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梁摩崖题记
释义

南明山摩崖石刻1981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现有摩崖石刻58处,主要分列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3处。石梁长达十数丈,凌空横悬,喻为“半云”、“悬虹”,刻有题记20处;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宋人遗迹。云阁崖有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南明山”三字。

简介

南明山摩崖石刻,位于浙江省丽山市莲都区城南1.5公里的南明山上。 石梁位于南明山半山腰,走完“百廿步”石阶,迎面便是著名的南明山大石梁,一条巨石横空十余丈,气势雄伟,也叫“仙桥”,与缙云仙都的石笋有异曲同工之妙。石梁上有“半云”、“悬虹”等摩崖石刻二十余处。

相传是晋代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学家葛洪书写的,是南明山摩崖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一处。刻石深约米指,字径零点四五米,隶书,笔法古朴浑厚,摩刻在南明山云阁崖间。《处州府志.金石篇》赞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此地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现有摩崖石刻58处,主要分列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3处。石梁长达十数丈,凌空横悬,喻为“半云”、“悬虹”,刻有题记20处;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宋人遗迹。云阁崖有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南明山”三字。今山顶云阁崖刻有“灵崇”两大字,传为葛洪所书。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山与城之间有碧波涟漪的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对于这样一个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诗曰:“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明人屠隆说“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题咏,丘壑生辉。

历史沿革

南明山现存摩崖题记71处,主要分布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等处。石梁长十余丈,巨石凌空横亘,古人将之比作“半云”、“悬虹”和“仙桥”。梁上刻有题记20处,其中有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处州太守关景晖题刻。关氏任职处州时,曾在元佑七年发动修理通济堰,题记已被磨去一半,刻上了“石梁”二字。此外,这里还留存明、清两代有关南明山游记的碑刻六方。高阳洞由二石合峙而成,深六丈,高约丈五,有摩崖石刻十余处,多为北宋人所留。在下洞口附近刻有“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字样。沈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这块题记就是他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游“南明”时所刻。在高阳洞口还有一处有关记载洪水的题刻:“大宋绍兴甲子丙寅岁,洪水自溪瀑涨,约高八丈,人多避于楼屋,误死者不可胜记。因纪于石,以告后来”。绍兴丙寅,即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这方题刻存留至今,成为了丽水珍贵的水利资料。

1981年南明山摩崖石刻列为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

石梁,又名石桥,在天台县城东北17.5公里的山谷中,石桥周围的岩壁上有历代摩崖题记30余处,主要有:宋天台县令丁大荣篆书“盖竹洞天”、明甘雨隶书“飞梁悬瀑”、石纶正书“大观”、陈橘“神龙掉尾”、王榭行书“星桥胜概”、清刘(王敖)“前度又来”、曹抡选隶书“万山关健”、康有为正书“石梁飞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梁西首有五百罗汉铜殿,铸造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太监徐贵等施助,殿内壁三面铸有五百罗汉渡海浮雕,面相无一雷同。

内容

晋代书法家、道学家、医学家葛洪,其在南明山题刻“灵崇”二字,隶书,笔法古朴,被赞许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这是在处州所有的摩崖石刻中,历时最长的作品。 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书师王羲之,但又干脆利落地摆脱其形迹而独创一格,被称为“书中仙手”,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誉。他在三岩寺的云洞前书“雨崖”二字,气势飞动,飘逸而礼腴,笔力苍劲如万钧。

李阳冰,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唐乾元间曾任缙云县令。其篆书为书法之“极品”,后世学篆者多崇之,故享有“笔虎”的美誉,在缙云留“倪翁洞”三字篆刻,至今生机如初。

曾被号为襄阳漫士、海岳处士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苍劲,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为“宋代四大家”。他应刘泾之请,为处州留下“南明山”三字题刻,其书笔格遒劲、沉着飞翥、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书“如风樯陈马,沉着痛快”。

北宋处州郡守刘泾,绍圣时为栝州知府,是著名的金石家,著辑《成都刻石总目》三卷,“所言必信而可征”。他在米芾“南明山”三字旁以“谒米芾元章,时使清涟侧,书之字奇崛,与山相高”的题刻赞书米芾书体。

艺术

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迹而价值倍增。现在,整个南明山风景区已以她绰约多姿的独特风貌亭亭玉立于瓯江之畔,为浙南地区的旅游胜地。

石梁摩崖题记属于南明山摩崖石刻的一部分,于1963年3月11日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梁摩崖题记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而且其中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这些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石梁上书题刻。丽水南明山印月池北端上方有一枕横亘东西、长20丈的大石梁。但客观地说,若论石梁,不仅丽水有,台州有,衢州有,许多地方都有,而且以规模而论,丽水的石梁远不及台州的石梁。然而丽水石梁有它不同于众的特征: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这一石梁为纸,留下了20余处石刻。一座石梁正因为众多的题刻而载动着千年的文化。

艺术品位高。从时间上看,多处摩崖石刻涵盖了东晋、唐、宋、明、清等历朝历代,其中又以宋刻为最。这些石刻作者,大多是各朝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以及在处州任过职、且在主政期间有业绩建树的文人政要。

文物保护

提高认识

尽快组织整理崖书资料。保护、弘扬历史文化,应从整理资料始,但许多原始资料或散佚,或毁损,齐全难再了,因此趁着一些了解处州历史文化的老人尚健在,民间也还有零散的资料以及一些石刻尚模糊可辨,应抓紧着手崖书资料整理,从崖书的所在地点、内容、作者、及其时代、年月等,都进行系统的登记造册。

采取措施

减少自然与人为的侵蚀。有关部门应充分吸取各地的保护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既能避免游人触摸,酸雨侵蚀,又不影响游人观赏,尽可能地减低自然与人为对石刻的损毁。

突出重点

抢救濒危中的石刻文化。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名胜景区,因而抢救和保护重点也理所当然地应放在这些景区。为此,一则要尽可能地弄清模糊的石刻的内容及被自然湮没的石刻落款,以客观地反映石刻原本的文化品位;二则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依据《栝苍金石志》所记,该明晰的明晰起来,该恢复的恢复起来,使之重现风采;三则对重点石刻作重点保护,用适宜的方式使之尽可能免受自然的损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