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泉村
释义
1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双泉村

目前名为双泉村的分别为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双泉村以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双泉村

双泉村位于洛阳市汝阳县内埠乡的西南面,与内埠村毗邻,双泉村有1500余人,耕地2000亩左右,地形地貌上属于平原上的,但村西部属于丘陵。

2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双泉村

基本信息

双泉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木兰山南麓的木兰川,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湾,村民600多户2500多人。其中的大余湾现有村民108户,居民324人,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

大余湾得木兰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如今,这里制陶业仍十分发达,远近百余里还有很多人家保持着用木兰“川里货”的习惯。

自然资源

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木兰川。川北的德兴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兴。而川南的大余湾则至今保留明清时代(主要是清嘉庆年间)石砌宅子数十幢,建筑风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春日里走进大余湾,老宅虽陈旧,仍可看出昔年的气势。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一切都古色古香。连先祖余秀三的墓和余氏族谱都保存下来。

大余湾人砌筑的宅院,在形式和格局、用材与技术上,体现出极为完整的安居构想:“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余湾人的岁月如同一首悠长舒缓的歌:流水穿村过,过溪搭桥梁。出门到田间,观水清塘旁。梅花映白雪,桂飘十里香。秋兰入幽室,凌霄攀高墙……这也正是这个古村湾历时600多年绵延发展至今仍味淳品正的真正原因。

经济发展

由于显著的建筑特点、人文特点,2002年11月,大余湾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大余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早在2007年,黄陂区就完成了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和修建的两部规划,并通过专家组评审。按照规划,投资商将对大余湾总投入约1.5亿元,建设“三线十二节点”、“五个自然组团”、“前庭后院”。建成后的大余湾将形成古建筑参观区和后山体验区。

古建筑参观区通过对5户重点古民居的展示和百来户民居的集中打造,让游客从房屋的精雕细琢中、从装饰摆设的讲究中、从家庭文化的打造中,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民居文化。后山体验区以大余湾600年的人文历史、典故传说衍生出系列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在爬山的过程中去探寻、去体验,如孝子文化——摞子石的故事,风俗民情的传统——晒米石的传说,大余湾的读书传统——西峰尖的书院和文庙,大余湾繁盛的根源——葫芦塘探秘等等。两个区域自成一体,特色鲜明,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大余湾的综合旅游体。

目前,景区的道路改造、塘堰整治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工程正在进行,预计将于2010年全面开园迎客。

3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双泉村

双泉村简介

双泉村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位于柘皋镇的南端,与中垾、夏阁交界,是原前圩、天齐合并称之为双泉。

辖区人口

双泉村总人口数4500多人,现耕地面积5700多亩,有山有圩,下辖23个自然村组,其中18个自然村属于圩区,其余5个自然村组是山区。有山场面积900亩,村集体面积620亩。

农村建设

双泉村村部位于陶墩村民组。党总支下设龙泉、天齐、前圩、垛塘四个党支部,党员数120人。建有8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党员电教室。有一所老年大学,经常召集老年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一所新型合作医疗室,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天齐集农贸市场,过去是一座古集,村想方设法引进外资新建一座农贸市场,市场繁荣,秩序井然。

现任领导班子

陈静波 工作分工:党总支第一书记

刘国保 工作分工:党总支书记

杨二华 工作分工: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胡爱华 工作分工: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孙礼英 工作分工:计生专干

马梅林 工作分工:计生专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