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山区 |
释义 | 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全区版图面积5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万,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辖8个街道6个乡镇。洪山区人文特色浓郁,科教智力密集,交通发达便捷,山水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是创业、居住的理想之地。 中文名称:洪山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下辖地区:辖8个街道6个乡镇 政府驻地:珞狮路318号 邮政区码:430070 地理位置:武汉市东南部 面积:570平方公里 人口:户籍人口82.6万,常住人口超百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区 著名景点:东湖 拼音:Hongshan Qu 代码:420111 区情概况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东北与新洲隔江相望。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是: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全区土地面积48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8.2万,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辖9个街道1个乡。(因为有行政区划调整,此数据为2012年最新数据)山水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极为丰富。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6所部属、省属高等院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两院”院士28人,兴旺繁华的科技一条街横贯东西,闻名遐迩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坐落其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加上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东湖开发区落户,更给洪山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可以预见,洪山区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同洪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洪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和其它地区的基础教育相比,洪山区的基础教育有以下突出特点:底子薄、发展快、方向明、思路新。 1986年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郊区,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至于名校更是寥若晨星。1986年武汉市实行新的区划,洪山区定位为以城带郊的新型城区,近年又成为中心城区,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审时度势,及时抓住"两基"达标的契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形成了个个为"普九"流汗,人人为"两基"尽力的良好氛围。总共投入l.2亿元,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使全区中小学旧貌变新颜;于1996年4月,一举通过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成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行政区划洪山区有城有乡,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区。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依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东经114”7’~114”38’,北纬30“28’~30”42’。土地面积480.2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为68.2万人(户籍人口)。下辖关山、珞南、狮子山、和平、洪山、张家湾、梨园、青菱、卓刀泉9个街道办事处和天兴乡。 洪山区行政区划一览表(截止时间2011年) (区政府驻珞狮路300号) 街道办事处、镇、乡名称 驻 地 面积 关山街道办事处 雄楚大街 195号 34 348000 41 珞南街道办事处 珞狮南路200号 13 260701 37 狮子山街道办事处 珞狮南路513号 14 88928 10 张家街道办事处 张家湾街道特1号 26 56621 12 1 梨园街道办事处 徐东大街汪家墩小区 3.76 约40000 5 青菱街道办事处 青菱河路1号 62.5 93657 5 11 卓刀泉街道办事处 雄楚大道538号 19 1 和平街道办事处 青山区工业大道15号 22 17 2 洪山街道办事处 雄楚大街 天兴乡 天兴乡1号 26 3 历史沿革洪山地域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均属武昌县管辖。清朝末年,武昌县下辖乡,乡下辖里,里下设保,保下设甲。在现洪山区境内设南乡和北乡。其中南乡设上鹦鹉里(今青菱湖周围)和下鹦鹉里(今黄家湖一带)北乡设6里,即:保安一里、保安二里(即今东湖一带);永丰一里、永丰二里(即今严家湖、洪山、花山一带);招贤里、横山里(即今张家铺和青山一带)。 在民国初期,沿用清末旧制。1927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在今洪山区境内设10个乡,即:武丰乡、崇善乡(今北湖及东湖周围)、附城乡、南湖乡(今南湖周围)、英丰乡、恩场乡(今黄家湖、青菱湖周围)、昌明乡(今石咀村)、永丰乡、永宝乡(今花山、洪山、游家庙一带)、八吉乡(今八吉)。 1934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在今洪山区境内设第六区和第七区。其中第六区设26个乡,即:近港乡、山内乡、山外乡、丰乐乡、永寿乡、胡墩乡、洪庙乡、东乡、圣化乡、沙口乡、天兴乡、小乙乡、海西乡、石山乡、游家庙乡、竹桥乡、火官乡、堰房乡、关庙乡、温洲乡、吴立乡、武丰下乡、善后乡、从大乡、梅大乡;第七区所设的乡在今洪山区境内的有鲁家乡、驼子店乡、福寿乡、王店乡。 1946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设新安乡(今鲁巷)、永丰乡(今王家庙)、福寿乡(驼子店)、招贤乡(今张家铺)、八吉乡(今向家祠)、文明乡(今石咀)、青山镇(含今洪山区的铁铺岭、武丰、贾家岭、余土库、方家岭、火官、温洲、法华、楠木、天兴、挽月、演佛、胡墩、渡口、洪吉、新集、崇阳、芦家岭等村)。 