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普丰 |
释义 | 王普丰现年69岁,江苏无锡江阴市澄江镇人。1950 年初入伍,历任炮兵测绘员、军事科学院军事研究员、 战略部部长等职,少将军衔。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信 息战的专家,是国内军事学界的权威,博士生导师, 许多研究成果曾被中央军委采纳。其专著《高技术战 争》、《信息战与军事革命》被国外军界认为是我国军 事理论界研究信息战的权威著作。 相关事件著名军事战略学专家王普丰曾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那是在朝鲜战场上,不满20岁的他担任师里的测绘员,经常深入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测量、绘图,为停战谈判提供依据。一次,王普丰和战友们来到上甘岭附近的西方山17号阵地执行任务,美军坦克射来的炮火密如冰雹,他们只有用快速奔跑来躲避敌人的炮弹,“就在我前面几步远,我们的团政治部主任牺牲了。”回忆起50年前那一幕幕硝烟弥漫的往事,将军的心情颇为沉重。而这段与炮弹“赛跑”的经历,影响了王普丰的一生。在后来的岁月中,将军的大脑一直用与炮弹“赛跑”的速度,“跑”在军事科学领域的最前沿,思考着使我军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军人的使命感和从事战略研究的职业习惯,使王普丰的目光更紧地盯住了现代战争。八十年代,国际上发生了几场举世瞩目的局部战争——英阿马岛之战、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第五次中东战争。精确制导武器、电子对抗等高技术作战手段第一次被大规模地运用在实战中,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战场远隔千山万水的王普丰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感到,一场军事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迫在眉睫。很快,王普丰就写出了我国军事界第一本系统论述高技术战争的专著《高技术战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海湾战争后,王普丰又写出了《信息战与军事革命》一书,被外国军界认为是我国军事理论界研究信息战的权威著作,他也成为我国第一个研究信息战的专家。 人物生平50多年前从故乡江阴跨入雄壮队伍行列的那个热血青年,今天已成为国内军事学界的权威、博士生导师,先后发表过100多篇军事战略论文,出版了30多本专著,许多研究成果被国家采纳。王普丰对此十分谦逊。而他的学生们则对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印象深刻。采访时,记者凑巧遇到了将军的“开山弟子”、全军第一批军事学博士陈舟大校。陈舟告诉我们,将军常挂口头的一句话是“研究战争一定要严谨慎重,弄错了是要死很多人的!”如今在美国的军事科学界,不管是五角大楼,还是兰德公司,王普丰的名字如雷贯耳,一生研究别人如何打仗的将军,自己竟也成了别人的研究对象! 社会评价眼下,年近古稀的王普丰壮心不已,一本20多万字的新著《明天的战争》又将付梓。与他在一起,你会时时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朝气,远距离精确制导、超视距攻击、网络作战……王普丰的思维驰骋在未来战场上。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