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霞大姐 |
释义 | 沈霞,大专学历。1968年在铁岭开原市下乡,1975年回沈,在沈阳铁路局基建处工作,1986年调入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担任过文艺编导、记者和《艺术沙龙》节目主持人。1993年调入辽宁电台经济台创办《轻风夜话》节目并担任该节目主持人至今。沈霞先后荣获过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学雷锋先进个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精神文明妇女标兵等荣誉称号。也是全省新闻界惟一的党的十五大代表候选人。沈霞于2001年获得“金话筒”提名奖。2004年获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双十佳”、省新闻标兵荣誉称号。 中文名:沈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52年 职业:主持人 主要成就:省新闻标兵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轻风夜话》 本名:王沈霞 简介沈霞是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节目主持人,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使她主持的《轻风夜话》成为历十年而不衰的名牌栏目,不仅在辽宁电台拥有最高的收听率,也在辽宁打造了不同凡响的“沈霞现象”。沈霞已成为千万听众心目中的“偶像”和一致称赞的知心“大姐”。 听众心目中的沈霞大姐1993年1月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创办了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轻风夜话》,主持人沈霞通过和听众热线交流,为广大听众“解心疑”、“减心痛”、“除心病”,传播爱家庭、爱岗位、爱祖国的观念。开办十一年来,《轻风夜话》已成为驰名辽沈大地的一档经久不衰的名牌栏目,主持人沈霞以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职业操守,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亲切和蔼的主持风格成为千万听众心目中的“偶像”和一致称赞的“知心大姐”,在辽沈大地打造出不同凡响的“沈霞现象”。 今年《轻风夜话》节目又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首届十佳公共栏目奖”,辽宁省委宣传部将沈霞列为全省重大典型,组织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东北新闻网,以及我台新闻台、经济台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每当夜幕降临,你和我共诉衷肠,用真诚和友谊,用知识和力量,架起一座希望的桥梁…… 各位听众,11个365天,无论风霜雪雨,天天如约守候,沈霞在《轻风夜话》节目中以特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凝聚了无数听众的心。她的听众中有上至八十几岁的老人,下至十七八岁的少年,有高学历的博士、机关干部,也有急于找工作的下岗职工、卖菜的农民,沈霞与所有遇到困惑的人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他们找到了开启新生活的钥匙,沈阳市和平区某单位公务员唐日华在言语中流露出对沈霞大姐的崇敬之情。 (出录音—— 一听她的声音,一听她的解答,就感觉到有时候她像贴心的大姐、有时候像知心的爱人、有时候像慈祥的母亲,所以有话就愿意对她讲,她的话也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听后就能够豁然开朗。她没有很多的说教,没有讲很多大道理,她就是用真情、用朴素的感情来感染你。她就像一把钥匙,有很多难题她都能给你解开。 ——录音完) 家住沈阳市大东区的林晓民从1993年4月就开始收听《轻风夜话》节目,她的全家都是沈霞的忠实听众。林晓民说,沈霞大姐就象她们家的“编外成员”,引导着这个家庭朝着“健康、和谐、美满”的方向发展。 (出录音—— 从93年我的孩子一直听这个广播,这么多年没用我操心。他03年在沈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后来到西藏当兵了。 我的孩子说,妈妈,沈霞阿姨总说年轻人一定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去支援西部,就是沈霞大姐这种力量。这样去年冬天就去西藏当兵了,在部队也干的很好。7月30号辽沈晚报登的《沈阳小伙你在西藏还好吗?》那就是我的儿子。 ——录音完) 沈霞以一个朴实的平民大姐的情怀,服务于每一位听众,拿群众的难心事当自己的难心事,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替他们分忧解难。很多听众尊敬的称沈霞为老师,而沈霞却说听众朋友们才是她的人生老师。 (出录音—— 我们听众朋友在平淡的生活中,每天讲述着平淡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之所以被听众对生活的热爱所感动,就是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仍然在奋斗和拼搏,仍然在和主持人进行认真的探讨,在探讨通往新生活的途径。