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慈
释义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中文名:宋慈

别名:惠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建阳

出生日期:1186年

逝世日期:1249年

职业:医生,法医学家

主要成就:提点刑狱公事(提刑官)

代表作品:《洗冤集录》

朝代:南宋

职位

宋慈官居经略安抚使,据历史记载是三品以上官员,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生平

经受教育

宋慈 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居建阳。生于南宋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身在一个朝廷官吏家庭,父名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宋慈少年受业于同邑吴稚门下,吴稚是朱熹的弟子,因此,宋慈有机会与当时有名的学者交往。宋慈二十岁进太学。当时主持太学的真德秀是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发现宋慈的文章出自内心,流露有其感情,因此,对他十分器重。宋慈早年的师友,对于他学业的进步与后来的思想当有相当的影响。

职业

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乙科,朝廷派他去浙江鄞县任尉官(掌一县治安),因父丧而未赴任。

宋理宗宝广二年(1226年),宋慈出任江西信丰县主薄(典颁文书,办理事务),从此正式踏上了仕宦生涯。绍定一至三年,在郑性之幕下参与军事;迄招捕使陈韡檄同监军李华平定莲城七十二寨寇,宋慈参赞居多。

宋慈于绍定四年(1232年)陈韡奏其政绩,举为福建长汀知县(一县的行政长官),嘉熙元年(1237年)任邵武军通判(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嘉熙二年(1238年)调南剑州通判,嘉熙三年(1239年)任提点广东刑(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嘉熙四年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赣州知县。淳祐元年(1241年)知常州军事,淳祐七年任直秘阁提点湖南刑狱并兼大使行府参议官,次年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宋分天下为各路,等于现在的省份),皆司皋事。淳祐九年(1249年),拔直焕阅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之军事行政)。

任官

宋慈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也是「皆司皋事」,可见宋慈一生从事司法刑狱。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宋慈平反冤案无数,他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出自《洗冤集录》序),坚持「审之又审」,重视现场堪验,还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检妇人,无伤损处须看阴门,恐自此入刀于腹内」,如死者是富家女,把女尸抬到光明平稳处,「令众人见,以避嫌疑」。

去世

宋慈卒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御赐敕葬于淳祐十二年(1252年)。广州经略安抚使的任所,享年64岁。宋理宗亲自为其书写墓门,凭吊宋慈功绩卓著的一生。后来宋慈的墓地迁至福建建阳市崇雒乡昌茂村西北。

刘克庄在墓志铭中称他:「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这一期间,宋慈在处理狱讼中,特别重视现场勘验。他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于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法医学成就

成就

作者把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并对先秦以来历代官府刑狱检验的实际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因而此书一经问世就成为当时和后世刑狱官员的必备之书,几乎被“奉为金科玉律”,其权威性甚至超过封建朝廷颁布的有关法律。750多年来,此书先后被译成朝、日、法、英、荷、德、俄等多种文字。直到目前,许多国家仍在研究它。其影响非常深远,在中、外医药学史、法医学史、科技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其中贯穿着“不听陈言只听天”的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至今仍然熠熠闪光,值得发扬光大。著成《洗冤集录》(一说《洗冤录》)一书,是第一本法医学著作,现在,《洗冤集录》是法医的必读之书。

背景

当时程朱理学盛行。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时,程朱理学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不可争议的官方统治思想。其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被分别谥为“元公”、“纯公”、“正公”、“文公”,并从祀孔子庙,荣耀至极。可见此时理学影响之大。

个人影响

宋慈在法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唯物主义倾向。在其传世名著中非但没有空洞的理学唯心主义的说教,而且大力提倡求实求真精神。程朱理学认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而人心之体又体现了理或天理,“心之全体,湛然虚明,万理具足”,“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这就是说,心中什么理都有,无须外求。如按此行事,根本不要了解外界现实情况,只要苦思冥索就可以了。而宋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把朱熹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格物穷理”之说,变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不是向内心“穷理”,而是向实际求真。

?宋氏的求实求真精神还表现在对尸体的具体检验方面。检验尸体,即给死者诊断死因,技术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难于为活人诊病。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必须具备深厚的医药学基础,把握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儒者出身的宋慈,本无医药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为弥补这一不足,他一方面刻苦研读医药著作,把有关的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知识及诊察方法运用于检验死伤的实际;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前人的的经验,以防止“狱情之失”和“定验之误”。在多年的检验实践中,力求检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在此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仅从流传至今的《洗冤集录》一书来看,其中所载检验方法之多样、全面,其精确度之高,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也是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最精彩的内容。

