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定位 |
释义 | 武汉定位是2009年2月5日一位名叫“怀念紫龙”的网友在天涯社区经济论坛上发的一个帖子,短短5天之中,有8.6万人次点击阅读,近千人发帖回应,其中甚至有远在大洋彼岸的武汉人。持续和火热的关注,使该帖继续高居热帖榜单前十位。该帖还被这家中国知名的论坛网站置顶,作为网站头条。各大新闻媒体也报道了此事。 作者介绍《武汉定位》的作者“怀念紫龙”简介:姓刘,湖北仙桃人,现年28岁;1998年至2002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电信专业求学,后到广东就职。目前他在广东邮政系统做工程师。“搞设计,做一些方案,如快递、储蓄、账单等方面的。”现在广东工作生活已有7年。 写作初衷谈到写帖子的初衷,作者怀念紫龙说:“我平时除了写一些技术方案之外,很少拿笔,水平也有限。关于武汉发展,别人写得蛮多,因为对湖北、对武汉确实很有感情,结合这些年跑遍珠三角的所见所闻,便想写点东西,主要是献一份热情。” “关于武汉的定位,本人才疏学浅,只能说是抛砖引玉。建国后,武汉培养了百万学子,博才多学、卧虎藏龙的“武汉造”人才遍布全国,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本帖随手写来,其间包含了我对武汉和湖北的一份情感。作为湖北人,自然希望家乡能繁荣昌盛,越早越好。在广东几年,确实感觉到湖北全方位的落后。但是落后就意味着潜力,也意味着希望。而广东也并非没有问题,巨量的外来人口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以及当地政府不作为等问题也客观存在。” “怀念紫龙”希望,他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将广东经济发展的成功和教训,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同时,按照自己对武汉的了解,为武汉的发展提出一些他认为比较合适的建议,“如此,本帖目的达到。” 反响《武汉定位》的帖子2009年2月5日在天涯论坛发出后引起热议,点击率高达8.6万;2月12日汉网报就此进行了报道后,当天有百位市民致电该报,畅所欲言,更有众多读者看见报道后登陆网站,参与讨论。2月14日,天涯论坛又有近2000多人上网参与讨论。 《武汉定位》的帖子不但在网上火,在武汉学界也引起了广泛重视。在武汉市社科院,不少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网上对武汉发展的关注,市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刘崇顺在浏览了网上的帖子后表示,这些建议对武汉的发展很有帮助和启发,社科院将考虑对网友的意见集中归纳讨论。刘崇顺说,虽然有些网友的观点流于表面,但他们的观点也很直率真诚,这对推动武汉发展,无疑是一种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作为市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崇顺也将代表晨报专家团,于2月16日下午14—16点,在天涯网站上与“怀念紫龙”等广大网友共同探讨武汉发展的话题。 主要观点在网友“怀念紫龙”看来,武汉应明确定位为华中地区的科教文化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及现代制造业中心,经济地位在国内处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与天津相当。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围绕不同的方向侧重发展,10年内武汉可建设成常住人口1500万、GDP1万亿的中部大都市。 对于武昌定位,他建议:武昌要建成华中科教文化中心。院校要找准定位,不求大,但求专。大学并非一定求“大”,软实力和吸引力才是关键。武昌要统一规划大学用地,建设成为中国自然环境最优美、学术氛围最具吸引力的开放式大学城,吸引本省和陕、豫、川、皖、赣、渝、湘、贵,乃至全中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才俊到武昌就读。他提醒说:“一个学生在武汉一个月500元可以过得很好。” 对于汉口定位,他建议:汉口定位华中经济中心,主要指物流和金融。要重塑诚信品牌,着重发展贸易,天南海北的人齐聚汉口,全国的货在武汉都能买到,这里面商机无限。 对于汉阳定位,他建议:汉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应定位发展现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全球经济危机给广东、上海等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武汉乃至中部不发达地区我认为是带来了希望,国家已意识到中部振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武汉如中国之腰,腰不硬,则中国不硬。作为长江、汉水两江交汇,楚、道家文化发源之地,武汉必定大有可为。” 原文内容《武汉定位》 武汉位于中国现代经济版图的几何中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经济中心各1000公里。我在武汉4年,广州7年,相比广州,武汉的确落后一些,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心态和做事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国家最近提出了武汉8+1城市圈实验区规划,说明武汉在政府心目中还是具备相当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武汉应明确定位为华中地区的科教文化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及现代制造业中心,经济地位在国内处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与天津相当。