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和镇
释义
1 四川射洪县太和镇

基本情况

太和镇是射洪县政府所在地,历史曾被列为蜀中四大名镇之一,是川中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距遂宁59公里、成都200公里、重庆270公里。绵渝省道公里纵贯全境辐射各乡镇,涪江水运上通平武,下达重庆。幅员面积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503亩,总人口14.6万。主要农副产品有粮、棉、油、猪、蚕、水果、蔬菜等,是全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49353

男 74130

女 75223

家庭户户数 4688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40887

家庭户男 69270

家庭户女 71617

0-14岁(总) 30570

0-14岁男 15976

0-14岁女 14594

15-64岁(总) 108080

15-64岁男 53172

15-64岁女 54908

65岁及以上(总) 10703

65岁及以上男 4982

65岁及以上女 572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3956

区划变动

太和镇在1992年9月行政区划变动时,辖城南、城北两个农村办事处,1个城市工作委员会,将并入的武安乡改名为武安开发区。全镇共有12个居民委员会,28个行政村,249个村民小组,105个居民小组。

自然资源

太和镇地貌以浅丘为主,兼有平坝。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930毫米,年均气温17.3℃,年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6324℃,无霜期284天,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发育。耕地以紫色土为主,质地理想,养分丰富,宜种性广,保水保肥力强,广寒渠、前锋渠、人民渠控灌全境,以种植粮棉油桑果林最为适宜。农业和农村经济依托县城,服务县城,农民商品意识强,现金收入渠道广,庭院开发水平高,养殖业发展基础好,农业结构调整空间大。

经济状况

199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0.6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9亿元,财政收入931万元,农民纯收入2738元。常年蔬菜面积9200亩,年出栏生猪3.4万头,出栏肉牛796头,出栏肉羊2376只,出栏小家禽30万只,产鱼1万千克,水果400吨,并生产水稻、玉米、小麦等优质种子1090吨。

农业结构动态 全镇有私营企业169家,个体工商户5763户,安置从业人员14688人,其中大部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依托县城,服务县城,辐射周边,实施“菜篮子”工程。建成无污染蔬菜商品基地5200亩,年产时令蔬菜2700万千克,创产值2500万元。建设花卉园地150亩,开发水产1000亩,实施龙泉山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农家乐”20多户。

小城镇建设: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电话光缆、光纤电视网络已覆盖全镇所有村社。城市街道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太和大道、沱牌大道、仿唐子昂城和正在建设的西片区、涪江三桥等标志性工程为射洪赢得了“川中明珠”的美称。县城建城区正在向中等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现有中学7所,其中射洪中学已获得“国重”称号,小学(包括中心小学)33所,幼儿园4所,全镇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医疗机构 3个,村卫生站26个,私人诊所86家,医疗条件居全县之冠。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七)、人文景观:著名旅游景点有花果山平安寨森林公园、螺湖公园、,城中有新世纪公园、子昂广场等。

2 四川西昌市太和镇

基本概况

太和镇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城西,距市中心12公里,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东沿安宁河流域,南毗邻裕隆乡,西接开元乡,北与樟木箐乡接壤,南北长17公里,所辖7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707亩,总户数4427户,总人口数17237人,其中农业人口12732人,非农业人口4505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彝族、回族、藏族、白族等。主要农业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蔬菜、侧尔根、大葱、西瓜、生猪、禽蛋等。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937万元,农业总产值达520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018万元,财政收入93万元,税收完成9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873元,粮食总产量8435吨,蔬菜2423吨,水果587吨,蚕茧4.4吨,畜产生猪20765头,鸭27.6万只,鸡5.3万只、鹅5.4万只。

全镇农业结构调整主要以发展经济作物为龙头,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动员广大农民发展了大量的经济作物,调整面积达到6000多亩,种植品种有侧尔根、大葱、茼蒿菜、西瓜、草莓、石榴、黄竹草、萝卜籽。养殖业也有新的启动,养鸭、养奶牛、圈养黑山羊大户已开始形成。蚕桑生产效益正日趋旺盛,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在一些地方有了提高,烤烟生产完成种植面积109亩,产量突破2万斤,新建烤房17个。

