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情 |
释义 | 吴情(1504-1582),原名汝威,字以中,号泽峰。无锡胡埭闾江人,明代探花。青年时,性格温和,诵读经书,不求名利。19岁中秀才,27岁中举人。曾三次参加礼部考试,均未考中,后住进庙中发愤攻读。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40岁的吴情经殿试,名列榜首。不料,在传胪唱名(宣布一甲名单)时,嘉靖皇帝 听到吴(因北方吴与无同音)情姓名时,说道:“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因一字读音竟将状元降为探 花,授翰林编修。 嘉靖四十年(1561),南京举行乡试,吴情和胡杰为主考官。这年无锡籍中举的竟有13名,引起广大考生的不满,社会议论纷纷,并有“胡杰本非杰,吴情却有情”之说,被诬为“说道无情也有情,江南连中十三名”。后来,吏部为其奏白冤情,才得以仍任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待读。不久,吴情抱病回家乡胡埭。 吴情回乡后,不谈政事、不游山水、不进城市,更名为静端居士,居家教学子弟。他还捐田创办吴氏义庄,推行义田法。划出好田几十亩,将收成的十分之七供给催缴田赋的农民,作为赔补之用;十分之三补穷村上的穷人以及秀才赴乡试报考举人的路费。后来,朝廷搞清了事情原委,得以昭雪,官复原职。明万历十年(1582),吴情病逝,享年78岁。葬在无锡胡埭闾江的鸡笼山,后人称为探花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