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门经济开发区 |
释义 | 概况简介湖北天门经济开发区于1995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通过审核的湖北省17家省级开发区之一,辖6个村,9个居委会,约有人口3.2万,全区国土面积34.7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园区往南16公里,有沪(上海)蓉(成都)高速铁路和汉江水道直通上海、重庆、成都,往北30公里有三峡铁路(武汉至宜昌)与全国铁路网相连,随(州)岳(阳)高速和天(门)仙(桃)一级公路过境园区。目前已有东风华泰等近百家企业进驻园区。 机构设置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管委会机构设置为: 管委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招商局:负责招商安商工作; 社工局:负责“三农”工作; 建设局:负责规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工作。 拆迁办公室:负责迁村腾地,安置小区建设工作。 “一办三局”为正科级级别,拆迁办公室为副科级。管委会下辖职能部门分别有财政局(正科级)、派出所(正科级)、国土资源管理分局、规划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和规划执法局(后六个单位都为副科级)。 产业规划汽车零配件产业:规划用地2800亩,主要依托东风华泰集团,引进以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 纺织服装产业:规划用地2900亩,依托天门棉花资源和轻纺传统产业优势,引进以纺纱、织布、服装鞋帽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2680亩,形成以数控机床、电脑配件、卫星定时定位配件等高科技产业集群。 泵阀加工产业:规划用地2800亩,以天门泵业有限公司和天门传统优势泵阀业为龙头,吸纳各地泵阀业主进入园区,形成技术含量高、品种齐全的泵阀产业集群。 医药化工产业:规划用地800亩,主要是对园区现有企业进行扩规升级。形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基础设施1、道路:园区“四横七纵”约20公里的道路网络已建成。 2、电力:目前已有220KV变电站一座,已架设10KV电力线2万米,电力网络分布合理,电力充足。 3、给排水:已铺设直径400mm供水管道直通园区,形成了8500米园区供水管网,排水管道与市区主要道路下水道相连。 4、通讯:电信、有线电视及宽带网无缝隙覆盖园区。 投资服务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天门市投资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联合咨询、联合审批、集中收费、联合年检”四位一体的“一条龙”全方位服务。 区位优势天门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天门市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湖北省大部、河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的大部分城市,这一地区人口总数近4000万,是当前我国中部经济最具活力和最富潜力的区域。作为武汉城市经济圈内的卫星城市之一,天门中心城区距武汉仅120公里,距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大坝所在城市宜昌215公里。 天门市建有基础配套设施完备的企业承接地“一区三园”。湖北省天门经济开发区属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天门工业园(原天门市仙北工业园)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设立的开发区之一,规划面积33.2平方公里;天门市岳口医药化工工业园,规划面积5000亩;天门市皂市龙尾山工业园,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承接机械制造,铸造加工企业入驻。 天门是江汉平原的交通中心 公路 天仙一级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穿越市境。 天仙一级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相连,随岳高速和武荆高速交叉过境天门。 铁路 长荆铁路穿市北而过,并设天门站。 已经开工建设的沪汉蓉高速铁路过境天门,并在仙北工业园设二级客运站和货运编组站。 沪汉蓉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天门至武汉仅需30分钟,天门至上海4小时30分,天门至成都4小时。 水运 全省最大的人工河—汉北河穿天门城区而过。 汉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域南部,并在岳口镇建有1500吨级港口。 航空 天门市区距中国第四大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90分钟车程,仙北工业园距武汉天河机场60分钟车程。 天门市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境内公路纵横,水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天门紧靠汉江,直接受益于引汉灌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有220KV输变电站1座,110KV输变电站7座,全市在册公路3450公里,有省道6条,县道9条,乡道78条,天门已并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移动通信网、固定电话网和宽带网在全市实现了无缝隙覆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