1949年11月,武汉市在江南地区设3个郊区,即洪山区、武泰区和挹江区。其中洪山区位于东湖和沙湖之间,区机关驻官园湾1号,辖官园、武珞、沙湖、东亭4乡。武泰区区机关驻武昌万佛林,辖白沙、莲溪、佛林、楠木、永安5乡。挹江区机关驻武昌王家墩,辖建设、解放、和平3乡。 1951年4月,将洪山、武泰、挹江三个郊区合并为武汉市第八区(武昌郊区),区机关驻地在武昌官园湾1号。辖解放、建设、和平、官园、武珞、沙湖、东亭、白沙、佛林、永安、楠木、莲溪12乡。 1952年7月,武汉市撤销第八区(武昌郊区),并将武昌县部分地区划入武汉市,成立南湖区、东湖区。其中南湖区,区机关驻武昌苗园,辖永安、楠木、佛林、洪福、李家桥、青菱、花园、石咀、杨泗矶、老桥、马驿、王家店、谭庙。谭佛、九夫、安家、湖口、油坊岭、宗黄、福乐、沧海、乌龙22乡;东湖区区机关先后在武昌曹家花园、周家湾、中高家湾等地。辖武珞、三合、鲁巷、东湖、磨山、官园、龙王、溪桥、沙湖、东亭、杨湖11乡。 1955年2月,武汉市将东湖区和武昌县的第七区合并,成立洪山区。区机关驻武昌高家湾。辖洪山、武珞、莲溪、鲁巷、磨、长山、三合、联合、中合、花山、春和、山湖、白浒、沿江、同意、太鲁、大吴、刘黄18乡和中南路街、武珞路街2个街道办事处。 1956年6月,武汉市撤销南湖区将武汉市江南的3个郊区(洪山区、南湖区和青山区)合并为洪山区和青山区。将原属洪山区管辖的花山、中合、春和、联合、大吴、刘黄、山湖等7个乡划归青山区,又将原属武昌区管辖的陆家街、千家街、珞珈山街划归洪山区,此时洪山区又将33个小乡合并为莲溪、东亭、南湖、喻家山、长春、长江、九峰、游庙、驼子店、黎明、建设、红旗、和平、联合、天兴、前进、友谊、胜利、白浒等19乡,中南路街、珞珈山街、千家街、陆家街等4个街道办事处。 1957年6月,武汉市将青山区改为城区,原青山区所辖乡全部划入洪山区,并将洪山区辖街道划入武昌区。 1958年8月,武汉市将市郊各小郊区撤销,成立武汉市郊区,区机关驻地在汉口万松园路2号,1959年2月又迁至武昌街道口珞喻路6号,即今洪山区机关驻地。郊区成立后,先后将小乡合并成立10个农村人民公社。即:红旗(后改为南湖)、长青(后改为青菱)、关山、红焰(后改为花山)、东风(后改为北湖)、武东、和平、五一(后改为葛店)、先锋(后改为汉桥)、红星(后改为岱山)。其中汉桥、岱山、葛店3个公社于1960年7月划出。 1960年4月,武汉市通过了《关于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开展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决定》,从5月至7月在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建立9个以区为单位,以大型工厂企业、机关、学校为骨干的城市人民公社,撤销武汉市郊区,原郊区所辖的农村人民公社就近划给各城市人民公社管辖。洪山、关山等人民公社相继成立。7月6日成立洪山(城市)人民公社,管辖武珞、珞珈山、滨湖、水果湖、东湖风景区等5个分社。 1961年3月武汉市将洪山区人民公社和关山人民公社合并,恢复行政区建置,成立武汉市洪山区。尔后,将原由洪山和关山两个城市人民公社所管辖的农业生产管理区改为农业公社;同时将原城区公社建置撤销,恢复街道办事处。1963年6月,为便于管理,将武昌区辖的花山、尤庙两个公社划归洪山区,又将洪山管辖的和平、联合两个公社划归武昌区。此时的洪山区辖东亭、莲溪、南湖、鲁巷、花山、尤庙、九峰等7个农村人民公社和喻家山、水果湖、珞珈山、中南路、武珞、滨湖、关山等7个街道办事处。 1964年8月,武汉市为加强对市郊农村工作的领导决定撤销洪山区和各城区农业办公室,成立洪山和汉桥两个郊区。原属洪山区管辖的喻家山、关山、珞珈山、武珞路、中南路、水果湖、滨湖等7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武昌区;原武昌区辖的和平、联合、青菱、石咀等4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洪山区;原属青山区辖的环城、天兴、建设、黎明、红旗、火官、白浒、沿江等8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洪山区。加上洪山区原有的莲溪、东亭、南湖、鲁巷、九峰、尤庙、花山等7个农村人民公社,洪山区此时辖19个农村人民公社。为了便于实施领导,洪山区对所属公社建置又作了调整:同年8月,撤销沿江公社并入白浒公社;1966年3月撤销火官公社,分别并入建设、红旗公社;同年4月撤销莲溪公社和东亭公社合并而为洪山公社。至此,洪山区辖和平、联合、青菱、石咀、环城、天兴、建设、黎明、红旗、洪山、南湖、鲁巷、九峰、尤庙、花山、白浒等16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8年2月,洪山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5年2月,将16个公社合并为7个公社。即:洪山、鲁巷、南湖合并为洪山公社;青菱、石咀合并为青菱公社;九峰、尤庙合并为九峰公社;花山、白浒合并为花山公社;黎明、建设、红旗合并为建设公社;环城、联合、和平合并为和平公社;天兴公社。 1976年1月,汉桥区撤销并入洪山区,此时,洪山区成为环绕武汉市的大郊区。辖有洪山、青菱、和平、花山、建设、九峰、天兴、江堤、永丰、长丰、后湖、谌家矶等12个公社和琴断口、唐家墩2个街道办事处。 1984年1月,洪山区所辖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 1985年1月,将洪山区管辖的江北地区的江堤、永丰、长丰、后湖、谌家矶等5乡以及琴断口、唐家墩、岱山(1980年1月成立的街道)等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划为硚口区、汉阳区和江岸区。 1986年7月,将原由武昌区管辖的关山街、狮子山街、葛化街以及珞珈山的大部分组建成的珞南街,划归洪山区管辖;1987年1月,将原属鄂州市的左岭镇划归洪山区。至此,洪山区管辖天兴、和平、建设、洪山、青菱、九峰等6个乡,花山、左岭街2镇以及关山、狮子山、珞南、张家湾、葛化、红旗等6个街道办事处。 1993年7月左岭镇同葛化街合署办公;1994年青菱乡同张家湾街合署办公。 2000年,洪山区辖6个街道、2个镇、6个乡。总人口878379人,各乡镇人口: 珞南街道 198904 关山街道 195732 狮子山街道 58786 张家湾街道 13422 红旗街道 524 葛化街道 5282 花山镇 29024 左岭镇 30453 洪山乡 87536 青菱乡 36076 九蜂乡 19745 和平乡 108753 建设乡 53504 天兴乡 2942 东湖开发区虚拟镇 24546 武钢北湖农场虚拟乡 1315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区委、区人大、区人民政府和区政协机关迁驻珞狮路318号。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洪山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珞南街道、关山街道、狮子山街道、张家湾街道、红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镇、左岭镇、青菱乡、九峰乡、建设乡、天兴乡。共有124个居委会、125个村委会。 