太和镇系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日撤原太和、九龙两乡而成立的建镇制,现已发展为有相当规模的新兴集镇,1996年10月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全镇现有国家、集体、个人的运输车辆500多辆,每天到西昌及要相邻各的客车50多班次,已达到了村村通汽车。1996年,凉山州邮电局在太和镇建立了分局,开通了程控电话。到2002年,全镇安装了电话2085部,建立了各种通迅网站,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视差转站一个,有限电视用户达2千多户。镇内有自来水厂1座,有容量为11万伏安的变电站1座。1995年新修了太和农贸市场,对集贸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太和镇街道呈现出街道整齐、布局严谨、楼房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繁荣、一派生机的现象。2000年镇政府又投资100多万元,开发了小东街,征地17亩,整修了两条主要干道。使太和镇的环境和镇容镇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小东街建设已基本启动,开发整体规划平面布局图纸已经绘制完成,已有15户1300平方米的商品房基本竣工。到2002年全镇主要有以开采矿石为主的灌区水泥制品厂、太和沙石公司、有康明卫生纸厂、西漂砖厂、华宁公司、垃圾厂等较大型的企业,企业总数达到581个,其中集体企业6个,私营企业3个,个体企业572个,在本镇企业打工1104人,工资总额535万余元,外出打工的务工人员800多人,收入337.7万余元。

发展展望

太和镇境内所属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与攀枝花、红格、白马并称“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是名闻中外的“聚宝盆”。铁矿石储量达到9亿吨,是国内特大型矿山之一。富含铁、钒、钛、钴、镍、硫、磷等多种资源,伴生金属中,二氧化钛7791万吨,五氧化二钒165.9万吨,铜15.77万吨,钴9.43万吨,镍8.28万吨,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矿山。

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交通和历史原因,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昌投资环境的改善,太和铁矿又从新焕发活力。自08年攀钢西昌项目实施并与太和铁矿所属重庆钢铁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将依托太和铁矿建成铁、钛、钒、铜等的大型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太和镇的经济腾飞。太和镇境内将建成大型采选矿基地和大型家属区。

3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

东坡区太和镇位于成(都)乐(山)公路即省道103线中点(各距60公里),系岷江冲积平原,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幅员40.84平方公里,共有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00人。商贸历史,交通方便。这里曾经是岷江水路上“日吞千担货、福禄万家人”的“小香港”,是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地。岷江、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南距东坡区城(原眉山县城)8公里,北距彭山县城9公里,眉山新城区将太和纳入中长期规划范围,区位前景看好。物产丰富,经济发达。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优质粮油、甘蔗、叶烟、商品蔬菜、水产养殖及鸡、鸭、兔繁育基地,工业上形成蔗糖食品加工、饲料、建筑建材、服装鞋业、制衣划片、印刷产业。有各类工业企业145家,个体工商业户640家,去年财政收入7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0元。基础齐全,工业进步。建有110千伏龙亭变电站及其完备的电网,设有2个电信模块局,光纤电话、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并迅速普及,水资源充沛,天然气留有接口,城镇建成区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新建街道4条形成新区主骨架,建有3个市场,学校、医院硬件建设超前。政策支撑,筑巢引凤。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乡镇企业示范区、民营经济示范区以及灵活的政策措施,引来民营企业20多家投资上亿元,其中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利用优势,谋求合作。太和已成为眉山最具活力的新兴工业小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商人看准这片沃土。立足当地资源兴办加工企业,引进投资建设科技型工业企业。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镇政府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并承诺因治安问题经企业造成的损失由政府赔偿。

4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

基本概况

太和镇(Tàihé Zhèn)白云区辖镇。在广州市白云区中部。镇以驻地名。清道光元年(1821),由营溪、谢家庄等8乡及海外华侨集资兴建太和圩,祈“太平和睦”之意。原属番禺县。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同年由太和、龙归两大乡合建太和公社。1984年改设太和区。1986年撤区建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广州市15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6月,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太和、龙归两镇合并为新的太和镇。镇辖内面积155.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1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约5万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2万多人。辖大源、米龙、和龙、穗丰、兴丰、白山、营溪、谢家庄、草庄、石湖、田心、大沥、头陂、沙亭、南岭、南村、北村、柏塘、永兴、夏良、园夏等21个村民委会,258个经济合作社,2个居委会。帽峰山森林公园位于镇东北部,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坐落辖内。该镇是广州市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之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坐落在镇西部。

规定定位

按照市、区关于中心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太和镇作为广州市第二批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将以“今日中心镇、明天卫星城”、以未来的广州市城区作为发展目标。2004年6月,广州市委林树森书记到太和调研时指出,太和镇要着力于促进“五个协调发展”,把太和镇建设成为实施“北优”发展战略、协调发展的样板中心镇。

目前,根据上述目标,太和镇制订了“以山兴镇,以工富镇,以商旺镇,生态建镇,文化立镇,统筹活镇”的24字发展方针,现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为中心镇的总体建设和发展绘制了蓝图,打下了基础,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抓紧组织实施。

