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畏级战舰 |
释义 | 谈到“无畏”级战列舰估计每个海军史爱好者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一个形容词——划时代,的确,10门单一大口径305MM主炮、蒸汽轮机动力、21节航速、全面重装甲防护,使当时各海军强国的上百艘各类型战列舰立马过时,各国海军的影响不亚于20世纪后期核航母的下水。在“无畏”级设计之前,其最显著特征——统一口径主炮模式,在1903年意大利海军界已经提出,1904年美国海军曾要求国会拨款建造BB26“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8门305MM主炮,可惜在随后的两年中被搁置。 无畏级战列舰1905年在现代海军发展史上是一个分水岭,这就是对马海战,此役总结了进入钢铁时代的海军技战术理论和战舰建造,并对20世纪前20年的海军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无畏”级的产生和此役是分不开的(后面祥述)。另外说到“无畏”级不能不提约翰·费舍尔爵士(JohnFisher),1904年以现役上将军衔出任第一海务大臣,当时公认的炮术专家(这很重要,后面将分析),皇家海军攻击至上的坚定支持者。任职期间,以建设世界海域内无以匹敌的皇家海军为己任,坚定的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当时英国海权优势面临新兴工业强国的挑战,为维护海上帝国的地位,英国决定建造一种全新的战舰费舍尔提出一种构想,新型战舰应取消所有副炮,腾出重量安装大口径主炮,因为未来海战的胜利不再单单取决于火炮的多少还取决于主炮的射程,威力,火炮不在按两舷配置,而统一配置在中轴线上,正值此时,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中日甲午海战,日俄对马海战,日本海军集中大口径主炮实施远距离射击,取得了惊人战果,再次证明了费舍尔理论的正确,,1904年10月,由费舍尔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其成员是他精心挑选的,目的是拿出一个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很快,产生了初步方案,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统一的12‘主炮和21节航速。由于受到当时英国造船厂的船坞和能力的限制,在尺寸和排水量上相对较小(标准16500吨级)。该方案在提交费舍尔后,此公决定新战列舰可以不受英国当时所有造船厂的限制设计建造,以求的最大火力和航速,这一决定使方案中的新战列舰尺寸进一步增加,达到标准17900吨160M,超过“纳尔逊爵士”级的16000吨.和135M,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无畏”级。以下试从防护、动力和火力方面分析它的特点。“无畏”级排水量18110/21845吨(标准/满载),装甲总重量约5000吨,相比较“纳尔逊爵士”级多出800吨,装甲钢采用了表面硬化处理,使得强度和抗穿透性显著提高。“无畏”级的防护要更全面,炮塔、机舱、弹药库、司令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280MM,舰体舯部装甲带最厚处也是280MM,全部包覆舰体,到两端(首尾)部分为64MM,尤其是注.重了水线处和水线以下对付水中爆炸物的攻击(水雷和鱼雷)。甲板装甲板采用.多层布置,最厚处3层共75MM,主甲板采用穹型(蛋壳原理),中间隆起两边稍低下与舷侧装甲对接。最显著的区别是在舰体结构上,舱室尽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结构增加浮力储备,隔仓间的支撑壁采用强化钢结构以提高隔仓的强度和韧性。水线下和水线处的舱室间全部取消横向联络门,水密门的数量被尽量缩减,舰员的进出只能通过纵向的水密门。另外取消了传统的舰首撞角。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抗沉性都受到显著的效果。在动力方面最大的改进就是使用蒸汽轮机。在方案设计时,对最大航速的要求就很明白——21节,并且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可以保持的。