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新闻工作者肩上重担的份量。 ——录音完) 虽然《轻风夜话》只是一个普通的谈话类节目,但沈霞却赋予了它时代的主旋律,使它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拿真心真情真理去唤起听众,用新知识新观念创造新生活”成为沈霞办节目的宗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姜立彬对沈霞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出录音—— 作品和人品是不可分割的,沈霞和她的《轻风夜话》节目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沈霞没有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切,她的话题老百姓也不可能愿意听。沈霞关注的是最基层的老百姓的心理问题。她这一点是最可贵的。 ——录音完) 11年前,沈霞因《轻风夜话》成为广大听众的“知心大姐”,11年后的今天,已经52岁的沈霞大姐仍以她特有的耐心守候在话筒前,倾听百姓的生活琐事,解开困惑者的思想难题。更难能可贵的是:继《轻风夜话》之后,沈霞还在辽宁电台经济台《康乐人生》节目担纲主持,并于2004年3月在辽宁电台新闻台主持了一档新闻节目《沈霞时间》,三档节目均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 听众的贴心人“沈霞大姐”(下篇) 十一年前,沈霞通过《轻风夜话》节目成为广大听众的知心大姐,如今十一年过去了,《轻风夜话》因为沈霞的执著、忘我而依然动听。听众刘希说,沈霞的节目点亮了他的生活: (出录音—— 这么些年,我能感受到她那份感动。她把自己都感动了,所以肯定要感染我们。说句到家的话,《轻风夜话》真的是改变我的人生。 ——录音完) 199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从不收听众礼物的沈霞收下了一位七十多岁老人的一片心意,老人的女儿向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 (出录音—— 93年11月份刚入冬,天很冷,我妈妈说沈霞大姐为听众做了这么多事,不辞辛苦的每天晚上那么晚回家,我给沈霞做一条棉裤吧,我妈妈把棉裤做完以后,说女儿啊,你代表我的心意,这条棉裤一定送到沈霞大姐手里,不管她接纳不接纳,这是老人的一片心意。当时沈霞大姐接纳这条棉裤的时候都哭了。 ——录音完)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姜立彬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每当她到直播间检查工作,如果是沈霞在主持节目,那么首先映入姜台长眼中的总是沈霞那张充满激情的脸。 (出录音—— 沈霞一年365天有节目, 但是沈霞在主持节目的时候精力特别充沛,而且表情特别生动,应该说是满腔激情,就仿佛她对面有无数个听众在倾听在和她交流,总是最佳状态,她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是“用嘴在讲”,而是“用心在讲”。 ——录音完) 因为沈霞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所以她很少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甚至在丈夫和公公患重病期间,也没有耽误一天节目,沈霞的同事郎桂珍告诉记者,尽管私底下沈霞也暗自流泪,但是一走进直播间,她还是那个听众熟悉的沈霞大姐。 (出录音—— 我记得那年她爱人和她老公公同时住进医院,而且得的是恶性肿瘤,相继做了手术。当时她是白天在医院护理她的爱人和老公公,到晚上走进直播间的时候,听众在听她的节目和电话沟通的时候,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在生活中承受了这么大一件事,一面对话筒,沈霞那份亲切又会出现在电波当中。 ——录音完) 《轻风夜话》这个办了十年有余的节目为什么能经久不衰呢?沈霞说,就是凭借那份发自心底的爱。 (出录音—— 很多朋友就说沈霞大姐你办《轻风夜话》十一年了,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你十一年还能激情满怀,每一次上节目还能那么充满激情,我想这个激情她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我的这种激情是来自于听众,听众非常让我感动 。 ——录音完) 沈霞十一年来应邀到部队、工厂、机关、大学作报告200多场;接待听众来访4万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00多个听众;接听众电话至少3万6千多人次;收到了来自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山西、宁夏、甘肃、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共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至韩国、俄罗斯与日本的听众来信共30多万封。在历年辽宁电台五个专业台节目听众收听率抽样调查中,《轻风夜话》都位居全台同类节目收听率的首位。 