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台四释 |
释义 | 天台宗智顗大师解释法华经所用之四种方法。又作天台四大释例、四大释例、四种消释、四种消文。因缘释,又称感应释。就佛与众生之关系因缘而作解释。谓教法系由感应道交而兴起,以四种悉檀为因缘,作四种释义:(1)世界悉檀,谓引众生之乐欲。(2)各各为人悉檀,谓使众生生信。(3)对治悉檀,谓破除恶执。 (4)第一义悉檀,谓使众生入于实相。 简介词条名天台四释 相关类别佛教、信仰 相关人物智顗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 祖师。 详解天台四释 《 佛学大词典 》(二)约教释,就藏、通、别、圆四教之义,由浅至深解释经文。(三)本迹释,示本迹之别,依本地与垂迹二门而解法义。(四)观心释,了解法义,但行未随解,于己无益,故再以一一之文句为观心之对境,观己心之高广。 有关佛及弟子之行事等多用因缘释,如是我闻等之教义多用约教释,有关佛及弟子本身事迹者多用本迹释,王舍城等地名及名数则多用观心释。[法华经文句卷一上、法华文句记卷一上、卷一中] 天台四释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众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为释义之方规。惹众生之乐欲为第一悉檀,使生信为第二悉檀,破恶执为第三悉檀,使入实相,为第四悉檀。假如第一解经中如是我闻之如是曰:‘如是者指事之词,指一经所说之事实而云如是。’此为世间通途之释义,使闻者易解以惹世人之乐欲,故是为世界悉檀之因缘释。二解曰:‘如是者信顺之辞。’是为举阿难之信。而劝人之信者。故为为人悉檀之因缘释。三解曰:‘外道经文冠首置阿(无义)、沤(有义)二字,如是者,当惹起他之诤论,故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是以无诤破诤之意,故为对治悉檀之因缘释。四解曰:‘如者真如也,是者真如离百非也。’是使入中道实相之释义,故为第一义之因缘释。以如是四种之悉檀为因缘,而为四种之释义,谓之因缘释。二约教释,天台分释尊一代教义为藏通别圆四教,就此四教之义各各释其法,谓之约教释。如释一心为意识,是约三藏教之释也。如言为阿赖耶识,是约通教之释也。如谓为如来藏识,是约别教之释也。如言为三千诸法,是约圆教之释也。三本迹释,佛身有本地垂迹之二,伽耶山头始成之释迦是垂迹之化佛,更有实之报身,成道于久远之昔,而今实在,是依法华经寿量品而知之。因依此本地垂迹之二门,而解法义,谓之本迹释。如解舍利弗等诸佛弟子而谓为比丘之声闻,是约迹之释也,如谓为原是菩萨,是约本之释也。四观心释。前三释,虽微者微,密者密,而我省之无所得,则徒劳精而算砂,于是设观心之一释,如解王舍城而云为我一心是也。何则?众生之心,原藏如来,佛在王舍城者,示众生之一心,本来佛之所住也。是以所说之法义,寄于我一心,而观实相之理,故谓之观心释。法华文句一曰:‘一因缘,二约教,三本迹,四观心。始从如是终于而退,皆以四意消文。而今略书或三二一,贵在得意,不烦笔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