在当时的经验来说战列舰创造的最大航速是19节,并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能够保持的巡航速度是14.5节,且只能维持在8个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对相对复杂的蒸汽机的可靠性和寿命都是致命的,同时主轴过热,引擎过载,面对这些故障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轮机兵也无计可施。在此之前皇家海军已开始在较小型的战舰上实验性的采用了这一新型引擎以便测试和积累经验,1898年在300吨级的鱼雷驱逐舰“蝰蛇”号上采用了10000马力的帕森斯蒸汽轮机,取得了当时令人震惊的37节航速,后来陆续在一些驱逐舰和侦察巡洋舰上采用这种动力机组,实际使用证明了这种新式动力机组性能上相对蒸汽机组的全面飞跃。而在15000吨级以上的战列舰上采用新式蒸汽轮机,在当时的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是首次,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设计思想的跳跃。“无畏”级的动力部分安装了18台三涨式蒸汽锅炉,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组22500马力(海试时达到247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海试时达到22.4节),相比较“纳尔逊爵士”级的往复式蒸汽动力机组功率只有16750马力(15台锅炉),最高航速只有18节,尤其是在高速续航力上,蒸汽轮机可以保证“无畏”级以20节以上航速持续行驶13个小时而保持良好的可靠性,这在战斗状态尤其重要。“无畏”级战列舰上区别于以往战列舰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采用统一口径的10门305MM主炮了。在“无畏”级建造服役之前,流行的主炮布置方式是在舰体首尾各布置一座双联280MM或305MM主炮;在“无畏”级处于设计阶段的前后数年间,各国新建的战列舰火炮布置方式上流行混装两种口径主炮或两种同口径而不同身管的主炮,例如英国的“纳尔逊爵士”级,4门305MM45倍口径主炮+10门234MM50倍口径第2主炮(建造初期曾计划混装2种不同口径的12门305MM主炮,因日俄战争的爆发及教训和后来“无畏”号的建造优先而折中布置),美国战列舰上通常4门305MM主炮+8门203MM第2主炮,日本由英国设计建造的混装不同身管的305MM主炮和305MM+254MM混装方案,以及法国、意大利、俄国等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上诸多不同口径第1第2主炮混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的具体做法是将第1主炮炮塔各布置在舰体首尾,而将其余的第2主炮炮塔(或炮组,有些采用无炮塔的炮廓形式)布置在舰体两舷(美国战列舰一度在首尾主炮塔之上布置第2主炮塔,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很不成功,后期也采用两舷布置模式),这些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是在日俄战争爆发前或战争中完成方案定型的,在此之前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造成这种布置方式的直接原因来自舰载火炮的技术进步,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是舰载火炮进步的最显著的时期,尤其是在大口径的舰载主炮上,从弹药到发射器具都与以往的火炮有很大的区别。就大口径主炮简单来说,冶金工业的进步使得火炮的药室能够承受更多发射药爆炸的冲击,身管的工艺提高和加长使炮弹的射距和精度都成倍的提高,反映在实战当中就是有效交战距离的显著增长上。这里着重讨论火炮方面的进步,1894年的甲午海战是钢铁时代海战的重要里程碑,它反映了19世纪90年以前的技术水平,在火炮方面,大口径主炮的最大射程虽然可以达到15000M以上,但在这个距离上的射击是无关痛痒的,因为缺乏有效的火力控制和观瞄设备,有效交战距离在2700M以内,以直接瞄准的形式,主要依靠炮手的经验;1898年的美西战争发生了一系列海战,瞄准方式和有效交战距离没有太大的变化(1500~3000M)。