《轻风夜话》是广告客户最青睐的栏目,年吸纳广告近千万。由沈霞主持的《轻风夜话》的姊妹篇《康乐人生》今年也为经济台增加了191万的收入。 听众的话“上帝”眼中的十佳——与沈霞大姐神交 ——晚上倾听沈霞大姐那和蔼的声音,想像着她的样子,她的为人,让我感受到的只有一个词——阳光!沈霞是一个可爱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因为她能分享、分解每一个与她素不相识听众的痛苦,细心倾听他们每一个人的诉说。这是什么?是工作,还是责任?我觉得更是一个人的品德!沈霞大姐让我敬佩,我期盼着自己的人生中也能得到她的一臂之力。 盖州听众 朱龙 ——听沈霞大姐主持的节目,犹如品味人生百态。她对自己主持的每个专题分析得透彻、深刻、准确、全面,与听众互动效果更好,让我们听众信服加佩服,从节目获得了莫大的教育和启发,感悟颇深。我们一致认可沈霞大姐就是一位最佳的主持人,一位最好的最高级的老师。她的播音发音标准,语言流利,声音甜美,亲切感人,温暖动听。当年《共产党员》杂志上曾经刊登过她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衷心希望沈霞再接再厉,把主持的节目越办越好,影响更大。 北票听众 戴玉印 ——心里有许多话想跟沈霞大姐说,我是个瓦匠,对生活也曾有过美好的憧憬,可我生活的道路坎坎坷坷。前年我的妻子因患精神忧郁症自杀了,三个月后,我母亲又因精神上受到打击,血栓复发去世了。短短时间内我失去了两位亲人,生活又很清贫,我孤独、痛苦,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沈霞大姐主持的《轻风夜话》就像一把开心锁,她那丝丝细语,如涓涓泉水流入了我枯萎的心田,让我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现在我不孤独,因为我拥有沈霞大姐,现在我不沉沦,因为我倾听《轻风夜话》。希望沈霞大姐多多保重,工作再累也要注意身体,您的健康、您的快乐,就是我们广大听众的财富。 听众 车金龙 关于“沈霞现象”──辽宁电台台长姜丽彬 《轻风夜话》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的听众定位始终锁定最普通的老百姓,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弱势群体,以平民意识服务百姓生活,以平民感觉体味百姓疾苦。沈霞以一个朴实的平民“大姐”的情怀,服务于每一位打来热线电话的听众,与他们一道品味生活中的苦涩,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疏导听众,替他们分忧解难,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用一些空泛的大道理来说教、指导听众,把老百姓的需要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 其次,《轻风夜话》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谈话类节目,但是,主持人却赋予了它时代的主旋律,在一问一答的交谈中,始终贯穿着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时代精神和道德规范。《轻风夜话》每天探讨的话题大多是生活中的琐事,但这些事情却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等问题,沈霞用科学的思维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润物细无声”的正面疏导,贯穿着爱祖国、爱岗位、爱家庭的红线,宣传了先进的思想信念、法律常识、社会道德,提高听众的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再次,《轻风夜话》成功与主持人杰出的主持技巧也是分不开的。沈霞在节目中非常注意倾听,并能设身处地地为听众着想,注意交谈的语气分寸,注意在交谈中尊重对方的人格,以相互探讨和共同切磋的双向交流的方式,入情入理地帮助听众分析事情的原委曲折,还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帮助听众找出解决事情的办法,从不强加于人,因此,得到了听众的依赖。 最重要的是沈霞对《轻风夜话》节目倾注了全部生命和热情。 十年来,她接听听众电话并和听众进行电话恳谈近10万次,到工厂、学校、机关、社区、街道作报告150多场,并自学了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医学、老年学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提高节目的水平和信息含量,正是由于她心血滴在节目内,功夫下在节目外,才奠定了节目成功的基础,她本人也成为全国广播界一首独特的“风景”。 知心大姐———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主持人王沈霞 没有监督,没有催促,每晚8时30分,无数人将收音机的波段锁定在FM89.5或AM999。 不是演唱会,不是放电影,活动现场总是爆满,不少人甚至是从农村赶到城里。 重病垂危人,轻生厌世者,生命最后时刻的心愿就是把电话打进直播间。 他们只为看到她,听一听她的声音,跟她说说心里话。 她,就是被广大听众即使是93岁的老人也亲切地叫做“知心大姐”的王沈霞,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轻风夜话》栏目主持人。 