十九章 比发现新大陆更伟大的功业/ 第三十章 历史十字路口的选择/ 第三十一章 蓝色金子的诱惑/ 结语/ 后记/ 序······ 提倡科学争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南起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生存资源。中国是个贫水国,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老天爷的厚此薄彼在造成我国整体上水资源匮乏的同时,更使中国北方严重缺水,这种状况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沙尘暴愈演愈烈,沙化速度相当惊人,致使我国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7.9%、沙化面积占18%。新疆的胡杨林大片干枯,罗布泊成了沙海中的凹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不少地方如今成了“抓把黄沙飞天下”的浩瀚沙海。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生存? 如何摆脱中国北方的水危机?怎样解决中华民族缺水这个心腹之患? 民间水利专家郭开提出的南水北调“大西线”引水方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希望。大致设想:引雅鲁藏布江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简称雅黄工程。计划年引水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水量。经青海湖调蓄,自流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经岱海调蓄,自流入东北及晋、冀、京、津等;通过给黄河补液,满足陕、豫、鲁等地的需求。 这个计划倘若得以实现,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还会在改造沙漠、扩大耕地、增加电力、创造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带来诸多好处。 80多岁的老部长周子健从人民日报《内部参阅》上看到了郭开的“大西线”引水方案,他向党中央写了封荐举信,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1998年5月24日,江泽民就此信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水的资源大为短缺,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已有若干方案,现又接到子健同志来信并所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上郭开写的《关于大西线调水工程》一文。批示强调,对南水北调方案,“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 但是,对于郭开“大西线”调水方案,在专家队伍里却存在不同反响,在职能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支持者,评价很高。反对者,为数不少。 反对意见主要观点是:“西藏没那么多水可引”,“自流入黄河不可能”,“施工难度大”,“天方夜谭”,“没讨论的必要”。这些反对意见,有些显然缺乏根据。比如自流问题,源头朔玛滩水库海拔3588米,引水渠入黄河处3410米,千把公里流程,落差170多米,怎么不能自流呢?关键的关键是,用爆破方法堆石垒坝可不可行?长距离的隧洞能否打通,技术上有没有问题?你没有调查验证就给人家否了,不是科学态度。科学嘛,应提倡争论,重在调查。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科学,其实就是支持论证。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过问下,一支由爆破、隧道、水利、地质、气象、建筑等方面的11名专家,加上中央电视台记者,组成了“大西线”南水北调考察队,进行了1个多月的实地考察。他们从雅鲁藏布江的调水源头朔玛滩开始,沿着“大西线”,一直到与黄河交汇处,沿途重点考察了水资源状况、引水路线和相应工程等,并以沿线江河的水文资料、地理特点为依据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郭开的“大西线”引水方案是可行的,引水量也是可靠的。通过实地考察,大家的意见形成了统一共识,就连开始时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也都表示赞成和支持。 2000年10月,我在政协礼堂听取了考察队的汇报。考察队长何广沂是爆破专家,有“爆破大王”之称。他在汇报会上说,整个工程的大坝现场他都看了,坝址选择得相当好,两岸壁立千丈,搞堆石坝很容易。隧道专家的名字我忘了,他也在会上说,“大西线”关键地段石质好,打隧洞有把握。 听取了专家考察队的详细汇报后,我心里有底了,曾向江泽民同志当面汇报说:“‘大西线’调水工程,我们这代人不做,下一代也要做,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做的。” 我觉得,对这样一个工程浩大的调水方案,有不同看法甚至反对,是正常的,也是好事,但不能过早地否定或肯定。应通过实地勘察,反复论证,选比择优。遗憾的是,有关部门没有经过对比论证,就轻易进行否定,这是不正常的。正因为如此,我和阴法唐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前夕联名向中央写报告,建议成立由多部门、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班子,对“大西线”进行现地勘察,综合分析,全面论证,择优选取,供中央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郭开的治水方案诞生至今,虽然仍处于民间论证阶段,但却得到了许多热心者的支持。其中,包括一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也有不少在西藏、四川、青海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干部和军队领导。他们不仅关心支持“大西线”调水,而且希望早日看到结果。还有不少像郭开这样热心的同志,他们没有任何报酬,没人为他们评功摆好,凭着一颗爱国之心,或东奔西走,呼唤社会;或实地考察,精心论证;或慷慨解囊,捐资尽力。吃辛吃苦还要吃气,这就是“大西线”奠基者的可贵精神和高尚风格。我从内心里为他们而感动! 此书的出版可能会引起进一步争论,这当然是好事,希望本书能客观反映情况,综合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敞开言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作出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