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汀州
释义

汀州,区域地名。

在明清时称汀州府,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归化、上杭、武平、永定八县属之。

唐置汀州时,以抚州、福州开山峒置州。所以江西临川、吉安赣州、粤北以东、福建延平以西、龙岩以北、建宁、邵武以南的地区故称:汀州;为此不限于长汀等八县地也。

长汀:位于福建西部汀江上游,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晋代置新罗县于长汀初辖境相当于唐之汀州,故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修建的古城墙、独特罕见的唐宋“双阴塔”古井;还有革命遗址:长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央红军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和刘少奇旧居——水东街204号。所有这些,足以使人领略汀州古城的历史风采,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之一”。

汀州文化

汀,水边之平地也,汀州,水草绿茵之地,寓意丰华茂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誉满全球,汀州文化乃中华文化重中之重,浙西南山区沟壑纵横、山重水阻,汀州人远离市嚣,绿色的摇篮依然传承古中原的千年文明。

汀州人,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先世居黄河流域,现在,云和黄氏仍然沿用“江夏郡”(湖北江夏县)堂号。西晋末年、唐代后期,他们因战乱大批南下。12世纪70年代,南宋灭亡,又迁至赣、闽、粤等地,并有远渡南洋,飘洋过海,踏上了欧美大地。在这场绵延千年、波澜壮阔的大迁移中,大批先民迁入福建汀州定居。明末清初,浙西南山区处州,由于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当地官府到“地窄人稠”、“生齿日繁”的闽汀州府各县招徕大批乡民前来开山植靛(染料),“靛青山”村名在云和留用自今。康熙至乾隆年间,长汀、上杭、宁化等县贫困农民掀起了移民浙西南山区的大潮,尔后,移民并非为植靛,多为开创基业。

至乾隆四十一年,浙南山区的汀州人及其后裔大约有23万,浙西山区则有近10万人,在云和、遂昌、宣平、汤溪等县,他们的人口接近或超过了本地人口,形成了人口重建。至今在丽水市的遂昌、云和、松阳、龙泉等县还有众多乡民操汀州口音,称为“汀州腔”,至今仍保留汀州风俗。据人口普查资料,现丽水市约有“汀州人”数十万之众,30多个姓氏,分布较广,以紧水滩库区大源、赤石、库北及朱村一带居多,原龙泉溪北岸的牛头山周围一带尤为集中。估计国内“汀州人”总数在丽水语系人数的10倍以上。

数百年前,闽西移民在浙南山区再造了一个汀州。闽“汀州府”早已解体,然而千里之外浙江,人们依然执着呼唤着“汀州人”那温馨而亲切的名字。汉语方言之一的“汀州腔”,依然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汀州文化有其区别于处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征。

有着更加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云和县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距今仅500余年,而汀州人能从唐、宋开始持续本身文化。有史可查,云和黄氏在唐季昭宗(888)时,就有峭山公官为“奎章内阁郎”,以文字记录当年的文化和传统,并延续至今。大南山村清光绪三十年《五桂堂涂氏家谱》记载:南宋武宗丁未年(1302),六郎公偕三子臻游寓于长汀福寿坊,后光桂公迁浙江处州龙门大南山定居,世祖皆通韵律。其独特的汀州风情唢呐一直传承至今。

有着博大的中原文化传承。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生活传统主要集中在服装、灶台、山歌等文化,相对较为“小气”。而汀州人群体庞大,传统文化的气势宏伟博大,品位较高,如功名文化、宗祠文化、婚嫁文化、祭祀文化等。云和《黄氏宗谱》记载:“宋徽宗辛丑科,有三兄弟,状元辅彦、榜眼辅平、探花辅正共登科甲,宋太平八年(984)黄氏共登进士十九名。”有朝臣赞诗,足见其壮观:“黄河曾现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点三名,奎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帝京,胜似状元前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汀州宗祠文化有着“博大”的显著特点,位于上杭稔田镇石牌村的黄氏宗祠,为云和黄氏之祖,虽隔千山万水,从康熙年至今,时常有黄氏代表人前往祭祖,那里每年的祭祀日,规模宏大,可达20万元人。在云和南洞黄氏宗祠,2007年清醮大祭时,30余桌宗亲一同拜祭。汀州风情唢呐曲牌中,“将军令”、“杀牲调”等曲牌,明显保留了中原艺术的特点,高亢壮烈。

有着崇文报国的传统。从古自今,汀州人考取功名千万,古代的进士、状元、举人,现代的硕士、博士不胜枚举。孙中山、何子渊、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刘伯承,邓小平,胡耀邦、黄菊、泰国总理他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郭沫若、文天祥、张九龄、洪秀全、石达开、周杰伦,苏有朋,马英九,吴伯雄,李嘉诚,丁俊晖,林丹,李娜等,都是汀州人的骄傲。汀州人有大丈夫之胸怀,黄氏峭公历为江浙两广军务统辖、工部尚书等职,尔后天佑四年(908),辞官隐退,创和平书院,诱进后人,足见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高尚品格。有祖手迹翰墨留香,可见一斑:“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烟轻,雨歇桃浪煖澄,清潭未许龙眠,赤口远衔葵影,薰风浓蒂荷香,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阶下黄花晓露,庭前丹桂秋风,未忍抛书倚枕,水轮驭正升东,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浸梅花,昨夜阶前积雪,余晖白映窗纱。”这种延续千年的崇文报国传统一直激励着浙西南汀州人开创基业。

汀州文化显著的优点,不仅激励了汀州人本身的创业创新,而且深远地影响了处州本土居民的文化习俗,其别具风格的民俗文化和勤劳质朴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处州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正是:岸芷汀兰瓯江水,披星戴月异乡人,悠悠琴韵留千古,赫赫丰碑勒忠魂。

汀州,水中的洲渚。

汀,水边的平地。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李商隐《安定城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许浑《咸阳城东楼》

史料记载

汀州,临汀。下。元和户二千六百一十八。乡一十一。

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于户,奏置州,因长汀溪以为名。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建州路六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五千三百三十五里。东北至福州水陆相兼屈曲一千三百六十里。东北至建州水陆相兼一千五百里。

东南至漳州九百里。正南微西至潮州一千三百五十里。西至虔州水陆相兼一千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蜡,偃鼠皮。

管县三:长汀,沙,宁化。

长汀县,中下。郭下。白石溪水,在县南二百步,下流入潮州界。

沙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宋守置,属建安郡。隋开皇十六年废,武德四年又置,属建州,开元二十三年割属汀州,因沙丘以为名。

溪水,自县西来,经县郭东北流入建安溪。

宁化县,中下。西南至州六百里。本沙县地,开元二十二年开山洞置。县西与虔化县接。

玄武山,在县北五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