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寿塔 |
释义 | 万寿塔,塔名,可以指上海青浦万寿塔、江苏镇江万寿塔、安徽巢湖万寿等。 湖北荆州万寿塔湖北荆州万寿宝塔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本意是为嘉靖皇帝祈寿,所以塔砖均为各地信士捐献,计两千三百余块,每块方砖上都刻有敬献人的籍贯姓名。 万寿宝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该塔身深陷大堤7.29米,荆江两岸饱历水患,所以宝塔后来成为两岸人民降服洪魔的精神寄托,塔身深陷堤面之下,便是由于长江河床水位不断抬高,荆江大堤随之不断加高所致。 上海青浦万寿塔简介万寿塔位于青浦镇南,俗称南门塔,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汪德馨《塔院记》载:“其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图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丹黄璀璨,上耸云霄。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邑之人望云稽首,感百年休养保聚之泽,效万岁歌呼颂祷之声,而藉是以仰报国恩,非徒辉耀文明如雁塔故事,为俊髦题名之地而已。”故此塔与佛教无关。 塔成之后,附近又建殿、堂、庑等,占地30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三殿,气势雄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徐恕(白鹤蒋浦人,进士)独资修塔,“金碧之光,灿烂天表”。四十三年(1778年),塔遭雷击,损坏较重。 四十六至四十七年(1781-1782年),清学者王昶于塔院修纂《青浦县志》。嘉庆五年(1800年)塔院右建青溪书院,延王昶主讲。光绪九年(1883年),有一铜匠上塔偷锡,于熔锡时失火,木结构大部焚毁,今塔项、腰檐俱无。1959年列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塔基临河筑石驳岸,四周建龙背花窗围墙。1993年,又对塔身予以维修加固。 地址青浦镇南端 交通旅游4号线、人民广场(老成都路大沽路口)有专线车(沪青专线、嘉青专线、沪青盈专线(大盈~普安路)、沪朱专线(普安路~东方绿舟)可到达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 江苏镇江万寿塔万寿塔在丹阳市东云阳镇宝塔湾。原名万善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是一座木柱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7级,塔总高46.65米。塔身外八角形,内室为方形,上下交错。底层周围设廊,内室均架本梁,上铺楼板,各层有本扶梯上下。塔内方室四面各开一门,外八面间隔一面开一门。顶上为铁制塔刹,下为覆钵,上置承露盘及相轮,上为宝盖,再上为铜质宝瓶,瓶上铸“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铜文笔峰。大明泉湖九年季冬吉日。升官津官钱粮顾锡恩,明崇祯十年仲春吉日造”的铭文。 汉中勉县万寿塔位于勉县城西5公里的武侯镇武侯村头沟东岸,汉惠渠流经塔基之南,北距108国道约200米,东距勉县武侯祠约一公里,古迹保护面积400平方米。万寿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塔为六边砖构空心式建筑,共十一层。塔高24. 85米,塔基周长17. 4米,直径6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结构严谨。底层向西开门,原供奉佛像,第二至第八层每层有佛龛。据史料及有关碑记而知,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年间为其母祝寿,下令在全国24个重要关口修万寿宫、造万寿塔,勉县因此亦在古阳平关附近修万寿宫,建万寿塔。《沔县志》载:“万寿宫在县东(老城)一里,旁有万寿塔,万历十七年建”。据考,原万寿宫有三十六间殿宇,清嘉庆七年、同治二年两次遭兵焚战火,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在此修建碉堡时,彻底将万寿宫拆毁,仅存万寿塔,成为勉县旧治的标识和“旧八景”之一。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五月十二日卯时发生地震,将塔顶摇落,塔身向东南微倾,而上百年巍然挺立,足见结构之严谨,造型工艺之精湛。该塔在陕南亦不多见,所以,被收入《中国百塔图集》。 万寿塔西与古阳平关、诸葛亮读书台连片,东与武侯祠、马超墓祠毗邻,南隔汉水与定军山、武侯墓遥遥相望,构成了勉县重要的文物古迹旅游区。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勉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万寿塔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管理部门在当地建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对万寿塔加以保护。