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二娃 |
释义 | 简历王二娃,男,出生于1924年5月5日,是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原南郊区)北格镇代家堡村人。于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首长警卫员,交通队分队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兼指导员等职务,曾两次负伤,于1949年8月转地方。王二娃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共10年时间,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吃过苦流过血的抗日老战士。 抗日期间王二娃。于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我晋西北决死二纵队五团一营三连当战士,是机枪手;由于作战勇敢,于1942年被选拔到八路军晋绥八分区司令部当首长的警卫员(当时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八地委书记是罗贵波,司令部参谋长是张希钦,政治部主任是李曙森,第八地委行署专员是康世恩);司令部在交城山(今古交)官头村。1943年冬季的一天晚上,日本兵分三面秘密地向我军司令部包抄过来,使我军错手不接,阵营大乱,情况万分危急,奉首长命令,王二娃带领走散的部分警卫连战士,拂晓时在附近的“千年里”展开了阻击战,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为司令部的安全转移蠃得了时间,王二娃立了大功,多次在司令部大会上受到首长的表扬,直到1979年时任山西省省长的罗贵波和他的爱人时任山西省人大法工委主任的李涵珍见到王二娃时还记忆犹新地说:那次(指千年里战斗),要是没有你王二娃的勇敢,我们就不一定有今天了……。由于王二娃多次要求上前线,司令部于1945年让王二娃任八分区交通队分队长,负责小店——北格——徐沟一线以西的吕梁山地下交通武装护送工作,并同当时负责小店——北格——徐沟一线以东的太行山地下交通武装领导人王立岗多次配合交接任务,护送我党高层人士经交通线到达延安;1946年调17支队任排长,1947年部队整编后历任八分区15团副连长、连长、连长兼指导员等职。 据当时任17支队政治处主任,部队整编后改任15团政治处主任杨德千(1991年为北京军区司令部第三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讲:王二娃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身先士卒,曾两次负伤。第一次负伤是在1947年5月份,我15团与阎匪军在汾阳的牛家峪(三庄头)打了一个硬仗,当时王二娃在二营四连当副连长代理连长指挥正面进攻,他腿部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这次战斗,我团打跨敌人一个师,击毙敌师长,俘敌好几佰,缴获敌人枪弹无数,还有几门山炮。王二娃第二次负伤是在1948年11月份,我15团二营攻打太原市附近的杨家堡敌居点,王二娃在四连当连长,指挥正面进攻,由于敌人借助工事顽固防守,四连冲锋三次就伤亡了20来人,王二娃臀部中弹负重伤,包扎后送交城丹村部队战地医院医治,定为二等乙级残废。1949年夏天团部介绍王二娃到太三区,由太三区区长肖平接洽。 后方工作据当时任太三区区长肖平(1991年为山西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离休干部)讲:1949年8月,晋绥八分区15团介绍王二娃同志到太三区工作,因王二娃同志腿部伤口尚未痊愈,行走困难,又是部队连职干部,不便担任太三区工作,就安排他回原籍代家堡村一面养伤,一面组织民兵工作。 文革期间1951年起王二娃在代家堡村当民兵队长,1957年调任北格合作商店主任,1961年“新三反运动”被开除回原籍务农,后历次运动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坏人造反派头目诬陷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多次被批斗、游斗,倍受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 文革以后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对王二娃的冤假错案给予了彻底平反,于1979年10月恢复了北格合作商店主任职务。省、市、区领导对王二娃的生活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时任山西省省长的罗贵波几次亲自分别到北格合作商店和代家堡村家中看望和慰问王二娃,时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李修仁和中共南郊区委书记杨德铭等市区主要领导也经常看望王二娃。王二娃很受感动,经常对人们说:我没有为革命白出力,我没有为革命白流血……你们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一定要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最后岁月因为经过10年战争岁月的积劳成疾和解放后18年中在冤假错案中遭受摧残迫害,造成了王二娃身体状态的日趋下降,经过多年的多次住院医治无效,于1991年12月20日10时28分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病逝,享年6 8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