按照目前规划成果,太和中心镇将以原太和镇中心建设区为依托,经济与社会发展空间向西、向东、向南三个方向扩延,形成“一中心、一组团、一区”的空间发展与用地布局态势。依托镇中心建设区“一个中心”为基准,西北部片区以民营科技园为基础发展镇的工业产业组团;东北部形成以贸易、货运仓储和相关的服务为主体、居住用地配套发展的综合建设区,成为以货运仓储和商业贸易为主体的北部储运组团(物流组团)、以居住用地为主的东北部居住组团和以商业贸易及服务业为主的中北部商贸组团;西南部通过新行政办公区的迁入和一系列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布置以及居住用地的配置建设形成新太和的行政与文化中心组团。整合发展“一组团”,通过对大源村与同和相连处已形成的一定规模的工业片区、商业贸易区(大型货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整合、改造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形成南部产业发展与居住建设组团。积极发展“一区”,依托和龙水库、铜锣湾水库、帽峰山森林公园湖光山色,依照广州市及白云区对这一地区的规划,形成休闲度假旅游及科技发展区。

交通旅游

太和镇中心区南距广州市中心18公里,北距白云国际新机场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沙太路、新广从公路、105国道(广花路)、106国道南北贯穿全镇,一环路、北二环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全镇;镇域内交通道路网络密集,本镇集资兴建的二级公路龙兴路、龙河路东西连接105、106国道,太营路、营米路、建业大道等交通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现已建成开通的地铁三号线(机场南-体育西)途经该镇夏良村并设站连接白云国际新机场,529路、833路、504路、501路等10多条公共汽车在镇内与市中心来回穿梭,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太和自然风景优美迷人,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的省级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位于该镇东北部。公园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帽峰山主峰海拔534.9米,为羊城老八区最高峰,形似竹帽,因此得名。公园内有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还有较小的水库星罗棋布。土壤肥沃,植物种群丰富,公园内共有植物179科569属875种,国家保护植物9种。帽峰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分为9个功能区、25个景区,具有气候宜人的森林旅游环境,是人们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经济投资

太和镇原是农业大镇,是广州市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稳定第一产业,巩固和发展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在全镇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旅游、服务业成为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为14.84亿元,同比增长13.28%。其中第一产业2.62亿元,同比增长10.58%;第二产业6.77 亿元,同比增长18.31%;第三产业5.45亿元,同比增长8.79%。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实现7885元,同比增长5.1%。

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坐落在太和镇西部、新广从公路与一环路交汇处,计划10年内扩园至10平方公里。该园于1995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白云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属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五个园区之一,是白云区唯一能够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惠政策的基地。除此之外,还同时享有白云区委、区政府所制定的优惠政策。目前入园企业约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1家,在建企业13家,投产企业5家,预计今年底投产企业7家。

以广州民营科技园为龙头带动的镇内现代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南方种业市场、南村竹木市场、南岭陶瓷市场、永兴农贸市场、兴和综合市场、谢家庄农贸市场、和乐市场等专业市场及综合市场交易活跃,作为白云区镇级第一条步行街的珊景路商业步行街及其周围镇域中心区商业氛围浓厚,第二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目前镇辖区内现有工业企业约800家,主要生产家具、玩具、五金机构、电子、化工、服装、建材、医药等产品。

行政区划

大源村

大源村位于沙太公路与南湖交界处,太和镇东南部,全村面积共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7亩,共有23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人口5632人,其中农业人口3941人;外来人口11320人。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33万元,比2004年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9473元。2004至2005年间,村投资150多万元修建了大源小学教学楼一幢;投入400多万元扩建了村道,并铺设了水泥路面;投入20万元,安装村道路灯。

米龙村

米龙村位于镇中心南部,近旧广从公路、一环路、京珠路、北二环路边,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7亩,下属8个经济社,总人口2225人;外来人口3500人。2005年村、社集体经济收入为800万元。全村投入公益事业625万元,主要用于安装自来水管、铺设村内水泥路、安装道路街灯、清运全村卫生垃圾等。

石湖村

石湖村位于镇西南部,东部有旧广从公路,南部有新广从公路及北二环出入口,路网发达。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73亩,辖12个经济社。全村总人口5581人,其中农业人口3941人,外来人口1500人。人均收入6912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250多万元。

营溪村

营溪村位于镇城区以西,靠近镇政府,东至太和墟,南至石湖村,西至大沥村,北至家庄村。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10亩,辖内6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总人口2072人,其中农业人口1245人;外来人口600人,旅居国外及港澳同胞18人。全村工农业总收入8264万元,人均纯收入10063元。

田心村

田心村位于新广从路边、太和镇西路,有完善的环村路,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40亩,辖内7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总人口2064人,其中农业户口1530人;外来人口2000人。全年工农业总收入2713万元,人均纯收入7999元。

草庄村

草庄村位于镇的西北部,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3亩,辖6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人口为1650人,其中农业人口1120人;外来人口300人。2005年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66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10万元。

