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树安 |
释义 | 王树安,小麦栽培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吨粮田”建设的主要先行者。从事作物高产、高效、抗逆理论与技术研究,参与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研究建立小麦—玉米两茬平播亩产吨粮技术体系,在华北平原广泛应用;主持全国吨粮田定位建档追踪研究,总结出不同类型吨粮田模式及技术;研究提出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已在生产上推广。 王树安春联集锦(一九八七年春节: 一九八八年春节: 一九八九年春节: 一九九零年春节: 一九九一年春节: 一九九二年春节: 一九九三年春节: 一九九四年春节: 一九九五年春节: 一九九六年春节: 一九九七年春节 一九九八年春节 一九九九年春节 二年春节) 简历1929年7月7日 生于安徽省蚌埠市。 1937-1943年 在蚌埠市读私塾和小学。 1943-1949年 在蚌埠市崇正中学学习。 1949-1953年 在南京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学习。 1953-1956年 在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学习(研究生)。 1956年至今 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农学系主任;1990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生平简介王树安是小麦栽培学家,农业教育家王树安,1929年7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1949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农学院,从此开始了他的农业科学生涯。1953年他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读硕士研究生,主攻作物栽培学。1956年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在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组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曾任教研室主任和农学系主任。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40多年来,他坚持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在作物栽培与耕作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项(大集体)、二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大集体)、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由于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家教委、国家科委1990 年授予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荣获1997 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奖”。他曾担任中国作物栽培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农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小麦专家顾问团成员、国家科委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首批专家、农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6年和1993年两次去德国考察并与德国霍因海姆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87年应日本技术振兴会邀请去日本考察,并在日本作物学会年会上宣读《中国小麦生产历史与现状》论文。 主要论著1 王树安.采取科学措施改造低、中产田.人民日报,1982-03-04(3) 2 王树安,刘兴海.粒用苋营养品质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3):21~23 3 王树安,刘兴海.冬小麦抗逆栽培技术原理的研究:Ⅰ.打破犁底层对小麦根系发育和抗逆性的影响.华北农学报,1986(2):1~5 4 王树安,陈国平,恽友兰.进一步发展京郊粮食生产战略决策的建议——论京郊平原的第五次种植制度改革.北京农业科学,1989(4):1~4 5 王树安,兰林旺.从吴桥看“吨粮田”推广的可行性.农民日报,1991-01-07(3) 6 刘巽浩,王树安.高产高效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谈高产并不一定低效.人民日报,1991-02-01(3) 7 王树安.吨粮田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8 王树安,兰林旺.我国的吨粮田建设与发展.吨粮田经济效益研究.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9 王纪华,王树安.不同粒重小麦的源性状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8):10~14 10 Wang Shu-an.Intens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op productive system,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1993 11 王树安,王纪华.