而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发生的几次大规模海战与以上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虽然火炮的瞄准仍然依靠目力,但是初期型的火炮指挥控制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借助它大口径舰炮的有效作战距离提高到7000M(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装甲巡洋舰编队在对马海战中的对俄国编队的致命射击距离是6400M)。在这个距离上火炮要想直接命中目标已经比较困难,这个问题在战争爆发之前各国海军界已经有所认识。除了在火炮上装备火力控制系统外,提高火力投送密度也作为一个有效提高命中率的措施被采纳,直接的做法是在战舰上提高火炮尤其是主炮的数量,通过主炮齐射的方式使每次施放的弹药成倍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射击过程简单的说,目标的射击诸元的判定需要火力控制系统的计算(俺没学过这方面知识,只看过一些皮毛,实在拿不出手,如何解算俺就不说了),在得出数据后对目标的未来位置(大致包括整个目标所在的区域)进行火力覆盖。这样就要求舰体上尽可能多的布置主炮以满足火力投送的需要,但主炮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舰体尺寸增加,排水量加大,舰体强度和防护方面的困难,设计制造上的困难,舆论国力的限制等等,以当时的制造能力来说短期内克服也比较困难,于是上述的布置方案很快被接受并流行起来,这和当时的造船水平密切相关:这时的战列舰的尺寸方面不会有足够长度允许在舰体中线上布置全部或部分至少3座以上的主炮炮塔而又能能达到足够的防护能力,因为以此时的造船能力来讲要在16000吨150M内保证达到战列舰的平均舰体防护标准,其舰体重量是龙骨所不能承担的,而且为了保证达到当时的战列舰平均航速标准,所安装的蒸汽锅炉和往复式蒸汽动力机组占用的舰体位置和机舱体积也使这种安装方式不能使用(有意思的是德国和美国的第一级无畏舰都采用了老式往复式蒸汽机,最大航速都没有超过20节,而且锅炉数量到较少),同时为了保证在追击和撤退过程中能发挥2门以上的主炮火力。但这种布置的最大缺点就是不同的主炮使用了不同的火力控制系统,在主炮齐射时无论是弹着点的判定还是射击诸元的解算上都不能统一,使射速和精度都受到影响,这在对马海战中表现的很突出,尤其是俄国战列舰编队上,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对马海战的结果深刻影响了各国海军界,在此之前各海军强国在发展方向上还是有所分歧的,经过这一战役变的统一起来。作为炮术专家的费舍尔爵士当然不会忽视这种影响,在1903年简氏战舰研究刊物上意大利海军的首席舰船设计师VittorioCuniberti提出了使用统一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构想,费舍尔使其大型化和实用化——在常规的线形战列对战中拥有8:4超过对手一倍的主炮火力,即使对手处于撤退状态,也能以6:2超过对手2倍的火力持续轰击,尤其是“无畏”拥有当时对手无以匹敌的21节持续航行能力,选择舷侧主炮8门是经过计算的,被认为可以完成一次对目标的火力覆盖。同时在追击战中为了是前主炮能有效射击,舰体的干舷很高,使其躲开舰首飞溅的水花。主炮采用双联10门305MM45倍口径MarkX型舰炮,舰首尾各布置一座,舰体中部靠后一座,两舷各一座对称布置(各拥有180度理论射界,所以侧射最大火力是8门),位置在2个锅炉舱之间,明显靠前。“无畏”级相比前期的战列舰的确是一个概念上的飞跃,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能够看到无畏舰之前的影子,最明显的莫过于主炮的布置方式上,不能同时发挥全部火炮的火力,同时舰体短肥,不利于航速的提高,这也是受舰体设计的影响,武器的发展都有其继承性。这样的布置方式还是造成了一些缺憾,主炮布置于舰体两侧,除了以上提到的外对炮塔本身的防护也不利,至少是结构上的;炮塔置于舰体中部对舰体中部的结构防护有不利影响;“无畏”的第一烟囱在主桅前紧靠舰桥,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浓烟影响了望观测的效果,舰首的干舷虽然很高,两舷的炮塔位置相对较底,射击仍然受到高速行驶飞溅的浪花影响;还有要说的是日的兰之前的英国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主炮火力控制系统是独立的,各主炮共享目标的观测数据而独立解算诸元然后统一齐射,这比德国主力舰上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生存力强一些但效果不如后者,而且英舰上配备的光学测距设备不如德国的先进,所以在以后的实战当中在准确度特别是远距离上不如后者(还有弹药的原因,这里就不提了),这以超过了火炮的布置方式的范畴,作为题外话把。