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空俱乐部 |
释义 | Space Club 从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有十个国家用自己的火箭发射了卫星。他们分别是:苏联(1957)、美国(1958)、法国(1965)、日本(1970)、中国(1970)、英国(1971)、印度(1980)、以色列(1988)、朝鲜(1998)、伊朗(2008)。这就是所谓的太空俱乐部,即具有独立进入太空(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不过由于数十年来的历史演变,俱乐部成员名单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继承了苏联航天的遗产,他们现在是太空俱乐部中两个独立的成员。而法国和英国的航天活动基本上已并入欧洲统一的航天计划(欧空局),应该将它们合并为“欧洲”这一单一成员。按照这个标准,即使今年以意大利为主研制的欧空局Vega火箭发射成功,也不能将意大利算作一个新的成员。太空俱乐部仍然是十个成员。 那么,谁将成为这个俱乐部的第十一个成员?让我们先考察一下所谓的“太空门槛”国家吧。我这里把有能力将火箭(导弹)送到100公里以上(即亚轨道太空飞行)的国家定义为“太空门槛”国家。与此相应,“太空俱乐部”国家则必须具备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能力。 首先是巴西。巴西很早就发射成功了探空火箭。上世纪80年代,巴西就宣布了它将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人们普遍认为巴西将成为印度之后第八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然而它的进度慢如蜗牛,结果被以色列抢了先。1997年,经过多年努力,巴西终于研制成功VLS火箭。但其首次发射很不幸地以空中爆炸结束。1999年,它又进行了第二次试射,结果第二级没点火,只能启动自毁系统。2003年,第三枚VLS火箭还没有发射,就在发射台爆炸,21名技术精英葬身火海。悲剧发生后,巴西虽然坚持不放弃,但今后两年内再次试射的可能性并不大。 巴基斯坦也算是“太空门槛”国家。他们有一定的自主研发弹道导弹的经验,也有发射卫星的政治需要。只要有资金,加上决策,他们是有可能拿到太空俱乐部会员证的。只是近期内我也看不到这个可能性。顺便提一下,伊拉克也曾经是个“太空门槛”国家。它有过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1989年,伊拉克曾发射过一枚用飞毛腿导弹捆绑而成的卫星运载火箭,但显然失败了。而现在,它连“门槛国家”的资格也失去了。 真正的黑马是韩国和中国台湾。也许是受了其他国家与地区发射卫星的刺激或启发,韩国从几年前就悄悄开始了它的太空计划。韩国的KSLV火箭(低轨能力100公斤)的第一级将从俄罗斯引进。不知道俄罗斯是不是赚钱心切,它给韩国的居然是研制中的、连它自己也没有发射过的安加拉火箭的模块。KSLV装备液体发动机的第二级则是韩国自己研制的。从来没有听说韩国研制过弹道导弹或火箭发动机,对它迅速具备这样的能力确实感到很惊讶。按计划,KSLV的首次发射将在2008年。目前发射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韩国已经成为第九成员的最大热门国。台中国湾则在过去的数年间迅速从一个没有卫星的地区成为拥有8颗卫星的地区,并建设了台湾地区太空中心。与韩国不同,中国台湾的火箭则完全依靠自制。从探空一号到探空六号,每一次发射火箭都意味着一次突破。目前,中国台湾不仅掌握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也掌握了弹头分离技术,高温耐热材料等关键技术,并且在控制方面积累了相当经验。台湾当局规划在2012年利用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将台湾的第十颗卫星发射入太空。目前,台湾正在扩建号称是东亚最大的导弹试射场台湾九鹏基地,并计划将其发展成一个大型火箭发射场。 半个世纪了,太空俱乐部只有十个成员,人类进军太空步履缓慢。新成员的加入不管怎样都是好事,无论它是哪个国家。 美国媒体认为,中国为了绕开美国对自己太空发展计划的重重阻碍,正在利用自己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优势组建新的太空俱乐部。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韩国《朝鲜日报》5月27日载文《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太空俱乐部”领导国》,摘要如下: 被美国、俄罗斯、欧洲视为“技术落后”的国家,被排除在“太空精英集团”之外的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逐渐占据了“太空俱乐部”领导国的位置。 14日在中国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尼日利亚第一颗通信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发射成功。从设计到发射完全由中国一手操办,这是中国出口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2004年,中国在尼日利亚政府国家通信卫星发射项目国际竞标中击败21个西方卫星制造商,夺下合同。中国通过向尼日利亚政府提供金融援助,以弥补“技术落后”的缺点。中国进出口银行在3亿美元的人造卫星制造、发射费用中,以优惠贷款的方式向尼日利亚政府提供了2亿美元。 2005年10月,中国与主要产油国委内瑞拉也签署了相同内容的通信卫星出口合同。 《纽约时报》23日报道说:“中国通过出口人造卫星,进军了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民间卫星通信市场。” 《纽约时报》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的太空开发都受到美国的制约,但中国正在重新制定美国主导的太空开发的国际秩序。中国在2005年与孟加拉国、印尼、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一同建立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就是代表性例子。中国与巴基斯坦就未来5年内共同发射3颗资源探测卫星达成了协议。中国试图在亚洲取代美国,成为太空开发领导国。 亚太太空俱乐部 明年将在京开张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来自15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10日在北京共同商讨建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开展以和平利用宇宙空间为目的的空间技术和应用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巴西、中国、韩国、伊朗、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乌克兰、智利、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15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在京举行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章程起草组第二次会议。不久前,这些国家的代表同意将这个拟建组织的总部设在北京。 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会议开幕式上说,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建立及所开展的合作,希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早日建立。 尽管这个组织还没有正式成立,中国、泰国、巴基斯坦、韩国、蒙古、孟加拉国、伊朗等七个国家已合作开发用于对地观测和通信的多任务小卫星。这颗卫星预计2005年发射升空。 1992年,中国、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联合倡议开展亚太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在有关国家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筹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将结束组织章程的讨论,在获得有关国家政府批准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可望于明年成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