倾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轻风夜话》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乍一听,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婆媳不和、朋友反目、孩子厌学,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听众上自八九十岁老翁老妪,下至十七八岁少男少女,机关上班的、企业打工的、在家闲呆的、卖菜拉脚的,无论老少,各种阶层。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办了近11年4000个夜晚,收到30多万封听众来信。而沈霞每次坐到直播间,总像节目是第一次播出一样,充满激情。 有人纳闷:这么一个琐琐碎碎的节目怎么能办这么久? 有人奇怪:怎么有那么多人有事要找沈霞大姐? 有人忍不住去问沈霞:你不厌倦吗? 沈霞说:“因为我做节目不是用嘴说,而是用心做啊!” 一开始做节目时,沈霞也觉得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栏目,但一个个看似琐碎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富有爱心的沈霞很快就有了新的感悟:当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艰难坎坷的时候,他仍不气馁,仍不放弃对人生的追求,还会把电话打进直播间与主持人共同探讨通往新生活的途径,这种对生命的珍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这才是生活啊! 沈霞更加用心关注着听众们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就像一位邻家大姐。她在与听众的交流中更多地出现了“我能理解你”、“你现在的这种心情过去我也有过”这样的话语。 十年如一日,每一天,沈霞都与听众倾心交谈,分担他们的痛苦与悲伤,感受他们的坚强与执著,分享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她曾握着一位失足青年的手告诉他:我不歧视你,《轻风夜话》不歧视你,社会更不会歧视你。这句话温暖并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人生,他艰苦创业,拾金不昧,还主动说服家人把衣物捐献给灾区。 刘溪,1994年离婚时口袋里只有20元钱和一个小收音机,精神上更跌进人生的最低谷。小小收音机让她知道了沈霞大姐,她觉得沈霞大姐说话就像自己的母亲。沈霞鼓励她自立自强,如今,刘溪自己有了一家美容院,生活充实快乐。 沈霞在节目中与听众交流,下了节目还要接待来访的听众,有时她还主动找到有心结的听众,劝他们振作起来。 一次,她听说一个学表演的女孩因为美容脸部受损而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她急得第二天就跑到女孩那里,一连去了7天。 在沈霞的眼镜盒里,有不少小纸条,那上面记的都是听众的电话,有些不太适合在电话里公开说的话,她告诉听众她会下了节目单独打电话给他们。 对沈霞来说,听众的意义早已不仅仅是工作对象,而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她用心赢得了听众的心。 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亲手缝了一条棉裤让女儿给沈霞送来,她怕沈霞夜里回家冻坏了身子。 听众给沈霞编了一首歌:“你把我们大家快乐地欢聚在一起,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为了谁……” 春雨润物细无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似乎一下子变了许多,不少人为此感到困惑、迷惘、不平,心里总有个疙瘩解不开。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使沈霞意识到在节目中准确传递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的重要性,她在节目中高扬“以新知识、新观念创造新生活”的理念。 时代变了,灌输和说教已难以让人接受。在节目中,沈霞不说空话、套话,她多是与听众共同探讨、分析事情的原委曲直,用听众的话说,就是沈霞唠的都是“实嗑”,聊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沈霞说:“我并不能去为下岗职工安排工作,也不能帮人把离家的丈夫追回来,我能做的是教给人们正确的思维方式、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用“孩子是大人的影子”开导家长们如何教育孩子;她用“我们是需要不怕死的精神,但不要死于无知”来开导人们珍惜生命;她用“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来劝告人们学会宽容;她用“家不是讲理,而是讲爱的地方”来劝告争吵的家庭。 一次,一位40来岁的妇女打电话到直播间抱怨自己命不好———“该吃饭时肚子饿,该上学时下了乡,刚参加工作又下了岗。”沈霞知道,这位妇女的想法绝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劝解好了,可能解决的就是一批人的思想问题。