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个重庆 |
释义 | 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2008年7月20日,“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出,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五个重庆的意义"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 "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 "平安重庆"是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 "健康重庆"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寿命更长,全民生活得更健康 "宜居重庆"是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五个重庆"是引领全市人民奔小康的5项重要举措 “健康重庆 ”:Healthy Chongqing重庆经典翻译唱读讲传 传箴言:spreading mottos 唱红歌:Singing revolutionary songs 读经典:Reading classic books 讲故事: telling stories 两江新区:Liangjiang New Area 打黑除恶:Crime crackdown 公租房:Low-renting public housing 一圈两翼;One-hour economic circle and “two wings”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of Chongqing) 交巡警:Traffic and patrol police 城市梦想12月17日,市委小礼堂座无虚席,“健康重庆”建设发出总动员。重庆市委、市政府拿出大手笔,未来4年投入353亿元用于卫生、体育事业,“使百姓寿命更长、更健康、更有活力”。 此前,这类带有强烈民生色彩的动员会已举行过两次。一次是8月19日启动“森林重庆” 建设,一次是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而“宜居重庆”、“平安重庆”也呼之欲出。 “每个重庆人都能从‘五个重庆’中看到希望,这一根植于民众参与、民众获益的发展思路,具有持续的生命力。”重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丰伦说,凝结全市智慧的“五个重庆”,将开启重庆发展的新篇章。 “五个重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2011年12月26日夜,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庆典暨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上,重庆再度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为了表彰“五个重庆”建设成就,组委会还特地为重庆5区县设立了“民生贡献奖”。这个事例再次证明,“五个重庆”建设不仅是重庆发展的战略决策,改变着所有重庆人的生活,它也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008年7月20日,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首次提出建设“五个重庆”的目标。“五个重庆”由此成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在市委的科学谋划、统筹指挥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人民群众踊跃参与,“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如今主体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五个重庆”建设,蕴涵着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重庆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为“民生导向”、“缩差共富”之路提供了良好综合环境、打下了坚实发展基础。“五个重庆”,既是社会建设、也是经济建设,既是发展战略的大智慧、也是民生福祉的大跨越,实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与时代要求的和谐统一,国家战略与重庆发展之路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城市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截至2011年底,“五个重庆”累计投资9600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3%,其中财政投入超过2300亿元,项目遍及巴山渝水,惠及千万百姓。“五个重庆”已成为重庆一张靓丽的“名片”。 改善环境,扮靓城市“客厅” 整洁清爽的楼宇,鲜花绿树簇拥的街道,推门可见的公园绿地……这个春节,在深圳上班的李茹回家探亲,着实被家门口的变化震惊了。“以前重庆城只能晚上看,只能朝上看。如今,无论是白天看,还是朝上朝下看,都很耐看!”李茹感叹道。 宜居,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更是现代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五个重庆”建设的深入推进,一项项具体实在的举措,扮靓着我们的“客厅”。 为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市民居住品质,重庆在全球招标,完成两江四岸重点片区规划,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依山滨江资源,打造一流的“亲水“空间。建设城市广场164个、各类公园和小憩园882个。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参展规模和水平创历届之最,为市民增添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为拓园增绿,主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后的土地,一般用来建广场、公园和绿化,老社区居民出门三五百米就可见到成片绿地。 投入500多亿元,全市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去年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有了良好的城市环境,还得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山区,重庆各区县都着力打造“森林重庆”。三年里,重庆人种了三十年的树,人工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增速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33%增加到2011年的3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绿地率达到38.3%。 通过“宜居重庆”建设,城市细节得到重视,城市观感得到改善,市民对“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重庆在100座城市里,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第五名。 随着林地的增加,市民普遍反映,农村山更青了,致富更有希望;城市树更多了,空气更清新。2011年我市还获得全国目前唯一的省级“生态中国城市奖”和第一个“森林之都”商标注册申报权。 (小标题)民生为大,惠及千万百姓 去年9月,重庆开全国先河,为食品生产经营出台了12条财税扶持政策,包括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质量检测等财力投入,减免相关契税,降低物流费和物业费,每年大体减税20亿元。 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称,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市场供给,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从源头上改变食品企业的发展环境,确保食品农产品的健康。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建设健康重庆,就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都健康”。