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云霞 |
释义 | 石云霞教授长期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校教龄3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基本信息姓名 石云霞 任教专业 法学-政治学类 在职情况 在 性别 男 所在院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简介石云霞,男,1942年10月生,河南省太康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70年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本科毕业,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会理事。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百名“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2000年获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十大教学名师,获2003年教育部首届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开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唯物史观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含合著)2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1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10多项。制作电脑试题库、音像资料库、网络课程课件各一个。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的教学示范片《辩证的否定观》2000年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培育人才石云霞教授同时也是培养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的导师。1989年起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起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在承担大量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大量教学工作,力求研究生培养的高标准。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武汉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997年以来,教书育人的主要事迹先后5次在教育部和湖北省主办的公开刊物上刊登介绍。 拼命三郎他作为武汉大学宣讲团的主要成员,从1995年开始,数十次应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先后宣讲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等党的重要文献,宣讲理论联系实际,受到好评。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和提高自己,关爱学生。平时经常接济生活困难的研究生。他将自己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奖金2万元,捐赠给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用于资助贫困生。 石云霞教授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节日”、“假日”、“休闲”、“娱乐”这些词条,必要的家务劳动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和休息;出去散步是“一箭双雕”,两腿在走路,头脑在思考问题,大家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教学成果教学效果石云霞教授长期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30多年来,他一如既往,至今虽已年逾60,但仍然坚持在本科生公共课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中,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他坚持在课堂上联系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课后专门抽出时间找有思想疙瘩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与学工部门互相配合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同学和相关部门的好评。他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善于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努力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代表性著作1、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6 2、美国人权问题研究(第一著者),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4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科本)(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8 4、社会稳定论(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9 5、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著导读(主编),1999.10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高职本)(副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10 7、“两课”教学法研究(第一著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8、“两课”教学法实践探索(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9、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难点解析(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代表性论文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真理的追求》1998.4 2、关于美国人权的标准、地位与理论基础,《法学评论》1998.3 3、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公正观和平等观评析,《武汉大学学报》1998.2 4、关于制定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原则之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 5、《邓小平的发展观》书评,《长江日报》1998.6 主要著作论 文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真理的追求》 1998.4 2、关于美国人权的标准、地位与理论基础,《法学评论》 1998.3 3、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公正观和平等观评析,《武汉大学学报》 1998.2 4、关于制定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原则之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8.4 5、《邓小平的发展观》书评,《长江日报》 1998.6 6、略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11 7、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武汉大学学报》 1999.5 8、试论邓小平的理论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5 9、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专刊 1999.10 10、略论江泽民的学风思想,《江汉论坛》 1999.12 11、培养好的学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学习月刊》 2000。2 12、社会主义本质终将彻底展现,《高校理论战线》 2000。2 13、社会主义本质终将彻底展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3 14、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专家与读者对话,《长江日报》 2000.6.5 15、“跨越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文集》1999.12 16、弘扬敬业精神,搞好政治理论课教学,《武汉大学教改研究》2000.2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6 18、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高校“两课”建设——发言摘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7 19、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学习与实践》2000.8 20、论美国人权的理论基础,《法学评论》2000.5 21、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首要的素质,《武汉大学报》1999.3 22、《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2000.10 23、反腐败对于人民也是生死抉择,《国企监察》2000年试刊号 24、江泽民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大贡献 , 武汉市委宣传部2000年主办:《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 25、诌议政治理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改革,《武汉大学教改动态》2001.1 26、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1.2 27、谈谈如何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5 2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辉煌80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6 29、中国共产党学风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意义,《湖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2001.6 30、三个代表与党的学风,《学习与实践》2001.8 31、领导干部要做作风建设的表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2 82、“两课”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发展,《武汉大学学报》专刊2001年第54卷。 33、论党的学风,《教育部纪念党的80周年论文集》2001年7月。 3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学风思想,《政治与行政学院论文集》2001年7月 35、“三个代表”与党的学风,《“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6、论党的学风,《光荣属于伟大的党》,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6月。 37、学风教育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武汉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讨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38、必须深化对“两课”教学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两课”教学法实践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9、论与时俱进,《学习与实践》2002.10 40、“两课”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规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专刊。 41、“两课”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02.2 42、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武汉大学学报》2003.5 43、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特征,《孝感学院学报》2003.5 44、略论“两课”教学的几个规律性问题,《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03.3 45、与时俱进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认识的新升华,《湖北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2003年7月。 46、把握“两课”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推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3.7 47、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难点解析》,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科研项目1、面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主持人),教育部专项项目2000年12月27日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 年 3、“两课”教学法研究(主持人), 教育部专项项目2001年12月 4、《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研究 (主持人),湖北省社科基金“十五”项目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意义和对策研究(主持人),横向项目。 6、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史研究(主持人),武汉大学重点学科基金项目2003年 7、14大—16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子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重大课题2003年 8、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主要参与者),教育部重大课题2003年 所获奖项1、《社会稳定论》(合著), 2000年获中国第12届图书奖。 2、《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主编),200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4、《反腐败与保持政治稳定》, 1999年被湖北为宣传部评为“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专题优秀论文二等奖。 5、《中国共产党学风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意义》,2001年获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等7单位颁发的“湖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湖北省统编教材)(副主编),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7、《<辩证的否定观>教学示范片》,2000年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8、《<马克思哲学原理(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现代化建设》(主持人), 2001年9月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电子课件》(主持人),2000年11月湖北省电化教育办公室、湖北省高等学校电化教育研究会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