精神

求真

作为朱熹的同乡和后学,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少年时受业于同邑人、“考亭(朱熹居住地,亦是其号)高第”吴稚。入太学后,又为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再传弟子真德秀所赏识,遂师事之。中进士后又多年为官。按照常情,这样的人一定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然而宋慈在法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唯物主义倾向。在其传世名著中非但没有空洞的理学唯心主义的说教,而且大力提倡求实求真精神。程朱理学认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而人心之体又体现了理或天理,“心之全体,湛然虚明,万理具足”,“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这就是说,心中什么理都有,无须外求。如按此行事,根本不要了解外界现实情况,只要苦思冥索就可以了。而宋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把朱熹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格物穷理”之说,变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不是向内心“穷理”,而是向实际求真。

态度

当时州县官府往往把人命关天的刑狱之事委之于没有实际经验的新入选的官员或武人,这些人易于受到欺蒙;加之其中有的人怕苦畏脏,又不对案情进行实地检验,或虽到案发地点,但“遥望而弗亲,掩鼻而不屑”,因而难免判断失误,以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冤狱丛生。

身为刑狱之官,宋慈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强烈反对。他在听讼理刑过程中,则以民命为重,实事求是。他说:“慈四叨臬寄(执法官),他无寸长,独于狱案,不敢萌一毫慢易心。”这一表白,确是他多年为刑狱之官认真态度的写照。他尤为重视对案情的实际检验,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曲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意思是说,“大辟”即杀头是最重的刑罚,这种刑罚则是由犯罪事实决定的,而犯罪事实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认定,所以检验的结果往往是生死攸关的。唯其如此,对待检验决不能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而必须认真负责,“务要从实”,一定要查出案件发生的真实情况,“贵在审之无失”。而要做到这一点,宋氏认为当检官员必须“亲临视”。无论案发于何处,也要“躬亲诣尸首地头”,“免致出脱重伤处”。否则,应以失职罪杖处之。即使案发于暑月,尸味难闻,臭不可近,当检官员也“须在专一,不可避臭恶”。

宋氏不泥师教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对待尸体的态度,特别是能否暴露和检验尸体的隐秘部分。按照理学“视、听、言、动非礼不为”、“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教条,在检验尸体之时,都要把隐秘部分遮盖起来,以免“妄思”、“妄动”之嫌。宋慈出于检验的实际需要,一反当时的伦理观念和具体做法,彻底打破尸体检验的禁区。他告诫当检官员:切不可令人遮蔽隐秘处,所有孔窍,都必须“细验”,看其中是否插入针、刀等致命的异物。并特意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应抬到“光明平稳处”。如果死者是富家使女,还要把尸体抬到大路上进行检验,“令众人见,一避嫌疑”。如此检验尸体,在当时的理学家即道学家看来,未免太“邪”了。但这对查清案情,防止相关人员利用这种伦理观念掩盖案件真相,是非常必要的。宋氏毅然服从实际,而将道学之气一扫而光,这是难能可贵的。只是由于宋氏出身于朱门,不便像同时期的陈亮、叶适等思想家那样,公开指名道姓地批判程朱的唯心主义。但他用自己的行为和科学著作提倡求实求真的唯物主义思想,此与陈、叶的批判,具有同样的积极意义。

求实

宋氏的求实求真精神还表现在对尸体的具体检验方面。检验尸体,即给死者诊断死因,技术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难于为活人诊病。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必须具备深厚的医药学基础,把握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儒者出身的宋慈,本无医药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为弥补这一不足,他一方面刻苦研读医药著作,把有关的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知识及诊察方法运用于检验死伤的实际;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前人的的经验,以防止“狱情之失”和“定验之误”。在多年的检验实践中,力求检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在此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仅从流传至今的《洗冤集录》一书来看,其中所载检验方法之多样、全面,其精确度之高,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也是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最精彩的内容。

在《洗冤集录》中,有一些检验方法虽属于经验范畴,但却与现代科学相吻合,令人惊叹。如用明油伞检验尸骨伤痕,就是一例:“验尸并骨伤损处,痕迹未现,用糟(酒糟)、醋泼罨尸首,于露天以新油绢或明油雨伞覆欲见处,迎日隔伞看,痕即现。若阴雨,以热炭隔照。此良法也”。“将红油伞遮尸骨验,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路,微荫;骨断处,其拉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若无血荫,纵有损折,乃死后痕。”如此检验尸骨伤损,与现代用紫外线照射一样,都是运用光学原理。只是宋慈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处于尚未自觉的状态,知其然而不知知其所以然。尸骨是不透明的物体,它对阳光是有选择地反射的。当光线通过明油伞或新油绢伞时,其中影响观察的部分光线被吸收了,所以容易看出伤痕。再如书中论述的救缢死法,与当代的人工呼吸法,几乎没有差别。还有用糟、醋、白梅、五倍子等药物拥罨洗盖伤痕,有防止外界感染、消除炎症、固定伤口的作用,也与现代科学原理一致,只是使用的药物不同而已。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作者运用和记载这些方法,目的在于查出真正的死伤原因,无不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著名著作《洗冤集录》

