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无城镇
释义

无城镇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南濒长江,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辖16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是无为县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中文名称:无城镇

外文名称:Wu Cheng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无为县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

政府驻地:无城镇二坝路

电话区号:0565

邮政区码:238000

面积:123平方公里

人口:126,002人(五普数据)

著名景点:米公祠、黄金塔,锦绣溪

车牌代码:皖Q

行政代码:341422100

基本概况

无城镇始建于隋开皇元年,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境内有闻名遐迩的米公祠、黄金塔,米公祠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黄金塔是一座宋代古塔。

无城临江通海,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干线公路纵横交错,与周边各大中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相连。距合肥、南京仅百余公里,经芜马高速、沪宁高速4小时可直达“长三角”经济中心上海,位于东向发展的最前沿。

“十五”期间,该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镇区域生产总值约6.5亿元,比上年增长8.5%;财政收入约6400万元,增长12%;工业产值16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8亿元,增长9%。已完成一期投资2000万元,起步区内新入园企业6家, 总投资近2亿元。二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其中二、三产业份额已大大超过第一产业。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经作物面积比为1:1.8。养殖业蓬勃发展,畜禽养殖数量均比上年大幅提高,居全县之首,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三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无城新区初具规模,无城建成区达12平方公里。村级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村村通工程正在全力推进。邮电通信发展迅速,程控电话与移动电话覆盖全镇。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水利建设成效明显,一些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完成了防洪、除涝、灌溉等三大水利体系建设。四是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区划沿革

无城镇是无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据《无为州志》记载,按《通志》无为旧城在花家疃,本巢县城口镇,魏武征吴筑城于此,因无功号无为城;又有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其本意是天下太平,与民休息;城中有芝山,又名芝城。至宋初建设城池,历为郡、州、路、县治所,到明代重新建设,才具有城市规模。1912年简称“无城”。旧城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2公里,街巷纵横,全部铺以青石,店铺林立,现今民间流传“九街十八巷,三进对庙堂”的俚语,数百年来一直为长江北岸稻米集散地。

1986年管辖皇武、芝山、五华、太平、文景五个管理区;1988年将泥汊、石涧区管辖的官镇、檀树、凤河三乡划归无城镇;1992年底撤区并乡后,该三乡撤销,并于1992年分别成立官镇、檀树、凤河管理区,并入无城镇;2003年7月城内区划重新调整,设立9个社区居委员会,分别是:皇武、芝山、五华、太平、文景、金河、西苑、泰山、城东。2005年底乡镇机构改革将仓头镇整建制并入无城镇,2006年初设立仓头管理区。全镇现辖4个管理区,15个社区居委会,14个行政村。镇政府座落在无城新区二坝路南侧,政府办公楼建于1999年。

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

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军二路、巢无路、无繁路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目前镇村道路共215条,总长269.1公里。“十一五”期间,全镇道路建设计划总投资2167.4万元,镇村道路建设30项,其中以工代资金为1517.18万元,占总投资的70%;地方配套资金为650.22万元,新建4级公路101.64公里,改善全镇20个行政村近10万人的交通条件。

供水

全镇境内共有大小5个供水厂,日供水量达10万吨。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报经省发改委批准《无为县城供水长江水源工程》已于2004年5月底开工建设,2003年由省、市领导部门列入国债项目,目前取水泵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随后进行的是直径为1000毫米的浑水管网工程和10KV供电专线,可望在2006年底无城广大用水户能够饮上更加干净、卫生的长江水,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

供电

镇内拥有22万伏、11万伏变电所各一座。农村地区主要由5条线路供电,分别是109官镇线、105檀树线、116凤河线、111#仓头线、108#黄雒线。

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底对全镇46个行政村供电线路进行了农网改造,共改造高低压线路410公里,改造公用配电台区151座,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村地区的正常和安全供用电。

水利设施

境内水系主要有西河水系、永安河水系、黄闸水系、陈闸水系、金龙水系等,共有电力排灌站23处,电站内各项机械设备齐全。

通讯、电视

1993年开始程控电话业务,1998年底全镇实现村村通电话,截止2004年底,全镇境内固定电话用户34562户,因特网用户上千户,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

无城镇-风景名胜

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城内,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宋徽宗崇宁年间守无为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米芾崇尚晋人法帖与名画,广为搜求,不惜耗费巨金。相传他得王羲之的《王略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及顾恺之的名画《净名天女》,戴逵的名画《观音》等真迹后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宝晋斋”,并将收藏的晋人法帖勒石上碑,称《宝晋斋贴》。后遭兵火,石刻残损,继任无为军守葛祜之据米芾拓本重刻,与米刻残石同置官署,后来曹之格任无为通判,又重新摹刻,并增家藏晋帖,及米芾书法多种于咸淳四年(1168年)刻成,名为《宝晋斋法帖》是帖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米刻谢安《八月五日帖》与王献之《中秋帖》外,全是王羲之书;第六、七两卷为王献之书;第八卷为王羲之四子书;第九、十两卷为米芾书。原刻至近代又毁于兵火。只有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因在学宫戟门,且埋在地下,才保存下来。

