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家·古道饶蒺藜 |
释义 | 《田家·古道饶蒺藜》,唐朝柳宗元作品,为《田家》第三首。柳宗元“待罪南荒”,与普通民众交往,又亲自参加劳动,基本上把自己融入到一个普通民众之中。《田家》第三首就是通过写“我”恋游郊外,迷不知返,黄昏时,田家老翁担心“我”走夜路有危险而诚心留宿的情景,表达了“我”被贬南荒后的苦闷无奈、孤独无望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永州淳朴的民风。 作品名称:田家·古道饶蒺藜 作品别名:田家三首(其三)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田家·古道饶蒺藜 古道饶①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②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③,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④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⑤饘与粥。 注释①饶(ráo)富足、多。蒺藜(jílí):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果皮有尖刺,种子入中药。萦(yíng):围绕:缠绕。 ②蓼(liǎo)花:草本植物,果实卵形,扁平。全草入中药。被:遮盖。陂(bēi杯):池塘。 ③竟:完毕。 ④竞:竞争、竞赛。 ⑤厌:满足。饘(zhān),稠粥。 译文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清水更绿碧。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子厚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 《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赏析诗歌前八句写郊游所见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深秋原野风景图:古城、古道,蒺藜缠绕,野花开满堤岸,池水澄清碧绿,“饶”、“被”、“寒”三字足见此地原始荒凉却又纯朴自然;秋风瑟瑟,霜露重重,林影稀疏,夕阳西下,又给人一种秋收后的萧瑟肃杀之感,这里实在不是什么旅游胜地。即使这样,诗人还是毫无目标地漫游原野以消解心中苦闷无奈。诗的后八句主要是记事。诗人迁谪离京以来,处境索寞,何事无成,漫游郊外,以至打柴的、放牛的相继回家,百鸟竞相归巢之时竟迷失了回去的路径,幸好有田家老翁的提醒与相留:晚上野外有危险,须小心,反正今年的收成还过得去,一碗粥总还是有的,你就别回去了,在此住一晚吧!这里“昏黑慎原陆”既可看作是田家老人相留之理由与诚意,同时也暗喻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官场险恶。你就住我们永州吧,别回了(别回朝廷做官)!果然,元和十年十一月,征召的诏书传到永州,柳宗元满心欢喜,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回到长安,在长安等了一个月,皇上不召见,不但未被起用,元和十一年三月十四日,再次远谪柳州刺史。郊游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蒺藜、古道、风高、霜重”,加上迷路之情状,又无不体现了诗人孤独烦闷、强作闲适的心理。所以苏东坡曾有评语说,“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此类”(《东坡题跋》),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点的。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巧,表面看虽是写景记事,然而字里行间又隐含着无限孤独烦闷与忧愤之情,诗人通过对深秋原始景色的描写与郊游迷路的记述,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前途无望的忧愤,随景寓情,即事成咏,写得平淡简朴而又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乍看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公之超脱。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其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其次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其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