关山街道 办事处驻珞喻路238号,人口282830人,面积35.00平方千米。辖39个居委会:海核、汽发、南望、长山、磨山、邮科院、汽标、化院、紫菘、阳光、民院路、科技学院、关山口、鼓风、关山路、象鼻山、鲁广、关南、鲁磨路、长江、研究所、地质大学、龙安、华科大、中南财大南湖校区、关西、吴家湾、当代、葛光、华城新都、康居园、碧水、学府、红星、黄金山、太阳城、智慧城、保利。 珞南街道 办事处驻珞狮路200号,人口205676人,面积13.50平方千米。辖35个居委会:街道口、四眼井、劝业场、金桥、武珞、石牌园、伏虎山、武测、丽岛花园、研究所、洪珞、华师大一、华师大二、广八路、卓刀泉、虎泉、广埠屯、方桂园、马庄苑、五环、武汉理工大西、武汉理工大东、元宝山、体院、金昌、竹苑、黎明、尤李、博苑、中建三局、桂子山庄、圆梦家园、高创家园、尚文创业城、桂子花园。 狮子山街道 办事处驻珞狮路513号,人口89192人,面积14.10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华农东、华农西、通惠、省农科院、研究所、湖工、武铁、珞狮路、狮南、南胡山庄。 张家湾街道 办事处驻张家湾,人口20140人,面积23.40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三桥、张家湾、建村、农科院、南湖、城南新居、光霞、长征。 红旗街道 办事处驻铁铺岭,人口18165人,面积14.30平方千米。辖7个居委会:联合、东风、武东、光明、建设、和平、徐东。 葛化街道 办事处驻左岭,人口10989人,面积2.20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白浒、左岭、葛化、祥龙。 和平街道 办事处驻工业大道13号,人口22270人,面积42.00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金鹤园、徐东欧洲花园、三角路、团结、徐东新村、盛世花园、余家头、下马庙、柴林头、和平、武丰、东兴洲、大洲、东方红、厂前、龚家岭、先锋、湖光、北洋桥、白马洲、新武东、芦咀。 洪山街道 乡政府驻雄楚大街195号,人口21295人,面积62.00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鲁巷街、三鸿、东湖新城、板桥、洪山、井岗、马湖、红旗、北港、向阳、星星、桥梁、磨山、风光、卓刀泉、东湖、渔光、东亭、余家湖、姚家岭、幸福、先建、南湖、板桥、李桥、双建、新路、汤逊湖。 左岭镇 镇政府驻左岭正街117号,人口29587人,面积45.00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左岭、金王、吕墩、花园、上街、程墩、彭李、卸甲、大罗、泉井、黄陂岭、周庄、朝阳、快岭、甲铺岭、园林。 花山镇 镇政府驻花山镇,人口30388人,面积54.00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花山、白浒、清丰、东港、沿江、联丰、吴桥、赛山、何董、清潭、山湖、红光、白羊山、红军、土桥、联合、花山、春和、红焰、后山。 建设乡 乡政府驻杜家井,人口27607人,面积66.80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群利、群联、向家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阳、前锋、新村、新集、建洲、建设、工业港、胡教、五一、火官、红胜、星火、同兴、努力、群力、胜强、武东、贾岭、五星。 青菱乡 乡政府驻张家湾,人口24986人,面积63.80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横堤、火箭、金塘、杨泗、石嘴、老桥、杨林、西湾、建阳、花园、建群、建和、长江、长征、烽火、光霞、毛坦、胜利、青菱、渔业、红霞。 九峰乡 乡政府驻王家店,人口47520人,面积48.00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王店、古架、滨湖、建强、何刘、三星、群建、保丰、新农、新洪、新建、九峰、马驿、新跃。 天兴乡 乡政府驻天兴洲,人口3824人,面积26平方千米。辖3个村委会:天兴、江心、复兴。 历史文化需要不断扩展演变而来。1949年10月,在武汉的江南地区成立了洪山、武泰、挹江三个郊区;1951年5月,撤销三个郊区,成立武昌郊区;1951年7月,武昌郊区改为东湖区和南湖区;1954年2月,改东湖区为洪山区;1956年6月,南湖区并入洪山区。之后又经过一些演变,成为了如今的洪山区。 洪山作为独立行政区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从西周直到新中国成立,洪山均属历史上的武昌县(今江夏区)管辖。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吸引着历代的精英人物,耸立着历史上众多特色建筑。 在这里,有南望山上西汉时期的蛮王冢;有在东湖风景区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建的行吟阁;有洪山上的施洋烈士陵园;有光谷广场上的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的雕塑群像等。这里还有建于南朝的宝通寺;建于唐代的北洋桥;建于元代的无影塔;建于明代的洪山宝塔、莲溪寺。 近几年来得到修复并开放的卓刀泉古寺,位于伏虎山麓。相传东汉末年,关羽曾驻兵于此,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是为“卓刀泉”。 发展优势交通优势武汉市城区现有和在建的6座长江大桥中,二桥、阳逻、天兴、白沙洲等4座大桥联通洪山;武汉市4大环线均通过洪山;沪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316国道、京广、武大和规划建设中的武广、武京高速客运专线以及武汉2号、4号轨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狮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东大道、迎宾大道、友谊大道等六条城市主干线横贯东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兴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岳家嘴四大立交桥成为东西贯通、南北交融、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天兴汽渡、左岭白浒码头成为水上交通与运输的纽带。便捷的交通,为洪山仓储、物流、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旅游优势洪山丰富的山水、路桥、科教及历史人文等资源,为发展旅游休闲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经形成以东湖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为核心的大东湖自然景观线路。比西湖面积大5倍的东湖,水面面积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环绕,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九峰山方圆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汉城区第一高峰。