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往事并不如烟 |
释义 | 1 蔡卓妍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蔡卓妍- 往事并不如烟 专辑:AS a SA 作曲:Kool G 填词:周耀辉 ◎ 歌曲歌词有太多 动听的说法劝我要往前 有太多 聪明的比喻叫我别留恋 真相也许太重就连自己都欺骗 可是我始终不信 美丽的谎言 如果年华真的似水 为何退不去 如果人生真的如梦 为何醒不来 一切都要靠时间 总有忘记的一天 如果真的这样 为何忘不掉 往事并不如烟 不是我不明白认真的人有点可怜 可是我始终相信 面对过去 也能勇往直前 如果年华真的似水 为何退不去 如果人生真的如梦 为何醒不来 一切都要靠时间 总有忘记的一天 如果真的这样 为何忘不掉 往事并不如烟 就算事情真的已改变 就算世界真的变得太暴烈 一瞬间 我会温柔的想起你的脸 和我的诺言 如果感情曾经似漆 留在天地间 如果岁月曾经如歌 唱过多少遍 一切我们的时间 没有忘记的一天 往事就是这样 来得似火 去得并不如烟 如果年华真的似水 为何退不去 如果人生真的如梦 为何我醒不来 一切都要靠时间 总有忘记的一天 如果真的这样 为何忘不掉 往事并不如烟 2 章诒和回忆录《往事并不如烟》一书是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对往事的片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作者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人。 ◎ 简介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这本书是作者对往事的片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书中所描摹的每一个人都非人物史记似的有始有终,对人物的年经事纬也并不是拿着社会价值的尺度来丈量的。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本书被外界认为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文坛最好的作品之一,兼具文学与历史价值,且在台湾、香港等海外华人圈引发强烈回响。在大陆首先出版时多处被改动,后又更名为《最后的贵族》于海外出版。 ◎ 作品介绍◎ 内容简介“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梦…… 作者仅仅是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人。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浅白如溪。前者如罗隆基、聂绀驽,后者如潘素、罗仪凤。他(她)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作者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深切的体验观察,出众的文学才华,刻画了当代几位著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侧影。如此厚重的文学,实不多见。发噱处令人喷饭,艰厄时使人鼻酸,深刻处让人心灵震撼,相濡以沫时又令人眼眶湿润。既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又足称“以史为鉴”的教材。 ◎ 目录自序 正在有情无思间──史良侧影 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储安平与父亲的合影 君子之交──张伯驹夫妇与我父母交往之叠影 最后的贵族──康同璧母女之印象 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 一片青山了此身──罗隆基素描 【附 录】 越是崎岖越坦平──回忆我的父亲章伯钧 但洗铅华不洗愁──写者、编者谈《往事并不如烟》 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忆父亲与翦伯赞的交往 人生不朽是文章──怀想张庚兼论张庚之底色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 【书 评】 旧德的精彩,败者的骨格(孟慰平) 不信青史尽成灰──《往事并不如烟》读后(黄河) 文起当代之衰(邢小群) 往事并不如烟,旧德也不精彩(安替) 如何“亲历历史”(许纪霖) 读到之处:历史深处的记忆(谢泳) 现代清流的“世说新语”(雷天) “往事”何以“不如烟”(孤云) 遥远的绝响──读章诒和《最后的贵族》(冯远理) 一群仙鹤飞过──有感章诒和女士的回忆(朱学渊)〖存目〗 读章诒和《史良侧影》──兼谈名人的尴尬(箫弦) 近看章诒和(邢小群) 章诒和:我会继续写下去(赵晨钰) 为周颖辨正──读章诒和文后(姚锡佩) 【附录之附录】 乱世逸民——记文革中的康同壁(章立凡) ◎ 作者简介章诒和,女,1942年生,安徽桐城(今枞阳)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具博士生导师资格。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创始人、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六届主席、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二女(母为李健生),章儿时曾居于香港(湾仔与旺角亲戚家)三年,在培正小学读书,建国前随家迁到北京定居;1954年起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60年考进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文学系,大学时期(1963年)被下放到四川川剧团艺术室工作;1970年被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为现行反革命罪犯并判有期徒刑20年(当时被划为右派),狱中诞下一女;1979年5月丈夫唐良友在成都因急性胰腺炎离世。同年秋天被判无罪释放并回北京,后在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室工作。