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刘溢 |
释义 | 苏刘溢,生于2000年泰安,8岁时就是高中生了。人称泰安“小神童”。10岁参加高考。玩电脑堪比专家、基于开源linux操作系统定制了一套自己的个性可视化界面,并用来运行编程软件、QQ、Office、火狐等程序。南科大录取的首批46名学生之一。2011年7月6日,对于苏刘溢退学传闻,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苏刘溢是回家调整。 中文名:苏刘溢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泰安 出生日期:2000 神童由来苏刘溢自称,自己8岁时,就在Windows帮助文件下了解了批处理文件的编写,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渐渐学会了C语言、BASIC、Pascal、PHP(HypertextPreprocessor)、JAVA、 ASP(ActiveServerPage)等语言的基本语法。 2008年,苏刘溢基于开源linux操作系统定制了一套自己的个性可视化界面,并用来运行编程软件、QQ、Office、火狐等程序。 成长历程2008年10月的高中校园里晃动着一个小小的身影,129cm。129cm的身高是因为——他只有8岁。 也许很难想象,这个8岁的小男孩可以和物理老师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许很难想象,他在7岁时就已经读完初中课程,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希望英语大赛泰安赛区一等奖、“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铜奖,给老师修电脑编课件……做到这一切的,正是山东泰安的小神童苏刘溢。小神童苏刘溢7岁上初中 8岁升高中 2007年,小溢的父母希望他一入学就上五年级,开始很多学校都不同意接收,最终三里小学同意让小溢来试读,结果这段小学生涯只持续了两天半。7岁的孩子进入5年级,足以让所有同学觉得新奇,玩耍中小溢摔倒把手跌破了,爸爸妈妈心疼不已,老师也说,小溢的功课都已经掌握,家长可以考虑让他直接升初中。 7岁,很多小学都不接收,直接上初中能行吗?当刘妈妈找到博文中学校长王冲时,这个顾虑被打消了。学校组织老师对苏刘溢进行了测试,后来成为他班主任的数学老师封香,提问他一道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立体几何题目,小溢像回答其他问题一样对答如流,校长又让他念一段生僻的古文,小溢也念得有模有样,这个7岁的孩子让所有在场的人惊叹了。入学后的第二天,王校长在校园里碰到小溢,即兴考他一道题目: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小溢不假思索答道:5050。并且详细解释了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告诉校长这个问题可以用等差数列的原理解答。而等差数列这个知识点是高中数学教材上才会出现的内容。 小溢在博文的试读期是三个月,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校就为他办理了入学的所有手续,成为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正式学生,在“博文杯”三科竞赛中,苏刘溢在全年级300多人中考了第一名。后来,学校根据苏刘溢的特殊情况,决定成立专家小组,挑选老师为小溢单独授课,并专门建立档案,记录他的每一步成长和成绩。小溢也不负众望,一年内结束了初中全部课程,老师们也认为他达到了可以毕业的知识水平。 经过推荐,2008年9月苏刘溢进入二中试读,开学不久就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了学分认定考试,在单科总分100分的情况下,小溢物理96分,数学88分,生物95分,其他几门课成绩也都很不错。考虑到他年龄小、比较好动和接受知识速度快等特点,在经过短期跟班学习之后,学校专门安排老师为小溢单独授课,经过与家长沟通,把课程设计定为1年半左右,班主任刘芳也告诉记者,苏刘溢完全有能力掌握高中知识。 破格录取成才先要成“人”不可拔苗助长 以苏刘溢眼下所表现出的能力,已然超越了同年龄段的许多人。但从现实角度考虑,破格录取,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提前进入大学,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犹记得钱老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分数论成败,怕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多年前的少年班以其标志性人物的出家而宣告失败。早已说明单纯的注重培养神童的知识储备,不仅造不出杰出人才,甚至连“人”也很难培育出来。 撇开这些不谈,即使是苏刘溢真的破格录取了。