沈霞没有讲改革的大道理,而是耐心跟她交换意见:“发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首先要摆正心态,接受现实。现代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风险,谁都如此。你看,国家已经在想方设法为咱们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咱们下岗职工也要有为国分忧的匹夫之责,对吧。同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也要学会适应这个社会,迎难而上,自食其力,学习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技能去创造新的生活。” 沈霞和她的《轻风夜话》就像是“排气筒”、“减压阀”和“缓冲器”,一方面为听众解开了思想疙瘩,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郁闷之情和不平之鸣,一方面弘扬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宣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像有的听众说,和沈霞唠唠嗑,“心里就觉得亮堂”。“沈霞大姐就是这么说的”也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 一位省领导曾这样评价《轻风夜话》:这个节目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形式。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姜丽彬说:“沈霞和《轻风夜话》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人品与作品俱佳。” 星星知我心 11年,4000天,天天如约守候,夜夜倾情诉说,沈霞把美好和欢乐留给听众,却给自己留下许多遗憾。 《轻风夜话》谈话内容涉及经济与社会、道德与法制、情感与生活,包罗万象。要想在这么多方面给听众拿个主意,又要说得深入浅出,没有广博的政策、理论、哲学、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可不行。 给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沈霞每天都要接待来访的听众,最多一天曾接待了100多人,有时还要出去作报告,她只好抓紧一切工余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沈霞每年自己都要花1000多元钱订阅几十种报刊杂志,勤奋学习,精心准备每一次节目。她常常一边走路一边想着如何准确而又精彩地回答听众的提问。 沈霞太忙太累了! 她多想像别人的妻子一样,给下班归家的丈夫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可对她来说,能为丈夫端上一碗热乎乎的大米粥都是人间一件美事。 她多想答应儿子一同去公园的请求,可她只能让儿子失望地关上自己的房门在里面大哭一场。 1997年12月26日,一个她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丈夫一大早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沈霞哭了。她后悔。丈夫都是为支持自己才累坏了身体啊!天天晚上去接她,睡觉时常常已是夜里一点多钟,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又要起来给儿子做饭。过去总以为丈夫接自己是应该应分的事情,可他也有一天的工作要忙啊。自己怎么就没对那无声的爱心存感激呢? 在丈夫住院的日子里,沈霞白天在医院,晚上做节目,做完节目回到家又忍不住躲在被里哭。母亲说:“沈霞啊,你净劝别人啦,自己也放松一下吧!” 沈霞放得下名———台里让她担当一定的领导职务,她说:台里一定能另外找到合适的干部; 沈霞放得下利———不少客户拿钱来找她做广告,她严词拒绝。 放不下的是听众。 沈霞多想在丈夫的病床前多呆上一会儿,可是她得离开,还有那么多听众在等着她,等着听她那似乎连冬季寒冷的夜空都能被温暖的亲切声音。 一个能为陌生人捧出爱心的人,一个埋头奉献无意索取的人,这样的好人注定会有好的回报———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丈夫现在病情稳定;儿子自立上进,正在读研究生。 让我们祝福她吧! 十五载《轻风夜话》,千万人知心沈霞——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谈话节目主持人王沈霞事迹材料 在全国广播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沈霞和她的《轻风夜话》。《轻风夜话》节目家喻户晓,15年长盛不衰;听众的知心人"沈霞大姐",妇孺皆知,备受赞誉;由此产生的"沈霞现象"更是不同凡响,催人奋进。 王沈霞15年如一日主持夜间新闻谈话节目《轻风夜话》。15年来,每天晚上的20点30分到22点,沈霞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坐在话筒前与收音机前成千上万的听众对话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2003年,沈霞又主持一档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新闻谈话节目《沈霞时间》,每天就一个新闻话题与听众共同探讨。