简介

宋慈在《洗冤集录》的序言中,一开头就提出写作此书的动机与目的:“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典,直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又说:“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宋慈辑撰此书,是为了“洗冤泽物”、“起死回生”。因此,宋慈对于狱案,反复强调要“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之心”。他再三教诫审案人员“不可辟臭恶”,“须是躬亲诣尸首地头”。深入现场调查,“须是多方体访,切不可凭信一二人口说”。检验时“务要从实”,同时尚需了解被害人生前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要充分掌握真凭实据。在当“经制日坏”的南宋末年,宋慈的这种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洗冤集录》对于法医学有多方面的贡献,现扼要介绍部分内容于下。宋慈对于验尸的方法,曾总结了一整套比较合理的措施。《洗冤集录》对于毒理学也有许多贡献,书中记载了各种毒物中毒症状,指出服毒者“未死前须吐出恶物,或泻下黑血,谷道肿突或大肠穿出”;死后“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书中附有许多切合实用的解毒方与急救法。

其他内容

宋慈在法医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采撷了前人著作如《内恕录》、《折狱龟鉴》等书中有关记载,参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当地民间流传的医药知识,于公元1247年编辑了5卷本《洗冤集录》一书(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室),用以指导狱事的检验。宋慈的《洗冤集录》可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医专著。 宋慈特别重视法医的检验工作,对一些重要问题,如暴力死与非暴力死;自杀与他杀;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和探讨,其中所述的大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且有不少符合现代法医学的原理。如对于生前溺死与死后推尸入水有科学鉴别。凡生前溺水尸体,手脚爪缝有沙泥,或者磕擦损伤,“尸面色微赤,口鼻内有泥水沫,肚内有水,腹肚微胀”。“若被人殴打杀死,推在水沟……肚皮不胀,口眼耳鼻无水沥流出,指爪缝并无沙泥,两手不拳缩,两脚底不皱白,却虚胀。身上有害致病损处,其痕黑色”。 《洗冤集录》还对于自缢、勒死、外物压塞口鼻死(均为机械性窒息)给予了出色的论述。如他说:外物压塞口鼻死者,眼开睛突,口鼻流清血水,满面血瘀赤黑色,大便失禁。《洗冤集录》对于生前死后刀刃的鉴别,对于梦死与梦尸的鉴别记载的也很明确。宋慈写道:“活人被刀刃杀伤死者,其被刃处皮肉紧缩,有血四畔”;若死后被肢解者,“皮肉如旧,血不灌瘀,被割处皮不紧缩,刃尽处无血流,其色白”。 除此而外,《洗冤集录》对于毒理学也有很多贡献,书中记载了各种毒物中毒的症状,及有关检验毒物的方法。还记载了用滴血法认定是否为直系亲的鉴定:“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此方法含有血清检验法的萌芽,无疑对后世的血清检验法提供了经验。

书籍相关

《洗冤集录》自13世纪问世以来,成为历代刑狱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前后沿用了六百多年。后世的著作基本上是以此书为蓝本加以订正、注释和增补,属于这类性质的书籍不下数十种之多。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国家律例馆曾组织人力修订《洗冤集录》,考证古书达数十种,定本为《律例馆校正洗冤录》,“钦颁”全国。

影响

后来,《洗冤集录》,流传到海外,1779年,法人将此书节译于巴黎的《中国历史艺术科学杂志》。1863年,荷兰人第吉烈氏(DE GRIJS)将此书译成荷兰文于巴达维亚出版。1908年,法人又从荷兰文转译成法文,德人又转译成德文。此外,《洗冤集录》还被译成朝、日、英、俄等国文字,可见此书在世界法医史上也赢得了一定的影响与地位。

相关影视作品

《阴阳鉴》

国产古装电视剧,出品时间约为上世纪八十年代

导演:杨子清

演员:刘志影 张毓军 李媛媛 张承好 张弘毅

编剧:王宏甲 连翔坚 陈漠波

出品:福建电视台海峡影视译制中心

根据长篇小说《神验》改编,展现世界法医学第一部学术着作《洗冤集录》的背景故事,将为您讲述八百年前宋慈这位世界法医学奠基人的一段传奇、一段神话。

在山河破碎、锦绣成灰的南朝乱世,宋慈,以一身勘验断狱的奇才和以民命为重的笃信,为尘世间揭开了一道道血腥秘密。宋慈,一位倦于宦海升沉的老人,一位晚年痛失爱女、饱受凄楚的老人,洞幽烛微之下,以自己亲行力检的一个个奇冤疑桉,为法医检验的陌生领域推开一道古老而沉重的大门。