而那种把所有主炮布置在中心线上使其能发挥全部侧射火4力的主炮布置方式,作为超无畏级战列舰的特点以区别于无畏舰,还有以日的兰海战为区分的前后日的兰型,主要突出装甲和结构方面,又是另一个区别,另外还由此衍生了一个新的舰种——战列巡洋舰。“无畏”号1905年10月2日在普茨茅斯海军船厂铺设龙骨,06年2月9日下水,同年10月1日进行海试,注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无畏”号的海试进行了很长时间,加上对舰员的训练和新设备的检测,直到09年12月3日才正式服役。在它进行海试的时间里,尤其对新的蒸汽轮机组和火炮做了尽可能全面的测试,结果被证明是符合设计要求的。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海军所有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包括未完成的前无畏级和无畏级的后续舰“贝乐洛丰”级)都被推迟,全世界的海军界的目光都注视着它的实验。“无畏”号的海试成功的消息使英国皇家海军在一夜之间超越了所有的海军强国,尤其是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国,而包括后者的所有列强都开始惊恐的注视着这艘划时代的战列舰——它的火炮、动力以及防护能力,还有仅仅一年的建造周期,一个崭新的海军时代在一片叮当的铆枪声中开始了。从此,海军进入无畏时代直到二战中的衣阿华,陴斯麦,大和均未摆脱无畏级的大炮巨舰主义思想,实际上,无畏不再是一艘战舰,而成为了所有战列舰的统称。 红色警戒里的无畏级战舰游戏介绍《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是Westwood公司1996年出品的即时战略游戏派生产品的一款续集。这一大获成功的游戏系列的新成员并未对任何前款游戏的技术细节大费笔墨,而其大肆渲染的二战场景似乎很难踏上大雅之堂。但是,《红色警戒2》仍不失为一款制作精良的游戏,它将经过千锤百炼的游戏结构与全新功能和改进完美地融于一炉,使之成为一款令人拍手叫绝的续集,而且就其本身来言,也是一款出色的即时战略游戏。 详细信息制造费用:2000; 生命:800; 装甲:重甲; 行动速度:4; 视野范围:5; 建造条件:苏联船坞+苏联作战实验室 主武器[DredLauncher] 伤害:300×2 攻击间隔:80 射程:5~25(地面、水面); 最小射程:8 对匍匐步兵伤害:70% 杀伤半径:1.5 最远处伤害比例:25% 伤害对装甲:100%,90%,80%,100%,80%,80%,85%,65%,28%,80%,0% 精英主武器[DredLauncher] 伤害:600×2 攻击间隔:80 射程:25(地面、水面); 最小射程:8 对匍匐步兵伤害:70% 杀伤半径:3 最远处伤害比例:50% 伤害对装甲:100%,90%,80%,100%,80%,80%,85%,65%,28%,80%,0% 导弹信息 生命:50 装甲:导弹 视野:1 速度:18 口头禅:(红色警戒3中)如果列宁能看到现在的我们!。。。你能感受到苏维埃的强大么?(can you feel the Soviet might)? 无畏级战舰,重装甲重轰炸战舰单位,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笨重,但是其诸多方面的优点甚多,是一种极其普遍利用的战舰单位。 和天启坦克、基洛夫空艇齐名的三大王牌。 无畏级战舰精英级强化后,两发飞弹变成了小型核弹,只要全部击中某个敌人(建筑物,步兵或大部分坦克)就绝对可以干掉他。但因为威力太大,被敌人发现后会成为被攻击的焦点,如果没有护卫的话,会被追杀的很惨。 优点无畏级战舰的优点很多,下面将一一讲解: 装弹速度快,投弹射程远。从V3火箭发射车那里了解到,V3的攻击的确非常致命,不过,V3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装弹速度慢,一般第一次投弹和第二次投弹的之间间隔要超过5秒,如果电脑很卡的话,足可以到几秒以上。无畏级虽然也是利用火箭攻击的,但是他却没有这个缺陷,他投弹和装弹的过程仅仅只用两秒即可完成!这样的速度,是V3不可能达到的。和V3一样,无畏级的射程是很远的,他可以从海岸将飞弹发射到十五格以外,不过本人没有仔细的计算过,但是可以肯定,这毕竟不是无畏级的最远射程。