大沥村

大沥村位于镇政府以西2.7公里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0亩,有16个经济社,总人口4652人,其中农业人口2758人;外来人口1350人。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267万元,人均收入7711元。

谢家庄村

谢家庄村地处镇东北部,交通路网纵横,105国道、京珠高速路贯穿其中,毗邻帽峰山森林公园。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53.82公顷,耕地面积128公顷,全村有14个经济社,全村总人口5138人,其中农业人口3120人;外来人口3000人。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136万元,人均收入10287元,比上年增长4%。全年投入公益事业建设资金250多万元。

沙亭村

沙亭村地处镇北部,交通便利,广从公路从村西部穿过,九太公路横贯全村,交通状况良好。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58亩,辖10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人口28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80人;外来人口1200人。村民人均收入8043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经费40万元。

头陂村

头陂村坐落在镇东北部,帽峰山森林公园西麓。九太公路贯穿整个村。村域总占地面积约2142.38公顷,其中山林地为1730.08公顷,共12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34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10人;外来人口287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049万元,人均收入8023元。旅游业、建筑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是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2005年社会总产值的68%。

和龙村

和龙村位于镇东南部,市一环路横穿全村,北二环高速公路东西走向,京珠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南北贯穿,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本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本村辖12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人口2390人,其中农业人口560人;外来人口300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559万元,人均纯收入10022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300万元,主要用于修建村内道路。

白山村

白山村地处镇东部,位于太兴公路两侧,东与八斗村相隔,西与和龙、北与头陂相连,是一个山多耕地少的村庄。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亩,全村有8个经济社,村常住人口2055人,其中农业人口1230人;外来人口360人。全村共引进了7家企业。2005年村可支配的年收入约75万元,经济社可支配的年收入约85万元。人均纯收入7865元。2005年,在区、镇的大力支持下,投资了500多万元对乐百氏门口至庙仔坪河段长700米一河两岸工程进行了整治。

穗丰村

穗丰村位于镇东部,帽峰山南部,东连兴丰村,南与罗岗区接壤,太兴公路东西走向贯穿全村。全村总面积31470亩,其中耕地面积1298亩。辖31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4626人,其中农业人口2368人;外来人口480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111万元,人均纯收入7553人。全年投入公益事业491万元,其中280多万元用于改水;100万元用于修建小学、治安亭等;70万元用于修建村级公园;11万元用于扶贫助困。

兴丰村

兴丰村位于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17公里,是最边远的一个山区村,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6亩,山林面积8000多亩,共9个经济社,总人口1613人,其中农业人口850人;外来人口87人。全年经济总收入875万元,人均收入6069元。近几年来,先后投资了550万元修建了兴丰小学;投资了70万元用于村卫生站的建设;投资400万元用于改水工程和用电增容,改善村民饮用水质和用电问题;投资450万元建设了两条全长2.7公里、宽7米的村级水泥路。

永兴村

永兴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7亩,辖19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6503人,其中农业人口4937人,外来人口25000人。2005年村可支配的年收入约656万元,经济社可支配的年收入约2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633元。该村以"整洁村容,美化家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三建"(建停车场、运动场、公园)工作。目前、已建好停车场一个(占地2亩)、运动、停车一体化公园二个(其中瑚琏公园占地15亩,投资近150万元人民币、永兴公园占地30亩,投资近450万元人民币)。

夏良村

夏良村坐落在106国道(旧广花路)龙归墟东侧,辖16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200亩。本地户籍人口5300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人;外来人口约6000人。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75亿元,人均收入约8761元。该村华侨有2000多人,分布在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来,先后投入资金650万元建设了幼儿园、学校运动场、体育室、教学新大楼、室内运动场等等;投入了340万元建设了卫生所。

南村

南村坐落在106国道(旧广花路)龙归段西侧,地处墟市结合部。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亩,辖14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4800人,其中农业人口3300人;外来人口8000人。旅居国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5700人。全年总收入5945万元,村民的人平收入14294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150万元。

南岭村

南岭村坐落在106国道龙归路段西侧,北与南村接壤,南与均禾街长红村、新科村毗邻。全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7亩,辖12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125人;外来人口3000人。旅居国外的华侨及港澳同胞约1500人。2005年村经济联合社总收入258万元,同比增长20%;社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19万元,同比增长15%。人均纯收入8311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文娱活动中心、修建了道路、公园、水渠等。

柏塘村

柏塘村位于镇的西北边,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0亩,辖10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2540人,其中农业人口1943人;外来人口1100人。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114万元,社级集体经济收入27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

北村

北村位于太和镇西北边,106国道(旧广花路)、市二环路、北二环高速公路在村边相交,交通方便。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辖7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1898人,其中农业人口1532人;外来人口1700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341万元,人均纯收入8347元。村内有化妆品厂、金属制品加工厂、制衣、制鞋业、皮具加工、玻璃器皿加工、化工、木制工艺等各类厂企近50间,民办小学2所。

