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顶 |
释义 | 简介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的合称。 ①东顶娘娘庙①东顶娘娘庙俗称行宫庙。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外。 1949年尚残存,后为太阳宫生产队作牲口棚,毁于“文化大革命”。 ②西顶②西顶又名广仁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初名护国洪慈宫,俗称西顶庙。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十一年重修,更名广仁宫。因供奉碧霞元君,又名西顶碧霞元君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御制广仁宫瞻礼诗。西顶庙会是京西的一大庙会,清代每届庙会朝廷特派大臣拈香,为其余各顶所无。庙内藏有历代皇帝颁赐的珍宝,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焚烧洗劫。庙坐北朝南,分中、东、西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戏楼、牌坊、山门、山门殿、工字殿、后殿、垂花门及藏经楼。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层硬山歇山顶,青石拱券门洞3个,中门前檐石匾额镌“敕建广仁宫”,两侧为八字墙。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有月台,两侧各有顺脊房5间,内设72司;二进院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殿、后殿各五间,进深各二间,前殿有前后廊,后殿为两卷中穿,殿堂3间;前后殿相连呈工字殿,东配房10间,西配房9间;藏经楼面阔五间,进深2间,绿琉璃瓦黄剪边,两层硬山调大脊。东路和西路配房及中路前戏楼、三面牌坊已毁。民国时期庙内有松柏古树3000余株,石碑20余通,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存古树3株,石碑5通。其址先后被北京市第一精神病疗养院和市橡胶五金厂所用。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南起老营房路规划北道路红线,北至后罩楼最北端外墙;东起中殿最东端外墙,西至配殿最西端外墙。 ③南顶娘娘庙③南顶娘娘庙即小南顶 位于丰台区南苑大红门。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2次重修。有殿宇3座,前殿奉碧霞元君,有御题“神烛碧虚”;中殿供奉东岳大帝,有御题“神宫出震”;后殿奉斗姥娘娘,有御题“妙握璇构”;门外有2坊:左边题额“广生”、“长养”;右边题额“群育”、“蕃滋”,均为乾隆皇帝御书。碑坊原为南顶庙放生池前的牌楼,为四楼三柱七券门式,楼顶为筒瓦大脊蝎山顶,五彩重昂斗拱。庙已无存。 ④北顶娘娘庙④北顶娘娘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朝阳区德胜门外土城(今水立方前)。建于明代,为三重大殿。庙内有万历年间铜炉1座,宣德年间铜钟1座,钟、鼓楼各1座。“文化大革命”后存有山门、前殿、钟楼、鼓楼。庙内有古桧柏3株,树龄最大的有500余年;古槐5株,树龄约300年。 ⑤中顶娘娘庙⑤中顶娘娘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丰台区南苑乡中顶村。建于明代,正式名称为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清乾隆年间重修。存有正殿、山门,正殿前有百子碑1座,碑中撰有“中顶普济宫百子胜会碑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