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危险货物运输 |
释义 | 在铁路运输中,属化工原料及化工制品的货物具有与一般货物不同的特性,如黄磷在空气中能自燃、雷管受冲击会爆炸、硫酸有强烈腐蚀性、氰化钠有强烈毒性、同位素钴60能放射出射线等。因此,凡在铁路运输中,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货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的环境条件。这些货物的理化性质具有的爆炸、易燃、腐蚀、毒害、放射性,是这些货物具有的内因特性。但是这些特性必须在一定的外因条件下才能显露出来。在铁路运输中进行的装车卸车、车内配装、库内存放以及调车作业、列车运行等,偶有不当就会造成内因变化的外因条件,招致事故的发生。如黄磷能自燃这是它本身的理化性质,但黄磷只能在有氧气的条件下才能自燃,而黄磷不能和水发生作用。因此,在铁路运输中将黄磷封存在水中使之隔绝氧气,在这个条件下即使将水加热到100℃,黄磷也不会自燃起来。 所以,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掌握各类危险货物的性质和变化条件,严格按规章办事,在搬运、装卸、运送、保管过程中杜绝可能导致造成内因变化的外因条件,就能保证安全、迅速地完成危险货物的运送工作。 判定方法为了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完成运输任务,必须正确地判定什么是危险货物,什么是非危险货物,以免酿成事故,造成损失,影响铁路运输效率。 具体判定方法如下; 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列载的品名,均按危险货物运输。 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参考资料》中列载的品名,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 托运《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未列载的危险货物时,可按《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有关规定确定运输条件。 危险货物品种繁多,性质复杂,要求运输保管条件不一。为了便于制定相应的运输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及一旦发生事故便于施救,按危险货物性质相近、运输条件相同的原则,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一类:爆炸品;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三类:易燃液体;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七类:放射性物品;八类:腐蚀品;九类:杂类。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一、爆炸品灭火方法: 用水冷却达到灭火目的,但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离法。禁止使用砂土覆盖燃烧的爆炸品,否则会由燃烧转为爆炸。扑救有毒性的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 对爆炸物品撒漏物,应及时用水湿润,再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品收集后,保持相当湿度,报请消防人员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灭火方法: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使用大量雾状水喷洒;火势不大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运输中发现气瓶漏气时,特别是有毒气体,应迅速将气瓶移至安全处,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防护,人站在上风处,将阀门旋紧。大部分有毒气体能溶解于水,紧急情况时,可用浸过清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操作,若不能制止,可将气瓶推入水中,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三、易燃液体灭火方法:消灭易燃液体火灾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 及时用砂土或松软材料覆盖吸附后,集中至空旷安全处处理。覆盖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环境。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灭火方法:根据易燃固体的不同性质,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来灭火,但必须注意: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如铝粉、钛粉等金属粉末应用干燥的砂土、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压盖;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严禁用硝碱、泡沫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必须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自燃物品,处理时应谨慎。 扑灭自燃物品火灾时也要注意:此类物品灭火时,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与水能发生反应的物品如三乙基铝、铝铁溶剂等禁用水扑救;黄磷被水扑灭后只是暂时熄灭,残留黄磷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所以现场应有专人密切观察,同时扑救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 扑灭遇湿易燃物品时也应注意:此类物品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将未燃物品从火场撤离或与燃烧物进行有效隔离,用干砂、干粉进行扑救;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禁用酸碱和泡沫灭火剂扑救;活泼金属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应用苏打、食盐、氮或石墨粉来扑救;锂的火灾只能用石墨粉来扑救。 撒漏处理 上述三类货物撒漏时,可以收集起来另行包装。收集的残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抛弃。对与水反应的撒漏物处理时不能用水,但清扫后的现场可以用大量水冲刷清洗。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灭火方法: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在装卸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良或操作不当,造成氧化剂撒漏时,应轻轻扫起,另行包装,但不得同车发运,须留在安全地方,对撒漏的少量氧化剂或残留物应清扫干净。 六、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灭火方法: 扑灭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火灾时应注意:氰化物发生火灾时,不得用酸碱灭火器扑救,可用水及砂土扑救;灭火人员扑灭毒害品的火灾时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扑救时尽可能站在上风方向,并戴好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 :固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可在扫集后装入容器中;液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应用棉絮、锯末等松软物浸润,吸附后收集,盛入容器中。 七、腐蚀品 灭火方法: 无机腐蚀品或有机腐蚀品直接燃烧时,除具有与水反应特性的物质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扑救。但宜用雾状水,不能用高压水柱直接喷射物品,以免飞溅的水珠带上腐蚀品灼伤灭火人员。 撒漏处理: 液体腐蚀品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时可用稀酸或稀碱中和。中和时,要防止发生剧烈反应。用水洗刷撒漏现场时,只能缓慢地浇洗或用雾状水喷淋,以防水珠飞溅伤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