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亦农
释义

王亦农,常用人名,主要有书法家、原济南槐荫区文化局副局长和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1、著名书法家

人物生平

王亦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中国三联书社执事、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个人履历

别署逸农,1961年生。江苏常州人。受教于乡贤叶时中先生,后为卞雪松先生入室弟子。长期担任常州驻京办主任。

个人作品

王亦农书法作品集:

社会评价

王亦农书法集序 钱伯城 亦农以从政之余,习为书法,卓有成就,为世所重。近特选集历年书法之作出版,以为汇报。我愿藉此机会,来说几句话。 我一老出版人,从事编辑工作,书法兴趣限于欣赏,得暇亦时以看帖为乐,觉得二者多有相通之处。编审书稿,讲究言必有据;写字作书,也要求笔笔有来历。我看亦农的书法,就称得上笔笔皆有来历。他以金文为日课,二王为临本,旁及倪赵诸家。领悟既高,加之勤奋,基础功力深厚。此其一。但著书作文,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有独立创见;书法亦然。亦农的书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其金文之作,不仅神似,兼具神韵;行楷作品,则摒弃时尚飘逸舞弄之风,示人以朴拙,而秀气内含,刚柔相济,吞吐自如。此其二。常说“文如其人”,又说“字如其人”,以此想见其人的人品雅俗。我看亦农的字,无时下媚俗从俗之态,亦可想见其人的无媚俗从俗之心矣。此其三。 鄙见如此,有此三端,亦农勉乎哉! 庚寅盛暑 八九翁钱伯城 于海上观景楼 (钱伯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华大典》编委,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 沉 静 的 力 量——读王亦农书法随想 王民德 亦农的书法,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当代书坛眩人眼目的形式表演中,亦农的书法却传达出特有的沉静和智慧,彰显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品格追求。我曾经和亦农戏言,如果将他的作品隐去年代,放置民国时代的文人书法中,定会令人侧目的。在动手写这篇短文时,我也在设想,假如将亦农的书法,和当代那些以形式炫世的书家的作品悬挂在同一个展厅里,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我想借用诗人敬文东的一句话——像树木那样稳稳站立,可能再恰当不过了。 一件书法作品,看上去能够“像树木那样稳稳站立”,除了要求书法家具有娴熟的掌控艺术技巧的手段外,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书家的书写必须植根于深厚的传统,这样才能进入书法赖以生长的文化源流,也不会为各种流行的时风吹倒;其二,书家必须进入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开出独特的花,不为浩瀚的传统所淹没。而这两点,亦农都做到了。 亦农生长于常州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幼承庭训,及长从林散之先生的弟子卞雪松先生学习书法。初学行楷,自李北海入手,后上溯晋唐诸家及汉魏碑版。篆书直入金文,后学黄宾虹,所作金文深得宾虹先生神髓。亦农在大学读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南京师范大学成立的学生书法社,是文革以后国内最早的书法社团之一,也是江苏高校第一个书法社团,亦农是主要的成员之一。在其书法学习的重要时期,深受金陵老一代书家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尤其是林散之先生的影响。从以上简短的学书经历可以看出,亦农的艺术成长道路单纯而清晰,其书学观念从来没有摇摆过。他从林散之、卞雪松先生那里得到关于书法法则和人格精神的开示,从黄宾虹的“内美”说,找到了开启传统书法审美的锁钥,并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他还说:“我从来不担心风格问题,我担心的是习气,一个书家的习气,会让自己的书法丧失文化品格,所以必须时刻警觉,必须要对前贤充满敬畏之心。”正是心怀这种虔敬之心,亦农才能集数十年之功,潜心于传统书法的学习研究,并渐渐形成了散淡、从容、简约的书法风格。 亦农的书法创作无疑延承了文人书法一脉。在求新要求的当代艺术价值评判体系中,对传统帖学书法形态的传承、坚守,对以散逸为趣尚的古典书法艺术的崇尚,其史学上的价值常常被粗暴地忽略。其实,不管在任何一种艺术领域,对古典主义的重新研究,从来都是对现代主义最好的修正。近年来书法界之所以“新帖学”兴起,也是对现代书法实验反思之后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如果以求新为旨归的现代书法实验需要一种探险精神,那么,对古典主义书法艺术的回归和探究,则需要一种文化史观的敏锐和深度思考,这就要求书法家必须具备极深的文化修养和虔敬的人品,需要书法家形成足以穿透历史的书法传统视角。以我之见,在庞大的传统帖学系谱中,书家个人风格之所以存在较小的差异化表征,是因为传统文人趋同的文化理想带来的,这也是书法为什么特别强调传承的根本原因所在。传统文人书法对散逸格趣的崇尚,其实缘于传统文人寄情山林、格物致知的文化理想,这种文化理想,直接带来艺术形式的演变和书法风格的趋同性。如果离开书法背后的这种人文因素,单纯从笔墨形式和个体艺术风格的角度,来认识和解读传统书法,很容易落入肤浅的误读。 从某种意义上,亦农对文人书法的坚守,其实是一种对文化理想的坚守。苏锡常宁历来是文人书法和文人画的重镇,崇尚名士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亦农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在他进入书法的自觉阶段,选择以散逸为趣尚的文人书法作为自己的艺术原则,是再自然不过了。另外,亦农一直坚持认为,书法是养出来的,真正好的书法,应该能够自然的透露作者的襟怀、胸次、品格。亦农除了对笔墨的精心锤炼,他在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亦农的书法能够具有浓厚的文人气质的原因所在。 今天的书法正在成为一种艺人的劳动,这样说并非贬低书法,反而是还书法一种纯粹艺术的名义。当我们以独立的艺术形式的要求来面对书法时,我们不但要求书法悦人耳目或者给人以视觉冲击,还要求艺术家通过笔墨传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人格精神。形式上的猎奇求怪,可以炫目,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形式背后透露出的人格精神。在亦农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真实的生命状态和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在那些优美线条的背后,我甚至能看到亦农书写时惬意的神态和表情,这是一个优秀艺术家区别于一个匠人的根本所在。 (王民德,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学术助导)