《洗冤录》

宋慈扮演者:欧阳震华

出品时间:1999

出品公司: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相关影视作品:《洗冤集2》

宋慈扮演者:欧阳震华

出品时间:2003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本段故事梗概

在棺材中出生的宋慈被视为灾星,幸得好朋友薛丹的祖母抚养长大,更与丹和查小灿成为好朋友。长大后,慈遭人诬告后被判死刑,却身遭雷殛。送到义庄后却遭看守的马贵救回,相处后,慈更从贵身上学会了验尸。

经慈的侦查后,新上任知县宋翊终为慈平反,而慈的风头更人时无两。那知宋翊却感不是味儿,锐意要攀上枝头变凤凰,这时又出现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他……

Bobby(欧阳震华的昵称)这次饰演的角色,并不像以往般一开始就最耀眼,反而是被人唾弃的灾星,当然,要从这块原石──宋慈这个角色中带出闪烁的光芒,就要靠Bobby的演技了。

这出剧另一个最引人之处,可说是剧中许多的角色,原来都是同时间拥有双身份──如由林文龙饰演的真、假宋翊,刘江饰演的宦官和义庄看守人马贵,甚至是由宣萱所饰演的庶民和郡主唐思等。

《洗冤录》著于宋代,是法医史上的惊世巨著,其作者却是一个饱受歧视的棺材遗腹子。30岁以前,他一直靠打更为生,不料一宗命案改变了他的人生…… 因分地纠纷而找村长理论的宋慈与劫富济贫的江湖女贼唐思意外地卷入了谋杀村长的案中,被判死刑,后得到新知县宋翊及熟悉验尸的马贵相助,沉冤得雪。宋翊聘宋慈为忤作,两人合作屡破奇案,声名大噪。唐思因宋翊救命之恩,暗生情愫,但宋翊已与聂枫发展感情。这时一名长相与宋翊一模一样的人突然出现,原来假宋翊为求功名,将真宋翊推下山崖冒名顶替,做起了知县后又攀附权贵,抛弃聂枫而娶富家女蓝彩蝶为妻,岂料蓝家早已外强中干,负债累累。 假宋翊感到彩蝶是他的负担,故设计陷害。其奸险面目渐渐表露,但他每次行凶时均非常谨慎,都要彻底毁尸灭迹。宋慈无计可施之际,意外地发现了真宋翊的尸体,经过艰苦地调查取证,在唐思和聂枫的帮助下,最终惩戒了凶手,伸张了正义。

《洗冤录2》简介

片名:《洗冤录Ⅱ》

英文名: Witness Of A Prosecution II

地区:中国香港(TVB)类型:历史人物

集数:22集

首播:2003年

监制:萧显辉

编审:陈静仪

演员:欧阳震华佘诗曼欧锦棠蔡子健滕丽名汪琳

剧情简介

宋慈命带天煞孤星,一直命途坎坷,但却不料逆境逢生,在其努力不懈下,成为提点刑狱司,并娶得两位如花美眷唐思、聂枫,宋慈自恃应可打破宿命,踏上青云之路,出发往潭州准备就任提点刑狱司,当慈一家途经兴隆府 ,遇上凶案,府衙请慈一显身手,慈虽然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但却导致慈两位妻子以及好友被杀死,慈痛失至爱,至此更认定自己是天煞孤星,决定逃情避世,挂冠而去。

慈隐姓埋名,四处流浪,可惜好景不常,慈遇上海难,随水飘至松源镇,并被粗心大意的仵作判为已死,被送往义庄。阿虫由于贪念,盗取慈身上的玉佩,反令慈吐出胸中污水,死而复生。适时有一孕妇意外身亡,慈虽然不想再理世事,但碍于恻隐之心,帮已死的孕妇棺材产子,让虫得到打赏,平日生活捉襟见肘的虫,即认定慈是福星。相反虫的好友阮玉珠,小时曾和虫的兄长订亲,但未几虫的爹娘及兄长即死于疫症,后来珠又再次订亲,但其未婚夫即染病身亡,而“猪”之名更不胫而走。

慈担任珠的助手,帮一闺女作死人化妆,但慈发现闺女已怀有身孕且非死于意外,慈遂利用珠的正义感;在旁推波助澜,希望能令死者沉冤得雪。自此虫更认定慈是福星,而另一救星,便是当日和虫偶遇的阮玉宝,宝天生丽质,可惜为人伪善,且贪慕虚荣,虫却看不清宝的真正为人,反对宝一见钟情。虽然虫发现了生命中的福星,但也发现另一克星,便是杨丹凤,凤和母香姑相依为命,二人表面帮人求神问卜为生,其实是利用人性弱点,和以小把戏来混饭吃。