据悉,三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37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24%,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营养促进工程,修建社区健身设施,让全民更健康。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重庆医疗卫生群众满意度为68%,高居全国第一,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58岁,居西部第一。 民生为大,民生为本。事实上,“五个重庆”蕴涵着浓郁的人本思想,每个“重庆”都既是经济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森林重庆”侧重环境,“畅通重庆”偏重效率,“宜居重庆”重舒适,“平安重庆”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健康重庆”更是关注人的本身。“五个重庆”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改善民生的体系。 也正因为此,“五个重庆”作为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抓手”和载体,一经提出,就显现出了巨大的活力。 在“平安重庆”建设中,我市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全市20万机关干部每年参与接访下访30万人次,累计接待群众244万人次;市、区县共投入134亿元,解决各类矛盾35万余件,惠及群众600多万人。 为了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全市设立交巡警平台500个,投入警力1.4万多名,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全市街面犯罪下降近40%。 通过平安重庆建设,2011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1%,再创历史新高。我市也因此被评为亚洲十大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 (小标题)提升效能,推动经济发展 “‘森林重庆’建设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我从心眼里支持。”酉阳造林大户胡长明对“森林重庆”建设特别拥护。过去他投入15万元造林2500亩,却长期亏损。“森林重庆”的建设热潮,提升了林地的价值,也改变了胡长明的命运。他初步算账,仅仅把其中的1220亩出售,至少可以获得110万元收益。 事实上,“森林重庆”的建设,不仅是要绿化广袤山川,更要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真正让林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两权”分离,并结合农村森林工程,新发展速丰林和经济林基地540万亩,同时加大林下经济扶持力度,培育林下产业基地600万亩,林下产值达到70亿元,带动72万户林农户均增收过万元。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坦言,“五个重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单位。一旦这些资源聚合起来,将产生巨大能量,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倍增作用。尤其是五大立体功能一旦成型,在对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增强对外吸引力等方面,都将产生明显功效,重庆人居和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根本改善。 一个例证是,畅通建设中,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019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01%,推进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以及农村路网建设,建成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加速形成了“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渝新欧”铁路全线贯通,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通车,使重庆成为国家级铁路物流枢纽之一,占据了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各种软硬环境的改变,推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经济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三,去年GDP增速则居全国第一。 集体思考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现实,让重庆人“坐不住”、“睡不好”: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才是符合重庆的科学发展? “五个重庆”的提出,背后有这样的现实:直辖10年,重庆GDP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但经济总量在全国仍然靠后。 今年3月起,一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让重庆看清了差距,也点燃了热情。重庆党政干部再赴东南沿海“取经”,市内媒体浓墨重彩地介绍外地经验。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差距感让人“坐不住”、“睡不好”,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早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重庆新的跨越”,打造“活力之都”、“宜居之城”。 今年四五月间,市委、市政府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研——— 4月初,市委书记薄熙来调研渝东南,提出借力林权制度改革,“唤醒沉睡的大山,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4月8日,他到南岸调研危旧房改造,嘱咐“增绿”、“留白”,让城市更宜居,建设“森林南岸”;4月11日,他考察部分中小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初步提出“健康重庆”概念…… 与此同时,市长王鸿举远赴广东、广西、江苏等省学习考察,取解放思想之经…… 市级部门、区县党政领导,也纷纷奔赴各地,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网络上,重庆人则尽情挥洒着热情,提出一条条建设性意见。 重庆的现实、外地的经验结合在一起,问题逐步理清,思想的涓涓溪流在汇聚。 7月20日,重庆抛出了自己的思路———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对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具体安排。 会上,薄熙来说,要通过扩大开放,把一切可为我所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起来,让一切创新创造创业的种子都能在重庆开花结果。扩大开放,搞好软硬环境是基本功,要精心塑造重庆,开发重庆的内涵,营造以人为本、安商助商的综合环境。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作为具体举措,被写入全委会决定,正式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发展热情“五个重庆”是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重庆各方面便展示出巨大的参与热情。 “这是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发展路径。”田丰伦说,相比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重庆底子薄,且地处西南腹地,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必须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早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重庆新的跨越”,打造“活力之都”、“宜居之城”。 