2、原槐荫区文化局副局长

人物生平

王亦农,原槐荫区文化局副局长。1989年任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一届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槐荫区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

个人履历

自幼酷爱书法、绘画。1949 年,在北京受到王朝文、李可染等绘画、雕塑大师的指导,后拜关友声为师。善画梅花,长于浮雕。与省著名雕塑家王昭善共事十年,合作一生。曾多次参加省、市书画展。

成就与荣誉

1978年参加市文联在济南军区展览馆举办的书画篆刻展,其篆书和绘画“梅花”被汇编入册。1980年参加省书法展,隶书大字“认真”获优秀作品奖。1986年参加徐州当代书画家“乡情书画作品展”,其展品被徐州市博物馆收藏,小篆一幅选入《徐州市当代书画家作品选》。1987年与张学田合作人物画《李格非》,获市万竹园画展二等奖。另有不少作品作为礼品流入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个人作品

王亦农书画作品:

社会评价

云川抒怀——画家王亦农在高而 一代书画名家王亦农先生,与世长辞已十一载。每逢忆起与他相处的日子,那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王亦农,号一农、瑞谦、瑞雪,山东泉城人。 我们有缘,那是1976年初夏,亦农先生作为知青带队来到原高而公社南高而村。进村第一天他便找到我家,当时我在文化站工作,是老友张德绍同志介绍来的。从此我家寒舍便成了我们的乐园,或商讨工作,或把盏谈心,或挥毫泼墨。我颇受他的熏陶感染。 曾任槐荫区文化科长兼文化馆长的亦农先生,文革期间靠边站了,他对自己的处境没有一点抱怨,来高而后,对待知青像父母疼爱子女一样尽职尽责。当时农村正处在学大寨高潮,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不但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还帮助公社、大队做了许多“份外”工作。在河滩造地的日子里,我办《战山河快报》,他主动为小报插图,还到工地给评选出来的先进人物画肖像,连同事迹张贴在光荣榜上。在全社修建出泉沟水库时,亦农先生吃住在工地,他写的语录牌、标语牌林立于街头、工地、田间,还把库区远景规划图画在指挥部的山墙上,既让大家看到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又是一幅耐人欣赏的山水画。那时候物资紧缺,他千方百计从市里买来砖瓦木料、水泥钢材,为社队解决燃眉之急。水库工程即将竣工时,他挥笔写下笔力遒劲的四个隶书大字:“出泉水库”,由石工雕刻后,镶嵌在设计精巧的拱形水库大坝上。亦农先生虽不肯署上自己的名字,但在我心目中,这应是为他树的丰碑。 1977年秋后,我请他帮文化站办美术学习班,不但吸引了本社的美术爱好者,连仲宫的中学教师都慕名赶来。亦农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师范毕业后,曾拜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学艺。他书画、金石、雕塑均有造诣。国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尤擅画梅,他的梅花老干苍劲,新枝挺拔,花多取含苞待放之势,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书法最为人称道的当属隶书和小篆,其章法结构严紧,格调高雅,字形变化多姿,流利酣畅。在学习班教学中,他当场作的每一幅书画我都视为珍品。学习班结束后,多数学员都拿了他的作品,喜滋滋的离去。至今,在部分学员的习作中,能看到亦农先生的遗风。 亦农先生虽为社、队做了那么多的事,却从未疏忽知青带队工作,他对知青的关心爱护胜似父母。白天劳动,晚上经常领导大家学习、讨论,解决思想问题。对个别不守纪律的,他不但耐心教育,还多次进行家访。那时交通不便,女知青回家时,他每次都亲自送她们到仲宫,看着她们上了汽车才放心。十几名知青在南高而插队期间,没出现任何问题,最后都圆满地回城分配了工作。有个最调皮的也“浪子回头”,在村里征兵时入了伍,在部队提了干。亦农先生在南高而村生活了三年,离开前创作了不少作品赠予友人。他把风景秀丽的南高而村南山画成山水中堂,写了配对,赠给公社机关。 亦农先生回城后我们时有来往。起初他在千佛山修复神像,后来成为槐荫书画院首任院长。在一次会议上,我得到一本《济南市三十年美术书法作品选集》,从中看到了亦农先生新创作的写意梅花和书法小篆。 亦农先生的品德和性格最让人崇敬,他作风正派,安贫乐道,对人友善,使得许多人一旦与他接触便难以忘怀。先生躬耕艺坛半个世纪,创作颇丰,而且桃李盈门,不少弟子已成为享誉画坛的名家。他却从不张扬自己,甚至连一次个人画展都没举办过。这使我想到-同志的咏梅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以为这是对他最好的褒扬。

3、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亦农,男,汉族,1964年出生,山西省介休市人,1985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工 程学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985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山西省轻工设计院从事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党务等管理工作,历任工艺室副主任、主任、设计部部长、副院长、总工程师(兼)、书记等职,2004年6月任太原师范学院副院长,2008年10月任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同时担任山西省科技咨询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省城科技顾问委员会成员、省乡镇企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等社会职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