至此,她一人每天主持两档节目,而且都是直播。据统计,15年来,沈霞共主持节目9000多小时,接听听众电话并和听众进行电话恳谈10多万次,面对面接待听众来访4万多人次,最多一天接待听众100多位。收到了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来自国外(韩国、日本)的听众来信共30多万封。听众来信装了几十个大麻袋。按国际测算方式,一封听众来信代表300~500名听众,估计15年来沈霞的听众数量累计已经达到数亿人之多。她被一些大学、社区、机关聘为德育教授、德艺美顾问、校外辅导员、心理健康顾问。应学校、机关、部队、工厂、社区邀请,做了关于人生、理想、事业、婚恋,心理健康等报告共计200多场。 15年来,作为一名女主持人,沈霞每天深夜才回到家,战胜了丈夫和公公先后罹患癌症的灾难和自己身体的病痛,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各种困难认真主持每一天的节目,真诚对待每一位听众,以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严谨无私的职业操守,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工作作风,赢得广大听众的交口称赞。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3年12月22日,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的徐光春同志在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讲话说:"辽宁电台《轻风夜话》已成为知名品牌,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受百姓欢迎。"曾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顾金池同志称赞《轻风夜话》说:"这个节目语言感人,说理透彻,离听众很近,是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途径。" 15年来,《轻风夜话》节目很好地起到了疏导情绪、引导思想、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大局的作用。 2004年,在全国首次十佳栏目评选中,《轻风夜话》节目被评为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社教十佳栏目。历年的收听率调查显示,《轻风夜话》节目都位居全省同类节目之首,同时段之首。 近年来,沈霞共获得了30多项各级荣誉称号,其中主要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辽宁省劳动模范(1995年)、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辽宁省首届新闻标兵(2004年)、辽宁省"雷锋奖章"(2007年)、第二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银奖(1995年)、第五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提名奖"(2001年)、辽宁省十佳节目主持人(2006年)、辽宁电台首届和第二届听众最喜爱的十佳节目主持人(2005年和2006年,共评两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典型(2005年)(证书复印件附后)。沈霞:千万听众最信赖的"知心大姐" 1993年1月15号《轻风夜话》节目开办以来,每天晚上的20点30分到22点,沈霞都会准时在直播间敞开心扉,与听众真诚对话。《轻风夜话》作为一档新闻谈话类节目,内容涉及经济与社会,道德与法制、情感与生活,听众上至80岁老翁老妪,下至十几岁的少男少女,提出的话题也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包括理想事业、婚恋家庭、人际关系、孩子教育、心理健康等等。 《轻风夜话》虽然是一档新闻谈话类节目,但沈霞赋予了它时代精神和道德力量。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始终贯穿着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时代主旋律。节目中讨论的大多是生活中的琐事,但这些事情却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等问题。为了给听众正确的指导,她自学了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医学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提高节目的思想水平和信息含量。她主持的节目,经常有名人名言和充满哲理的话随时流淌出来,却让人并不感到生硬和说教。 每次的《轻风夜话》听友联谊会和辽宁电台的大型活动,只要有沈霞参加就会人山人海,甚至需要由武警来维持秩序。在沈阳市火车头体育馆举行的听友见面会,上万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场地内也都坐满了听众,有的听众说:我就是冲沈霞来的。沈霞已经在广大听众的心目中牢固地建立起了信赖感和感召力,不少听众争吵个什么事情,往往拿沈霞的观点作依据。"沈霞就这么说的"这句话,常常挂在一些人的嘴边。 