二000年八月一日,又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巢湖万寿塔巢湖万寿塔又名念母塔、念劬塔,坐落和县城南三户村原延庆寺旁,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史载:孙权为其老母做寿而建。又据《三国志》载:孙策、孙权及其母亲曾驻于历阳,因策、权极其孝母,后人志之而建此塔,命名“念母”、“念劬”,实取“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意,以示怀念和赞扬孙氏母子德风。 该塔原高28米,7层,外呈六角形,砖木结构,以木挑檐,以石铺基,门向东南。塔外每层方形,均系砖砌龛和拱形小门,佛龛内砖雕佛像,数目9至16不等,且盘坐在莲花之上。塔内第一层呈正方形。在第一层南壁,有一人宽的砖阶向上斜穿第二层外檐,再绕外檐六分之一,又有砖阶斜穿至第三层外檐,人可依次登至第七层。1954年大水塌顶层,后又塌一层,故现实存5层。 据文字记述,中国之塔一般随着寺庙而建造。万寿塔旁的延庆寺原有房99间半,取名延庆,是祝慰“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有位寄迹延庆寺读书,后历任清国子监、秘书院试中舍人、监察御史、福建巡按等职的成姓,55岁告病回乡,写下《寄延庆寺诸僧》诗曰: 延庆诸僧卧起迟,几年薪火泪空垂。 生平感慨何时尽,又在燕山夜雨时。 在延庆寺西还有宋代中丞彭思永墓。至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彭思永的12代孙彭勖(时任监察御史),写有《延庆寺西访先茔》诗: 和州城外访先茔,麦秀渐渐陇欲平。 石兽尽横行客路,泥碑犹隐侍郎名。 拥屏苍岭含云峙,对案鸡笼照日明。 赖有故人今作郡,门墙松柏不难成。 如今延庆寺早已毁没,但其盛况乡人仍每为提及。 1985—1987年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了该塔明代风貌,成为目前古城丹阳最高标志。 福建莆田仙游天中万寿塔简介天中万寿塔始创于五代末,座北向南,塔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高7.4米,边长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 万寿塔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湛,均堪称一绝。第一层置于瓣莲花须弥座上,四转角各雕一尊力神,略作半蹲,用头着力顶住上层塔座,塔身四面则各雕双龙相戏图,其形态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南面一幅浮雕图面为雌雄双龙用尾巴互相钩住作交配状,同时又双双回过头来,四眼对视,含情脉脉。 第二层底部又重垫一道须弥座并有八个座脚,塔身四转角只置圆鼓形立柱,每面则各雕四幅折枝花卉。 第三层每第一面各凿成三个拱门形浅龛,龛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转角作浮雕身着古代武士服的立体人像。 最奇特还是第四层,塔身各面中间各有一尊浮雕头戴古印度宝冠,两边著缨络,佩身耳铛的女菩萨,其名号一时尚弄不明白;四转角则各雕鸟嘴人形、长翅膀的迦楼罗立像为角柱。按迦楼罗系梵语音译,即金翅鸟,佛教指天龙八部之一,以龙为食。由此可见,建此塔亦含有借佛教法力镇压海上孽龙兴风作浪之意。 核心提示天中万寿塔始创于五代末,座北向南,塔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高7.4米,边长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 交通概况从福建省会福州或是从厦门出发,经324国道,也就是福厦路到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下车,望天辨别塔的方向后就看到有路直通,山不远,大约走5分钟就可以到山脚的寺庙,山也不高,登石阶而上20分钟即可到达山顶观塔。 北京万慈寿塔(原名永安万寿塔)简介万慈寿塔坐落于海淀区八里庄,在昆玉河畔的蓝靛厂南路西侧。原名永安万寿塔,亦称八里庄塔、玲珑塔。 慈寿寺及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清光绪年间寺废,仅存孤塔。 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50米,各层檐口都悬挂铃铎。此塔是仿天宁寺辽塔建造,塔基为双层须弥座,饰有佛龛、佛教人物及花卉图案。须弥座四壁雕塑金刚像,雕工细致。整座塔雄伟壮丽,雕凿精美,为明代单层多檐式塔极重要的范例。其塔须弥座上部刻有笙、箫、琴、瑟等全行乐器图案,这在佛塔中是极为罕见的。 慈寿塔挺拔秀丽,是北京地区现存最精美的明塔之一。1957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慈寿塔的动人之处还有它的塔铃,塔上原有塔铃3000多个,每逢微风拂起,塔铃随风而响,抑扬顿挫,优美悦耳,静坐塔下,聆听塔铃叮叮之声,或远或近如入梵境。 