我们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泯然众人也”?钱老早已经点出眼下大学的要害——没有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我们不由得想问,无法摆脱行政化宿命的大学,目前连眼下学生之梦想都无暇顾及,谁来保证10岁小神童的成长,保证他不会成为下一个仲永,下一个宁珀?况且单凭其分数的超常而进行破格录取,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像是一个精致的商业宣传?诚然,在苏刘溢之前,确实有不少偏才怪才被破格录取,然而无论是蒋方舟还是潘立群,他们所凭借的都不是高考分数本身。以高考分数的超常而破格录取本就是对公众期盼素质教育的嘲弄。因此,我想说,在我们的大学仍然充斥着商业化气息,我们的教育仍然行走在应试的道路上,破格录取“高分”英雄,实在是公众与他个人无法承担之重。由衷地希望,10岁小神童能够拥有一个美好而健康的童年。以我之见,成才成大师都是次要的,而成长为一个人性化的“人”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当首先考虑和共同期许的。 如何培养对于天才少年的培养教育,从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出发,“最合适他的反而是最好的”,“因材施教”才是对人才的真正呵护。笔者不是否认山大的教学水平,但对于山大能否真正担当得起对一名10岁“神童”的大学教育能力,却心存怀疑。培养“低龄大学生”,是需要修订修改适合于普通人群的教育方案的,也必须对特招进来的人才配置特殊性的教学人才,甚至还包括一些专门针对“神童”学生的教育规划、目标设计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无从得到山大究竟为接纳“小神童”拟准备了那些前期工作,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上述准备工作未必充分。 特招天才少年进大学,国内部分院校走在了前列,中科大走得最远。迄今为止,招收少年班的经历已达31个年头,按理说经验可谓丰厚,也应该有了骄傲和自诩的资本。然而,少年班党总支书记杨义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声称:“对待早慧少年,国内外没有一套定型的成功模式,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当然,探索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足或失误。”已有三十余年经验,竟然还在一直探索,足以说明教育和引导“天才少年”任务之艰巨、教育难度之大、责任之重大。那么,山大作为仅有一次“特招”一名14岁考生的经历,将打算去“特招”一名才10岁的“神童”,从心理上和“硬件”上恐怕也难言充分。 适合人才成长的教育机制才是最好的教育机制,能不能给予“神童”学生一个最优良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不能靠“赌博”心态去蒙,作为教育学生的大学,更不能仅仅为了“面子”和名声去搞不太符合实际的“勉强特招”。如果山大已经具备了教育和引导好10岁小“神童”苏刘溢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不妨就大胆特招之,以成就一段“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间佳话,如果条件不太具备就千万别勉强。“勉强”的特招,也只会“误人子弟”。 错位竞争我们对神童一向崇拜,但历来只关心“神童”,却从不在意告别“童年”之后,这群人是否依旧“神奇”。 一个神童辈出的民族,固然可以自诩民智优良;一个神童得到明星般热捧的国度,诚然可说尊才惜才、不拘一格。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短视而焦躁的心态。若国民教育体系运作良好,各层次人才接连涌现。很难想象,所谓神童还有多少市场。时下,神童之论甚嚣尘上,恰反证了常态教育之失败。现实是,不仅大师无存,即便服务产经的高端人也极度匮乏。 有鉴于此,神童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宛若今日之神童,必是明日之良才。基于此逻辑,具备超常禀赋的儿童,理应得到破格深造机会。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尴尬现实——神童多是常态教育体制外的产物——苏刘溢概莫能外。那么,让体制之外培养的神童,回归体制之内是否明智?诚可三思!一条或可称成功的蹊径,最终通向一条已被证明失败的路口,难道不荒谬? 事实上,中国所谓神童普遍成色不够。非有惊天禀赋、耀眼成就,而只是徒有高考高分。甚至,有时连高分都不尽然。苏刘溢虽离一本线尚远,却无妨贴上“神童”之标签。拼的就是低龄!在固有语境中,“10岁与566分”的组合已然够格鼓吹。然而,这又有什么呢?无非是“错位竞争”的小小伎俩。 严格复试要论培养神童,中国科技大学从1978年就开办少年班,应该说有相当经验了。