众人经历过闺女事件,对慈的能力和身份都有所怀疑,遂派杰加以追查,同时松源镇内出现一雨夜屠夫,众人见一切线索和慈甚为相似,认定慈是雨夜屠夫 ,唯独珠一人对慈信任。

慈头颅积瘀,以致经常头痛和脾气暴躁,珠因对慈暗生情愫,对慈关心倍加,且四处为慈求医,最终珠却发现邻铺的陈明竟是绝世神医,珠锲而不舍,苦苦相求,明终以金针刺穴帮慈治病,岂料却把明的行踪泄漏,明被人拘捕。慈为报恩决替明伸冤,慈认定凶手另有其人,但众人却不信慈所言,慈唯有讲出真正身份是提点刑狱司,才令众人相信。

虫求慈收之为徒,但慈要考验虫,宝知虫想拜慈为师,宝知虫若能成为慈徒弟,便会有机会成大官,宝遂愿和虫交往。可是虫心浮气燥,定力不足,此乃作为验尸官大忌,慈即拒绝收虫为徒。宝知虫拜师不成,即改投于富商怀抱,虫感顿失去一切,一蹶不振,其实凤早已对虫有意,见虫颓丧,请慈再给虫机会。适时有商人失踪,慈遂以此作条件,若虫能查出商人下落,便收虫为徒。凤为了令虫振作,遂全力协助虫找寻商人下落。在慈暗中提示下,虫查出真相,虫终成为慈的徒弟。而虫也被凤的真诚所打动,和凤结成一对。

另一方面,杰和梦亦已恋上,此事被坚得知,坚大发雷霆,梦不欲杰 、坚父子决裂,遂下嫁富商。可惜好景不常,当梦准备和富商回乡成亲前夕,梦被迷晕,醒来后,即发现富商被杀,且梦满身鲜血,即时被怀疑为杀夫凶手,杰坚信梦不会杀人,要为梦洗脱罪名。

慈 、珠关系虽然胶着,但慈早已对珠生情,仍难按对珠的关心,但慈又不肯向珠吐露真心。后来慈误会珠自杀,不顾一切相救,并在危难中,向珠许诺,其实早已对珠有情,愿娶珠为妻,珠惊喜不已。

宝妈何淑兰本是妾侍,但个性霸道,当年使诈令阮丞昌将珠妈王秀娴和珠两母子赶离阮家,珠因此对兰和昌深恶痛绝,两家人关系恶劣。兰为宝被斩一事怀恨在心,多次到珠家找碴,一天当珠回到家中时,却赫然发现明和娴被火烧死,当一切表面证据为淑兰最大可疑之际,珠与兰再起争执,且发生纠缠,后来昌回到家中,发现兰已被杀,珠顿成最大疑凶。珠呼冤,慈遂为兰验尸,正当慈欲为珠脱罪时,七省巡案高云轩突至,并带同虫出现,要再次查证,虫反过来查出慈 、珠合谋杀害兰。慈和珠同被判刑,慈认定是他人所害,定有幕后黑手,要杰找虫帮手查证,但虫竟不合作,凤知虫仍对当日宝事件而记恨,向虫多番劝解,但虫却指凤是意图偷取证据,且声称不管如何也不会和凤复合,着凤不要痴心妄想,凤的心被伤透,对虫全然失望。杰为救慈锲而不舍追查,杰把一切证据拿给虫,求虫代慈翻案,虫一一收下,但虫竟然拿着证据给轩,跟轩讨价还价,要以提点刑狱司一职换取,不然会公开证据,让慈脱罪,轩犹豫,虫声言知轩背后另有主使人,若轩未能答应,可请主谋人相见,轩答应,但必须慈和珠先人头落地!