九峰山上林木遍布,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形成了环汤逊湖严西湖青菱湖黄家湖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汤逊湖拥有水面1.5万亩,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区域:农家乐园区、水上运动游乐区、避暑休闲区。还有张公山休闲娱乐度假区、黄家湖休闲观光风景带等等,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去处。形成了以武大、华科大、光谷步行一条街、卓刀泉历史文物古迹、图书城等众多科教历史景点为基础的科教文化线路。东湖海洋世界、鸟语林、武汉植物园、中南民大博物馆、中国地大博物馆、绚丽多姿的武大樱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处景点,让人们在游览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气候优势洪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和渔牧业的养殖。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0~205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06~110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平均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毫米,并与光热同季,主要集中在农作物需水的4-8月。光、热、水资源丰富,并且具有组合优势,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但是,区内光、热、水分布不均匀,变化较大,冬、夏季日照相差约一倍,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8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节上分布不匀,春季阴雨连绵,夏季大暴雨,突发性强,日降雨量最多达248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这些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洪山地区年均气温16.3℃,农业界限温度高于5℃者为283天,高于10℃者235天,高于20℃者136天,元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时数2087时,年均降雨量1163mm。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这些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洪山区蔬菜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 资源优势洪山因山而得名,其山水资源非常丰富。山体在武汉主城区中所占比例达70%以上,水面所占比例更高,达83.2%。拥有山峰122座,面积4万余亩,其中洪山、九峰山、珞珈山、伏虎山、白浒山、花山、狮子山、桂子山、喻家山等众多山峰,高耸云宵,挺立闹市。东湖、南湖、严东湖、严西湖、晒湖、汤逊湖、野芷湖、黄家湖等10多个湖泊安家洪山。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为洪山实施“环境优区”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打造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区奠定了独特的优势。洪山的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为武汉市主城区之最,成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目前,洪山已获得市级“山水园林城区”称号,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经济发展经济概况“十五”期间,洪山区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8.1亿元。 200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5亿元,为2000年的5.05倍;区级财政体制收入达到4.52亿元,为2000年的2.26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17.2:38.7:44.1,调整为2005年的4.7:31.1:64.2。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打造出一批区域性工业精品名牌;规模企业达到12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5年达到16.2亿元,为2000年的2.7倍;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可喜成就,建成区级政务城域网和一批园区、企业信息局域网络。“住、购、学、游”等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超市、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规模效应;交通、物流、仓储业发展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形成特色;房地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打造出科教文化特色游、山水风景名胜游和都市农业生态游三条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中介、法律、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消费需求不断扩大,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为2000年的1.7倍。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规模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有了新拓展;培育壮大了“洪山菜薹”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成一批适应现代都市生活需要的观光休闲景点,城郊型农业种养殖功能逐步向都市生态旅游型功能转变,农业综合效能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攻坚成效显著。区直国有、集体和街镇乡办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施行。