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澍 |
释义 | 唐澍(1903—1928年)字东园,易县南贾庄(今徐水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历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等职务。是西北著名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概况唐澍(1903-1928),字东园,乳名佳林;河北省徐水县人;幼入私塾,1922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因参加反对反动校长的斗争而被迫辍学。 民国13年(1924)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土4年(1925)3月毕业留校,两次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当年秋,受中共广东区委调遣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队长。 民国15年(1926)秋,奉命到冯玉祥部工作,先后任冯部军官学校教官兼队长、政治部主任。 民国16年(1927),唐澍参与中共陕西省委军委领导工作,任军委委员。同年10月,受省委派遣到陕北组织“清涧起义”,民国17年(1928)初,省委又派唐与周益三一起到洛南三要司许权中旅工作,任旅党委委员、参谋长。唐一到“许旅”就传达了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对“许旅”的指示。接着协同许权中对全旅进行思想组织整顿和军事训练,把优秀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扩编。还亲自动员当地贫苦青年参军,使部队由入洛时的1290多人发展到2000余人。在大练兵活动中,唐澍每天带队操练,为渭华地区培训了一批农民运动的武装骨干。其间唐通过查访,处决了三要龙头罪大恶极的何豹子、寺坡罗沟劣绅罗云秀,击溃了三要、灵口一带的土匪武装,深得民心。 民国17年(1928)5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调许权中旅参加“渭华起义”,唐澍、刘志丹等人率部到达华县瓜坡镇宣布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兼军委常委、军党委委员,后率部直奔华县高塘镇,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发动群众,攻打地主武装,截国民政府辎重物资,成立基层苏维埃政府。 工农革命军的成立,给国军以巨大威胁。 国军调集大量兵力,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接连三次发动进攻,唐澍指挥西北工农革命军打败国军两次进攻。6月20日,国军集中3个师的兵力,在国民政府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的亲自指挥下,分三路向起义地区疯狂进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唐澍果断地命令部队向秦岭山中撤退。6月25日,部队一部撤到洛南县两岔河街,在街上召开的追悼渭华起义死难烈士大会上,唐澍说:“革命并非一帆风顺,难免有牺牲和失败,即使还有一兵一卒,也要血战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6月30日,驻守在保安镇的第一大队突遭军阀李虎臣部四个残旅的包围,唐澍亲率百余人星夜前往增援,刚一到保安街西雷家院,国军从四面压来,唐澍带队冲入阵地,掩护部队突围。大部队突围后,唐率部向碾子沟方向撤退时,又遭民团截击,唐澍身边仅剩警卫员许天洁一人,国军步步逼近,嚎叫“抓活的”。唐澍面对国军骂道:“龟孙子来吧!”这时一粒子弹射中警卫员右手,唐澍命令警卫员卧倒,自己举枪向国军射击,不幸中弹阵亡。 唐澍阵亡后,国军割下唐的头颅,悬挂在洛南县西城门楼上,身躯被当地群众葬于保安碾子沟。 八十年代初,洛南县人民政府在唐澍牺牲地立碑,上书“唐澍殉节处”,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地区行政公署于1989年3月在商洛地区烈士陵园为唐澍建墓立碑,1991年4月5日迁葬,并隆重地举行了安葬仪式暨唐澍遇难63周年纪念大会。 基本信息姓名:唐澍 字号:字东园,乳名佳林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党派:中国共产党 籍贯:河北易县 学籍:黄埔军校一期 军职: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 生卒:1903-1928 人物简介唐澍: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领导人。字东园。河北易县南贾庄(今属徐水)人。1922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1期步兵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工作。1925年初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同年先后两次参加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东征。9月,调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多次率队与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武装进行战斗。1926年秋奉命到张家口国民联军随营军官学校(后迁西安,改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先后任队长、主任教官,曾负责学校政治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6旅作兵运工作,为该旅秘密的中共党团书记,以军事教官身分为掩护筹划起义工作。10月,与谢子长等领导清涧起义,率起义部队转战延川、延长、宜川、韩城等地。1928年2月,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陕军新编第3旅工作,任参谋长。4月,与刘志丹等领导以该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前敌总指挥,抗击国民党军3个师的围攻。7月1日,在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县碾子沟战斗中,陷入国民党军重围,苦战到只余数人时,壮烈牺牲。年仅25岁。 人生经历唐澍出生在清贫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读私塾。