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誓师大会 |
释义 | 含义是社会团体聚会,有目的,为建立团队精神,有如雄狮出征,在会上立誓必胜,并接受支持者的祝福,及长官等重要人物的站台支持。 誓师大会,又名 造势大会,两者皆可以称为“誓师会”,“造势会”,不过如此公共关系活动,最关键是要声势浩大,所以“大”字不可少。 誓师大会也如一场示威、游行等,策划如项目管理,必要有目标、有人力资源、有财政预算、有民心才可行。 并且,“魔鬼常藏在于细节里”此话常有蝴蝶效应。 作用原指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鼓舞士气,也就是一次战斗前对部队的动员和教育。其主要作用在于鼓舞团队的士气。(现在多用于高考前。) 记载《尚书》所载《甘誓》、《汤誓》、《牧誓》等,都是上古著名的誓师之辞。如果是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军及全军将校,授之以节钺(后代常授刀剑)。君王拿着斧钺的端首,把柄交给大将,表示将节制军队的全权授予他。 清初誓师与祭天谒堂子同时举行。努尔哈赤天命三年(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正式对明宣战,谒庙誓师宣布“七大恨”,把明王朝杀其父祖,拘杀使者,褊袒并帮助叶赫氏等七条“罪状”,作为告天并动员将士的内容。皇太极崇德时遣将出征明朝,皇帝亲自送至城外,询问出征的王公、贝勒、贝子等:你们是不是忘记了“七大恨”?大家齐声回答:没有忘记!于是,鸣炮三声,大军出发。 意义对于鼓舞团队士气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著名的誓师大会有五原誓师。 而目前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出现最多的是在重要考试前学校师生开的誓师大会,其内容主要是由领誓人起誓,带领众宣誓人念出誓词,在中高考前都很常见(一般为百日誓师),誓师大会一般由成绩较好或朗诵较好的学生带头,这样带动同学们的激情,有助于增长士气,对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 在军队和平年代面临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面前,誓师大会能起到激发士气的作用。 程序时间誓师大会举行的具体时间。 场地誓师大会举行的具体地点。 标语会场的宣传性口号。 与会人员参加誓师大会的组成人员。 会议程序誓师大会分哪些步骤完成。 1、宣布大会开始。 2、领导讲话。 3、代表发言。 4、宣誓。 5、宣布会议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