园夏村

园夏村位于太和镇西边,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辖6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1592人,其中农业人口1123人;外来人口5000人。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54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1万元,工业收入310万元,其他收入922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5387元。旅居国外的华侨及港澳同胞约1000人。投资2000多万元,新安装变压器3台共1800千瓦,铺设工业区道路5000米、修建排水沟4000米。近年来共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环村水泥大道2000多米、公园一个、公厕3个。

和珊社区居民委员会

和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6月,居委会办公地址位于城镇中心地带,东北面与谢家庄村交界,南面与米龙村交界,西面和营溪村、田心村交界,管辖范围约3.8平方公里,包括丰泰小区、如意新村、珊景新村、云东小区、镇第一工业区等镇中心区域。有常住人口30000多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110人,外来人口约27900人。

龙归社区居民委员会

龙归社区位于106国道边,与夏良村、南村村相邻,面积0.28平方公里,常住户231户,常住(龙归墟户籍)人口835人,外来人口252人。国外华侨118人,港澳同胞50人。

5 广东清新县太和镇

太和镇是清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毗邻清远市区,下辖11个村委会,131条自然村,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6.9万,流动人口约7万。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9.6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工业总产值41.7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83亿元,三大产业之比是2.3﹕84﹕13.7;工商税收入库收入2019.62万元;镇级财政收入1042.0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29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96元。

太和镇自然景观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远近闻名的太和古洞风景区、明霞洞生态旅游度假区、玄真漂流旅游度假区、五星漂流度假区、飞水塔等旅游胜地。

太和镇具备良好的交通、能源、通信条件。广清高速公路直达太和、107国道南北走向,清四、回径公路东西走向。距广州国际机场40公里,构成一纵二横的立体公路网络。水路有北江航道与珠江水系相通,货轮可直达广州及港澳地区;水电供应充足,建有两个11万伏变电站和一个22万伏变电站、优质自来水厂;实现了现代化通讯服务体系。城市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机构齐备。

太和镇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飞水工业区”和“太和工业区”。飞水工业区地处北江河畔,清四公路横贯东西,总规划面积3000多亩,目前落户飞水工业区的项目有森叶纸品有限公司、顺景纺织有限公司、精诚辉电子厂、恒大织造有限公司,鑫豪铝材厂、顺景染织厂、江丰饲料厂、鸿基染织厂、东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太和工业区规划在县城黄坑、乐园、周田一带。近几年,市、县、镇三级共同努力,开发太和工业区,目前基本形成以制造业、加工业为主的工业链带,主要的龙头企业有华美洁具有限公司(美国)、忠华棉纺厂、联统摩托车制造公司、广硕鞋厂、大中塑料制品公司等,也是县城的重点工业区。

近几年,太和镇充分发挥人缘、地缘和区域优势,以优质、优效的服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优惠的投资条件,抢抓机遇,强化服务,不断吸引外商前来兴办工企业,先后引进上规模的项目有40多个。

太和镇土地肥沃,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广东温氏集团、井塘水产养殖场、广东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根本农业科技扶贫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太和。

城镇环境方面: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市进一步优美,布局进一步合理,功能进一步齐全。镇区规划面积为29平方公里,镇内的主干道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绿化覆盖率为3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7平方米。另外美林小区、清新生态园、金色家园、御峰花园、骏豪城、尚山等商住小区的掘起,极大地提高了城镇的品位。

教育工作方面:太和镇现有镇属初中一间,公办小学6间,中心幼儿园一间。其中回澜中学、中心小学是市一级学校;乐园小学、陈广纪念小学是县一级学校;中心幼儿园为县一级幼儿园。在校中小学生10773人,在职教职工450人。2008年太和镇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镇。

计划生育方面: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任务,不断深化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把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到村,促进“两无”活动开展。2008年全镇出生人口801人,共落实有效“四术”951例,其中人流引产87例、结扎205例(其中纯二女结扎35例)、上环658例,查环查孕率达95%,出生率为12.66‰,自增率为8.33‰,计划生育率为91. 16%。全面完成了县下达的人口与计生三大指标任务。

扶贫工作方面: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工作精神,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扶贫方案,将县、镇机关干部挂靠到各贫困户,结成对子,了解其贫困原因,通过扶持贫困户子女参加技术培训就业、争取学校支持减免子女食宿费用等形式,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其制定发展经济规划,帮助他们脱贫。

安全生产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了各时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整治,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有效地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的工作目标,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6 江西南丰县太和镇

太和镇为一地名,在我国辽宁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等多地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中文名称:太和镇

