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沂水图书馆 |
释义 | 沂水图书馆沂水县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1927年, 沂水县公立图书室建立, 年图书经费960元。1930年,公立图书馆划归县民众教育馆后,改称图书部,有藏书室3间,设少儿、成年两个阅览室,共有藏书6400册,书籍主要有《四库全书》、《古典文学》、科技杂志等。至1978年,馆藏图书达到30000册后,正式命名为沂水县图书馆,定址于县府前街64号。1984年,馆藏图书达72700册,馆内分设借书、阅览、资料、报刊陈列等4个室。1989年,在县城正阳东路31号征地9.8亩开始兴建新馆,1992年5月建成后迁入,10月1日正式开馆,有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年购书经费3万元,内部开设借书室、阅览室、采编室、办公室等职能科室。2001至2004年,图书馆自筹资金又建成地方文献库、电子阅览室、西大门及回廊等设施,使馆舍面积超过到了3000平方米,年购书经费长到了50000元, 所有对外服务部室在冬季实现了热电集中供暖。到2006年,馆藏文献已达 16万册,其中图书13万册,期刊合订本1.5万册,报纸合订本7000册,古籍线装书6400册,电子文献600余张。馆内设有办公室、采编部、外借部、阅览部、少儿借阅部(少儿图书馆)、辅导部、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等8个部室,分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地方文献库,报刊资料库、少儿书库5个书库和2个讲座厅、1个会议室, 有阅览座席200余个, 拥有计算机终端40台,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防盗自报警系统等设备18台套。 在基层设有分馆1处、流通站1个、资源共享点5家,对口扶持基层图书馆3家。馆内有正式读者3200余人,年外借图书达8万册次, 实现阅览9万册次。 在1994年、1998年、2004年的三次全国性评估中,均被定为国家二级图书馆。1994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荣誉称号。馆内现在干部职工18人, 设馆长1人,副馆长3人。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以下,大专以上人员占在职人员90%,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9人。 目前,县图书馆年购新书基本保持在3000余册,期刊160余种,报纸40种左右。所有图书全部依据标准进行标引著录、加工。文献流通实行“六簿一册”制,报刊装订实行了“十二道工序制”。自2000年5月1日起,图书编目流通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馆内所有报刊免费开架服务,人员上岗实施挂牌、站立、微笑服务。重视地方文献建设,在1994、2002两年里,图书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沂水县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征集范围重点在本县,辐射全国,共征集地方文献462册,并于2003年春节期间举办了全县地方文献暨知识分子作品展,观看展览的人员达到3000余人。 重视青少年阅读工作,1986 年 6月 1日开馆,年接待小读者5000人次, 年借阅22000 册次。图书馆在暑假期间连年举办少儿夏令营读书活动。2001年在全市“爱党· 颂党” 征文比赛活动中,县图书馆选送的20余篇文章在市里全部获得了奖项,居全市第一。在2004年购置了20台电脑,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对外开放,2006年,制做了沂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重视阵地宣传与业务辅导,自设立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来,图书馆每年都联合10余家驻城专门图书馆举办服务宣传活动。自1990年以来,图书馆连年举办图书管理员培训班,利用各种形式共培训基层图书管理员800余人次。1997年,县图书馆代表县政府对县直17家基层图书馆(室 )进行了评估定级工作,8处图书室撤室设馆。1998年10月,县图书馆组织承办了“全县首届图书馆业务知识竞赛”活动,2003年10月举办了第二届。 2002年11 月,县图书馆与县教体局勤俭办联合,对全县教育系统的25家图书馆(室)进行了检查评估, 有8处学校图书室达到标准,撤室设馆。2005年以来,图书馆积极开展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后举办了全县文化站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班和全县图书管理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并确定了走出馆外搞服务的新路子,采取在基层建设分馆、流通站和资源共享点等有效方式,积极把馆藏图书送到馆外借阅。在继续扶持建道托张连升家庭图书室、“沂蒙书屋”、泉庄乡磨石沟村图书室、黄山分馆、沂新教育书店图书资源共享点以及群星图书流通站等基层网点的基础上,又确定了11个农村行政村作为基层图书室建设试点村。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沂水县图书馆得到了长足发展,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县青少年科普教育发展基地”、“县综治达标单位”、“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