时值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他将3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砚亭。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原斋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光绪丁丑知县王峻,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内。

现在,米公祠所藏碑刻较前为多,主要是晋唐以下历代名家书刻,计一百四十多方,出自五十余位书家之手。有徐楷、钟绍京、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佶、赵孟頫、唐寅、祝允明、文征明、沈周、王守仁、王士祯、文天祥、梁同书、成亲王等人的法帖。行、草、篆、楷各种书体无不具备,各种流派争妍斗艳,各种风格,尽呈异彩,令人敬羡不已。

米公祠作为全省重点文保护单位,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较有影响,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

黄金塔

黄金塔位于无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西河之畔,为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5米,共9层,层层仿木斗拱,鸳鸯交手,结构牢固,逐层内收,造型挺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塔内设折式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建筑学家的勘察鉴定,黄金塔建于宋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为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北宋早期,无为县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现西河)辟地建寺,称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汰寺与黄金塔也迭经动乱,从兴到衰,后只剩下一个古塔,据文献记载,明清以来,曾先后于洪武、隆庆、万历、康熙、乾隆等年间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无恙,清末至建国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塔体下层砖石剥落,塔顶损毁开裂,草木丛生,“文革”期间,幸得当地群众保护,才免遭劫难。1981年,省政府公布黄金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巨款对该塔进行全面的测绘、整修,现黄金塔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观。

锦绣溪

绣溪,初名锦绣溪,南宋前州未筑城,溪与外河通。溪中有一个特别大的珠蚌,入水的人常常踩到,夜晚有时在水边启壳叶光,明皎如月,照地数丈。后筑城,溪水才与外河隔开。绣溪之名是取山川妩媚之意,又名双溪,因水分为二故名。宋朝人王之道描写锦绣溪“画桥雕槛接招堤,新有幽人傍绣溪,千顷净明天上下,两奁光映水东西。飞楼涌殿参差见,古木修篁咫尺迷。此景此时君信否,绿杨荫里啭黄鹂。”北宋无为诗人杨杰咏《锦绣溪》:“十里喧阗锦绣川,秋鞑人健趁飞鸢。花明柳暗丹青国,日薄云浓水墨天。”可见绣溪景色的优美。

绣溪别名南池,因为在城南的缘故,宋人满维端有《南池》诗一首,“偃月城南锦绣川,回环亭树曲池边。篮舆蜡屐闲投入,竹坞花溪信步前”。锦绣溪相传因地震而陷,年代已无法考证,清嘉庆《无为州志》记载:“溪涸,居民掘坑取水至丈余,则木多直立,犹当年屋柱也。”

解放后,“锦绣溪”更名为“绣溪公园”,政府陆续投资在公园内培植了大量花草,建立了动物园,添置了游船,垒起了假山,并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五角亭,1958年又在公园内芝山上开辟了烈士陵园,建立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后又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丰富了公园的内涵。

工业园区

无城工业园区始建于1996年,位于无为县城新区,规划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1.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7平方公里。园区以特色电缆、纺织服装、医药用品、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产业。2004年6月整顿后经批准列为省级工业园区。

目前,园内各类企业253家,有五洲集团、丰原药业无为分厂、新科电信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天龙集团、无为恒顺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鑫和纺织有限公司、金世纪有限公司、鸿翔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四海实业有限公司、巢湖华康食品有限公司、宏盛羽毛制品有限公司等29家骨干工业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出口创汇企业2家,民营科技企业16家,上市公司1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3家。

工业园临近芜湖、铜陵两座长江大桥,军二路、巢芜路、无繁路等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距南京、合肥机场和芜湖外贸码头仅1小时左右车程,交通十分便捷。园内已实现“五通一平”,拥有一座日供水10万吨自来水厂,22万伏、11万伏变电所各一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2005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2.9亿元,其中工业11.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利税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2005年工业园区完成征地、拆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新入园工业企业8家,总投资1.5亿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6002

男 64822

女 61180

家庭户户数 35330

家庭户总人(总) 121180

家庭户男 61806

家庭户女 59374

0-14岁(总) 28633

0-14岁男 15693

0-14岁女 12940

15-64岁(总) 88894

15-64岁男 45226

15-64岁女 43668

65岁及以上(总) 8475

65岁及以上男 3903

65岁及以上女 45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4553

行政区划

无城镇下辖村:

同心社区 五华社区 文景社区

太平社区 皇武社区 芝山社区

金河社区 城东社区 西苑社区

泰山社区 滨湖社区 

檀树社区 城北社区 仓头社区

黄雒社区 凌井村 黄汰村

马厂村 新民村 官镇村

王福村 董桥村 东河村

七里村 凤河村 革贪村

七广村 黄闸村 周店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