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门歌
释义

《石门歌》是宋代诗僧有需的诗作。这首诗记录了作者艰辛孤寂的隐居生活,同时满怀热情地讴歌了石门山一带美丽诱人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不慕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怀。

作品名称:《石门歌》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有需

作品原文

石门歌

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⑴。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⑵。

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⑶。

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⑷。

日照诸峰阴幂幂,负暄孤坐情何适⑸。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⑹。

闲拄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⑺。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⑻。

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⑼。

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⑽。

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⑾。

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⑿。

作品注释

⑴蔡溪:水名,在福建省莆田县西,是“戴云九溪”之一木兰溪的支流。

⑵石门:山名。天津:银河的别名,意谓银河是天上的河津。锁天津极言石门山之高峻,以致直插入天上银河中。措足:放脚,举步。措是安放的意思。

⑶诗:吟诗。颂:作偈。禅:坐禅。

⑷“饥来”句:苦菜和根而煮食,极言生活之艰苦。谚语:咬得菜根,百事可为。

⑸阴幂:遮盖得阴沉沉地。幂为覆盖笼罩意。负暄:冬日在太阳下取暖。适即舒适。

⑹趁:就,便,遂。猿猱:猿猴。扪:本意为执持或抚摸。此处指摸索,捕捉。

⑺瘦筇:细瘦的竹杖。

⑻修行窟:佛教徒依据佛教教义来进行修习行持的地方,一般为土室或洞穴。

⑼漱鸣玉:洗涤发出声响的岩石。漱为洗漱。玉在这里是指泉水中清洁美丽的石头。

⑽源:源头。邃:幽深,深远。无生:亦称“无生法”,佛教名词。与“涅盘”、“实相”、“法性”等词含义大致相同。佛教教义认为世上一切现象之生灭变化都是世间众生虚妄分别的产物,本质应在于“无生”,“无生”即“无灭”,故寂静如“涅盘”,为诸法“实相”、“真如”。

⑾杂羽流商:羽和商等各种音调混杂在一起,运转变化。羽和商均为中国五声音阶中的音级名称,羽音明亮轻柔,商音低沉悲凉。的:鲜明,明确。五音六律:泛指各种音律。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宫、商、角、征、羽等五个音级。六律与“六吕”连用,合为“十二律”,是中国古代音律规则: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奇数各律称为“律”,合为“六律”,偶数各律称为“吕”,合为“六吕”。

⑿“大笑”句:意谓高兴至极时大笑狂歌。觉得天地多么狭小,简直容我不下了。活脱脱一个狂放诗人的形象。

作品简析

石门指石门山。石门山在福建省莆田县西,南临蔡溪,属戴云山系统。其处峰峦连绵,岩壁峭拔,林木葱茂,溪涧回环,风景极是清幽美丽,历来为高人逸士们隐居避世的处所。有需晚年亦隐居于此,并作这首七言古风以记述自己的佛隐生涯。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形象生动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在记录隐居生活艰辛孤寂的同时,也满怀热情地讴歌了石门山一带自然风光的美丽诱人,从而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慕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怀。

作者简介

有需,北宋福建福州鼓山涌泉寺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070年前后在世。俗姓陈,莆田(属福建省)人。出家后,得法于高僧干公。知州陈觉民慕其名,延主福州鼓山涌泉寺。晚年退居本邑石门,与著名高士陈易一同结庵隐居。他性格潇洒豪放,不拘成礼,雅爱山水,厌恶逢迎。能诗,风格狂放俊爽,有气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