慈寿古塔灵秀可爱,人们因之都叫它“玲珑塔”,1954年北京市将这一地区定名为“玲珑巷”。现今古塔周边已建为“玲珑公园”,在北京道路建设中也将此地区路段定名为“玲珑路”。 设计构造万寿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五十余米,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面有许多小龛,龛内刻有佛礼故事,及山川、流水、松柏、祥云、佛塔、寺庙、神兽、人物等等,栩栩如生。 尤其是须弥座上部的笙、箫、琴、瑟、云板、铜锣、鼓、笛等全行乐器及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吉祥八宝图案精美绝伦,惟妙惟肖,那云板上系着的丝带形如浪逐,似随风飘动,令人赞叹,假如静心侧听,可以感到那玄音妙律或佛号经声,如在耳际,丝丝萦绕。须弥座之上为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比较高大,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仍可见“万寿塔”五个字。但其他三面匾额上的字已不能看清。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这些塑像历经风雨,均已严重风化,有些泥塑都露出了木芯,尽管如此,仍可领略当年威武雄浑和俊美生动的风采。塔身每层还有佛龛24个,曾经供奉镏金铜佛312尊。在上个世纪80年代,铜佛还在,但是今天已经一个都看不到了。塔身四面雕券门,四面设券窗,门窗两边塑金刚神像,塔身八角雕盘旋飞龙。神像神形各异,威武雄浑;飞龙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浞,现已残蚀不堪。佛塔层层密檐上悬挂着的风钟,与天际边的那抹白云,相应相唤,微风中“叮咚”声声,分明是遥遥的心仪之音。塔下,有一老者,面善目慈,白发苍髯,长须轻飘,怀揣“阿弥佗佛”诵经音乐盒,围绕佛塔缓缓转走,每至佛塔的一面便驻足垂首,双手合十,口颂佛经。其经声,此佛音,那钟响,悠扬传送,袅袅盘旋于大地,回荡于心中。闻着经声、佛音、钟响,不仅让人想起泉城千佛山兴国禅寺山门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历史万寿古塔悄然无语地矗立在那里已有几百年之久。见过它的人无不赞叹古塔的秀美,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却鲜有人知。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称谓,它建于何时,它又因何矗立在这里。附近居民因古塔灵秀可爱,就传说它叫“玲珑塔”。 也有人传说它叫“八里庄塔”,还有人因古塔的外形酷似天宁寺塔,而传说它叫“天宁寺姊妹塔”。对于它的建造年代,有人也因其外形推断它与天宁寺塔同建于辽代。但是不管传说怎样,“玲珑塔”的名字是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了下来。这座“玲珑塔”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声极大,以至于1954年,第二建筑公司等单位在此地盖了搬迁宿舍,建成居民区,派出所在编制居民区的门牌号时就因此地有这座被当地居民称为“玲珑塔”的古塔,便将这一地区起名为玲珑巷。现在八里庄的南玲珑巷的名字就是因此塔而起的。这座玲珑塔是密檐式砖塔,经过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时光洗磨,已经有些砖零瓦断,残迹斑斑了,但是它依然保持着动人心魄的魅力,依然是那样雄壮挺拔,精巧华美。塔为八角十三层,砖砌实心,没有阶梯,不能攀登。整座塔分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基又分上下两部,下为边角镶石的平台,上是双层的须弥座,须弥座上以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塔身密檐逐层缓缓上收,檐下砖雕的斗拱,层层支护,直到塔顶,使塔身稳健美观,遮而不露,是典型的“密檐式佛塔”造型。 这种造型的佛塔在辽代以后十分盛行。这座玲珑塔在外形上与天宁寺塔极为相似,如果不是所处地点不同,还真以为是天宁寺塔“搬家”了。玲珑塔与其他密檐塔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塔须弥座上部刻有笙、箫、琴、瑟等全行乐器图案,这在佛塔中是极为罕见的。塔基须弥座上还刻有一个个佛教故事,故事中的2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生动形象。须弥座上的三层砖刻仰莲花瓣拱托起塔身。第一层塔身比较高大,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可惜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有些已经模糊得难以辨认了。各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然而历尽了百年风雨已是残破不全了。