197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2001年退休并开始写作,2004年《往事并不如烟》出版。 现为退休作家、戏曲研究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现居北京守愚斋;其兄章师明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誉副主席。 ◎ 思想价值本书其中之一文章《正在有情无思间─史良侧影》先在2002年出版的第29期「老照片」内刊登(山东画报出版社),读者反应强烈,在2003年4月发行之第28、29辑「老照片」中再刊登《君子之交—张伯驹夫妇与我父母交往之叠影》一文,2004年加上其它文章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被外界认为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文坛最好的作品之一,兼具文学与历史价值,且在台湾、香港等海外华人圈引发强烈回响。但在大陆首先出版时多处被改动,其中有关对毛泽东的批评、反右事件的细节和等重要文字遭删除,一些重要人物以╳╳带过,3月时更被中共中宣部下令封杀(禁止重印,一同禁止重印的还有《中国农民调查》等,详见陈桂棣条目)。同年由异见人士丁东组织,在香港出版的《最后的贵族》无任何删改并经补充修改,台湾版更增加讲述其父的一章。据章诒和本人称,她因此书被列入「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但章本人对官方封杀皆一概不响应,甚至之前发行时的媒体专访都一一拒绝,只在她于同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资料搜集时接受过《新京报》记者赵晨钰的电话采访(访问刊于该报同年2月6日)。 《往事并不如烟》是一本涉及真相的著作,但它涉及的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相。书中所描摹的每一个人都非人物史记似的有始有终,对人物的年经事纬也并不是拿着社会价值的尺度来丈量的。作者无意于揪出历史关节点上的硬伤来刺激读者窥看的欲望,而是更加着力于还原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细节现场。确切而言,它根本不是一本多数人的历史,而只是一个人的历史。它不是旁观,甚至也不是见证,它只是亲历,是曾经撕心裂肺的亲历,而今必须要用平静的笔写出来,所以更加耗费心神。章诒和在自序中说,“我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孤单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拿起笔,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将枯萎的心”,“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窝就会流出泪水,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止,毫无办法,已成疾。因为,一个平淡的词语,常包藏着无数寒夜里的心悸。我想,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作为章伯钧的次女,尽管回忆是那样悲痛的事情,作者并没有被恩怨焚烧,她似乎已经超脱于善恶的评判,肩负的只是还原历史的使命,她将真真切切一点一滴的个人情感,落实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身上,她的情感是真实的,并且,她的情感也是理智的,那些与她有恩或有怨的人们因而显出无限的光彩。 而在2005年此著作由于内容有关在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的马连良也被中国当局查禁,印好的书不能发行。但讲述马连良的同名文章却在同年年末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成功刊出,且并收录在次年成功出版之《伶人往事》一书中。 ◎ 出版影响本书受到大众和学者广泛肯定,《往事并不如烟》就已在非官方流通渠道和网络上广为流传,盗版数目更不可估量;2004年获国际笔会下属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奖;本书亦在台湾获2004年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非文学类)与2004年度开卷年度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 虽然民间的广泛肯定,但亦有左派学者对该书提出批驳,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于2004月10月31日下午在北航西门对面的乌有之乡书吧一个讲座,在最后网友提问时谈到该著作时,以理直气壮论调批驳当时右派「以金钱堆砌出来的着华生活」与「梦想变天的天真」,「他们天天反对党,这样他们成为右派,共产党反右皆为理所当然的」。并以矿难死者与之右派相提并论,把责任丢给章「我们的血泪谁去写,在矿井砸死60多人,每人写一部《往事并不如烟》,他们一个人死了赔多少钱,生命都是有价钱的 ◎ 相关评价沙叶新评价: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是多年以来未曾出现的令人震撼又有极大美学享受的神品,虽是满腔悲愤的血泪文字,但又极具深刻的理性和明智的悟性,所以它不以泪水纵情,不以控诉释恨,而是在悲愤中道出所以,在控诉中追索原由,因而这些文字优雅的篇什,便具有文学的感染力,历史的穿透力。 以文学而论,它的文字纯熟,描写生动,细节丰富,对话精彩,塑造了史良、罗隆基、康同璧、聂绀弩、张伯驹等政治家和文化人的鲜明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余慕瑜评价:章先生厚重的文字传达的历史信息和情感记忆,和文字里渗透的丰富的历史细节,让人产生沉重的历史记忆。 当代评论认为此文本发噱处令人喷饭,艰厄时使人鼻酸,深刻处让人心灵震撼,相濡以沫时又令人眼眶湿润。该书拥有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叙事,巧妙的剪裁,严谨的结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