4月初,市委书记薄熙来调研渝东南,提出借力林权制度改革,“唤醒沉睡的大山,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4月8日,他到南岸调研危旧房改造,嘱咐“增绿”、“留白”,让城市更宜居,建设“森林南岸”;4月11日,他考察部分中小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初步提出“健康重庆”概念……2008年3月26日,在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培训班上,薄熙来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的专题报告,这也是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动员报告。王鸿举主持会议,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讨论进行部署。我市正式吹响“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号角。 2008年7月20―21日,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 这份决定为我市的扩大开放“画”出了清晰的线路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建设开放型制造业高地,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技术、智力和人才,着力培育金融业,发展内陆型加工贸易,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把区县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推动农村、“两翼”和库区在开放中实现新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我市开放的整体水平。 7月起,市委、市政府举办了“走出去、请进来”十大经贸活动,这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涉及面最广、参与嘉宾最多的对外开放活动。这10项活动的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我市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软肋“五个重庆”正是针对重庆“软肋”提出的,意在“各个击破”,培育重庆特色综合环境优势———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将有效改善硬件环境:建设“畅通重庆”,实现半小时主城,强化主城辐射功能,将有效带动区县发展;“宜居重庆”将从根本上改善重庆的人居环境;“森林重庆”,则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而“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是改善软环境的两大助力。“最终,‘五个重庆’将提升城市品质,吸引和积聚相关产业、资本和人才。”易小光说。 更重要的是,“五个重庆”蕴涵着浓郁的人本思想,每个“重庆”都既是经济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森林重庆”侧重环境,“畅通重庆”偏重效率,“宜居重庆”重舒适,“平安重庆”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健康重庆”更是关注人本身。“五个重庆”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改善民生的体系。 正是基于此,“五个重庆”一经提出,便激发出了重庆人的参与热情: 8月19日,“森林重庆”建设启动,巴渝大地随即掀起一场植树造林热潮,先后有1000万人次参与。全市累积造林103万亩,栽植树木8700万株,市级财政投入相当于直辖10年总和。 “‘森林重庆’建设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我从心眼里支持。”酉阳造林大户胡长明说,过去他投入15万元造林2500亩,却长期亏损。“森林重庆”的建设热潮,提升了林地的价值,也改变了胡长明的命运。他初步算账,仅仅把其中的1220亩出售,至少可以获得110万元收益。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等概念,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希望。交通要改善,以后进城不再难;县城修图书馆,“读书难”问题悄然缓解;偏远区县的中小学生们,第一次有机会看到400米塑胶跑道,而且每周体育课要增加到4节…… “五个重庆”,传递出一个个令百姓期待的声音,也强烈吸引着世界。 得知兰渝铁路开工建设,世界IT巨头———惠普公司于12月11日,在渝开建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准备形成400万台的年产量,以重庆为基地,覆盖西南市场,并供给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外来者、本地人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使得重庆在金融风暴中显示出难得的活力。仅以利用外资为例,今年前11个月,重庆实际利用外资2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增幅高达185%。 社会影响“五个重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 领域和单位。一旦这些资源聚合起来,将产生巨大能量。 一切都坚定着重庆人的信心。 对于“五个重庆”的前景,众多专家学者乐观地预测,当发展观念为之一新、决策转化为行为时,“五个重庆”将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倍增作用。 易小光就是乐观者之一。他说:“五大立体功能一旦成型,在对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增强对外吸引力等方面,都将产生明显功效,重庆人居和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根本改善。” 而在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看来,建设“五个重庆”,对市民来讲,可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企业来讲,就是改善投资环境;对城市来讲,则是一次脱胎换骨。 一个例证是,已开工的兰渝铁路和纳入规划的郑渝昆铁路,能使重庆更快捷地连接欧亚大陆桥和东南亚,加上现有到长三角、珠三角和北部湾的3条出海大通道,重庆必将成为西货东出、南北物流的战略大枢纽和沿海产业西移、东资西进的“桥头堡”。 投资提速“‘五个重庆’带来的投资提速,更是重庆应对经济放缓局势、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的关键所在。”杨庆育称,明年,重庆市将推出一批促进政策,推动“五个重庆”建设,“这一切都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强人们信心所急需的,长远来看,也符合重庆改革发展的要求。” 不过,乐观的同时,仍需冷静分析。田丰伦认为,重庆要实现“五个重庆”目标,仍面临现实挑战。首先,“五个重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非朝夕之举,全市干部群众需持久“作战”,在认识上,切忌短暂热情和畏难情绪。其次,新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破除传统的思维模式,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不要急功近利。“五个重庆”涉及的政府部门众多,要避免多头管理,努力形成合力。而且,“五个重庆”的建设,投入巨大,且具长期性,融资压力很大,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参与。 尽管困难很多,但“五个重庆”描绘出的远景,深深地吸引着重庆人。正如易小光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重庆人有勇气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径,就一定会想办法把梦想变成现实。”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守护五个重庆的精灵天使森林需要护佑。交通需要护佑。平安需要护佑。健康需要护佑。家园需要护佑。 象征新生、未来、新希望的光明精灵天使,浑身散发着光辉,拥有传说中的美丽、善良、纯真与勤劳,她们会用心去感动人们,净化人们的心灵。建造一个和平、友爱的世界是她们的理想。她们有颗无私的心,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校园的学子是实现这些理想的根据地,如同革命历程中的红色摇篮。不管风吹雨打,历史变迁、校园永远是中国新生活力的源泉。每所大学就是一个根据地,每个大学生都是那颗革命的小石头。他们就是这个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守护者。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