外文名称:(Tàihé Zhèn)

行政区类别: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地区

电话区号:020

邮政区码:510540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广州市白云区中部

面积:155.37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12.05万人

方言:客家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帽峰山

车牌代码:粤A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南丰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镇域面积198.7平方公里,总户5600户,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73人;党员有628名,其中机关党员157名,农村党员471名;机关干部有70人,在职干部51人,行政干部23人,事业干部28人,退休干部19人;村干部有44人。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面积33258亩,林地面积88000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

2006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149.2万元,比2004年增长14%,其中农业总产值89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42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4:3.6:1。财政收入完成139.15万元,同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0元,比上年增加874元,增长30.5%。

镇内地下资源丰富,有瓷土、稀土、石英石、铁砂、砂金等矿藏,其中瓷土、稀土、铁砂最为丰富。主要工业产品有铁、聚合板、活性碳、优质大米及米系列产品。

镇内主导产业有水稻、南丰蜜桔、甲鱼(乌龟)、禽畜、白莲、黄花梨、黑木耳、木竹等,其中南丰蜜桔种植达3万余亩,产量500万公斤,甲鱼(乌龟)放养面积1500亩,年产蛋600万枚,年出栏生猪2万头,家禽出笼105万羽,耕地面积占全县六分之一,水稻产量占全县的五分之一。

1998年—2003年太和镇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镇党校连续三届被省委宣传部、省组织部、省纪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党建、综治等其它各项工作台分别获市、县表彰。2005年6月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乡镇。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

太和镇地处江西省南丰县的东南部,南建公路横穿而过,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31个村民小组,147个自然村,总人口2.3万人。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3258亩,占全县六分之一,林地面积88000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镇内地下资源丰富,有瓷土、稀土、石英石、铁砂、砂金等矿藏,其中瓷土、稀土、铁砂最为丰富。主要工业产品有铁、聚合板、活性碳、优质大米及米系列产品。镇内主导产业有水稻、南丰蜜桔、甲鱼(乌龟)、禽畜、白莲、黄花梨、黑木耳、木竹等。

1998年—2003年太和镇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镇党校连续三届被省委宣传部、省组织部、省纪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党建、综治等其它各项工作分别获市、县表彰,2005年6月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乡镇,2006年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先进乡镇。

7 辽宁黑山县太和镇

基本概况

太和镇位于锦州市黑山县城北,镇政府所在地与县城相距十三公里,北与芳山镇、薛屯乡相邻,东与102国道边的胡家镇接壤,西与八道壕相连,南与黑山镇、镇安乡相接。1953年成立农业初级合作社;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归四区(八道壕)和一区(大白台子)管辖。1961年成立太和人民公社: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太和公社改称太和乡;1997年太和乡撤乡建镇;2002年1月县乡机构改革,胜利乡与太和镇合并。

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全镇有17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总人口为26418口人,农业人口有25908口人,7898户,汉族占98%,满族等少数民族占2%。2003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2‰,人口出生率6.22‰,计划生育率100%。

地域特征:多属丘陵,半丘陵,以山坡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大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气温高,湿度大。秋季凉爽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气候干燥。一般无霜期在155天左右。境内主要河流有东沙河、羊肠河,中型水库一座,年平均降水量为350毫米。在农业方面,丘陵地区较多,根据气候的特点,适宜种高粱、大豆、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后,花生种植面积占四分之三。镇内果园150个,年产量800吨,主要品种锦丰梨、苹果梨,己被辽宁省注册为名优品牌。牛、羊、猪、鸡饲养量较大,可供改良和加工食用,出口创汇。

交通十分便利,公路有小小线、太胡线、黑白线、黑芳线、太芳线、纵横交错,贯穿而过,村屯道路四通八达,大郑线铁路、黑山火车站距该镇较近,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快捷方便。

镇内设有电信、邮政、电力等部门。电话装机6036门,有线电视形成网络,现己安装1000余户。到2007年,覆盖面可达百分之百。部分家庭己电脑上网。农村电网改造己完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镇内建塔四座,保证了用户信息的畅通。

经济发展

2003年末全镇社会总产值为57083万元,工业总产值22573万元,农业总产值为22018万元,财政税收、—般预算收入为1,287,500元,实际完成2,102,200元,全口径完成2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580元,与1994年相比增加2231元,增长165%。

目前太和镇有民营企业28家,集体企业4家,销售产值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有胜利暖气片铸造有限公司、连友玄武岩联合加工厂、太安屠宰加工厂、丰华纸业有限公司、秦皇岛总厂黑山化工分厂。500万元以上的有太和煤矿600万元、膨润土二矿5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有国宾土矿、尖山子土矿、金城玄武岩加工厂。这些企业为太和镇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占据了镇本级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2007年,发展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家,1000万元以上2家。

