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伪幸福 |
释义 | 《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经济最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摘要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伪幸福-简介这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是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7万余名20岁~40岁中产收入人群发放关于“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统计结果所得,选择中产家庭的标准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本次调查历时2个月,覆盖全国10个省区35个城市,共有10万人参与。根据调查结果,排在前四位的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幸福指数最低, 深圳幸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 调查发现,从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万~20万的人群幸福感最强;从年龄看,30岁~35岁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强,从地区看,生活在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幸福感较一线城市强。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居民的幸福感虽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幸福平均指数却要低于全国水平,而广东其它二、三线城市的幸福指数要高得多。 该《白皮书》分析,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被绝大多数调查者认为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时,家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影响守护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并且与其他四个重要因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成为一线城市中产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伪幸福-原因 有近7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收入对家庭幸福有着相当比重的影响,财商的高低,决定了家庭生活收支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中产家庭在度过2009年的经济寒冬后,对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理财观念发生转变,更多人开始由传统的基本储蓄转向保险和投资。在当今家庭理财产品中,保险的作用日渐突出,成为规避家庭财务风险的基石。 中产家庭存在“伪幸福”年赚20万元又如何 表面风光做人好累 一家保险机构发布的幸福白皮书称,老广的幸福感位居全国平均水平,年收入11万-20万元家庭幸福感最强,而中产阶级家庭存在“伪幸福”现象。 张女士(43岁,经营贸易生意,年收入超过30万元):前几年我一心赚钱,还因为丈夫是打工族而经常闹矛盾。现在我离婚了,才发现没有完整的家庭,我一点都不幸福。 广深幸福感低于平均线 中产家庭存在伪幸福 一机构在广州发布一项《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调查,指出在中产阶级家庭“相对富裕”的状态背后,存在着“伪幸福”现象。 家庭年收入在11万-20万的人群幸福感最强,而在广东,虽然中产阶级家庭的幸福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广州、深圳则低于全国平均线。 从“被幸福”到“伪幸福” 按理说,能成为经济最为发达四个地区的中产阶级,是很多人的梦想和追求。能在逼仄的城市空间中挤出自己的一份生存空间,自然会有些“尽显英雄本色”的豪迈。 然而,这些传说中的“百舸争流”之地却成了“不够幸福”和“伪幸福”的地方,着实打击了相当一批人的奋斗信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