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粲默记
释义

原文

王粲(càn)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默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尝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 帕盖局,更以他局为之,以相比较,仍不误一子,众人讶之。其强记默识乃如此。

(据《三国志·魏书》改写)

人物介绍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同时王粲还撰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传记的史书《汉末英雄记》。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释义

因:于是,就

复:恢复

误:错误,差错

讶:惊讶

道:道路

背:转过身,背对

以:用

卿:你

为︰替

更:改

王粲:汉末文学家,他的《登楼赋》很是著名。

译文

王粲跟人们一起行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回答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结果他不漏下一个字。他曾经看别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想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于是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结果一棋也没错,大家对此感到惊讶。他有极强的记忆力,竟达到了这种程度。

出处

《三国志 魏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