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围绕不同的方向侧重发展,10年内武汉可建设成常住人口1500万、GDP1万亿的中部大都市。以下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武昌:建成华中科教文化中心。对武昌比较熟,多说一些。武汉现有20多所大学,大部分校区都位于武昌,汉口、汉阳也有几家。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综合性大学要保持和进入全国一流行列,武汉化工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院校的目标是成为本专业国内一流,海、陆、空部队院校、湖北商学院、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学院(还有些漏的)等院校要找准定位,不求大,但求专。大学并非一定求“大”,软实力和吸引力才是关键。武昌区要统一规划大学用地,建设成为中国自然环境最优美、学术氛围最具吸引力的开放式大学城,吸引本省和陕、豫、川、皖、赣、渝、湘、贵,乃至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才俊到武昌就读。武昌可容纳学生、教职工以及相关服务行业人员150万人以上,直接拉动消费GDP可达千亿,承担为华中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等人才的职责。 总结了几点在武汉读大学的好处,一是交通方便,全国各地到武汉都比较方便,高速列车网完善以后武汉作为全国高铁枢纽更加方便;二是生活成本低,一个学生在武汉一个月500元可以过的很好,不会对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三是高校氛围浓重,大学个个历史悠久、占山为王,武大珞珈山,华科喻家山、华师桂子山、武工元宝山等,还有东湖、南湖,环境优美那是没得说。 在东湖湖畔选择一块环境优美的地段,在光谷基础上开发建设电子信息科学园区,类似深圳南山区科技园,凭借本地高等人才供应充足且生活成本低的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IT企业的产品开发研究基地落户,如华为、中兴、比亚迪、富士康等公司,有N多的研发主力从武汉的大学走出,这些人对武汉有着深厚的感情,武汉犹如初恋,想起来令人感到心疼又带着一丝甜蜜,相信武汉只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人才的回流指日可待。 ——汉口定位华中经济中心,主要指物流和金融。汉口继承百年传统,强化华中商品批发第一重镇地位。武汉交通方便,九省通衢,天下货云集汉口,再向周边省分散。汉口应重点建成华中规模最大的商品批发城,尤其要重塑诚信品牌,万不可走汉正街假冒伪劣的衰败旧路。汉口沿江一带在武汉的地位类似广州珠江新城-员村地段,应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区和会展区及衍生的一系列产业,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华中地区总部甚至中国区总部落户本地。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附近有大批空地可开发空港铁路物流园区,建立大型仓储仓库作为货物集散地园区。简单的说,汉口着重发展贸易,天南海北的人齐聚汉口,全国的货在武汉都能买到,这里面商机无限。 ——汉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应定位发展现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汽车制造为支柱,依托东风集团,建设摩托车、微型、家轿、SUV、轻卡、重卡一系列汽车组装厂。此外大力发展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灶具等白色家电制造,引入广东格力、美的、格兰仕等名牌在汉阳设厂。围绕汽车、家电总装厂,扶持和发展数千家中小型汽车、家电工业相关的模具、电子、机械加工等配套生产厂。 全球经济危机给广东、上海等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武汉乃至中部不发达地区我认为是带来了希望,国家已意识到中部振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武汉如中国之腰,腰不硬,则中国不硬。作为长江、汉水两江交汇,楚、道家文化发源之地,武汉必定大有可为。 还有几点想法,请湖北、武汉市政府人士参考: 一、大力推广普通话,建设文明城市,塑造武汉新形象。武汉人目前形象不好,说话难听带脏字全国闻名,这对城市整体形象有毁灭性的打击,这点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改进。 二、大举修桥铺路改善交通。长江滚滚,隔断两岸。经济活首先路要通,武汉至少还需要10座长江大桥,远期需要15座大桥以上。现在修桥不是什么难事,多修点桥打通大江南北交通瓶颈,对促进三镇人流、物流有莫大好处。 三、严格执行区域功能规划。要吸取广东教训,广州的规划很差,城中村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政府不作为的后果。武汉三镇的发展,一定要有超前20年的眼光。武昌区一定不能发展工业,东湖、南湖一定要保护好,这是武汉提升对外形象、吸引外来人才的金字招牌。汉阳工业用地和居住生活用地严格区分,土地平整的地方宜建厂区,有湖有水的地方可建生活区,千万不能造成工业生活混杂在一起。汉口中在交通便利之处建设大型展馆和CBD,提升贸易环境,吸引八方来客。 四、外迁武钢等重型污染工业。现代大型钢铁厂靠海建设已是发展方向,主要是环保要求和海运进口原料成本低。武钢位处长江,污染巨大,对长江中下游环境影响深远。国家应立法协调整个长江中下游控制重型工业污染源,切不能发展污染型工业。对长江、汉江等内河行使的船舶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花20年时间让长江水变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