杂种小麦源库基本特性研究.作物学报,1994(4):18~22 12 王志敏,王树安.小麦茎秆贮藏物质积累与再运转.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4):16~20 13 王树安.中国吨粮田建设.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14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王树安是小麦栽培学家,农业教育家15 赵明,王树安.作物产量研究的“三合结构”模式.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4):30~35 16 王树安,王纪华,王志敏.玉米、小麦花粒发育与穗粒数调控研究.见:第五届全国作物栽培生理学术会论文集,1995 17 王志敏,王树安.小麦幼穗器官中蔗糖降解酶的活性与分布.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2):15~19 18 王树安,兰林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见: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研究.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19 王纪华,王树安.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研究.Ⅲ.组织培养条件下的化学调控机理探讨.作物学报,1996(2):28~32 20 王纪华,王树安.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研究.Ⅰ.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特点及其生理生化基础.中国农业科学,1996(3):17~21 21 王志敏,王树安.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Ⅰ.开花前穗发育过程中的果聚糖代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5):15~19 22 王志敏,王树安,苏宝林.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Ⅱ.开花前遮光对穗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华北农学报,1997(4):11~16 23 王志敏,王树安.试论农田作物栽培系统.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4):43~46 王树安-人生成就 1956年,王树安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辛勤耕耘在大学讲台上。他讲课一丝不苟,狠抓教学质量。他认为,课堂教学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讲课不完全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应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讲究讲课艺术。他事先认真备课,不断训练自己的口才,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趣味性。他主讲的《作物栽培学》、《作物形态建成》等课形象生动,学生们都爱听,课堂气氛很活泼。农学学科实践性强,学农、务农首先要爱农,他在担任农学系主任期间,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农思想,经常教育学生要有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狠抓实践教学,与同事们一道研究制订了农学专业“四段实践教学法”(第一学年农事实习、第二学年田间实验与生物学观察课教学、第三学年科研训练、第四学年生产实习)。这个教学法经过多年运行,效果很好,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和奖励。 在教学中,王树安一贯主张在加强基础课的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他为学生开设了多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如《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作物形态建成》、《作物生理》等。90年代,他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已被北方各农业院校选用。在研究生培养中,王树安重视因材施教,严把质量关,尤其对博士生,他从做人、处事、敬业、求知、创新等多方面提出高标准,严加要求。他在主持博士生读书报告会上,针对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语重心长地强调四点:一是做人堂堂正正、治学博大精深,才是表里如一的博士生;二是科学要讲认真、勤奋与务实,不容想当然与掺假;三是在借鉴与追踪中求创新,简单重复将一事无成;四是工作方法要抢时间、讲高效、戒苟且、忌拖拉。不论科学研究、行政工作、社会活动多么繁忙,王树安从未脱离教学第一线。为了不误课时,他经常从外地出差回来顾不上休息,甚至饿着肚子赶到教室。一上讲台,他就滔滔不绝,妙趣横生,把学生引入佳境。