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经修复术
释义

神经修复术(neurorestorative procedure)是神经修复类手术的简称,是神经修复学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补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最终实现神经功能修复。神经修复术主要包括显微神经对接缝合术、自体或异体组织和(或)细胞移植术、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植入术、电磁刺激器植入术、药物局部微量缓释器(泵)植入术等。按照治疗对象分为周围神经修复术和中枢神经修复术。

1. 组织/细胞移植术 目前主要用于脊髓损伤、颅脑损伤、脑性瘫痪、肌萎缩侧索硬化、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共济失调、痴呆、帕金森病以及舞蹈病等的临床治疗。

(1) 细胞移植治疗机制

① 提供新神经元,补充缺失,成为上下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中转站。参与轴突再生和髓鞘化,从结构上修复神经组织损伤,使受损神经通路得以再通;② 移植细胞通过自身分泌以及促进周围神经细胞分泌提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等改善损伤区微环境,支持受损或即将凋亡宿主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复;③ 外源性移植干/祖细胞促进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自身激活,通过增殖、迁移、分化、建立新突触联络,促进病变神经组织自我修复;④ 移植干/祖细胞体外分化的神经细胞,与宿主细胞形成部分有功能突触联系;⑤ 填充损伤区,抑制瘢痕组织和胶质细胞过度增生。

(2) 临床使用的组织/细胞类型

理想移植细胞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① 易获得性;② 易于体外培养,能大量增殖;③ 能定向分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经元和(或)胶质细胞,或者本身即来源于神经系统;④ 免疫耐受,免疫原性低;⑤ 移植后能长期存活,对受体无害,并可与受体整合而发挥作用;⑥ 特性稳定,连续传代和冻存后仍具有分化、增殖潜能;⑦ 能作为基因治疗载体,转染和长期表达外源性基因。目前已开展临床研究并提示有应用前景的组织/细胞有:胚脑组织、胚胎来源或自体来源的神经干/祖细胞、神经前体细胞、中脑腹侧神经元、脊髓细胞、嗅鞘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脐带血间充质细胞、施旺细胞、巨噬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颈动脉体球细胞、交感神经节神经元;异种移植物如猪中脑腹侧神经元、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血干/祖细胞等。

(3) 移植途径

使用途径包括脑内(脑实质或脑室)和脊髓内移植、鞘内植入以及静脉或动脉输注等。

① 损伤靶点途径:即将移植细胞通过移植针直接送入靶点(病灶、病灶周围、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优点:被移植细胞可直接到达靶点从而提高局部的浓度,还可多靶点移植增强移植效果;缺点:局部脑组织、脊髓组织易受损,且多靶点移植时损伤更重。

② 血液途径:包括静脉途径和动脉途径。前者是通过静脉注入移植细胞,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使移植细胞分布在更大的范围,同时又可避免侵袭损伤,但是局部组织细胞含量较低。动脉途径即通过动脉的各级分支有选择地将所移植的细胞植入相应部位,可提高局部组织的移植细胞浓度,又避免了对脑、脊髓组织的损伤,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优点:移植细胞数多,并发症少;缺点:受血液内成分及体内代谢因素影响较大,还受血脑屏障的影响。

③ 脑脊液途径:即将移植的细胞植入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而发挥治疗作用。细胞通过脑脊液运输,贴附在受伤处软膜的表面,除了可能渗入神经根外,还可能广泛渗入脑组织。

2. 电刺激器植入术 主要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精神障碍疾病(如抽动秽语症,强迫症,抑郁症)、顽固性疼痛、癫痫、持续性植物状态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肯定[27]。根据刺激部位不同,分为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脑皮层刺激术(cerebral cortex stimulation, CCS)、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周围神经刺激术(peripheral never stimulation, PNS)等,每项技术又包括电极植入和脉冲发生器植入两部分。

3. 药物局部微量缓释器(泵)植入术 微量泵的植入缓释持续给药(drug delivery systems,DDS)是通过将药物缓释系统植入椎管内或脑内来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顽固性痉挛症、癌痛等疾病。例如巴氯芬泵植入手术是通过药泵将小剂量巴氯芬缓慢持续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可持久而有效地治疗严重痉挛状态。GDNF(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局部治疗是目前微量泵脑内缓释给药的代表。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第一个生物制剂。

4. 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植入术 生物材料主要作为神经轴突生长的导向结构,可根据修复组织情况任意塑性、可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等优点,理想生物材料支架应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生物相容性,在植入体内时,其本身及降解产物都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不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引起宿主的移植排斥反应;高孔隙率,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这样既有利于细胞的植入、贴附,又有利于细胞营养成分渗入和细胞代谢产物排出,也为再生轴突穿越损伤组织提供通道;可塑性,可被方便塑型成各种形状,在植入体内后一定时间内仍可保持其形状;生物可降解性,降解速率可根据不同组织细胞再生速度进行调整;表面化学特性和表面微结构有利于维持细胞表型、粘附和增殖,诱导组织再生。

可用于神经修复方面的生物材料大致分为5类:天然生物材料:藻酸盐水凝胶、I型胶原等;可降解高分子合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乙二醇等;可降解材料复合物:聚β-聚羟基丁酸盐与藻酸盐水凝胶复合物等;人工合成不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非降解材料复合物导管,主要是以丙烯酸聚合物或PNA/PVC的共聚物制成的导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