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钵村 |
释义 | “寡妇村”本名铜钵村,是福建省最南端东山岛的一个独特的新文化村。历代隶属铜陵(城关),上世纪80年代划归今康美镇。“寡妇村”是一个不幸的历史印记。1950年5月12日,溃退东山岛的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之际实施了扩充兵源的“抓壮丁”。那一天晚上,仅有200来个男丁的铜钵村被掳走147名,其中已婚者91人。从这一天开始,铜钵村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寡妇村”,“铜钵村”这个名字经常和台湾联系在一起。 简介1949年那一场“兵灾”,让福建省东山岛铜钵村成为了“寡妇村”,夫妻、母子,从此被人为地分割在海峡两岸,隔海遥望。1987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从当年12月20日起,“壮丁”们才陆续回到家乡。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东山和台湾的关系中断30年。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政策。1980年11月,铜钵村一批去台谢氏宗亲从台湾辗转回乡谒祖,从此以后,铜钵村去台谢氏宗亲不断有人回乡探亲。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正式开放台胞经香港赴大陆探亲后,铜钵村台胞回乡探亲形成热潮,有不少人选择回乡定居。他们不仅自己回乡,还带着儿子、孙子回乡,昔日的“寡妇村”从此有了欢笑声。 虽然隔断了30年,铜钵村台胞始终不忘桑梓之情。他们回乡后,积极参加家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经济建设,为铜钵村的学校、养老院等项目建设积极捐资,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1985年,铜钵妈庙(台湾玉二妈祖的祖庙)动工修建,铜钵村共有台胞67人参与捐资,很多人捐款都在千元以上,其中谢经顺捐美元150元、台币4万元。1988年至1997年,铜钵村共有台胞45人为铜钵妈庙捐款,其中谢国珍捐台币15000元。1994年,铜钵妈庙修建庙埕,台胞多人捐款,其中谢进发捐人民币6800元。2004年,铜钵村谢氏宗祠重修,台胞多人捐款,其中谢汉祥捐人民币4734元。2006年,铜钵村北阙真宫重建,台胞多人捐款,其中谢进发捐人民币5000元。这是我在采访中搜集到的铭刻着无数台胞慷慨捐资的石碑的记载,没有搜集到的,可能还很多。 展览馆在铜钵村的北面,有一座“寡妇村”展览馆,里面展示着50多年前被无辜地卷进这场世所罕见的人间悲剧的人物姓名、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包括许多来自台湾的同胞,在观看过展览后,每个人都发出一声感叹:像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能再重演了。现在好了,海峡两岸基本实现“三通”,两岸人心都盼望和平共赢,只要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坚决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和平新局面,铜钵村和台湾的关系,一定能续写新的篇章。 1996年4月16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郝建秀探访铜钵村。她建议,铜钵村每一位“寡妇”都有一个不幸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汇编起来,让人们记住这段不幸的历史。1999年8月7日,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的“寡妇村”展览馆开馆。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为展览馆题写了馆名。 展馆大厅正中,黑色花岗岩制作的“这场悲剧还在延续”的警句振聋发聩,两侧“抓丁”与“相聚”的墙雕扣人心弦。登上二楼主厅和三楼资料室,“人间浩劫”、“旷世悲歌”和“海峡曙光”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场发生在一个小村里的骇人听闻的人伦大浩劫;“老兵”返乡“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展示,彰显了人心思一统、亲情根情割不断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一楼是序厅,序厅的正中央是黑色花岗岩石制作的前言台,上面雕刻着寡妇村展览馆的序言:一场人间浩劫,制造了“寡妇村”的悲剧典型。这是世上罕见的感情重创,深深烙进了几代人的心灵。二楼是主展厅,共分为“人间浩劫”“旷世悲歌” “海峡曙光”三大部分,主要是用历史照片、实物、模型、配以声光效果,展示铜钵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 三楼是影视厅,有小型座谈会设备,设置34英寸彩电和播放设备,可观看有关“寡妇村”的电视电影录像,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专题片《寡妇村走过从前》 、《影视中的东山》等,加深人们对“寡妇村”的理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