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王树安还十分关心教师的成长、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体制改革。近年,他主持了国家教委“高等农林院校面向21世纪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教材和课程改革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正在组织全国12个高等农业院校的有关人员开展调查研究,计划构建中国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目标。 主要贡献在科研工作中,王树安历来重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为解决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孜孜探索。1983年,他参加“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开发”国家攻关项目的课题,主持以河北吴桥、东光两县为基点的龙王河试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开发工作。他率领北京农业大学的部分教师进驻吴桥县,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当地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在范屯乡建立了农业实验站。龙王河地区历史上旱涝碱薄,作物产量很低,农民生活贫困。王树安和其他科技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在总结当地农民经验基础上综合分析,根据滨海盐土的碱水和浅层淡水交错区的土壤水盐时空运动变化规律和作物机能适应性特点,提出了以土壤改良和作物抗逆栽培协调并举,发挥工程控制、栽培调节和利用作物机能补偿的多维技术互补效应,实现抗逆增产的技术路线。在小麦抗逆栽培研究中,他和科技人员通过不同时期过量施用氮肥和灌水方法的试验,发现前期肥水过重是造成小麦后期贪青倒伏的根本原因;在基肥适当、前期肥水控制条件下,拔节后重施氮肥不会引起贪青,反而可起到防止后期早衰、增加穗粒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前期的一切措施都必须立足于发挥中后期肥水增产作用的论点,并认为促进根系发育,保持后期根系活力是小麦抗逆高产的基础。通过实验总结与系统研究,他们相继提出了以打破犁底层、重施磷肥、中后期追施氮肥、提高后期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冬小麦抗逆栽培法”和“棉花抗逆增产技术”、“低产土壤改良技术”等。这些作物抗逆栽培技术和“四维治水时空调节技术”、“软管灌溉技术”等的全面应用,使龙王河试区30万亩盐碱地得到综合治理,示范区粮食增产60%,皮棉产量翻一番。“冬小麦抗逆栽培技术”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国务院决定表彰在黄淮海农业开发试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16位科学家,王树安是其中之一,并受到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工作经历王树安是小麦栽培学家,农业教育家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王树安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各地农村传播科技知识、推广技术成果。早在1974年,他就主动走出校门,来到河北省晋县和石家庄地区从事小麦丰产技术指导,深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当地农民称他为“小麦王”。80年代初以来,他以河北省吴桥县作为研究和推广的基点,长期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在小麦生产管理的各关键时节,他亲自为群众授课,每次全县来听课的有数百人,县长、县委书记都听过他的课,许多村、乡的广播嗽叭反复播放他的讲课录音。他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交谈,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他常年在北京和吴桥两地往返奔波,吴桥是京沪线上的一个小站,他从吴桥回北京常常只能买到无座车票,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有一次他有事要乘夜里23时的火车返京,县科委主任留不住他,只好送给他一个简易的小“马扎”。从此,他经常提着马扎上车,提着马扎下车,当地农民称他为“马扎教授”。他到吴桥,走到哪都有老乡和他打招呼,和他谈庄稼,吴桥人对他太熟悉了,就连小学生看到他也会嚷嚷“王教授来了,马扎教授来了”。王树安是农业部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河北省许多县、市聘他为科技顾问,他的足迹遍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等省,他以满腔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到各地讲学、考察、分析和指导,解决当地生产实际问题。对各地出现的高产典型,他总要亲赴现场,认真学习,吸收经验。 近水楼台先得月。王树安特别关心北京郊区的农业生产,并为京郊粮食生产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70年代初,他参加的由蔡旭教授指导的小麦高产技术研究小组,在北京郊区马连洼首次获得小麦亩产千斤的纪录。