而学校对少年天才的学习、生活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只有在自然学习负荷下成长起来的“小大学生”,才有可能正常发展。 据悉,在“快乐的童年决定成功的大学生活”的信条下,每一个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习的学生,都要经过复试,以便判断孩子的童年时代是否属于自由发展。即便如此,也不能说该种天才培养模式就取得成功,按照该校领导所说,依旧在“探索阶段”。所以,山大如果有录取意向,必须进行严格复试,一起让“神童”拥有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活”。 录取南科大录取在2010年高考中,苏刘溢是高考最小的考生,566分成绩的他,没有选择其他大学,而是南下深圳参与了单独面试,走进了南科大。 虽然这个成绩距离山东省理科重点线还差14分,但这个只读了两天半小学、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复习一个月便参加高考的孩子,还是成为人们眼中的“传奇”。 国内多所高校曾向苏刘溢抛出橄榄枝,但他的家长看中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毅然带着孩子来深面试。由南科大创校校长朱清时本人和香港大学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发现,虽然苏刘溢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但数学天赋极高,想像力、记忆力、创造力远超同龄人。 闻名全国南科大高校教育探索之路、录取“神童”苏刘溢几乎成为深圳大学城,乃至整个中国的爆炸式新闻。伴随南科大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响当当的“南方科技大学”名字与“神童苏刘溢”在全国各大报纸头刊头条位置出现。苏刘溢已经成为南科大教育改革的一个“符号”,甚至是“代名词”。 入读南科大经过4年多的孕育筹备,南方科技大学终于获得“准生证”,并迎来了首批教改实验班的新生。3月1日,该校正式开学,并迎来了首批教改实验班的46名学生,其中就包括来自山东泰安的“神童”苏刘溢。 被这所大学录取的首批46名学生,分别来自全国十余个省份,其中女生14人。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是小有知名度的小神童,比如苏刘溢,这位全国最小的考生去年参加高考获得566分,第一个被南科大录取。 据了解,2007年9月,7岁的苏刘溢被泰山博文中学破格录取为初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在2008年暑假统考中,苏刘溢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并顺利进入泰安二中高一学习。其间,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希望英语大赛泰安赛区一等奖、“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铜奖;他还能给老师修电脑、编课件……2010年6月7日,年仅10岁的他参加当年高考。 另据介绍,因为该校办学目标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不求规模的庞大,今秋招生规模仍控制在150名。教改实验班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由学校安排统一的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以及教育部要求的其他课程,包括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计算机基础、政治等。从大三开始,再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来选择专业,每位学生都会依托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里完成他们的专业和研究。给这些学生上课的是从全球遴选出的一流师资,如中科院院士张景中、陈国良等。 南科大生活在管理中,南科大不仅为学生提供住宿,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导师等,也可能与学生们住在一起,共用餐厅、公寓等。首届学生在减免学费外,每人每年还将获得社会捐助的1万元生活补助。 “我很高兴,朱校长真好”、“高老师送给我一个2011年台历本,还能当笔”、“今天真是很高兴,咿呀咿呀呦”……“神童”苏刘溢在自己的QQ空间内,晒起了在南科大的生活。 苏刘溢的QQ空间是2010年12月14日开通的,他在空间内添加了很多内容。其中一条是:25日(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下午,我正在学习,突然发现一个人走到我跟前,抬头一看,竟然是朱校长。