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继学 |
释义 | 王继学 笔 名:王子石 继学 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年12月 民 族: 汉族 山东省苍山县人。1983年发表文学作品。2003年开始杂文、时评写作,现已在近百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杂文、小说、散文等作品800余篇,100余万字,多家媒体专栏作者。其中,《高官异地审判:中国司法史上独特的风景线》等多篇评论作品被《作家文摘报》、《读者参考》丛书转载;《人民不要的干部,党也不要》在新华网2004年12月31日编发的年度评论专辑中位列头条;《乡政府罢免村委会主任不是为民做主》(原发新周报头条评论)等部分评论被《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电台读报类节目选读;《警察因何热办嫖娼案?》、《从清官在测评中落马谈起……》等评论多次名列《人民时评》排行榜第一;《把板子打在歪嘴和尚的屁股上》(署名山颠一寺一壶酒)被新华论坛在全年30余万帖文中选为十大名帖,并推荐到新华网首页;《中国“精英移民潮”的背后》入选2010年《中国年度时评》。2006年3月起连续4年为某国家级法制类报纸撰写300余篇评论作品。2008年1月,出版时事评论集《焦点新闻之回响》(黄河出版社出版)。 王继学 1965年12月出生,山东省苍山县人。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机械工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且均为第一位主要研究人员。并在省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市科技拔尖人才协会会员,县科技拔尖人才,县跨世纪科技人才。 为时代高歌 为正义呼唤 ——读《王继学先生政论时评集》 王凌晓 (著名作家,临沂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有人说,一种幸运叫相遇。我和王继学先生幸运地相遇,并非因为都做过多年的基层干部,又同时被安排到小城里“当差”,有点儿同病相怜的意思;而是庆幸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块宝地。也许,这些年来,作者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这类命题:人怎样活着,去做点什么才有意义?当然,在新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裂变的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答案:不少人眼里生存、生活、生命的质量已在于对“物质”占有的多寡,而一向被人珍视的“精神”受到蔑视和淡漠。面对这个物欲横溢,多彩拜金的世界,作者还是冷静了下来,毅然握着笔不肯搁放,去为时代高歌,为百姓呐喊,为正义呼唤。我认为这种理性、精神、情感,可谓难能可贵,这就彰显了一个人的生命意义。据我所知,王继学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鲁南抱犊崮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他非常眷恋生斯养斯的土地,也就更加热爱珍视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自读书到参加工作,成为领导干部,他不但深谙那儿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而且一直在为改变这个群体的命运在努力;呼唤也罢,做一桩小事也罢。或许,这就是作者一片回报养育之恩的孝心,也可以说,又是他日后为时代高歌、为正义呼唤的前奏曲而已。 这部政论时评集,总体上看,沉甸而厚重。原因在于有它深邃的思想蕴含其中,不管是时政评论,还是文化、经济话题,力戒人云亦云,无病呻吟;而且观点明确、一针见血;还在于他深刻的精神内涵,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冷峻、严肃得语境,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对于业界权威人士来说,已把它视为不可多得的重量级作品,对于黎民百姓而言,又把作者视为大众的“代言人”。 这部评论集子,收录了作者2004年以来,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上的300余篇时政评论中的200篇。全书分“政论、法制、财经、文化”和名人点评、社会话题以及人防观点等7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作者满怀激情,对新时期涌现出的利国利民之举则放声高歌,对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蚊蝇污瘴”则痛斥不已,对社会转型中给世人带来的迷茫予以引拨与警示。譬如《从清官在测评中落马谈起……》一文,既肯定了当今中国干部体制改革新举措的积极方面,又嘲讽了实施过程中操作者所导致的一出出尴尬和悲剧。书中《警察为啥热办嫖娼案?》、《人民不要的干部,党也不要》、《“人性化”执法更应体现法律至上的精神》、《值得警惕的官场潜规则》、《民主立法的光芒必将引导中国立法的未来》、《高官异地审判:中国司法史上独特风景线》等,在每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正义的呼声。又如,《热捧女交警是个馊主意》、《重庆名片少不了美女这张脸》、《陈凯歌的第二个金闹钟奖》、《澎水诗案因何风欲静而风不止》、《看都市“负翁”节日放纵》、《“跑部钱进”折射行政权力运做失范》等一系列文化、财经类时评,表现了作者心系百姓,关注民生的独特视角和人文情怀,也折射出其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这必将会给世人一种惊喜和启迪。 这部出现在当今思想解放化、文化多元化、传播数字化、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的政论时评集,它作为当今中国文化复兴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去细心研读集子中任何一篇,都会感到:它不仅有着“政论”的鲜明个性,而且无不充溢着“杂文”的浓烈,还能让人感受到“和谐”的气息。