太和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锦州市文物考察队证实,镇西北龙湾村发现“春秋战国”的瓷器,小榆村史家油房发现汉墓,大菸村有辽金时代古井一口,一丈有余,至现在水清甘甜,该村常庆军在西山劳动时发现“石斧”一把,属新石器时代,自强村北山发现“红山文化”挖掘出大量的古币、陶器,大白台子村的边壕和风火台是古代战争留下的重要遗址,也是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这些充分证明在远古时期和近代,太和地区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重要地域。也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

8 重庆合川区太和镇

太和镇地处重庆合川西北部,位于铜梁、潼南、合川三地交界处,距合川主城区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56.7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8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个社区,全镇人口8.6万人,场镇人口3.9万人。

区位优势明显:该镇是合川区规划的三个小城市之一,被评为全国重点镇、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茧工程重点镇、重庆市“百强工程镇”、重庆市45个中心、商贸示范镇之一。镇域交通发达,涪江流经全镇,上到潼南,下至合川,通航40公里;合川至潼南的柏油公路穿镇而过,镇内公路纵横,通畅宽阔;遂渝铁路横贯境内20余公里,并设立二级火车站;新落成的富金坝电站气势磅礴。城区内两个大型综合市场,是周边10余个镇的物资聚集地和商贸中心。

工业实力较强:镇内有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六厂、重庆飞天丝绸有限公司、太和丝绸有限公司、涪江印刷厂等龙头企业。拥有上万绪自动缫生产能力,丝织机300余台,年产生丝1000余吨,丝织品300万米,从业人员5000余人。重啤股份公司年产啤酒5万吨。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898万元,工业总产值7.8亿元,税费入库29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0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9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辖区内有合川区太和急救中心,1所高完中,5所小学,师生员工1.2万余人;场镇中心有近万平方米的张森楷绿化广场。

农业资源发达:拥有蚕桑、蔬菜、林业、水果四大支柱产业。该镇有蚕桑基地村16个,有重庆市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村4个,蔬菜畅销全国各地;原佛盐镇成林面积达36.72平方公里;镇内盛产黄桃、国安蜜柚、甘蔗远近闻名,供不应求。

旅游资源丰富:富金坝电站落成后,水位上升近10米,库区水面宽阔,盐溪支河宽30余米,长10余里,蜿蜒盘旋,两岸青山作伴,绿树红花相映,河岸金碧辉煌,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佛教圣地——观音寺庙;闻名遐迩的马门溪恐龙发掘地,文化底蕴厚重的“四川蚕业公社”遗址,构成一条蜿蜒曲折的涪江画廊。

9 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鄂州市南方,与金牛镇相邻,位于鄂州与大冶市的交界点。境内西南边是湖北省淡水资源最大天然湖泊----梁子湖。梁子湖区人民政府就驻在太和镇马龙村,因此太和成为了梁子湖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太和镇镇政府驻太和街,人口17万余人,面积8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太和、伯浩、花黄、花贺、柯畈、谢埠、金坜、农科、谢培、新城、马龙、朝英、子坛、新建、新屋、邱山、陈太、上洪、胡进、狮子口、东边朱、牛石。 境内有马龙口、狮子口两座水库,景点有长兴寺、清峰寺等。太和矿产资源和各种水产资料丰富,是膨润土和红尾鱼、莲藕的产地。

太和镇的教育机构有太和希望小学、太和中学、谢埠中学,此外还有梁子湖高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青峰山旁)。太和镇属于丘陵地带,多山,但海拔不高(150m左右)。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但消费行业比较盛行。购物以当地著名的“太和街”为轴,但早晨最繁华的地方要属菜市场前的街道,被称为“黄金地段”,当然地价肯定不菲。

太和镇交通比较发达,有直达鄂州城区、武汉等地的客车。太和镇的服饰类消费品市场发达,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太和的绿化率较高,空气新鲜,是生活和休养的良好之地。

太和镇:着力打造鄂州南部特色重镇

太和镇名片:鄂州生态农业大镇,文化旅游名镇,商贸物流强镇,湖北非金属加工重镇,农民打工经济旺镇。

太和十大品牌:九狮香茗;谢埠千张;莲花太空莲;太和(泰和)牌绿色食品;梦天湖有机蔬菜;HT-01高效活性白土;JH-01高效颗粒白土;聚合双酸铝铁(净化剂);高效净化剂;凡文服饰