《大宋提刑官》

电视剧名:《大宋提刑官》

导演:阚卫平

编剧 : 钱林森 廉声

责任编导/编辑:谢旸

出品人 :高建民

总监制: 李建

监制: 张华

策划: 魏平 宫晓东 段哲学

制片人: 俞胜利

执行制片人: 王立年 高东旭

摄影/像:杨轮 陈洪

剪辑:林红光 黄金峰 米乐

录音 : 沈剑勤

美术(设计): 宋强

服装设计:王莉

化妆设计: 刘晓东 灯光/照明(设计) : 吴长雁

主题曲演唱: 刘可

作词:王凯娟 作曲 : 程池

上映: 2005年3月20日

类型: 连续剧

片长:五十二集

地区: 中国大陆

宋慈扮演者:何冰

宋慈京试得中进士,与同科好友孟良臣相约酒肆。孟良臣已请命受任梅城知县,宋慈对好友单枪匹马奔赴险途甚为担忧,意欲回家完婚后陪好友同赴边城。完婚之日,父亲迟迟未归,全家人翘首盼望。就在新人拜堂之际,一辆马车骤然而至,马车载回的是宋父的遗体——宋巩一生从事刑狱审戡,从无出错,却因一次误判人命而以死谢罪。老推官留下遗书,不许宋门后人涉足刑狱!谁知不久传来孟良臣赴任途中不幸遇难的噩耗。在母亲的开导之下,宋慈毅然奔赴边城,查明了两任知县惨遭谋杀的真相。从而声名鹊起,被朝廷破格擢升为大理寺正六品主事。时隔不久,宋慈突然请命离京外任,遂被任命外省提点刑狱。

受任提点刑狱官后,宋慈凭着他那一手“检验”“推理”的绝妙手段,接连侦破了“太平县冤案”、“李府连环案”、“毛竹坞无头案”、“城南井尸案”、“遗扇嫁祸案”、“梁雨生命案”、“李玉姑失踪案”等一桩又一桩的疑难命案,“神断宋提刑”的名声大振。时任吏部尚书的宋慈岳父薛庭松在朝廷竭力游说,要把宋慈调回京城高就,不料宋慈却执意留在外省,问其何故,他避而不答。嘉州发生了二十万两库银失盗大案,薛庭松在朝中力荐女婿担纲破案。宋慈不负众望,案子破了,可翁婿嫌隙却更加大了。由于破库银失盗案有功,宋皇下旨调宋慈进京任京畿提点刑狱。进京后的宋慈和岳父仍然很少往来。岳父的六十寿筵上,人称京城第一剌头的史文俊突然发难,搅了宾朋的兴致。第二天,就传来史文俊因私通敌国而被打入天牢的消息。宋慈金殿受命,担纲复审史文俊案,谁知竟查到了自己的岳父头上。薛庭松为保全自己,进而又陷害女婿,使宋慈陷入囹圄。

宋皇惜才,仍命宋慈为史文俊案副主审。宋慈狱中带枷审案,终于查明真相。翁婿二人在狱中摊牌,十六年前宋慈突然离京的原因,正是薛庭松今天自陷法网的源头。薛庭松被革职遗返,途中服毒自杀。此案对宋慈是沉重的一击,但他的法治理想尚未破灭,他深信只要皇帝圣明公正,就能匡正官场陋风。随后,京郊发现一具疑尸,随着疑尸案的侦查,一个个炙手可热却卷入案中的朝中重臣浮出水面。最令宋慈心惊不已的是本案真正的对手,原是与他两度交锋的刁光斗。此人先后任过知府、知县之职,因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而两次被宋慈弹劾,却两次都咸鱼翻身,起死回生。现在他虽然摘去乌纱,远离仕途,却凭财势控制了整个官场。

刁光斗设下圈套,将宋慈引入歧途,导使其误判。宋慈向宋皇请求容他戴罪立功。宋慈呕心沥血将连环命案一一解开。眼看大功告成,不料风云突变:懦弱的宋皇面对整整八大箱的审戡记录、验尸格目以及供状证词,道出了一番做皇帝的无奈和苦衷,并当场将宋慈花两年零六个月搜集的八大箱证据证物付之一炬。一场惊心动魄的连环谋杀案,就被生怕引起朝臣大乱的宋皇一把火烧了个消声灭迹。宋慈欲呼无声,欲哭无泪。

在父亲的坟头,宋慈点起一把火,烧的正是他穷毕生经验和心血写成的那本《洗冤集录》——幸亏,一生相随宋慈的英姑早已暗中偷偷抄录了一本,才使这本奇书得以流传至今。

《大宋提刑官2》

宋慈扮演者:王庆祥

总策划:魏 平

策 划:吴晓东、何跃华

监 制:张 华、徐天福

责任编辑:谢 旸

策划人:包建民

编 剧:钱林森

导 演:阚卫平

出品人:高建民

主要演员:

王庆祥饰 宋 慈 陶泽如饰 宋 皇

李洪涛 饰 王儒璋 孙 涛 饰 曹 墨

苗 圃 饰 玉 娘 潭非翎 饰 冯汝圭

胡战利 饰 吕蒙臣 扬保亮 饰 阚愚直

王志强 饰 姜汝成 李文颖 饰 玉 贞

万海峰 饰 捕头王 金 阳 饰 邹少卿

南宋端平元年,山洪暴发。山间一座荒冢被山水冲塌,坦露出一具佩戴着一枚前皇太子玉佩的无名尸骨,案情震动朝野。

被百姓称为“独臂青天”的湖州知府曹墨,被御史王儒璋以五十万专银失踪而问以重罪,而曹墨明知被冤却不作申辩,贪银案另有蹊跷。

经宋提刑验骨推断,尸骨身份被渐渐引向十八年前死于意外大火的前太子赵泱。而据皇室记载,赵泱当年遇难之后,明明是由宰相石开元亲自去湖州验明正身,并迎回皇陵下葬。为查明真相,宋提刑押上宋氏一家老少的性命,在皇陵动土开棺,果然验出惊天秘事——济王墓内的白骨,竟是一具怀胎十月的女尸!