从80年代起,他被北京市政府聘为小麦技术顾问,每年在生长季节进行现场指导,在冬季经常为基层技术干部讲课。90年代初,他和有关单位共同主持开展了京郊吨粮田技术研究,经3年努力,在顺义县取得了“北纬40°机械化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亩产吨粮技术”成果,并获北京市和农业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为挖掘京郊粮食生产潜力,他又主持了“北京机械化条件下全年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研究,正在探索冬小麦—移栽夏玉米的超吨粮技术途径,受到各方面重视。王树安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农业科教和生产事业上,常年累月奔波,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他曾患过胃病、肝炎、脑血栓,但精神乐观,工作不间断。他常说:“我已快70岁了,还有许多设想没有实现,必须抓紧时间。”他的忘我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的学生、同事和所有接触过他、熟悉他的人。1996年,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为感谢王树安及其合作者对沧州农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内树立“沧州铁狮”一座,铭文如下: 公元一九八三年,沧州所辖吴桥、东光两县龙王河流域,列入国家攻关试区。中国农业大学王树安、兰林旺、程序教授,舍安逸、别亲情,先后率师生赴试区主持攻关。他们冒暑寒,入田间,苦苦探求;居陋室,食素餐,孜孜细研。十五载披星戴月,十五载栉风沐雨,十五载岁月蚀人,十五载矢志不移。心血终结硕果:吨粮田、节水麦、开心棉、四维治水、软管灌溉等二十余项重大科技攻关获得成功,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科技进步奖,在全国推广。昔日盐碱荒滩已成为林茂粮丰、五业发达的富饶之乡。鉴于此,国家及省、部领导亲临试区视察,给予高度评价。鉴于此,沧州人民感激至极,敬赠石雕沧州铁狮一座,以志永念。 王树安春联集锦一九八七年春节:立大志 顾大局 振兴大楼 办实事 重实效 脚踏实地 注:1986年10月,商业体制改革,百货公司撤消,大楼升格为市属企业,公司人员分到大楼一部分,这部分同志从管理性的机关工作转为企业实体搞经营,而大楼升格后,对原来的大楼干部来说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当时,一方面人心不稳,另一方面,公司干部到大楼后,须适应工作转变作风。故作此联,以倡导大局为重务实工作。 一九八八年春节:老大楼 老字号 维护老信誉 新年度 新形势 焕发新精神 继往开来 注:新乡市百货大楼是原平原省省会的大楼,1952年7月1日开业,可以说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老字号商业企业,具有光荣的传统信誉,需要维护和继续发扬下去。自1985年7月开始的第一期改造扩建工程(主楼加宽加高),在本年将要竣工开业。面对新的形势(边施工边营业,市场的变化、筹备和迎接新大楼的开业),需要有新的精神和战斗姿态,去接受新的考验。 一九八九年春节:登临新珠峰 参观楼套楼 购百货过年辞旧岁 惠顾老大楼 欣赏店中店 听巨钟奏乐唱新春 注:大楼第一期改造工程于1988年11月1日竣工开业,从此老大楼旧貌换新颜。楼高71.2米,为当时全市最高建筑,故称新乡的珠峰。原来的老楼未拆除,新楼将老楼包在里面,形成了楼套楼。营业厅内装修玻璃隔断而形成店中店。楼顶钟塔安装了直径5.1米的四面巨钟昼夜在向全市人民奏乐,打点报时。 一九九零年春节:品种多 销量亦多 货真价实 一天接待数万客 大楼高 信誉更高 服务热情 一年荣获双十佳 注:当年获河南省受消费者喜爱的十佳商场和河南省执行物价政策法规最佳商店两项称号,故称双十佳。 一九九一年春节:商品满楼 新廉全 具特色 仍盼上帝赐教 奖牌盈门 冠名优 享盛誉 当谢顾客支持 奉献满腔热情 一片真诚 名优商品百货全 渴望顾客信任 上帝满意 人人称心千家乐 注:1990年市场前所未有的疲软,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困境,大楼人没有气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和对策,发展新商品三千多种,并努力做到价格低廉合理、品种齐全,创造了自己的经营特色,使各项经济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销售比上年增长了16.5%,利润增长54.7%,还获得了四项省级荣誉称号,可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欣喜之余,不能忘记广大顾客对大楼的厚爱;感慨之际,仍然盼望消费者继续对大楼关心和支持。 一九九二年春节:发扬老传统 维护老信誉 老字号焕发青春雄风重振 适应新形势 树立新观念 新机制充满活力宏图再展 放开改革 经营活 企业活 生机盎然 强化管理 规章严 制度严 政通人和 注:1991年市政府确定大楼为“四放开”改革试点企业,大楼乘此东风,注重练内功,使内劲,深化内部改革,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规章,以法治店,严格管理,活而有序。 “三档选标”比才能 比智能 部部逞能竞高低 “四元浮动”有压力 有动力 人人尽力争上下 注:大楼在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三四风联法”,即“三档选标,四元浮动,风险抵押,联利计酬。”