现代农业成型 太和镇按照“沿山种林果、沿路兴花菜、沿湖养鱼猪”的发展战略,以园区化为推进,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围绕优质稻、蔬菜、苗木花卉、甜西瓜、甜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稳步推进农业支柱产业园区化进程。农业六大产业形成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先后规划启动了新建农科万亩优质稻种植园区、花黄花贺万亩花卉园区、上洪陈太邱山万亩林果生态园区、谢埠金坜万亩特色农业园区、柯畈朝英万亩蔬菜种植园区、子坛新陈万亩水产养殖园区等六大农业产业园,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

生态旅游加速

太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镇党委、政府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入手,大思路、大手笔、大投入建设“大旅游”框架,将镇域历史、文化、人文和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旅游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2006年以来,对沿湖、沿路、沿山区域进行了规划设计,突出生态游、农家乐、休闲游、民俗文化游、红色旅游五个重点,着手建设青峰山生态风景区、狮子群山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景区、红色旅游景区和梁子湖湿地公园景区,环太和大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生态工业雄起

太和镇坚持以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全镇发展了以启迪矿业、湖北清源净水、方达矿业为龙头的规模以上非金属加工企业8家,工业增加值以每年18.1%的速度递增,2010年达到1.62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9.1%。生态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每年以2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提升,到2010年达到27.05%。如今,太和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非金属深加工基地。

城镇经济崛起

十一五期间,太和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面积由5年前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5.6平方公里,街道由5年前的6条增加到现在的18条,新建居民住宅小区12个,城镇人口由5年前的0.6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2万人。结合文明城镇创建,对城区临街住房和营业门面用房的风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装潢”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全镇城区街道路面都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益设施齐全完备。城镇路通、水通、电通、互联网通,实现了4个100%。新建了新城和星升两个生活服务区,引进“中商平价”等3个物流公司进驻太和,各类服务商家达2500多户,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4亿元,外贸出口交易额1000万元。

生态家园更美

十一五期间,太和镇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村庄硬化道路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村级办公场所新建”、“农民健身”、“农家书屋”等系列工程,共修筑连村路123.8公里,为21个村硬化了村内主道路,为21个村安上了自来水,建成沼气示范村10个,建设沼气池500多个,新建村级办公场所22个,为21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都配备了健身器材,为22个村建了“农家书屋”, 共藏书66000多册,每个村都建有文化中心户,还建起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太和农村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群众共享阳光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太和镇切实有效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筛选低保户432户,831人,投资14万多元为低保户改造危房;镇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金、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积极开展人口与计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创办计生协会,建立计生服务室,计生率保持在96%以上;整合教育资源,教学条件逐步优化,全镇合并6所村小学,建起了3所寄宿制学校;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太和中心医院门诊大楼,16个村的医疗卫室已重建竣工,“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构筑和谐基础

太和镇实行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成立了五个综治工作站,大力开展了“大宣传、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活动,强化治安防范的有效网络;狠抓信访工作,成立了“太和镇调解中心”,加大了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力度,使一些多年的积案、老案、死案得到了解决;狠抓治安防控,派出所成立了监控中心,在主要路段和部位安装了闭路监控设施,有效扼制了全镇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太和镇,“生态立镇、科学发展”的旋律雄浑激扬;太和镇,城乡一体化的脚步虎步龙骧!太和人,走向新辉煌的步伐豪迈奔放!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挥就神来之笔,泼墨“生态农业大镇、文化旅游名镇、非金属加工强镇、商贸繁荣富镇、打工经济旺镇”的绚丽彩虹,在奔向更加和谐稳定、更加繁荣昌盛的鄂州南部生态特色重镇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10 湖南桂阳县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桂阳县南部,俗称“南乡”,距县城仅12公里,厦蓉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互通口,省道S214线贯穿全镇南北,辖砂坪、地界、神下、社元、潭沙、珠塘、汪塘等7个村和太和居委会,135个村,总面积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32亩。2003年年末总人口22628人,人口出生率10.66‰,自然增长率10‰。 太和镇按照“项目兴镇、工业强镇、市政美镇、商贸活镇”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一一三三”工程,即突出发展主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着力抓好计生、综治和财政工体,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重镇,努力把太和建设成为全县强镇,全市名镇,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跃式发展。

经济实力增强。以石墨加工为主体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新上石墨加工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建成小水电站4个,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4478万元,农业总产值378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2805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376.6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0元。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全县乡镇率先实施了完整的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省道214线镇区段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改造,引资800万元启动了长1.2公里的环镇路工程。农业产业化迈出重要步伐,太和辣业公司销售收入突破400万元,带动全镇农民近千户,骑田岭优质花卉苗木基地为湘南之最。

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内有小学、中心完小各1所,村级小学8所,在校中小学生2814人,教职员工179人,中心完小被评为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全镇有村医疗所25个,医务人员57名。先后接待了国家卫生部、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厅等单位检查考察。承办了全县“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现场会,全县项目建设现场会和2004年桂阳县元旦文艺调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