我都没发现,我学习真认真啊。我很高兴,朱校长真好,竟然能在百忙之中来关心我的学习情况。 “7日(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上午,几个教授来南科大,在五楼宴请宾客,老师们也邀请了我。西餐虽然不如西红柿炒鸡蛋好吃,但是也不错。我就成了唯一一个不谈话,但是却吃得很多的人……” 据苏刘溢的爸爸介绍,苏刘溢和母亲到达南科大以后,父子两人经常网上视频聊天。 2月28日下午,记者拨通了苏刘溢爸爸的电话。苏爸爸说,春节前,苏刘溢和妈妈回到泰安。在与父亲聊天中,苏刘溢一直在说南科大很好,自己对学校很满意,环境很好,老师对他也很关心。 一直关心苏刘溢的还有泰安二中的封老师,她是苏刘溢的高中老师。封老师告诉记者,半年来,她心里总感觉苏刘溢一个人在学校太孤单,没有同学,没有正常的上课、下课、休息。现在,教育部同意南科大招生,她为苏刘溢感到高兴,因为他有新同学了,“毕竟苏刘溢是去上大学的,而不是自学。”封老师表示,她相信苏刘溢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退学传闻前段时间南科大山东籍的一名学生退学闹得沸沸扬扬,这厢事件未平,另外一边,6日南科大邀请教授、学生及家长讨论学校发展规划的座谈会上,又少了一名学生的身影,他就是11岁来自山东泰安的小神童苏刘溢。对此,校长朱清时说,苏刘溢确实回家了,但绝不是退学。 神童上课不走寻常路3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终于正式开课,有个记者混进教室,去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淑贤给南科大学生上的第一讲。当时,在教学楼303室中,记者就发现和哥哥姐姐们上课时的认真劲不一样,年仅11岁的大一新生苏刘溢还是显示出了小孩子的好动。上课时,他不时地用笔在脑袋上摩擦静电,然后把笔放在隔壁的女生头发上,看她的头发直立起来,或者自娱自乐地用手弹小姐姐的头发。不过,任小神童怎么弄,人家就是“岿然不动”地听课,不理他。接着苏刘溢又开始玩手机,还不时把人家书包的伞抽出来又放回去。而他的眼镜,也被他取下来再戴回去,一副很难消停的样子。 南科大的学生(小仁)告诉记者:“有很多传闻说我们排斥苏刘溢,其实并没有,我们都是尽自己的努力去爱护和照顾他的。”但小仁也告诉记者,这个小朋友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诡异的行为,像爱走动,不专心,总是会做出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 几名学生都说,苏刘溢其实也和那名退学的学生一样,很少来上课,并也在前一段时间就不在学校了。学生反映说,苏刘溢都是在他自己的公寓里自学。大家普遍反映小朋友难融入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人排斥他。 特殊的孩子特殊对待对于小神童的离开,朱清时极力否认,苏刘溢不是退学,是暂时回家了。朱清时说,根据他的了解,苏刘溢确实在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上大课的时候,比较不适应。 “他才11岁,也没在小学和中学上过学,都是靠自学,确实是比较特殊的。”朱清时语重心长地说,不难看出他对小神童的疼爱。他说,苏刘溢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孩,他确实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有不太适应的地方,所以学校决定对他采取特殊的照顾和特殊的培养方式。 学校会固定派老师对他进行教学,并把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再继续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对于所有的孩子,特别是他,不能一刀切。”朱清时说,对于苏刘溢就是要用特殊的办法,目前,先让他回家调整一下,然后学校会针对他的情况,对他采取特殊的培养方案,会尊重他自学的方法,不能强制他。 退学澄清退还是留,对于被誉为“神童”的南科大学生苏刘溢及其家长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继一名山东籍学生退学之后,南科大的第一位学生苏刘溢最近也离开了学校。无论是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还是苏刘溢的家人都表示,苏刘溢还没有正式退学。只是对于未来,一切都是未知数。 南科大新闻办公室发言人蓝海老师已经看到了很多有关苏刘溢回家的报道,对此他觉得非常奇怪,“孩子只不过是想家了,回趟家,之前也好久没有和父亲团聚,就这么点事情而已。”蓝海觉得,不少人都把此事放大化了。而对于苏刘溢,蓝海告诉记者,学校采取了很多特殊、有益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尽最大的努力在培养他,更不会抛弃这个孩子。 