而以这种超远射程的攻击,足可以有力的支援陆军,海军的一般突击任务。更可怕的是,无畏级只需要普通级别的护卫舰队(三艘左右的飓风级潜艇,两艘左右的海蝎防空舰)保护他的安全,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将一个靠海很近的,发展到中等实力的基地完全摧毁。 攻击力量强,波及范围大。无畏级的攻击力非常强,对于建造厂来说,最少需要三次攻击,最多不超过五次,那要是摧毁发电厂,仅仅一、两次就OK了!和基洛夫的炸弹一样,无畏级的飞弹波及范围也同样的大,如果地上坐着五名大兵,而且他们都离得非常近,不用考虑,只要利用无畏级攻击他们的中心,那么他们一定全军覆没。如果换成五辆灰熊,结果应该是损伤大半。飞弹的波及范围大,倒是比炸弹波及范围大有好处,你不可否认,如果无畏级战舰与攻击的目标之间存在一架爱国者飞弹,虽然爱国者可以将无畏级的飞弹完全拦截,但是被攻击的目标到底免不了遭到飞弹碎片的擦伤,所以,就算是敌人的防御再怎么扎实牢固,也不可能对无畏级的攻击做到完全阻止,这就是无畏级波及范围大的好处。 装甲超厚重,防御超稳定。无畏级没有天启、基洛夫那种自动修复的功能,但是仅凭自身的防御装甲同样可以抵挡许多的来犯之敌。防御力稳定,也同样是无畏级的优性,但是表现的极少,本人也就不多说了。 弱点机动性不好,近身对战弱。如果说陆地上机动性最差的是天启坦克,那么在海面上,机动性最差的应当数无畏级战舰了。海蝎的移动速度很快,没办法和无畏级相比较,但是潜艇的速度也不算很快了,而无畏级竟然比他还要慢,遭遇战里还好说,但是任务就难了,因为那里调不了游戏速度。另外,无畏级的远程攻击是个威胁,不过一旦对手与他近身后,就没有了办法,而他做出了要攻击这个近身目标的决定后,就会想远处移动,然后再攻击,因为他的飞弹无法攻击里自己太近的敌人。这种情况下,无畏级就像是被敌人紧追不舍一样,抱头鼠窜,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剩下了盼望,盼望自己的支援部队可以早点解救他。 虽然这话听着很不爽,但是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投弹有重复,无防御形态。无畏级攻击目标的时候,就算目标已经被摧毁,也要再攻击一遍,如果不利用微操,你想提高战斗效率是不可能的。而且,无畏级不是主动攻击的单位,在一定的情况下,会随时接受指挥官的指令,不过反应还是很快的。 这些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一般来说可以利用手动方式解决。 克星两栖部队:海豹部队、谭雅、尤里X、遥控坦克; 海对海海军:海豚、巨型乌贼、驱逐舰、飓风级潜艇、雷鸣潜艇、海蝎、无畏级战舰、航空母舰等; 空中单位:火箭飞行兵、登月火箭员、入侵者战机、黑鹰战机、基洛夫空艇、雷射幽浮、武装直升机、夜鹰直升机等; 超级武器:闪电风暴、核弹进攻、心灵控制、超时空传送等; 红色警戒3的无畏战舰单位简介无畏战舰【Dreadnought】 设计用途:重型炮击舰 制造方:公民造船厂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造船厂 生命值:1500 射程:200~750 生产时间:30 生产价格:1800 开图半径:500 被碾压等级:30 伤害:200 *3 DPS:75 伤害范围:40 攻击类型:高爆 关键指标 >V4“大锤”巡航导弹阵列 >紧急手动强制发射系统 >装满励志图书的船员图书馆 >烟熏消毒的三层高低铺 >舰内电子广播系统 历史资料当第一枚V4”大锤”火箭呼啸着掠过西伯利亚灰蒙蒙的天空并轰碎它的标靶——离最近的海洋有几百英里远的一艘用三合板胡乱拼凑的中等尺寸巡逻艇时,在场的部队首长们就像父母看着自己孩子赢得象棋比赛冠军那样自豪地看着残渣在熊熊火焰中燃烧。然而在周围一圈灿烂的笑面中,有一张脸却随着测试的进行而晴转多云。对于造船大师谢尔盖·康达科夫来说,V4的巨大成功意味着军方高层很快会登门,要他制造出下一代的武器,而他已经知道他们要求的会是什么了。把这些大块头从稳固的地面发射向固定目标是一码事,从怒号的大海中、飘摇的平台上修正火箭推进则是另一码事。他在那瞬间就已经知道,这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技术挑战,也就是这一瞬间,当代无畏舰的构思破壳而出了。 有着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无比壮丽的船体,无畏舰已经在各式各样的战争中建立了她自己的名声,证明自己在于其他战舰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苏联通常用致命的鲨鱼级潜艇编队来保护侧翼,确立无畏舰的海上最强威信。