天津的听众赵福安说:《轻风夜话》节目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头之锁。河北听众郑彬说:《轻风夜话》是一所看不见的学校,是为千家万户化解各种矛盾的人民调解员,是一所不收费的医院,主持人沈霞是治疗心病的心理学家。辽宁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王恩海说:"广播办到这个份上,应该说是办到了听众的心里,沈霞现象值得研究。" 沈霞:构建和谐社会的美丽使者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处于转轨阶段,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和疏导。《轻风夜话》节目的受众绝大多数是相对弱势的群体,面对社会变革和复杂的现实,他们困惑重重,他们怨天尤人。对这些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些失灵,而《轻风夜话》节目却有"灵丹妙药",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轻风夜话》的听众大多来自基层,提出的问题也包罗万象,有下岗的,没考上大学的,要离婚的,不孝敬父母的,人际关系紧张的,还有想轻生的……面对这种种问题,她坚持正面疏导,用新知识、新观念引领听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听众朋友说,沈霞和她的《轻风夜话》节目就像是"排气筒"、"减压筏"和"缓冲器",许多听众是憋憋屈屈而来,高高兴兴而去。 2003年的一个夜晚,沈霞在节目中接到了一位轻生青年的电话,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打算与自己敬仰的沈霞大姐聊聊心里话后就自杀。对此,沈霞保持了冷静的头脑,一边劝说青年不要放弃希望勇敢地活下去,一边通过导播与台领导及110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沈霞与这位男青年聊了近1个小时,等有关部门根据电话号码找到了公用电话亭跟前的男青年时,她才长长了舒了一口气。下节目后,沈霞又与这位男青年面谈,第二天又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男青年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心勇敢地面对现实,战胜眼前的困难。 抚顺听众王云生来信说:"我是企业中一名中层干部,工作中出了差错,领导对我做了小题大做的处分。这件事我一直想不通,气儿越憋越足,想杀人。我准备了工具,想找机会下手。就在这时候,沈霞的节目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的内心,使我清醒,使我得到了安慰。我现在已经抛弃了报仇雪恨的恶念,是沈霞拯救了我的生命。" 黑龙江听众李贵泉来信说:《轻风夜话》让我这个关在高墙内的浪子回头了。大连听众王俊辉说:《轻风夜话》让我父母的矛盾缓解了。 15年来,沈霞就是这样每天默默地化解着听众的矛盾,疏导着听众的情绪,自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沈霞:爱岗敬业的典范15年,沈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到《轻风夜话》节目中去,每天除了主持节目之外,她还要阅读大量的听众来信,接待来访听众,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沈霞还自费购买了几十种报纸杂志,勤奋地学习,细心地体验生活,精心准备每一组节目。多年来,沈霞一直恪守职业道德,牢记社会责任。出名以后,一些广告客户看中了沈霞,有一次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来到办公室找到沈霞,说只要你和我合作,我就可以让你发财并许诺很快给沈霞一大笔钱。沈霞态度明朗地说,这个财我不能发,不符合规定,你给我多少钱,我也不会做。用沈霞的话说,听众朋友,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叫我沈霞大姐,听众对我的这份信任是沉甸甸的,我绝不能为了钱误导了听众,辜负听众对我的信任。 前几年她的丈夫和公公相继患上了恶性肿瘤,沈霞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忙里忙外,人几乎崩溃,但晚上的节目没有耽误一次。她常说:"我放不下我的丈夫,但我也放不下我的听众。"15年来,沈霞坚持接待来访听众,当面倾听听众的诉说,一些听众一讲就是很长时间,沈霞总是不厌其烦地陪着劝着,常常还要亲自为听众解决具体困难。为了接待来访听众,沈霞常常顾不上吃饭。有一次,她在接待室接待听众时,由于过度疲劳,险些虚脱。 有人不解地问沈霞:"《轻风夜话》你做了15年了,为什么还那么有激情?"沈霞回答说:"因为我做节目不是用嘴说,而是用心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室主任李虹曾以沈霞为题写了一篇题为《平民视角+哲人头脑+菩萨心肠》的文章,结尾处写下这样一段话:"茫茫的夜色,漫漫长路,沈霞手持一柄火炬在奔跑,她没有完美的亮相,没有惊险的腾越,她只是奔跑者,把光亮送给需要的同行者。她只是奔跑者,告诉后面的同路者,别害怕,别担心,我们都是同路者,虽然前行的路上有磕磕绊绊,但是光明与我们同在,希望与我们同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