后入东邵村高级小学。1922年夏,考入直隶(今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期间,在进步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李大钊的著作《史学概论》、《唯物史观》以及马列主义的通俗读物《共产主义ABC》等。积极参加了该校反对反动校长迫害学生的罢课斗争,曾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到天津向直隶督军王丞斌请愿,后被校方开除。 转去上海,经由上海大学中共组织介绍,于1924年5月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为步兵科学员。1924年初夏,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兼任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教官。同年2月和10月,同黄埔军校学生军一起,两次参加了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的战斗。同年9月披中共广东区委调出从事工人运动,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课教员。在省港罢工封锁港澳期间,他率纠察队多次与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武装进行战斗。按军队编制,改编了纠察队,负责总队的训练教育任务,经常组织队员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1926年,率队参加了广州各界10万余人举行的纪念“二七”大罢工3周年的集会游行。同年5月,发表了《国民革命的真实基础·工农商学大联合》一文。指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者与军阀”,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中国的国民革命,不只是为一个阶级谋利益,是为工农商学等共同的幸福。同时,这个国民革命,不是那一个阶级单独可以成功的,却是需要一个革命民众工农商学的团结”。7月,参加了北伐。同年秋,奉调到冯玉祥部,任军官学校教官兼队长。 1926年秋奉命到张家口,入冯玉祥统率的国民联军,再随营军官学校(1927年初迁西安,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先后任队长、主任教官,曾负责学校的政治工作。 1927年3月,任国民军联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后兼任该校红色剧团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领剧团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演出。5月5日,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主持召开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国民党员大会。会上,他指出:“蒋介石背叛革命,阻挡不了向前发展的革命潮流”。号召“全体同志要不屈不挠的奋起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后随军事政治学校先后移往洛阳、开封等地。7月初,被冯玉祥部“礼送”出境。后又返回西安,参加了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的领导工作。由党组织派往陕北,了解大革命失败前后各地党组织的状况。后任国民党军第二集团军六旅营军事教官兼中共党团书记,负责制定、实施该部的军事行动计划和领导整个陕北的军运工作。10月13日,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参加指挥了清涧起义。起义部队后来遭到强敌进攻,损失严重,被迫由宜川转移到韩城的西庄镇,接受驻军王保民的收编。唐澍向省委军委负责人李子洲汇报工作后,受省委委托,同阎揆要、白志强一起于同年12月在韩城西庄镇找到部队,传达了省委关于整顿起义部队的指示,组成了由唐澍和谢子长、阎揆要、白明善、史唯然五人参加的军委;并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12月,任中共陕北军事委员会书记,同他人一起,改编起义队伍,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任总指挥。 1928年1月率部北上奔袭宜川失败。唐澍、谢子长决定将部队拉到中共工作和群众基础都比较好的陕甘边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遂率部离开韩城北上。途中,部队轻信了宜川城内兵力空虚的传言,决定夜袭宜川县城。激战夜半,猛攻不克,遂撤出战斗,继续北上。 1928年2月,由党组织派到陕军新编第三旅,任参谋长。发动当地群众,成立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粮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4月,参加领导了渭(南)华(县)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后任总司令,率部帮助渭华地区的党组织,建立了数十个乡村苏维埃政权。6月,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自指挥,接连三次围攻革命军,镇压农民暴动。在唐澍的机智指挥和官兵的英勇奋战下,接连两次粉碎了敌人的围攻。7月1日,驻守雒南(今洛南)的李虎臣部及当地反动武装向保安镇的革命军第一大队发动围攻。他亲率革命军百余人前去增援。途中,被敌包围,与敌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被冲散,仅带6名战士夺路冲到碾子沟。后又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拦截。他身处险境,临危不惧,率战士与敌顽强拚搏。激战中,腹部中弹,仍坚持还击。 后来牺牲在陕西省雒南(今洛南)碾子沟小水池旁。年仅25岁。 后人敬仰唐澍阵亡后,国军割下唐的头颅,悬挂在洛南县西城门楼上,身躯被当地群众葬于保安碾子沟。八十年代初,洛南县人民政府在唐澍牺牲地立碑,上书“唐澍殉节处”,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地区行政公署于1989年3月在商洛地区烈士陵园为唐澍建墓立碑,1991年4月5日迁葬,并隆重地举行了安葬仪式暨唐澍遇难63周年纪念大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