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罕白 |
释义 | 阿罕白,中国达斡尔族民间舞。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种载歌载舞的女子自娱性集体舞。一般先由对舞开始,两人问答对唱,双手不停地左右摇摆,脚下踏出音乐节奏。歌唱结束后,舞蹈节奏加快,人们不断加入并伴以呼叫,情绪越来越热烈。跳至高潮处,两脚互相磕碰,横移跳跃,两臂即兴挥舞。整个舞蹈表现了达斡尔妇女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精神。 简介阿罕白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布特哈旗、莫力达瓦旗、鄂伦春自治旗等地区,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女子自娱性集体舞。 特征这种舞蹈一般先由对舞开始,两人问答对唱,以歌为主,动作为辅,双手不停地左右摆动,脚步随着歌声节奏而动。歌唱结束后,舞蹈速度由慢转快,出现欢快的节奏,舞者也随着增多,并伴以"扎嘿、扎嘿"和"达狠达"的呼声,边歌边舞,一唱一和。跳至高潮时,两脚左右相碰,横移跳动,情绪激烈,动作即兴变化。阿罕白的动作中有表现战斗的,舞者一只手插腰,一只手举拳相互追逐;也有表现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如洗脸、照镜子、扎腰带、挑水、打柴以及狩猎、骑马等。伴唱歌词的内容大多为歌颂生活、爱情、理想,也有的带有讽刺诙谐的色彩。整个舞蹈表现了达斡尔族妇女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自由的精神。 舞蹈形式“鲁日格勒”又称“罕伯”或“阿罕白”舞,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舞蹈的形式为载歌载舞,多人或6人、4人、2人(以场地而定)分三段进行。首先以歌为主,舞为辅,可齐唱、对唱、一问一答即兴填词。音乐婉转动听,歌词内容丰富。动作简单,舞者成圈或2人相对,双手在身侧随着音乐节奏上下轻轻压腕或携手前后自然悠动,步法为滑跺步与滑拖步,然后对舞,舞姿变化多端,大多动作反映达斡尔族人民勤劳朴素的生活,有捡豆角、挑水、洗脸、梳头发等20几种姿势,其中很重要部分是模拟飞禽走兽的动作。以前后交替的呼号为节拍,呼号有30余个。全舞的高潮部分,带有竞赛性质,舞者举拳挥向对方后脑勺的空中,两人似以拳相击互不相让,在不分胜负时第三人加入劝解,三人在横8字图形中追随着,直到有一方没有跟上动作与呼号的变化时为输,就此结束全舞。 该民间舞蹈一直流传至今,是群众自娱性较强的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大多数自发组织在家庭跳,节日闲暇时集体组织跳。开始只是妇女跳,发展到后来男女老少一起跳。动作简单自然,不重复,随着音乐节拍,不曾跳的人也可下场,一学便会。1987年以来,莫旗文化馆在此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创编出民间集体舞6套,有固定的音乐曲调、节奏和动作。通过广泛的普及与辅导活动,不仅该旗城乡职工、干部、普通群众常跳,临近城乡也派人学习,扩大了普及范围。 所属民族达斡尔族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由于居住分散,达斡尔语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但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别不大,可以互相通话。阿罕白 达斡尔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明末清初,沙俄南侵,是达斡尔人首先打响了抗俄的第一枪。 典型食品有: ①燕麦炒米、面。达斡尔族野外劳动中常用的食品; ②“瓦特”和“希日格乐”。达斡尔族的两种糕点食品,常用于节日、订婚喜事和葬礼时招待宾客和乡亲; ③“拉里”。牛奶熬的稠粥,用稗子米或荞麦脐子加鲜奶或酸奶熬成,拌黄油和白糖食用。食用时,需请亲戚邻里前来品尝,以示亲邻和睦,牛畜兴旺。 民歌达斡尔人曾信奉萨满教,“雅德根”是萨满教的巫师,“伊若”是他在祭祀活动中所唱的歌。在宗教仪式活动中,雅德根领唱祷词,众人帮唱衬词,在音乐上别具一格。 达斡尔族人民居处分散,因此各地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如莫力达瓦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民歌音调淳朴憨厚,保存着古老的达斡尔族音乐风格的特点。而位于松嫩平原的齐齐哈尔周围地区的达斡尔族民歌,则受汉族音乐影响较多,曲调细腻委婉,歌唱性强。 达斡尔族民歌基本上使用五声音阶的宫、羽、商、徵4种调式。大都短小精悍,句逗分明,结构方整,多以4句为一段,两句构成的民歌常重复下句,重复句中多用衬词。演唱时普遍习用慢颤音。特别是在乐句末尾的长音上,颤音由慢起而不断加快,曲调的收束常用下滑音。 达斡尔族常用的民间乐器有口弦、抓鼓、腰铃,也使用四胡、三弦等乐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达斡尔族音乐在创作上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达斡尔歌曲集《映山红花满山坡》(1978)。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达斡尔民歌选》(1981)。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傲蕾·一兰》的音乐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编演的同名歌剧,都是在达斡尔族民歌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演奏家特木其勒、著名民间歌手何德志等人的演奏、演唱以朴实自然、民族特色浓郁而著称。 原始舞蹈形式的遗存中国原始舞蹈遗存中有狩猎、游牧、战争及爱情等内容,表演中有原始性模拟动作,队形简单,全村落参加表演,无音乐伴奏,以人声呼喊歌唱或敲击竹木为节奏,舞者合着呼喊、歌声、音响跳舞。如达斡尔族“鲁日格勒”,鄂温克族的“跳虎”,纳西族的“哦热热”,土家族“毛谷斯”等。羌族的“铠甲舞”,景颇族的“刀舞”“盾牌舞”,则属于远古战争舞蹈的遗存。这些原始舞蹈形式经加工升华,融入现代生活感情,接受现代文化影响,提高表演水平,成为了民族风格浓郁的现代舞台节目。如《阿罕白》 《铠甲舞》 《出征舞》 《摆手舞》包括《毛谷斯舞》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