这种分寸感极强的把握,就映衬出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段。此外,这部集子体量大,含盖面广。所评述的人和事,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民间琐事,从“高官”到“平民”,无不涉及。如果作者的思想境界、结构能力和语言功底稍逊一码的话,是无法达到既有政论时评的品质,又有杂文纵深之感的。当然,作者不可能、也无法完全超然脱离现实社会背景,用他那锋利的笔尖去点触现实社会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去解析社会转型期的各类不良社会现象后面最本质的东西。因此,读完这部集子,还是觉着还有些不足:首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让人感到“理性化”的东西太多,弱化了该文体最本质的主体,即“批判性”和“召示力”。毋容置疑,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但对“邪·恶·丑",不能有一丝理解上的同情。其次,在技法方面,语言上也可以在老道、灵动、辛辣,不免来点小幽默。或许如此,更能够使作者的个性得以显现,文章也增加了可读性、震撼性和穿透力。 作者嘱我为其作序,真是有点儿力不从心,或者说是不敢当。因为本人实属才疏学浅之辈,此举恐怕不妥。然而,人之相遇,“文缘”相亲,也只得抖起胆来,“哇哇”喊上一段,舒其志、鼓其劲,共勉之。在此,并期待着继学先生有更多更好的大作问世。是为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声音? ——为《焦点新闻之回响》而作 韦洪乾 时评是什么? 时评是时事新闻的评论。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媒体现已进入“观点时代”,时评更是当下的宠儿,它伴随着新闻出现,就好像新闻的孪生子。但是,没有时评的新闻似乎还没有结束!当然,有了时评,新闻也可能刚刚开始!从电视到广播,从报纸到刊物,时评无处不在;甚至在网络上,潮水般的BBS(论坛)和新兴的BLOG(博客),都是时评的最新秀场。 自古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似乎一直是酒神主宰的民族,感性多于理性,表现在评论上——我们似乎偏好那种快意恩仇式的宣泄、淋漓尽致式的嘲责,从“五四”杂文到当下时评,掌声的朝向大多如此。我认为,长久以来,包括“五四”以来杂文的兴起与繁荣,都很少脱出这种模式,时评一直在这种状态中蹒跚不前,难有长足进展。这些时评大多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读者随着作者一起激动,但快意恩仇之后难有深入思考。那么,感性和理性并重的声音为什么不能并存呢?我们不怕产生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也要发泄,也要质问,也要嘲责,但同时还有解析,而且是有理有据的解析,特别是在一个法治国家,更应注重从法治的视角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条分缕析、释疑解惑、惩恶扬善——这样的表达当然有一定难度,作者不仅要有激情,要有理性,还要有相关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包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几年来,阅读和编发继学的许多评论文章后,我认定他的大部分评论就是这种表达了。 读继学的评论,首先感受到的是字里行间充溢着激荡人心、为之共振的真情至性。譬如,《“明星法官”买官折射官场生态》所表达的痛惜与愤怒,《舆论监督不能寄望于官员接受的雅量》所表达的对权贵的轻蔑与憎恶,《不惩处“行贿状元”将是《刑法》的耻辱》所表达的忧虑情怀。与其说“愤怒出诗人”,不如说“愤怒出评论”。你可以做不愤怒的田园诗人,却不可能不以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为己任而做时评人。但是,如果说将继学的时评情感锁定于“愤怒”,还是未免过于褊狭。继学的评论,最重是风骨,不媚权不媚俗,是我所是、非我所非,心忧天下,为民请命,匡扶正义,寻求公道,彰显出一种苏世独立的人格、自由奔放的精神和强烈自觉的公民意识。在他的文字之间,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是水乳交融的。他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能带给读者“思维的乐趣”,有一种智慧之美,读者在他这里可以充分体验对新闻事件延伸阅读的快感。评论是批判的艺术,更是思辨的艺术。继学的评论让人们对习焉不察的现象或安之若素的观念重新审视,产生“原来如此”之悟,这就是一种发现的快乐,一种豁然开朗的彻悟。知人论世洞幽烛微,辨奸揭伪直捣黄龙,这需要有胆更要有识。 当然,时评可以有多种风格,但从个人的喜好讲,我是经过了从喜欢“激情”评论到喜欢“激情+理性”评论的过程,这也许和自己的阅历年龄有关。前些时间,看到有人归纳所谓中国当下时评“十大怪”,把动不动要“建设性”列为其一,并说时评的一大特点就是宣泄性,而如今的时评宣泄性难见,多了所谓的“建设性”,因此担心这样会扼杀了时评的锐气和呐喊的宣泄性,减少了时评的抨击性,长此以往,时评狼性减退,羊性有加,奴性堆砌,时评的生命力堪忧,云云。我不知道羊性、奴性和理性、建设性有什么必然联系,恰恰相反,我认为强调理性、建设性也许正是我们评论的进步!因为理性、建设性的评论总比扯着嗓子“骂街”好,虽然“骂街”也可以骂得很艺术,激情的发泄也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一个全社会都追求法治的时代,如果首先能有社会责任感在,能用激情点燃文字,再加上理性和建设性,难道不是更好么?所以,我仍然呼吁评论要在“激情”之外,更要祭起“理性、建设性”的大旗!! 因为有这样的期许,所以也就更希望继学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评论来。同时,愿所有的、负责任的公共话语都能尽力推动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 (注:作者系《检察日报》著名记者、资深编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