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威廉·斯泰伦 |
释义 | 简介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25年生于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漫长的行程》、《躺在黑暗中》、《纵火焚屋》、《纳特·特那的自白》以及《苏菲的选择》。他还发表过《看得见的黑暗》、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集《静静的灰尘》。最新的一部作品是《潮汐镇的早晨》,他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洛克斯伯里和马萨诸塞的温尼亚德。 人物生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47年,毕业于杜克大学。 从1945年起,斯泰伦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作为“南方派作家”,他的作品既带有显著的南方派特点,又不局限于南方小说的思想主题,以风格多样化而驰名。他尤擅通过人物的千姿百态来戏剧化地表现时代的特征。 1951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黑暗中躺下》问世。这部作品赢得了美国批评界的高度评价。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南方姑娘佩顿·洛夫蒂斯悲剧性的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南方家庭的解体,对南方的衰落和现代主活的灾难作了象征性的描述。由于作者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意识流等技巧,在修辞方面以福克纳为楷模,这部作品获得了美国文学艺术学会颁发的“罗马奖”。中篇小说《远征》(1953),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次强行军,着重刻画出现代军队对士兵的要求与士兵的个人自白意识之间的冲突,以及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肉体摧残。斯泰伦的第三部作品《放火烧屋》(1960)曾以其存在主义的思想倾向而倍受法国读者的青睐。 1967年,他发表了《纳特·特纳的自白》。小说描写了19世纪时弗吉尼亚州的一次黑奴暴动,提出了许多探讨文学和历史真实性的复杂问题。这部小说曾获出版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斯泰伦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现在是全美文学艺术院和科学艺术学会成员。 2006年11月1日,威廉·斯泰伦死于肺病,享年81岁。 苏菲的选择美国小说家威廉·斯泰伦曾以《苏菲的选择》一书享誉世界,日前因肺疾在长期卧病之后逝世,享年81岁。1925年6月11日生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斯泰伦,平生写出了两部极具争议又深受好评的小说:美国民权运动高潮时出版的讲述一名黑人奴隶反抗经历的《奈特·透纳的自白》,以及描写大屠杀幸存者故事的《苏菲的选择》(也译为《苏菲的抉择》)。 一本大屠杀文学经典很多人都知道经典影片《苏菲的选择》,这部电影为演技派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大奖。但是只有在小说原著中我们才可以读到更震撼人心的同情与体验。 1979年《苏菲的选择》一问世,就为斯泰伦摘得了当年的全国图书奖。并成为《纽约时报》当年最畅销的小说,多年一直高居畅销书的前列。《苏菲的选择》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目光? 小说讲述了人在极端境遇的生死抉择:二战中,波兰姑娘苏菲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第一次是选择让哪个孩子活下来,最后她的小女儿被纳粹送入了毒气室。此后为了打听跟自己隔离开来的儿子下落,她又委身于德国军官。战后苏菲跟随共患难的犹太青年内森来到纽约,面对楼下邻居、文学青年斯汀戈的满腔关爱,苏菲还是选择了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最后双双服毒自杀。这部小说让我们领悟到人性的复杂与尊严,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与哀伤。 如今,《苏菲的选择》和《安妮日记》一样成为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作为必读书目广为讨论。还被蓝登书屋·现代文库评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语小说,它甚至被推荐为一个州(弗吉尼亚州)全州公民的读物。2002年,斯泰伦被奥斯威辛犹太人中心基金会授予“正义的见证奖”,他说:“这是我取得了作为小说家理想中的成就的明证。”一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生在《苏菲的选择》出版12年前,《奈特·透纳的自白》就已让斯泰伦名声大噪,一举跻身美国主要作家行列。斯泰伦显然不属于《自白》描写的族群——黑人,他在书中把1831年黑人反抗运动的领袖描写成一个英雄、疯子兼喜怒无常者,出版之后在批评界广受赞誉,并获得了普利策奖,但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同样猛烈。批评者说他有着“病态心理”和“老朽的道德”,1968年还有一本专门批判这部小说的书《威廉·斯泰伦的奈特·透纳:十个黑人作家的回答》出版。 斯泰伦家境不佳,13岁时母亲去世,他被送进寄宿学校学习。他后来患上了抑郁症,而且常年酗酒,乃至酒精中毒。1990年,斯泰伦在一次访谈中回顾年轻时代时说,我后来心理上的很多问题来自母亲死后的长期苦闷。 二战末期他在美国海军当了一名军官,后来被派去驻扎日本。“我当了一名年轻的海军排长时,就难以置信地产生了那种命运感——人在那岁数上都觉得自己能永生。但我和我的朋友们不会。我觉得我会死。”他回忆道。 回到美国以后,他开始当图书编辑,然后写出自己的小说处女作《她在黑暗中躺下》,1951年在他26岁时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一步步走向自杀的故事。此后他又写了两部小说,反映二战后留守意大利的美国人的生活。他在罗马时认识了诗人萝丝·柏冈德,两人婚后有了四个孩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斯泰伦戒了酒,但调整情绪的药物把他推向了自杀边缘。1985—1986年他住院治疗,但1990年又出版了《看得见的黑暗:疯癫回忆录》,一本自传体的畅销书。此后他再也没有小说发表。 一个标准的美国南方作家斯泰伦的老友、美国老左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闻听噩耗时说:“真不幸。他很有吸引力,很风趣。他强壮、骄傲,语言功力超强。我不想看到他这样离去。”诺曼·梅勒对媒体说:“我那一代人里,没有哪个美国作家的作品像他那样到处散发着优雅的挽歌意味。在那些年里这绝不是美德。”著名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则说:“他待我一直是谦逊平和,像个晚辈作家一样。他在我心目中是写作的化身,一个标准的南方作家。” 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曾有过多个版本的中译本在大陆先后出版,此外《她在黑暗中躺下》的中译本也于1992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一套美国当代小说丛书出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