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力度加大,实现了政企职能分开。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医疗、卫生、文体、教育、保险、劳动、人事及其它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绩效明显。“十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为“九五”期间的4.3倍;实际到位内资110亿元,为“九五”期间的2.7倍。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五年共新建扩建主次干道、连通道60条,总长度达220公里;新建村组硬质道路280公里,实现了乡村主要道路硬质化;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农村水网、电话通讯等基础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果。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14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实施“洁、绿、亮、美”工程,建成市级“山水园林城区”。科教特色更加鲜明。创立了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独具洪山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孵化带面积达到21.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余家,转化科技成果428项,我区成为全市科技孵化器建设示范区。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称号,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殊荣,成为全市唯一的“国际科技合作试点区”。基础教育取得较大进步,中小学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普遍达标,洪山高中、卓刀泉中学和华师大附小建成省级示范学校,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各类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圆满完成省“西藏班”入驻我区任务,“西藏班”教学环境与管理受到省市好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辖区高校在校大学生突破40万人。黄家湖地区新建大学3所,基本形成环东湖→环南湖→黄家湖高等教育长廊。 产业发展辖区科教资源独特,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16所部属、省属高等院校,在校大学师生50多万人。有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44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多万人。国家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处于洪山腹地。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区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科技信息平台。独特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为辖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雄厚的技术支撑。 科技发展成为品牌。近年来,洪山充分发挥科教智力优势,建立了以街道口、广埠屯地区为中心,沿珞喻路向东西两侧延伸,西起石牌岭、东至关山口,长达10公里的洪山区科技一条街。北京、深圳等外地300多家科技企业在这里设立了“窗口”,4000多名科技人员在此从事科研工作,几年来已累计研究开发科技产品1470多项。在科技特别是电脑业的发展上,“广埠屯”已成为与“中关村”齐名的城市名片。 企业孵化网络基本健全。以转化成果,孵化企业,培育企业家为目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从2000年开始,按照“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思路,着手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服务。目前,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其中国家级3个,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38家,培育出蓝星集团、团结激光、高德光电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洪山已经成为武汉市科技孵化器建设示范区和全市唯一的“国际合作试点区”,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殊荣。 创意产业成为亮点。为发挥高校资源,帮助毕业大学生转化学业优势,洪山区积极促进创意事业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中心,已建成鲁磨路地质大学珠宝一条街;拟以黄家湖大学城为中心,建成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目前,以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武汉创意产业中心”为重点,北起珞狮北路,南至珞狮南路,长3公里的创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设,将聚集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产业以及表演、设计、软件多媒体设计等创意类型企业,是全省创意企业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创意产业前景无限。 近几年来,洪山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初步形成了“五园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以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研发制作、设计创意等为主的创新产业园;以钢铁加工、配套等为主的建设钢铁产业园;以光电子、电子信息为主的九峰科技园;以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为主的澳洲产业园;以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科技初创企业等为主的科技孵化带。 五大商圈体系与武汉市建设华中地区商贸流通中心相呼应,洪山大力整合商贸资源,加快规模特色商圈发展,已经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商圈。