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和轩 |
释义 | 位于北京牛街,牛街是京城回族聚居的地方,在国内外穆斯林中享有盛誉。同和轩饭庄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历尽沧桑,几经变迁,现已成为老字号清真饭庄的代表之一。 清末民初,在北京前门一带,有著名的三家清真饭馆,即“同和轩”、“两益轩”和“同益轩”,号称“清真三大轩”。当时,京城回族中的知名人士,每逢有公私应酬,必到“三大轩”设宴请客。其中尤以“同和轩”和“两益轩”以各自特色,成为京派清真菜系中的代表。 北京自元朝在此建都后,回族渐渐增多,便有清真餐馆出现街头。明、清数百年,北京的回族经商者,多以厨行为业,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清真菜系。清末民初,北京清真菜分为“东派”和“西派”两大流派。“东派”以“同和轩”、“东来顺”和“通州小楼饭庄”为代表。其特色是以北方乡土风味为主,炒菜多用重色汁芡,味浓厚重。“西派”以“两益轩”、“西来顺”为代表。精美、典雅,吸收南方菜系特点,以烧扒白芡淡汁为主,具有都市大菜风格。“同和轩”为京派清真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同和轩”创建是由牛街回民马氏三兄弟马万福、马万清、马万林创办的。马万福原在牛街回民厨师杨玉山、王德海开设的“两益轩”饭馆掌灶,练就一手炒菜的好手艺。同时,学到了“两益轩”的经营手段。“两益轩”开办之始,只是在一家客店内租房,专做住店客人和店铺店员的“包伙”。由于制作精细,薄利多销,品种多样,生意很快就兴隆起来,不久即在客店对面建起饭庄,经营中低档炒菜,渐而扩大店堂,增设雅座,添加高档菜肴,成为闻名九城的大饭庄。“同和轩”马氏三兄弟,凑足资金,也在“两益轩”相邻处,开设了饭庄。他们与“两益轩”各有特色,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两益轩”引进南方烹调手艺,改革京菜风味,创出京都大菜。“同和轩”则在京派本邦菜上下功夫,不断创出新品种。北京烤鸭是北京特有的名吃,但清真饭庄很少经营。“同和轩”在严格按着伊斯兰教教规的戒律下,请清真寺掌教宰鸭子,增添了清真北京烤鸭,受到回族群众欢迎。其他如“全羊席”、涮羊肉等一些北味特色菜,也精工细作,质量上乘,很快赢得信誉,在清真菜馆中,独树一帜。 马氏三兄弟为了自己用料,还学“东来顺”的经营之道,在牛街南口处开设了酱园,开辟了菜园。到30年代,“同和轩”已经很兴旺发达了。但随着时局变迁,“同和轩”几度起落,最后不得不歇业。直到1985年,宣武区政府为恢复老字号,又在前门外商业区大栅栏西口,建起“同和轩”新店。新店恢复后,开始请回了老厨师马奎,恢复挖掘出老“同和轩”的一些特色菜。马师傅亲授带出了一批徒弟,在保持传统中,又应时引进南北清真菜的特色,增添了新品种。 现在此后,根据需要又迁址到回族聚居地牛街,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除包办宴席,精制南北清真大菜300余种外,也增添了北京风味小吃,满足了各阶层群众的需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