虽然苏刘溢退学的言论被辟谣,但还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蓝海那里,记者感觉到,也许苏刘溢是南科大的第一个学生,还是个十一岁的可爱“小神童”,所以他对苏刘溢感情特别深。而当他面对社会上对苏刘溢的过分关注时,他又觉得非常不理解。据蓝海说,对于苏刘溢的培养,校方下了很大功夫。而且朱清时原本也在中科大,中科大又培养过很多优秀少年班学生,所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培养苏刘溢。“考虑到之前苏刘溢基本上都是自学,所以对他的管理也就相对更自由些。”但同时,蓝海也表示这并不等于对苏刘溢进行“放养”,“别看他小,这孩子自学能力很强,而且也很努力。你想想,一个十来岁大的孩子,谁能坐在那里半天,看一本有机化学?而且孩子的知识面也很广,很多时候连我们这些大人都觉得自愧不如。” 对于苏刘溢的教学,蓝海也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情况。“现在很多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都想要苏刘溢做自己的门生。”但考虑到苏刘溢年纪还小,目前包括他母亲在内都在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能给他的就是尽可能好的环境和机会,现在只要有知名教授来,都会给他机会和那些教授交流,培养他的兴趣,苏刘溢还小,可塑性强,这么做也是以便让他更好的选择发展方向。” 同时,蓝海也表示,目前媒体对于苏刘溢过度关注,甚至有点放大化了,其实对苏刘溢并没什么好处。蓝海觉得,苏刘溢才十一岁,虽然有母亲陪读,但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光是母亲的关爱,满足不了孩子对于亲情的需求,因而想家、想父亲、想亲友的情况下,回家也很正常。但当此事被扩大化后,肯定会影响到苏刘溢一家的正常生活。“我们想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 苏母:他在南科大上课不是很高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刘溢的妈妈刘欣欣不断强调,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以及老师们很器重苏刘溢,也对他很好。 “我们暂时离开,主要还是小孩不适应。”刘欣欣强调,苏刘溢的年龄太小,还不是很适应长达数小时的大学课堂,但她也指出,这不是因为苏刘溢不懂,反倒是因为他学得比较快,觉得老师教得比较浅,“只听了一下子就觉得无聊,想先离开。” 刘欣欣一直强调,这次离开并不意味着退学,只是回家调整调整,目前还和校方保持联系。虽然她一再表示主要的原因还是小孩无法适应。她说,因为年龄的差距,苏刘溢在课堂上有些举动并不为其他学生所理解,而她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孩子应该在快乐中学习。 “现在他觉得在南科大上课不是很高兴,如果他年龄稍大,我会要求他坚持下去。但现在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可能确实不适应这种模式。为了保持他学习的乐趣,我认为还是应该回来调整一下。”刘欣欣说。 中学老师:他的学习是跳跃式的 “苏刘溢这样的天才并不多得,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我们都有责任把他培养好。”封香是泰山博文中学的数学老师。2007年,学校领导带着一个小孩来到她面前,让她出几道题测试一下。结果出乎意料,这个不到10岁的小孩竟然连很多高中的知识都懂。于是,7岁的苏刘溢成为博文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 “我们这里的老师、学生跟他关系都非常好,把他当小弟弟看待。”封香说,苏刘溢有点调皮,还曾经做过恶作剧,有一次他提前下课,在门外把门锁住了,让全班同学哭笑不得。“教这样一个小孩,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的学习是跳跃式的。”封香说,为了让苏刘溢学得更好,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师团队。一年之后,苏刘溢就离开了博文中学,到泰安二中读高中了。 离职老教授: 心在流血 脸在流泪 昨日,一名曾参与南科大筹办,但目前已经离开南科大的老教授告诉记者,关于苏刘溢离开的事情,他很早就知道了,“最终听到他离开的时候,我的心在流血,脸在流泪。”这名教授自称一直与苏刘溢家长保持着联系,并说苏家从一开始就觉得学校教学方面有些不足,比如师资的变动等。 这名教授认为,“没有真正好的教授,你休想忽悠苏刘溢。对于他那样一个神童,你讲得不行,他十分钟都坐不住。” 该教授进一步尖锐指出,在南科大筹办初期,因为一些办学理念和具体做法的不同,导致一些教授的离开,很多工作没有很好开展,现在又以非常快的速度招聘人才,“很可能会使这支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找不到高质量的人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