但是从残存的塑像上,还可依稀窥见他们当年的精美。塔身每层还有佛龛24个,供奉铜佛312尊。塔刹原是覆莲座上承摩尼式宝珠。整座古塔挺拔秀丽,雕刻精美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福建省罗源县万寿塔罗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县城,紧邻街心。塔始建于唐代,明洪武九年(1376年)重建,为八角形楼阁式花岗石结构,共13层,高13米(含塔基、塔座)。底层高0.77米,周长5.6米,其上各层高度宽度逐层递减,层与层之间隔以青石塔檐,色调分明,别具一格。1~4层为对开花岗石砌成,5~13层为整石,中间镂空。10层以下各层各面俱有佛像浮雕。塔刹为青石雕刻,形如覆钵,顶尖而长。整塔构思奇巧,美观大方,在清代被列为凤城八景之一,称“市心佛塔”。 大觉寺万寿塔简介大觉寺,位于河南省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郝亦立再次施材续建,因郝奔丧,又未完成。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县张光宇捐俸银命匠合顶,并铸千余斤重的铜宝瓶(塔葫芦)置于塔顶,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该塔自破土到完成, 共经历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县,历时三十六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格万寿塔高28.4米,底层周长23.1米,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及直径稍有减少,但无明显锥体感。塔的建筑风格有深厚的阁楼色彩。每层顶部都有青砖雕砌的阁楼飞檐,檐下六面墙,每面都有一个圆顶拱券楼门,飞檐伸出墙外约二尺多宽,精雕细刻,构思巧妙。飞檐所雕图案花样又分三层,每层厚约三十多公分(6—8层砖)。下层为砖雕斗拱,中层为磨砖仿椽头及飞檐,上层为砖磨莲花瓣,层次分明,牢固美观,是古代叠涩雕砌的上乘工艺。塔的用料,除塔基垒彻一米高的石条外,其余全是青砖彻成。塔体结构分内中外三层。内层是一锥形空心圆柱;外层为里圆,外呈六角形;中间层为半实半虚的螺旋式登塔阶梯和通道。塔的最高层,中心放了个大木柱,至顶部改为铜刹和塔尖葫芦连成一体。各层内壁均嵌有塔铭,所写诗文大多为明代绅士登塔观感、抒怀等。 传说说起塔尖葫芦,还流传着一个南蛮盗宝的故事。传说塔顶铜宝瓶,经过多年风霜雨露的滋润,日月精华的照耀,逐渐起了变化,有了灵气。每当大雨来临之前,塔葫芦便自动裂为两半,从中跳出个小孩绕葫芦跑几圈,雨一来就自动钻进去,塔葫芦就自动闭合,恢复原状。时间一久,被人传得活灵活现。有一个南蛮子前来盗宝,无奈塔高瓶重,虽几经努力,仍无功而返。于是那个南蛮子又勾引了一个外国巫师,围塔施法。说是在大雨之前,向塔顶的那个小孩投掷一百个烧饼,宝葫芦便会自动掉下来。一次大雨前,南蛮子和那个外国巫师购买了许多烧饼,准备向塔顶投掷,当他们投到九十九个时,被人识破了阴谋,将他们赶跑了。但从此那个小孩再也没有出来过,只剩下那个塔葫芦至今仍稳坐塔尖,俯瞰着延津大地几经沧桑、几经变迁。 甘肃省张掖市万寿木塔简介万寿木塔位于张掖城内县府街路西。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有山门、殿堂、佛塔、藏金楼、僧舍等,现仅存建于中轴线上的木塔和藏金楼。1983年至1987年,张掖市拨专款按万寿寺原布局,迁建了原老寺庙过去时殿、大殿、配殿,形成了寺院建筑群。 建筑风格木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基平面呈正八边形,单边长4.2米,建于高1.5米,边长20.3米的正方形台基上。塔基房对边宽15.1米,塔身共九层,一至七层为砖砌,八、九层为木构。塔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各层壁门窗或设假门窗,门上砖雕仿木结构斗拱,门边镌刻楹联。一层东门横额"登极九天",西门横额:"入三摩地",檐下雕刻十二生肖图。 木塔高32.8米,塔顶呈八角伞形。每层的8个角都有一个用木雕成的口含宝珠的龙头。塔内设有楼梯,可供登高。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声闻数十里。 "木塔疏钟"为甘州八景之一。木塔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据《甘州府志》和重修万寿寺石碑记载,万寿寺又名木塔寺,创建于北周(557-581年),隋开皇二年(582年)重建,后经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两次重修,清末遭大风毁坏,民国15年(1926年)重建。 特色木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别具一格,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每当风清日丽之时,雀鸟围翔,铃声成韵,它是甘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