所谓三档选标,就是以利润为主的各项经济指标测算分解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同时把工资收入也相应分定为三档,由各经营部自由选档承包,选高档指标承包,拿高工资高收入,选中档拿中工资中收入,选低档拿低工资低收入,超额利润分成,欠额赔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所谓四元浮动,就是把原来单一结构的固定工资分解为效益、岗位、服务、出勤四个单元结构的活工资,分别考核浮动发放,多方面制约,全方位激励,干好干坏收入不一样;所谓风险抵押,就是按照岗位责任分别向企业交纳不同标准的风险金,抵押承包,完成选档承包任务,风险金返还并分红,完不成按比例用风险抵押金抵补;所谓联利计酬,就是把承包利润和工资总额换算成利润工资含量,每月按各部利润任务完成的进度比例计发报酬,兑现工资;“三四风联法”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使各经营部在经营管理中竞相比高低。全体干部职工都有了压力和动力,为振兴企业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尽力争上游。 优化组合分好劣如大浪淘沙 风险抵押论胜负似校场比武 老字号不惑之年雄风重振 大楼人焕发青春宏图再展 注:1992年7月1日是大楼开业四十周年纪念日,老字号步入了不惑之年。四十标志着强壮,四十象征着成熟,四十企盼着未来。在四十大庆前夕,做此联献给我的企业,以志纪念。 一九九三年春节:八面埋伏 硝烟四起 商家激战古牧野 万策运筹 决胜千里 上帝恩赐老字号 注:“八面”是指平原路上的八大商场;“古牧野”是指新乡地区为古代牧野之战战场;“万策运筹”是指百货大楼在竞争中谋划许多策略;“千里”是指千里牧野大地;“上帝”是指广大顾客;“老字号”是指百货大楼。1992年以来,新乡商战风起云涌,硝烟弥漫,八大商场竞争异常激烈,百货大楼运筹帷幄,采取了许多策略,积极竞争,在千里牧野大地的商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进新货 进快货 把货进好才有利 算细帐 算大帐 将帐算活方精明 注:买卖、买卖、买是头一关,买不好就卖不好,买不出利,就卖不出利,所以必须把货进好;经营管理必须有很强的核算观念,不但要算细帐,而且要算大帐,这样才称得上精明的经营者。 大利大干 小利小干 没利不干 评价经营论效益 高才高用 低才低用 无才不用 衡量能力看政绩 换脑筋 变观念 增强改革意识 促销售 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一九九四年春节:七十米高楼雄踞牧野 店徽鎏金 彩瀑漂泻 巨钟奏乐唱大捷 只喜得三年效益翻番 五年连上台阶 鳌头独占 风骚领尽 老字号众望不负创大业 创大业 再接再厉从头越 四十载风雨历尽沧桑 英雄辈出 开来继往 战舰扬帆劈新浪 更赢来十项省级荣誉 两项国家金奖 匾牌盈门 蓬荜生辉 大楼人自豪无比诉衷肠 诉衷肠 戒骄戒躁斗志昂 注:本联134字。战舰:大楼的楼形状像一艘战船 经营靠信誉 无假无劣心常泰 竞争凭本事 有德有才气自华 鉴古察今 苦读商经创大业 求上索下 致力改革图振兴 注:借鉴、研究古时的,同时观察总结今人的经营管理之道,为改革振兴企业而上下求索。 无德不善 缺德不道 做人应以德为根 轻信不智 毁信不立 经商当以信为本 百客百求百问百不烦 百般耐心 百货百样百拿百不厌 百人满意 百货大楼百战百胜 一九九五年春节:敬钟馗 执尚方宝剑 假冒伪劣岂敢进店 奉上帝 靠王牌信誉 名优特新恭请光临 兵无常势 避实而击虚 水无常形 避高而趋下 知兵法方能百战不殆 商无定市 随机而应变 货无定畅 汰旧而推新 懂商道即可竞争制胜 为人之道诚信实 经商要诀进销存 一九九六年春节:标真价 卖真货 说真话 献真情 真心真意待顾客 守善道 立善德 做善事 掏善心 善始善终奉上帝 效孙武 效范蠡 师古不泥古 学兵法 学商经 读书不唯书 老字号不负众望 又获全国优秀商店殊荣 可贺可喜 大楼人感恩报德 更为父老乡亲尽心服务 再接再厉 运筹帷幄 竞争谋略效孙武 驰骋商场 经营战术法陶朱 注:陶朱:范蠡扶助越王勾践成就大业之后,弃官到一个叫陶的地方(今山东定陶)经商,改姓朱,被人称作陶朱公,成为中华商祖,他创造的经商道法千古流传。至今人们还把商业称之为陶朱事业。 一九九七年春节先正人品 再卖商品 无假无劣无欺诈 不钻钱眼 忌耍心眼 有情有义有道德 又买又卖 买卖公平效益好 亦文亦商 文商融合品位高 管理防惰心操够 经营忌滑劲使足 质量承诺无假货 服务文明有真情 孟庄天时地利风水好 商厦人和物美信誉高 注:1997年春节为大楼连锁店孟庄商厦作。 一九九八年春节图利不唯利 义利并举无铜臭 在商亦言商 文商融合有墨香 有一颗敬业心 问不烦 拿不厌 任挑任选 无半点官商气 来者迎 去者送 客喜客欢 正道生财财千日 穷途逐利利一时 一九九九年春节商道七十二 宗旨不变守信永如故 沧桑四十六 体制一改返老又还童 注:尽管经商有72行,经营的道法也有72变,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始终如一地守信誉。我们大楼从开业至今已经历了46年的沧桑,1998年7月1日是大楼46岁生日,就在这一天新的体制--百货大楼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了,由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新的体制必然为老字号注入新的活力,使这个老字号返老还童。 先正人品 再卖商品 经营道德为根本 多喝墨水 少喝酒水 管理知识是力量 卖真货 卖好货 抵制假货质量可靠 定低价 定实价 恕不议价童叟无欺 注:1998年9月份大楼推出了“一高一低”利民工程,就是“质量上去,价格下来”。这种高质量、低价位的经营方针很受消费者欢迎。 二年春节老字号并无老气横秋 梳妆打扮容光焕发迎千禧 庆回归 跨入新世纪 大楼人且有大家风范 审时度势调整结构转机制 变观念 革除旧意识 注:梳妆打扮容光焕发:大楼投资100多万元,内外装修,旧貌换新颜。庆回归:澳门回归。调整结构:大楼的三个调整,即经营结构调整、商品结构调整、库存结构调整。 大楼上下汇名优 尽管放心买 柜台内外注深情 任你随意挑 新特色 新风尚 表里如一 老传统 老信誉 名实相符 一高一低树形象 三个调整练内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