她在海战中无坚不摧,然而人们仍能回忆起它缺乏对内陆目标的打击能力的老日子,无论如何无畏舰要以侧舷对敌来施展巨型炮阵火力的日子早已过去了,感谢康达科夫的工作。 选择全苏联海军最大的标准舰身是康达科夫工作过程中最简单的决定。即便在减少装弹的情况下也没有其他舰船能应付得了庞大威武的V4”大锤”火箭。虽然如此,把发射机构安在船上仍然是一件极为艰巨的任务,还要算上发射筒下面的供弹机构。康达科夫和他的队伍需要逐层甲板来彻底改装,最后他们终于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当然他们也做出了牺牲,例如船员的生活空间减少了、一个辅助公共厕所也被砍掉了,为无畏舰在军人中招来了一堆不吉利的花名。无论如何,无畏舰军官们为他们的工作极度自豪却是出了名的。 尽管有苏联工程队伍所取得的胜利,康达科夫还是认为无畏战舰只是获得了部分成功,V4”大锤”火箭的巨大后坐力使其即便在最普通的航速下也无任何精确率可言。因此,无畏舰将不得不完全停船才能发射火箭,在战斗中这种动作会把船只和全体水手置于危险的境地。失去这么一个昂贵的攻坚平台、或至少失去舰上人员的潜在可能性,驱使康达科夫把革新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吸收米格战机上的喷气推进机构,重设计了一个蒸汽驱动的装置,康达科夫的队伍开发了一个精确判定的冲击吸收系统来抵消V4”大锤”的反作用力。 伴随着预算急速上升还有军方的紧盯,康达科夫向世界揭示了无畏舰破坏无极限的形象,无畏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一个传奇,突然之间这款新型号的无畏舰就能真真正正绕着岸防工事转着圈圈泼洒着无产火箭光辉。 伴随着火箭雨冲破苏联全球的敌人,装备V4”大锤”的无畏战舰的传奇在战斗中越传越响,无畏舰的船长迅速得到了爱国与勇敢的名誉。该舰在海平线上根本不可能看走眼的壮美轮廓,很快就在已经慑人的武器库中再添一项:恐惧。在未来的岁月中,目睹一整支舰队在无畏战舰迫近的阴影中望风而逃将会成为平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强大的V4”大锤”能确保一些目标连逃的机会都没有:兵营、电厂、精炼厂、城墙——一切不能打包逃走的都将屈服于无畏舰长的淫威之下。 作战摘要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无畏战舰的情报: 天降怒火——凭借着三座远程弹道导弹发射架,无畏只需要很少的数量就能摧毁海面与陆地的大多数目标。她的火箭可以打击到遥远的内陆,但却无法锁定近身的目标。 舰长之怒——无比狂热的无畏舰长们对V4“大锤”发射机构的超负荷使用与他们对敌人的无情蹂躏同样名声在外。借此他们大大加快了无畏的射速,虽然这么做会对发射机构的电器与机械造成损害。不过此时,基本已经没有敌人能够发起反击了。舰长们身上这种超凡脱俗的贵族式傲慢只会让无畏舰的名声更加显赫。 同志,稳住!——一系列的回转装置,巨大的而令人震撼的推进器,以及抵消V4“大锤”后坐力的气压制退器,使得火箭拥有对目标极高的精度和破坏力,即使是战舰在全速行驶时也是如此。火箭的飞行速度很快,防空武器无法对其进行锁定。 庞然大物——无畏在大洋上不是一种敏捷或易于操作的船只。她巨大的尺寸无论加速、转向还是停船都比更轻更灵活的船慢上很多。因此无论多么坚固,她在前线海军混战时还是很容易受到攻击,要尽可能地为她配备潜艇护航。 到了红色警戒3后,海战变得多了,无畏级也变得很有用武之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红色警戒中,大部分的建筑也可以在水上建立,这就使得所有战舰都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主要的任务不再是仅仅攻击敌人的海军部队,而是有可能的话,就将敌人的基地连根拔起,全部铲除!无畏级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海上的最大威胁之一,不仅仅可以主动的攻击了,甚至他的飞弹再也不会被防空设施击落!再加上牺牲发射器这种特殊能力,其威力已经大有长进了,不过它仍然不能对空。 F技能:牺牲发射器:将发射器连同飞弹一起发射出去,加快发射速度,给予目标更大的伤害,不过自身也受到不小的损伤。 更近一步的说,在起义时刻里,盟军的平定者自行野战火炮,帝国的超级要塞,都是很要命的敌人,就像天启坦克和基洛夫空艇的没落一样,无畏级战舰,并不是海上最大的威胁的代名词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