曹墨突然向王儒璋举报,侵吞五十万专银的正是户部侍郎李佑淳。可就在王御史赶到李府的当天,李佑淳却已割喉自杀。

宋提刑到现场检验,确证李佑淳并非自杀,而是死于同僚的谋杀!宋提刑经过慎密的推理,发现了专银案和尸骨案有着必然的联系。

为了寻找线索,英姑请命去湖州造访曹墨。不料当天湖州又发生一桩谋杀案:被害的虽然是宋嫂的丈夫,但种种迹象表明,凶手真正要杀的是隔壁的中风告老知府姜汝成。英姑顺藤摸瓜,揭露出本案真正的幕后指使者。而曹墨道出的一番肺腑之言,却令英姑震惊不已。

英姑回京后雪藏了湖州命案的证据和已经苏醒的证人姜汝成,想以此让宋慈知难而退。谁料宋提刑在史官裴时安的帮助下,却又有了新的发现:收藏在重兵把守的天章阁的先帝遗诏竟然被盗。这一发现使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人——圣上!

根据李佑淳生前留下的线索,王儒璋微服私访,又得到一条重要线索:户部尚书伍德正是当年一手策划矫诏另立的已故宰相石开元之子!而此时,一直借着中风失语之症而不吐一字的姜汝成,也终于在临终前向宋提刑道出了当年所谓济王遇难的真相,至此,整个案情昭然若揭。

可就在全案真相大白的前夕,皇城潮鸣寺又发生一桩更为恐怖的血案:前太子太傅之子阚必昌和来自天台山净佛寺的昭明大师双双被害。而据寺中一空小师傅所言,案发夜,先后有三拨人马偷来寺中,而这三拨人都具备谋杀的动机和时机。

宋提刑剥茧抽丝,缜密推理,终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现场检验和无可辩驳的逻辑推理,揭开了全案的真相……

南宋端平元年的一场朝政危机,也随着案情的真相大白而得以化解!

鞠躬尽瘁影响深远

品格

宋慈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为官清廉,生活朴实,一生无其他嗜好,惟爱收藏异书名帖,喜金石刻。晚年更加谦虚谨慎,爱惜人才,虽是后生晚辈,凡有一技之长,皆提拔引荐。他年老有病在身,一切公务,犹亲自审察,一丝不苟,慎之又慎。他于淳?九年(公元1249年)三月七日,卒于广州,终年六十四岁。第二年七月十五日,安葬在福建建阳崇乐里。南宋理宗赵昀评价他是“分忧中外之臣”,特赠“朝议大夫”。

地位

《大宋提刑官》剧中称《洗冤集录》为“奇书”,说它是宋慈穷毕生经验与心血写成的,是不错的。《洗冤集录》自公元13世纪问世以来,成为历代刑狱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后世的著作基本上是以此书为蓝本加以订正、注释和补充的。后来,《洗冤集录》流传到海外,公元1779年,法国人将此书节译刊于巴黎的《中国历史艺术科学杂志》。公元1863年荷兰人第吉利代将此书译成荷兰文在巴达维亚出版。公元1908年,法人又从荷兰文转译成法文,德人又转译成德文。此外,《洗冤集录》还曾被译成朝、日、英、俄等国文字。这充分说明了《洗冤集录》一书在世界法医史上赢得了相当的影响与地位。《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比西方的同类书籍早350年,宋慈因而被后世誉为古代第一名法医学家,“世界法医学奠基人”。

宋慈与法医学

证据的首要位置

南宋官府为探明案情真相,将证据摆在首要位置:“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人命之案,须查获凶器;凶手定罪,须查获尸体;尸体检验,须查验到致命伤,否则不易结案,便为疑案。“大辟之狱,自检验始。”在“慎刑”的指导思想下,以有无犯罪事实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准则,而犯罪事实又必须以充足的证据作为根据,是所谓“旁求证左,或有伪也;直取证验,斯为实也”。

