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书断
释义

书 断

中国唐代品鉴、评论书法家和书法的著作。张怀瓘著。张怀瓘,书画理论家。活动于开元时,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人。曾官鄂州司马,开元中任翰林院供奉。工书,擅长真、行、小篆、八分。著有《书议》1卷,品评真、行、章、草4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书估》1卷,评价书法的价值;《书断》3卷。此外尚著有《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均为书法理论著作。又著有《画断》,是评论绘画的著作,已佚。

《书断》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每体都有一编赞,实际上是比较系统地论述字体的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书体分论。神品25人(除各体重复外,得12人),妙品98人(除各体重复外,得39人),能品107人(除各体重复外,得35人)。前列姓名,后为小传,传中又附录38人。各品诸小传以时代为次序,全书最后有《总评》一篇,创稿于开元甲子(724),脱稿于丁卯(727)。诸传征引繁博,资料丰富,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马迁(司马迁)之书也”,可见作者撰写态度是比较严肃的。唐张彦远编辑《法书要录》,辑录这部书的全文,可见此书在唐代已得到重视。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谓此书征引繁博,颇多佚闻,其评论亦极有斟酌。

王羲之学书

《书断》(唐 张怀瓘)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出羊欣《笔阵图》)

译文:

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在他父亲的枕头底下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就)偷偷拿来读。父亲(发现后)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守住秘密,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对父亲拜了拜说:“现在就让我看吧,等我长大成人,恐怕埋没了年幼时的美好才华。”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过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王羲之书写的,笔法入木三分。

(王羲之)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王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他同一种字体。

注释:

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笔说:论书法的书。

秘:秘藏 。

幼令:幼年时的美好年华。

秘:领悟。

使:假使 。

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祝版:祭神的木板。

授:传授。

盈:满。

善:擅长。

蔽:蒙蔽,这里引伸为超过。

涕:哭泣。

题目

一. 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 有天赋 2.自己的勤奋努力 3.热爱书法 4.有旁人的指点和帮助5、主要是他练习很刻苦。传说他每天都有一半的时间在练字,另一半时间也会不时拿手指头在自己身上比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