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德宝
释义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人物介绍

王德宝(1918.05.07—2002.11.01)生物化学家,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其高祖曾做过京官,因触犯清律获罪。高祖为人厚道,人缘极好,一位家仆挺身而出,为他顶罪替死,才保住性命。嗣后,王家祭祖,都把这位义仆当做自己的祖先祭奠。义仆姓叶,是本县张家六圩人,王家人为他立的牌位称他为“张六叶公”。

王德宝的祖父生有四子一女,四子为集成、宝山、松樵、养源,一女名晶清。王德宝的父亲王松樵排行老三,曾当过江苏省参议员,他和四弟养源在东大街合开了一个酱园店,称“泗记王永盛”,“泗”在这里是三四两房合伙的意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永盛”垄断了黄桥的酱园业,在方圆几十里内很有名气。

王德宝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美国,1949年和1951年先后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和美国西部保留地大学博士学位。1951~195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1954年底绕道法国回国,195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1958年起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晋升为研究员,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约翰·霍普金斯学会会员,促进生物学医学研究中法协会中方会员。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他对核酸代谢、辅酶A的结构和辅酶Ⅱ(NADP)的大量酶促合成等做了研究,发现并纯化了几个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证实了辅酶A中存在3′磷酸单酯,建立了用酶法从辅酶Ⅰ(NAD)大量制备辅酶Ⅱ的通用方法,该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世界各生化药厂所采用。他的上述成果,被写进权威性的生化工具书《酶学方法》第二卷和第三卷(1955和1957)中。他是中国核酸研究、生产和教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回国后即组建中国第一个核酸研究组,并招收研究生,196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核酸研究室,开展对核酸代谢、核酸分离纯化、核酸性质和核酸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与当时西方水平媲美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核酸研究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他和同事用自溶法生产4种5′核苷酸,并在上海天厨味精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苷酸车间,因此获得了1978年国家重大科技奖。1962年他首次为上海科技大学讲授核酸专题课,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核酸讲义,被国内院校广泛引用和参考。他曾担任“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研究学术组组长和“大片段合成和总装”会战组组长,该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 4个研究所、一个大学和一个化学试剂厂协作进行的。在工作中,他善于发挥全体成员的智慧并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终于在1981年底合成了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的核糖核酸。该成果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获得了中国科学院1982年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中国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国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学术成就

1951-195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发现了胞苷和脱氧胞苷的脱氨酶、腺苷、胞苷和黄苷的核苷水解酶、尿嘧啶氧化酶及脱磷辅酶A磷酸激酶,解决了辅酶A中第三个磷酸的位置,首创了从辅酶I直接合成辅酶II的大量制备方法,30年来为世界各大药厂采用;在我国最早开展了核酸生化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生产核苷酸类助鲜剂的创始人;参加并领导世界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的研究工作;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使我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水平继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项研究中从方案设计到具体路线的制定以及许多技术难关的解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起至今从事酵母丙氨酸tR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tRNA中修饰核苷酸的生物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浙江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德宝,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高级经济师。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省交通厅运输处、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省交通厅监理处干部。1991年4月任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1992年4月至1993年8月下派任青田县副县长)。1998年2月任省交通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调研员。1998年6月任浙江省交通厅计划财务处处长。2000年7月任浙江省交通厅规划、财务与审计处处长。2004年5月任浙江省交通厅副巡视员、规划、财务与审计处处长。2004年7月至今任浙江省交通厅副巡视员。现任党组成员、副厅长

协助厅长负责体改、法规、规划计划、统计、港航管理、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可及以前)等工作,分管厅法规处、规划处、驻京联络处,联系省港航局、厅服务中心。

(三)江南造船厂总会计师

王德宝,男,1944年生,江苏海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现任江南造船厂总会计师兼任中国和上海市总会计师研究会理事。在任总会计师以来,认真履行其职责,协助厂长围绕经济效益抓好财务管理。他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展目标成本、资金计划管理,完善承包责任制等工作,取得显著效益。其目标成本管理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企业管理成果1等奖。并主编出版了《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四)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导

人物简历

博士学位

1987.9-1991.7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7.9-1994.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4.7-2000.7 青岛化工学(现青岛科技大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师

2000.9-2003.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教学方面

先后主讲过《无机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化学进展》《化学前沿》等本科生课程,以及《无机合成化学》等研究生课程。

学术成就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纳米(微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性能能研究,复杂结构无机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纳米构筑与自组装以及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

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省高校科技计划、青岛市科技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等项目5项, 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在Crystal Growth & Design, J. Phys. Chem. B, J. Phys. Chem. C, CrystalEngCommun, Nan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发表论文具有较高的引用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700次,由2篇论文他人引用超过100次,同时有40篇论文被EI收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获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年获第五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3项,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1位),2008年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位),201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1位), 2011年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三奖(第1位)。2008年获批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主要学术兼职: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SRN Nanotechnology 编委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