宋慈在书中一再强调以查找证据为目的的检验勘查工作当慎之又慎,举一例视之。由于致命伤的检验对加害人的定罪量刑关涉甚重,宋慈强调检验中定要仔细勘验,“凡伤处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众斗殴,“如死人身上有两痕,皆可致命,此两痕若是一人下手,则无害;若是两人,则一人偿命,一人不偿命,须是两痕内,斟酌得最重者为致命。”然而,如果两个人同时刺杀、同时打击,要定哪个对致命伤负主要责任,就比较困难了。想到这一层,宋慈的考虑才算是完备。

“牢狱用刑以求取口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重视口供的采集。口供固然重要,但这种获得口供的非法手段早就被世人唾弃,更何况“证以人或容伪焉”,宋慈认为须“多方体访,务令参会归一,切不可凭一二人口说,便以为信”,且“告状者切不可信,须是详细检验,务要从实”,这一方面是因为“证以物必得实焉”,另一方面是不能听从一面之词,以防其中有弊。

不轻信口供在当时律法中亦有体现,即使罪犯招供,也要查出证据;反之,即使罪犯不招供,在物证确凿的情形下,亦可定罪判刑,一切须“据状断之”。

时间不可能穿越到过去,案情不可能“情景再现”,故所谓的“真相”并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还原,但是检验勘察,事关人命,必须将事后检验之事充分做到位,使之不断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实,还事实以真相。

良吏的重要性

如何将检验之事做得充分、到位呢?除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外,宋慈认为主要取决于为官者。“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这是当时统治阶级一直坚守的执政信念。他给今人的启示是:相对于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而言,司法的组织规则更重要。法官不良,再好的程序和实体法有什么用呢?

法令是如何谨慎的呢?宋慈在书中提及诸多,此处挑选几点言之。

其一,差文官。由于武官“更历未深”,若再碰上“仵作之欺伪,吏胥之奸巧”,将会使案件变得模糊不清、扑朔迷离,从而难以查究。“如边远小县”,实在缺文官,“复检官权差识字武官”。

其二,事必躬亲,不得专任吏胥。北宋时期太宗曾对宰相说:“颇闻台中鞫狱,御史多不躬亲,垂帘雍容,以自尊大。鞫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无冤滥,岂可得也?”宋慈在《条令》中亦称“不亲临视”者,当“以违制论”。事必躬亲要求检验官必须仔细审察、判别、监督,以防发生误验、漏验之事及仵作、吏胥作弊等,而非仅仅在场遥遥相望,甚至“掩鼻而不屑”。“事必躬亲”就是司法亲历性的古代版本。

其三,“诸验复之类应差官者,差无亲嫌干之人”,这规定了为官者的回避制度。“大狱讼者,所以平曲直,雪冤枉也。若有财者胜,无财者负,有援者伸,无援者屈,豪强得志,贫弱衔冤,岂国家之福耶?愚愿士大夫司听断者,持平如衡,事事至公如鉴,天下何患不太平?此句反映宋慈的稳定思想,事事至公,则天下稳定。

另外,律法规定官员三年一易,且不可在家乡任职,这对于防止司法活动中亲嫌、故旧、仇隙关系的干扰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宋慈反复强调检验案件,事关人命,“当是任者,切以究之”!他在书中写道,检验官在接到检验公文之后,为防止奸欺,切“不可接见在近官员、秀才、僧道”,因为这些官员、秀才、僧道等在地方上有一定势力,上能通官府,下能聚集民众,一旦参与颠倒案情之事,将对探明案情真相极为不利。

除了对尸、伤及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勘验,检验官要重视对现场周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访问,只有把各方因素综合思量之后,方能获取正确而有效的证据,以使得自己的检验结果得到印证,探明案件真相。

要成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检验官,宋慈认为至少要有两个绝招:一为尸、伤等检验的技术,二为综合素质的考量。且后者更为要紧。

宋慈“博采近世所传诸书”,“会儿粹之,厘而正之”,加上多年实践经验,“增以己见”,终写成《洗冤集录》。他四任提点刑狱司,以身作则,慎重狱事,正如其所言,他真正做到了“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宋慈提出了一个合格法官的普世标准———洗冤泽物!

宋慈墓

宋慈墓,坐落在福建省建阳市崇雒乡昌茂村旁。该墓为石砌穹隆形封土堆,坐西北朝东南,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墓长年失修,被埋于荒丘野草之中。经宋大仁教授呼吁,1955年组织力量经多方寻找,终于得寻断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地点与道光《建阳县志》所载相符,1957年和1982年县政府拨款对墓地进行全面修整,拓宽墓道,建亭。中国法医学会学者、专家曾多次到此祭祀宋慈,并立碑为记,碑文曰:“业绩垂千古,洗冤传五洲”。 加筑围墙,植树绿化,现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