其中珞喻路商圈形成了以赛博数码广场、资讯广场等为核心的电子科技产品一条街,以新世界、群光广场等大型商场为龙头的商贸企业群;徐东路商圈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业和公司总部商务为特色的武汉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徐东平价、销品茂、沃尔玛、新宜家、麦德龙、凯旋门、金马家居、欧亚达等中外大型商家扎堆经营;白沙洲商圈利用其开阔的场地和便利的交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服务市场,烽火钢材大市场、机电市场等7大物流市场2007年交易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其中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日交易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武汉火车站商圈重点发展以服务客流为主体的各类商贸流通业,逐步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现代化“窗口式”新型客运商圈;白浒山港区商圈配合武汉白浒山外贸码头港区、化工新城和阳逻长江大桥建设,发展完善与此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项目。 珞喻路商圈:实行街道口地区、卓刀泉地区与鲁巷地区联体发展,促进珞喻路科技产品开发经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发展赛博广场等大型IT产品专卖商场,提高科技一条街电子产品服务功能和辐射力。对珞喻路街面进行立体整治,突出科技特色,提高科教文化品位。 徐东路商圈:完善该商圈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公司总部商务。建设和完善特色街、市场群。搞好友谊大道等新建干道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把徐东路商圈建成武汉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 白沙洲商圈:大力发展白沙洲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服务市场,“十一五”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武汉火车站商圈:按照武汉市建设新火车站的统一规划布局,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关系。配合武汉市新火车站的建设,在和平乡白马洲地区适时发展以服务客流为主体的各类商贸流通业。沿武汉火车站广场周边建设若干标志性建筑和地标性景观,逐步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现代化“窗口式”新型客运商圈。 白浒山港区商圈:配合武汉白浒山外贸码头港区和化工新城建设,在该地区适时启动建设外贸商品、化工产品等仓储物流商圈。建设与化工新城、白浒山港区和阳逻长江大桥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促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围绕服务城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洪山菜薹”是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其原产地得到控制保护,示范基地达到8000亩;建设乡白萝卜、天兴洲韭菜发展成为地方风味名吃;严西湖高新技术水产品示范区、汤逊湖名优水产品养殖区、花山、九峰苗木花卉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以推进农村家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近三年来已在24个村实施农村家园建设。完成了11个农村家园创建“五通五改一室一场一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中村综合改造不断推进。二环线内已有66个城中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首批28个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基本完成,19个村完成农业户口改登,17个村完成社会保障参保工作,16个村完成旧村湾改造规划编制任务。 经济指标综合2007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4.3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11:32.14:63.75调整为3.35:33.58:63.07。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533个。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4亿元,增长1.88%,其中,实现种植业产值7.42亿元,增长8.95%;实现畜牧业产值2.05亿元,下降16.67%;实现林业产值0.05亿元,增长2.04%;实现渔业产值3.89亿元,增长1.04%。全年粮食总产量2.63万吨,增长6.91%;棉花总产量825吨,增长261.9%;油料总产量3857吨,下降5.04%;蔬菜总产量46.58万吨,增长0.02%;生猪出栏10.8万头,增长30.46%;家禽出笼167.09万只,下降41.13%;肉类总产量1.37万吨,下降32.15%;禽蛋产量00.54万吨,下降18.18%;水产品产量4.14万吨,增长7.53%;水果总产量0.53万吨,下降14.51%;牛奶产量0.0553万吨。年末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852公顷。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3 亿元,比上年增长24.2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56 亿元,增长20.85%。截至年底,全区共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5036个,从业人员20228万余人,全年实现产值217853 万元。全年辖区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1566万元, 比上年增长18.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657262万元,增长16.4 %;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01641万元,增长23%;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2663万元,增长14.3%。截至年底,全区共有登记注册商品交易市场101个,商业从业人员13万人。 科技产业全区科研机构56个,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0项,投资总额3.956亿元。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9%。全年登记科技成果35项,其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29项。全年专利申请2424件。至年末,全区累计申报审批高新技术企业126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5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08个,其中当年新增196个,全年技术市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04项,合同成交额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建筑业全区有建筑企业199家,从业人员29832人,全年有资质的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6214万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 %。全年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44.1%。全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3.8 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全年建筑企业施工项目303 个,竣工项目126个;施工面积235.6 万平方米,增长5.7%,竣工面积60.9 万平方米,增长5.2 %。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7113亿元,完成争取目标102.57%,比上年增长18.04%。其中:城镇投资占投资总额94.87%。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000万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32万元,同比增长30.5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9.37 万元,同比增长15.7 %。 国内贸易全年区属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157元,比上年增长28.2%。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388092元;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76755元;截至年底,全区共有登记注册商品交易市场55个,商业从业人员20 万人。全年区属商业完成销售收入336735万元。 对外经济贸易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9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8 %。全年直接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增长14.7%。全区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10 个,其中当年新增三资企业8个。 财政收入与支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65499万元,比上年增长26.2 %,地方财政支出109401万元,增长22.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874万元,增长22.5%。 社会事业教育2007年,全区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30420人,下降2.66%;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3533人,增长11.73%;小学67所,在校学生34275人,下降5.33%;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10898人,增长25.1%;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岁~14岁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32%。初中生毕业一次合格率99.55%,高中生升学率为89%,其中上省线1655人。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竣工面积13524平方米,改造中小学校危房面积4000平方米。全区累计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全年完成职工全员培训 5736人次。 文体2007年,全区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其中文化馆1个,影剧院1个,图书馆1个,藏书14.5万册(不包括区内大学图书馆藏书,其中仅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藏书579万余册);从业人员78人。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0次,文化市场管理稽查覆盖率达98%,音像制品案件查处率达100%。2007年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我哥四”获独唱类群星大奖。摄影作品《家园》或群星奖。 全区共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80次,参加活动人数3万人,有36万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人口达到40万人,组成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54人次。 医疗卫生2007年,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508个,其中医院4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5014人,医院病床307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7.6人,拥有医院病床4.7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发病率为109人/10万人,儿童免疫接种率95%以上,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100%,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单位比例为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